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一千七百年 - 

[传递书] 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复制链接] 39
回复
66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08:30 | 只看该作者

 

第43条 千万不要牢骚满腹

牢骚一次有益于健康,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牢骚满腹却像钟表报时,相当于折寿。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纠缠不清,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人们难免发发牢骚,心理平衡一下,这有益于健康。但有一种人,天生的“牢骚派”,或者叫做“抬杠派”,生活中不少见,性格使然,整天婆婆妈妈、唧唧哝哝,好像所有的人都

            和自己作对,所有的人都借了自己的美金却还了日元。撇开那些工作和生活上的无伤大局的鸡毛蒜皮不说,他们这种“认真劲”很少表现在工作的建设性上,而是天生的“泄气因子”,他们对一切均采取“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态度,什么都行不通,处处泼冷水,常常以否定的语气评论同事,以悲观的语气评价公司前景,仿佛大祸随时就会来临。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二是掩饰自己的底气不足。这是一种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坏性心理,是职场里讨人嫌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都敬谢不敏。老板也很提防这样的人。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事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体工作士气,从而坚壁清野,严加防范。所以,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克服自己的牢骚心理。记住,职场里面人人都很累,没有人愿意倾听你的絮絮叨叨。
              第44条 千万不要情绪失控
              如果说衣妆是一个人的外衣,情绪则是人的内衣,岂可供众人瞻仰?
              职场如战场,压力大,节奏快,加上不可避免的办公室政治,人很容易急躁。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是关键时候沉不住气。如脸红、哭泣、手足失措、坐立不安、咄咄逼人、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大发雷霆、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动脚,这些都会让你的形象毁于一旦。经常拍案跺脚,大发无名之火的人,是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的。同事会对你敬而远之,老板则会认为你缺乏处理工作压力的应变能力,关键时候会耽误大事,平时也有损公司的形象。所以,情绪化的员工常常得不到老板的好感,即使你很有个性而使用你,也是个权宜之计,你晋升的空间绝对不会太大。真正优秀的职场人士除了娴熟的工作技能之外,还必须有成熟的心理素质,必须善于克制自己的怒火;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温和平稳、张弛有度、不亢不卑、能屈能伸,这是应有的修养和表现。有时候,心理素质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更能决定你的命运。记住,职场不是舞台,即使是舞台,你也还要走台步,背台词,不可能完全由着你的性子来。记住,公司不是你的家,更不是心理诊所,你的上司不是你的父母,更不是你的心理医生,所以你有天大的怨气,也必须强行按捺住,收起你的脾气来,拿出你的风度来,哪怕你回家大哭一场,大骂一场,或者大吃一顿。
              [案例]
              职场里不乏女强人,甚至女权主义者,她们能力强,性子急,风风火火。这里就有一位,她是某咨询服务公司的培训部主管。客观地说,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还是不可否认,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但她依然没有摆脱黯然败退职场的命运,严格地说,她的结局是她自己火爆性格的牺牲品。公司是个新公司,立志在培训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董事会一直想开发一套立足中国本土的,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培训教材,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盟这家公司并被任命为培训部主管,全力负责新教材的开发、编撰。女强人被委以重任后,立即一头扎进去,带领三四人全力以赴。她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需要一个数据,本来打个电话查询就可以了,但她非要派人到实地调查。又比如,需要一个专家的意见,电话采访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她却非要坚持面对面采访,等等。客观地说,如果你是编撰国家统计年鉴,这样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这套教材重在传达理念,数据这些东西并没有必要如此精确。这种纠缠于细节的行为不但会增加开发成本,还会延误市场开发进度。公司有几次都在肯定她前期工作的同时委婉地批评了她的效率,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在她一次没有必要的出差归来后的会议上,公司领导层强调形势逼人,再次敦促她提高效率,态度严肃中留有情面,可是她却认定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肯定,自尊心受到伤害,再联想到在出差途中险遇车祸,长期积累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拍桌子,摔茶杯,口吐秽言,无限上纲,把公司形容为一个没有人性的血汗工厂,令全场员工噤若寒蝉,领导威信扫地。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认为,尽管她劳苦功高,但她的性格不符合企业风格和理念,严重影响了公司领导层的威信,如果留任则会留下隐患,决定让她停职反省。公司的本意是教育她的同时,挽回领导的面子,以后还是会给她“平反昭雪”的,公司一个副总还专门和她谈了话,但她哪里受得了如此“欺辱”,没有多久就坚决出走了,拦都拦不住。后来看,她实在是太冲动了,因为她走了不久,她主持的教材就热热闹闹地上市了,培训课程也正式招生了,但这一切都似乎与她无关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08:54 | 只看该作者
第45条 千万不要急于邀功领赏
              邀功不如立功,领赏不如奖赏,索取不如赠送。份内的职责不需要额外的恩惠。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工作场所不是你的家,它既是一个合作所,又是一个竞技场,每个人都在向领奖台冲刺,同事是工作伙伴,是竞争对手,而不是
            生活伴侣,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和体谅你,也不要指望别人能够分担你私人的烦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若即若离而又心照不宣的伙伴关系,彼此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你应该知道,在办公室里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
            1
            你的家庭背景是否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大的影响?2你与某些亲人或者朋友的关系是否不宜让别人知道?3你的历史记录是否会影响别人对你道德品质的评价?4你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是不是会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 5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与传统相悖?6你与老板的私交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秘密”?7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坏处还是好处?……
              [案例]
              某君是个不学无术、贪玩的孩子,勉强上完大学,他的父亲是某市建设局局长,凭借他的荫蔽,该公子进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做起了总经理助理。这个纨绔子弟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老板和老爹的特殊关系,四处炫耀,刚开始老板还很高兴和荣耀,局长哥们嘛,办事也方便。但当这位局长大人被“双规”后,这位哥们也立即被“冷处理”了。
              第47条 千万不要不切实际
              做生意不是赋诗,不是作画,不是写科幻小说,更不是茶馆里的天方夜谭,一举一动都是成本!
              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种人,而且常常是新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别有用心的“老油条”,因为他们在每个公司都待不长,所以也许他们年龄一大把,却永远是职场新人。他们一进公司,就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从他们的计划看,完全带着“牟其中智慧经济学”的特色,
            注定会破产的。
              [案例]
              某君是个策划师,在业界小有名气,受邀请给一家陷入困境的餐饮企业出谋划策。该君冥思三日,最后拿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计划——建“万人大餐厅”。中国人只听说“万里长城”、“万人大会堂”,还没有听说“万人大餐厅”,而且囊括中国所有菜系和小吃,全国首家!绝对有轰动效应!按照最保守估计的人均消费30元,每日早餐上座率为40%,中餐和晚餐上座率为70%,则每日有18000人进餐,日营业额可以达到54万元,一年就是2个亿!由于集中经营,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毛利就可以达到一个亿以上!另外还有无法估量的外卖和边际利润!该公司领导听了大师的鼓噪后热血沸腾,立即责成有关人员着手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步步都行不通,首先就是场地,在市中心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大的营业场所,在城郊有大型展销场可以租赁,但根本就无法解决交通问题。另外,消防局坚决反对,在消费者如此密集的地方搞餐饮业,火灾隐患极大,根本就不给颁发消防许可证。卫生防疫部门也明确表示反对,一旦发生万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就是全市所有医院的病床全部腾出来也不够。还有,公安部门担心的集体性治安隐患……当领导人再请策划大师拿出“锦囊妙计”时,这个骗子早已经带着“智力费”人间蒸发了,雪上加霜的企业后悔莫及。
              第48条 千万不要眼高手低
              仗要一个一个打,饭要一口一口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还是要从地上出发。
              有一些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善于应付考试,学业优异,他们有时也常常做些学生会的工作,有点小职务(学生会干部也是官员?),便被认为组织能力强;还有的了看几本伟人传记,便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斯人就是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还有他一份!舍我其谁,谁与争锋?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到了社会后,便以为找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大舞台,不愿意干那些他们自认为是“奇技淫巧”的事务性工作,认为那些都是“匠人”才干的事情,而他是“将才”。但几乎所有的公司,大部分员工从事的都是这种具体、琐碎、技术等事务性工作,这些干大事的“天之骄子”们必然会因为眼高手低而碰得头破血流。前些年,一些大学生动辄就是:“我要是当了总理,如何如何……”现在呢,能找一碗饭就不错了。如果再不脚踏实地,饭碗都成问题了。
              [案例]
              一个著名中医学院的毕业生被招聘到一家中医院工作。众所周知,中医治病基本靠的是经验,现在很多中医学院的教授、专家都研究中医理论,但不会拣药、看病。该君也不例外,他本来想继续理论研究,无奈僧多粥少,狼多肉少,他只好“屈就”到一家医院。由于医院主要缺乏的是一线的大夫、药剂师等人才,所以医院决定让他到门诊部实习,而他认为这简直是人才浪费,他想即使做不了理论权威,至少还可以做做领导什么的,可惜不用说能力、关系等要素,仅仅资历一项,就让他的理想遥遥无期。他非常后悔当初选了这样一个专业,极不情愿地去了。该君干了几天就索然无味,那些古怪的老头、古怪的中药味道、形形色色的病人和怪病都让他非常不舒服,整天怨天尤人,抱怨不休,笨手笨脚,几个月过去了也开不了一张像样的单子,“望、闻、问、切”一样也不会,连病人的脉搏也找不准,完全是帮了倒忙。该君甚至当着病人的面把中医说成是巫术,把大夫气得发抖。这样互不欣赏的结果只能够是一个:走人。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09:27 | 只看该作者
第49条 千万不要忘记细节
              再好的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哪怕扣错了一颗纽扣,你的完美形象也就毁掉了。
              对于大多数白领而言,他们每天的工作谈不上有多少创意,更多的是细节和耐心,在同等条件下,老板通常会垂青那些注重细节的人,他们工作必然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大

            咧咧,不拘小节是职场新人的大忌。而对于那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职员,由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无法在短时间内评估,所以常常一个细节就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案例1]
              五个师范毕业生通过预试、复试、口试、笔试等层层关口,终于进入了最后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试讲。为了讲好这节课,这些毕业生都做了精心准备。因为,校方要在最后一关中淘汰掉四个。
            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了,最后一位女生心里像怀揣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她强行压抑住了慌乱,硬着头皮微笑着走上讲台。师生互相致意后,她开始讲课。导入新课,讲授正文,课堂提问,总结概括,复习巩固……谢天谢地,进行得还算按部就班。为了避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她也像前四位一样,设计了几次并不高明的课堂提问,但效果乏善可陈。下课时,她已经预料到自己会输,伤心地回到家里。谁知第二天,正当她茶饭不思之际,突然接到学校让她正式上班的通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小心翼翼地提醒对方是否找错人了,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惊喜之余,她自然要问校长为什么选了她。“实话实说,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你和其他人相比,还稍逊一筹,”校长笑着补充道,“但是,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另外几位却要么叫的是学号,要么用手指着别人。我们设身处地地想,当我们被别人以代号称呼或者被手指着,我们的心里是很不舒服的。试想,我们怎能录用一个不愿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案例2]
              另外一个求职者的情况和上一位相似,只不过他考试的地方是公司而不是学校,这家公司是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在面试结束后,其他人都蜂拥退场时,但这位求职者却将每个人遗弃在桌子上的废纸、空纸杯、空矿泉水瓶子搜集到一起,然后分类扔到垃圾桶里,再灭掉电灯,给监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已经用一个貌似微小的细节——实际上是他的行为甚至生活习惯体现了公司的环保理念。果然,他第二天就接到了上班的电话通知。
              第50条 千万不要虚耗时间
              如果你想慢性自杀,就把办公室当成茶馆吧!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会一事无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已经成为一条常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办公室人员,由于工作的重复性高,工作环境狭小,又缺乏锻炼,办公室综合症常常困扰着白领的身心,在办公室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处于恍惚状态。如何提高效率,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数量充当不了质量,首先不要浏览和工作无关的网站,不要网上聊天,更不要浏览成人网站,即使工作需要和外界联系,也不要写长篇大论的电子邮件,不要和同事张家长李家短,谈工作时用词简捷……另外的办法就是不断探索工作中的乐趣,将枯燥的工作变得津津有味,比如可以开展自我的工作测评和竞赛,加快工作节奏,这样就可以加大工作量,满负荷工作,提高效率,你反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千万不要整天哈欠连天,萎靡不振,更不能在办公室睡觉,你既睡不安稳,又给老板留下了懒散的印象。
              [案例]
              有一档案管理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像吃了齐天大圣散发的瞌睡虫,整天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在办公室看见他每时都是无精打采,摩皮擦痒,即使开会的时候也形同梦游。其实,他并不是工作累的,而是闲得发慌,找不到事情做,不是网上聊天,就是煲电话粥,接着就打呼噜,要么就是东游西荡,走到哪里哪里就死气沉沉。他自己叹息说不干活比干活还累,这句话被传到老板耳朵里,觉得过意不去,决定成全他,让他去跑业务,很低的底薪加提成,该君哭都还不及。
              第51条 千万不要有消极心态
              一个身在新中国,心在旧社会的人是无法快乐,也无法成功的。
              有一些刚刚踏入职场的员工往往对自己寄望颇高,非常希望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自己的职业人生,稍微不如意便心灰意懒,怨天尤人。另外还有一种人属于天生的“抱怨派”和“悲观派”,严重的消极心态距离“受虐心态”只有一步之遥,总是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一个消极心态的人由于随时都不快乐,怀疑一切,人际关系就注定好不了,工作效率注定高不了,生活质量注定没有什么品位,身体健康也注定不容乐观。而一个“乐天派”则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无论陷入什么境地总会坦然面对,并以积极的心态从中寻找乐趣和机会。职场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是那些积极心态的人物,就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无论自己的境遇多么恶劣,都始终保持坦然心态,什么都争第一,即使是擦皮鞋,擦得也比别人刷得都亮。
24
发表于 2007-6-14 21:09:33 | 只看该作者
相比之下,更喜欢李开富的《做最好的自己》比较实际一些!更加激励个人奋进!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09: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
              一个美国大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可他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就是这份常人看来难有作为的工作,却被他做得有声有色,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即便是看仓库也要看出一流水准。他以货物的流通为切入口,通过各种货物的流通速度评判公司各项业务,找出周转缓慢需要调整的业务,并不断上交分析报告。他这么做完全出于主

            动,他把公司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所以10年间,他从保管员做到了副总裁,掌握着100亿美元的资金。他虽然没有学过MBA,但是时常被大学请去做MBA讲座。
              [案例2]
              一个19岁的男孩,来自西部贫穷地区,仅仅是个高中毕业生。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学历太低,连一个保安的工作都找不到,每天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就在他哀叹苍天不公,准备返回家乡的小山村时,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他在地铁口卖报纸时,从一个顾客的口音中认出了一个老乡,立即攀附上。老乡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对他乡偶遇故知非常高兴,对小男孩的遭遇也非常同情,便来往起来,为他找了免费住处,小男孩都接受了。这位老乡还留心为小孩找工作。不久,他一个哥们的文化经纪公司招聘模特经纪人,按照小男孩的条件,他连初试的资格都没有,但看在哥们的面子上,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于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报童”摇身一变成了“模特儿经纪人”,每天和这些以前连见都没有见过的美女在一起工作。小男孩在这些高学历、阅历丰富的文化人面前自惭形秽,但他的收入由每月不足500元猛增到4000元,这可是他在老家一两年也挣不到的,而他只有19岁!可这时他居然心理不平衡起来,因为其他员工可以拿到他的两三倍,所以他常常在老乡面前抱怨公司待他不公。老乡要他学会知足长乐,即使要挣更多的钱,也要脚踏实地,先充电,提高业务能力。可是小男孩认定了是别人整他,从来不钻研业务,而总是要老乡出面给老板打招呼,安排给他更加重要的职位。有好多次,老乡正在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也常常被他的电话“骚扰”,老乡终于忍无可忍地拒绝了。过后,小男孩对老乡也产生了怨恨,觉得他不够意思,他觉得老乡就应该无条件地帮忙,可是他根本就不想一想,没有老乡的帮助,他日晒雨淋的连500元都挣不到。他也没有想一想,即使老乡帮他争取到了更好的位置,自己的能力够不够?会不会伤害到老乡和老板的友谊呢?
              第52条 千万不要做演说家
              企业一般不需要演说家,即使你要展示你的口才,也要注意:演说就像电视剧之间的广告,越短越受欢迎。
              在职场,我们常常见到两种人,他们基本上都是职场新人,一种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在学校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另外是那种刚刚跳槽而来的,有些还是被老板给予了很大希望的人。这两种人在最初的露面和会议中,急于表现自己,常常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老板为了照顾新人的面子或者鼓舞士气,一般不会干扰他的长篇大论。语言这个东西有快感,表演起来容易令人成瘾,往往陶醉在当中就忘了自己在说些什么。但通过心理学研究,这样的行为背后恰恰掩饰着他的不自信或者过于自信。但企业毕竟是企业,是讲究实际效果的,不要通过说而要通过干,通过实际效果来证实自己的才气。做几件像样的事给人看一看,这才能够证明你的真才实学,让人口服心服。白领们要记住比尔·盖茨的名言:“这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他希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有所成就。”如果给个竹竿就往上爬,离题万里,不切实际,言之无物,就令人遗憾和厌恶了。记住,除非你的公司是个演说公司,否则你不要去做演说家。即使是演说,也要记住那句关于演说的名言:“演说就像电视连续剧之间的广告,越短越受欢迎。”能用三分钟表达完的事情,千万不要说上三个小时,如果你是那种不讲话就会发疯的人,那就建议你先在家里对着墙壁大声说上一个小时,直到筋疲力尽,直到没有心情在办公室胡说八道的程度时再去上班。
              [案例]
              某女同学颇有演讲才能和喜剧天赋,在校时是演讲队的骨干成员,多次在学校获奖,雅号“宋蛋蛋”。她毕业后先是在一所中学教书,由于推行“情景化教学”、“茶馆式教学”,搞得乌烟瘴气,被学生家长弹劾下岗。为了维护自己尊严,体现自己的价值,紧随时代潮流,感受时代脉搏,“宋蛋蛋”毅然从学校辞职,加盟了一家大型保健品公司。当时老板看见她的简历中有“××大学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奖者”时,觉得她可能是开拓市场的一把“杀手锏”,于是连面试都没有进行就录取了她,并对她委以重任,让她在随后一次重要的全国联盟商加盟大会上代表公司发言,着重谈谈公司的美好前景,给犹豫不决的联盟商打打气。她也做了精心准备,志在必得。但没有想到,这样一次重要的露面却像一次闹剧收场了。她虽然只干了几天,老板赶紧像送瘟神一样把她送走了。那天,在一家星级宾馆的会议中心,会场内座无虚席,绿压压的一片(每人都穿了公司赠的绿色企业服)。主席台上坐着公司的高层人物,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前几排是各路媒体记者,后边是全国的几百名联盟商,气氛颇为隆重。乔装打扮、花枝招展的“宋蛋蛋”被安排坐在一个副总的身边。大会开始了,几个老总做了简短的、礼节性的发言,就隆重推出这位演说家,主持人介绍“宋蛋蛋”是公司发言人。“宋蛋蛋”一上台,好家伙,一场演讲大赛开始了。一番客套之后,她先从中国的传统“食疗”理论谈起:“……‘食疗’是中国食文化和医学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朵奇葩……道教之父老子曰:‘万物皆备于我,我备于万物’……由于历史的、科技的原因,古人治病时在药物的选择上多药食不分,医食同源,食即是药,药即是食……饮食疗法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千金食疗·绪论》中道……《神农本草经》中许多药物即为食物……汉代医学专著《皇帝内经》……元代御膳医忽斯意所著《饮膳正更》一书……《本草纲目》里面……”专家一脸不满和不屑,你都说完了,还请我来干什么呀?“哪里找了这么一个小品演员?活宝!”“来点实际的!”“怎么跟传销似的?”“不是卖狗皮膏药吧?”“什么时候才开饭呀?”“我买的是下午三点的飞机票!”……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10:22 | 只看该作者
观众中有人嚷起来。老总气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演说家谈兴正浓,浑然不觉,继续着她那高亢、激越而略带神经质的蛊惑:“……‘食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依据的都是‘形象法’,即传统医疗和大众文化中普遍流行的‘缺什么吃什么’、‘吃什么补什么’……本公司就是依据和秉承这样的理念,你们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为了结束这场“灾难”,老板只好让人悄悄拉闸断电,然

            后歉意地说保险丝烧了,宣布散会。
              第53条 千万不要驴子拉磨
              正因为驴子不主动,才被弄去拉磨;如果一个人不主动,只会被弄去当驴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中国的古谚语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特别是在商界,早就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商机往往在转瞬之间倏忽而逝,一个消极被动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而即使是一个“巨无霸”型的成功企业,稍有松懈,也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坍塌。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就是一个老板不在场,也不需老板提醒,却能够自觉、主动行动的人;而那些驴子拉磨似的人,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那些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注定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被时代解雇,被职场拒签。
              [案例]
              职员甲和职员乙是一家酒业公司的行政人员,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已经发生财务危机,为了渡过难关,公司决定连续三月停发工资,以成本价格发给与工资相当的产品,由员工去出售。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能够以批发价卖出产品,他们将获得比工资多30%以上的钱;如果能够以零售价卖掉,就接近工资的一倍;当然,如果卖不掉,就只好自己留着享用了。他们都没有做过销售人员,当看到一箱箱沉甸甸的啤酒,不禁两眼一抹黑,四顾两茫茫。职员甲由于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他没有过多的犹豫,立即起早贪黑,蹬着三轮车走街串户,深入餐厅、酒楼、招待所、工厂、农村,四处联系用户,甚至可以先赊账后付款,所以他的产品仅仅用了半月就全部销售一空,赶紧进货,结果三个月挣下了全年的工资。尝到甜头的他还主动要求调到销售部,后来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而职员乙是个刚刚毕业的书呆子,面子思想严重,根本就拉不下面子骑着三轮车做贩夫走卒,而是在一个居民稀少的地方破帽遮颜,守株待兔,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的家里仍然像个啤酒仓库,喝得一家三代都找不着北了。
              第54条 千万不要忘了“充电”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地球日行八万里,愿意的人跟着走,不愿意的人推着走,推都推不走的人,只好当垃圾回收。
              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呈几何级增长,科技发明眼花缭乱,生产和工作方式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愿意的人跟着走,不愿意的人推着走,推都推不走的人只有被这个社会彻底淘汰,扫进路边上的垃圾堆。
              [案例]
              某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某省的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才子,毕业后回到家乡先是到一家国企,后来下海经商失败,为生活所迫,在家乡摆起了修鞋摊。“名牌大学高才生当街修鞋"的消息经当地一家媒体披露,立即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人都义愤填膺,埋怨当地人事部门的官僚作风造成了人才浪费。只有少数的人认为他当街修鞋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就事件的本身而言,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尽管他是名牌学府出来的,那只能够证明从前,现在早就今非昔比了。首先,他的知识已经严重老化了,他的工作和环境都决定了他已经无法触摸到当今世界的脉搏。早年学的那点东西可能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懂电脑,不懂英语,不懂网络,按照现在的标准,差不多是文盲了,所以徒有一张十多年前的名牌高校文凭有什么实际用处?
            现在有的大学生还一毕业即失业呢!其次,他经商也很盲目,没有经过任何市场经济机的洗礼,又一身书生意气,不被淹死倒是奇迹。
              %%第55条 千万不要盲目“充电”
              食疗理论认为,缺什么吃什么,吃什么补什么,滥吃一气什么也补不了,知识“充电”也一样。
              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后文凭贬值,国企的大规模下岗失业,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劳资市场,中国现在已经完全进入了资方市场,职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为了增加毕业后就业的保险系数;已经在职的员工,为了饭碗端得牢靠,竞相忙着充电。充电的方式主要有几种:考研、拿双学位、拿形形色色的资格证书。最近又刮起了一阵考证风。什么律师证、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驾驶证、秘书证、导游证……有证必考,有证必拿。人们相互攀比,你拿五个,我就要拿八个心里才踏实。他们给自己无限制地加码,通过拿很多证书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万金油”似的人才,减轻自己对就业的恐惧心理,他们行动盲目,毫无针对性,也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喜好,什么热门就考什么,完全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不但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还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只是这些大学生们知不知道,中国一共有300多种证等着他们去考呢!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1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俗话说:“读到博士书无味。”有个除了读书外几乎没有任何爱好的女孩子就是这样,参加工作后,她非常空虚,看到周围的同事们都在参加形形色色的培训,也按捺不住,加入进去。其实按照她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应付她的工作已经绰绰有余,但正如弗洛伊德的一种理论,如果一个人长期被一种东西所折磨,他反而会迷恋上这样的折磨。这个女博士就是个

            典型,她已经迷恋上了读书和考试,一天不读书就不习惯,几天不考试就迷路。为了参加众多的培训,连导游证也不放过。她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不但拖垮了身体,连个人问题也给耽误了。
              第56条 千万不要忘记保重身体
              身体既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糜烂”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都完了,连点钱都点不动了。
              现在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买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职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包括下岗、失业压力,业绩、晋升压力,年龄、充电压力,家庭、感情、健康压力等等。在网络公司里,流行着一句名言:“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长年累月,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甚至加班到半夜。现在不少白领一天工作下来,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想吃,总觉得疲倦得很。市场如同战场,白领生活常常长达30年以上,如同持久战,没有健壮的体魄,是很难胜任日后的战斗的。据说某单位好不容易要来一名大学生,但这位大学生还没来报到,就不幸早逝了。有的公司为员工做身体检查,每次不免都会有两三个人要进医院疗养。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锻炼、丰富的业余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的心态是职业人士最好的保健品。
              [案例]
              某君是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内容策划和监制,在公司有“拼命三郎”、“骆驼祥子”、“驴先生”之称。这家网站忙到什么程度?连上厕所都是百米冲刺的速度。他作为一个频道的骨干,更是忙到一天只上一次厕所的地步,常常在电脑前,盯着白花花的荧屏一整天,一刻也不敢放松。长年累月,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天天晚上不到12点回不了家,还常常因为突发事件而半夜或者凌晨起来,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睡眠严重不足。自从他离开大学,就几乎再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锻炼了,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该君的体型已经迅速地变成臃肿而难看的“鸭梨型”,情绪也变得非常烦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大发雷霆。由于该君工作出色,两年后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但和任命书一起到达的,还有医院的入院证明书和老婆的离婚书。
              第57条 千万不要对企业心术不正
              “奶妈抱孩子,都是人家的”。不合理又合理,可你要是动了歪心思,连孩子都抱不成了。即使你把孩子抱成自己的,他长大后也会跑掉的。
              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诞生了一些职业经理人,即那些拥有专业管理、经营能力并以此为职业的人。他们是企业的管家、大夫、救火队员和领头雁,但更加本质的身份依然是“打工仔”,只不过是“战略性工蜂”,是“头号打工仔”而已。个别职业经理人心理失去平衡,觉得“奶妈抱孩子,都是人家的”。对企业没有归宿感,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这就不仅仅是心理失衡,而是心术不正了!他们一边对老板阳奉阴违,一边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垂涎欲滴,一旦自以为掌握了核心资源,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甚至反戈一击。但很显然的是,由于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高估了自己智商,低估了创始人的能量,终于落得个鸡蛋碰石头的结局。记住,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成为你的老板,即使退回到宿命的观点,有很多事情你是注定无法改变的,比如人们都会认为管仲比齐桓公,诸葛亮比刘备,曹操比汉献帝,司马懿比曹丕都有智慧得多,还有不计其数的宰相都比他们的主公贤明,但他们注定只能够坐到“CEO"这个位置。功可以高,但绝对不要盖主!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他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几斤几两,最多能够走到哪一步。
              [案例]
              有一个职业经理人,是某名牌大学的MBA,在某私营企业老板的邀请下加盟该公司任CEO。老板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企业家,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产品已经行销全国,员工达到1000多人,但此刻遇到了所有家族企业的通病,管理混乱,裙带关系严重等等。老板的思想比较开明,力排众议,决定用高薪招贤纳士,这位职业经理人就是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被老板垂青、确定的。在迎接新老总的全体员工大会上,老板隆重推出他并郑重宣布从此以后彻底退出总经理职位,只担任董事长,决不过问公司的具体管理和经营,全权由“能人”负责。该君就这样风风光光地走马上任了,事后证明,老板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从不干涉公司的具体事物,即使有很多人打新老总的小报告,老板也决不轻信,还批评了“告密者”。年底老板也按照合同付清了给他的高额年薪。刚开始该君还是兢兢业业,无论管理还是业务都大有起色,对老板也是毕恭毕敬,但随着自己威信的不断提高,随着自己亲信的不断增加,随着自己对业务的不断熟悉和关系网络的不断广泛,他渐渐地有了“更高的追求”。他先是利用自己的亲戚搞起了“代理人公司”,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拿过来报销,用公司的资源喂肥了这个空壳公司。在公司内部,他居然还想和老板平起平坐,刻意地淡化老板的影子,处处突出自己,今天在电视上夸夸其谈,明天在杂志封面上摇头晃脑……以致于达到了外人都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姓什么的地步。终于,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被掏空了,而CEO却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企业家新星!由于该君心术不正,公司的财务漏洞越来越大,很快陷入困境,董事会强烈要求进行财务监管,这本来是董事会正常的监督权利,但他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公司成了一个话听不进,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终于激怒了老板,他召集老部下策划了一次“宫廷政变”,轻易就将这个心术不正、贪得无厌、不知天高地厚的职业经理人扫地出门,送上了法庭。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58条 千万不要幻想人性化管理
              如果一个人要吸毒,就无条件地给他吗?如果一味迁就人性,就必然形成这样的局面。
              很多人,尤其是注重人情味的东方人,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总是梦寐以求,但人们
            恰恰忽视了一点,即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职工的敬业精神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目前人们还普遍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全球来看,人性化管理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命运。就拿员工敬业程度最高的日本企业来说,它的人性化管理曾经有口皆碑,比如雇佣终身制、职工福利、人情味等等,但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容易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这些人性化管理正面临尖锐的挑战。西方的企业制度的特点就像西方的宪政精神,出于对人性的悲观主义态度,以坚硬、冰冷的制度来预防、遏制人性中的恶,非常严肃,照章执行,任何人都不例外,绝不通融。比如通用公司残酷的“末位淘汰制”,就像“鲶鱼效应”一样让企业新陈代谢,充满活力,勇往直前。而中国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远不如日本和欧美,如果盲目推行人性化管理,势必造成巨大的风险。
              [案例]
              100多年前,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傅立叶等,出于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的痛恨,出于对工人阶级苦难的同情,幻想一种符合人性的社会出现,曾经拿出自己的全部资本进行实验。欧文在他管理的纺织企业里进行试验,惨遭失败,仍然不甘心。欧文认为,当时世界上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病入膏肓、人心不古,于是在1824年率领他的四个儿子和门徒前往他们心目中的净土:新大陆——北美。欧文1825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建立“纽哈蒙尼”,即“共产主义新村”。充分施行“人性化管理”:一周6日、每日8小时工作制、高工资、高福利、免费医疗、工会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应有尽有。刚开始,员工出于对老板怜悯之心的感恩报德,勤奋工作,但时间稍微一长,“主人翁”意识高涨,消极怠工,互相推诿,假公济私,顺手牵羊等一切现象都出现了,直到把企业活活拖垮。仅仅在美国的试验就让欧文损失了4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额资本。至于中国国企的通病和后果,根本就不用费口舌和笔墨来论述了。由此可见,目前在企业中盲目推行人性化管理是靠不住的!
              第59条 千万不要私自批评公司制度
              制度是防小人而不是防圣人,如果你是圣人,就让它来监督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人天性渴望的自由是一种绝对自由,当面对冰冷的“紧箍咒”条款时必然形成某种心理抵触,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绝对自由,“紧箍咒”是必不可少的,试想一下,如果不给孙悟空套上“紧箍咒”,他就无法完成护送唐玄奘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所以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就必须适应公司的管理。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开始就没有必要进去,那对你是一种折磨;既然你成为公司的一员,你就不应该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加入某个团队。当然这并不排除你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但在你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和实施之前,你没有任何理由获得“豁免权”,你更不应该在同事面前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在老板看来,那无异于动摇军心,妖言惑众。
              [案例]
              曾经有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和不入流的歌手,四海为家,天马行空,人近中年性格仍然狂放不羁。他当年的一个哥们在他浪迹天涯的时候,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成立了文化公司。考虑以前哥们如今生活不能自理,决定拉他一把,就把他从新疆伊犁接到北京,让他到公司做文案。这个职位通常让别人兼任,这次完全因他而设立,按照他的能力也只有这个工作适合他。待遇就不用说了。
              可是这哥们却恶习不改,以老板哥们自居,吊儿郎当。一进公司就把老板的经营和管理说得一无是处。带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签到,迟到早退是常事。逮着公司的顾客就侃大山,合同屡屡因他仗义而吃亏。但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公司每个妹妹还像20世纪80年代一样对诗人想入非非,今天和这个谈诗歌,明天约那个看电影。还带着形迹可疑的女人到公司办公室里谈人生……老板规劝了他几次,可惜诗人改不了“胡来”的秉性,就像某种家畜改不了某种不良习性一样。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找他谈话,说他文人习气太重,不太适合公司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妨碍你的事业,你还是应该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和海洋去翱翔,去呼吸……
              大家都知道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凭那玩意儿怎么能够谋生。果然不久,就有同事发现面如菜色、苍老憔悴的流浪歌手在地铁口摆起了地摊,一边卖他自印的诗集,一边怀抱一把破吉他,青筋暴突,做河东狮吼状:“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第60条 千万不要因小失大人是利益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个无可厚非,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你也别枉费心机。问题是,人如果有时候过于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或者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天衣无缝,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人算不如天算,抛开上帝打盹那一会儿,总的来说,他老人家还是清醒的。

[案例]

              某君是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业务骨干,工作能力有口皆碑。有一次,他被派往海南公干。在海南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十天后返回,快到北京时,他才发现他不慎将部分住宿、出租车和业务宴请等一些票据给弄丢了,总计有500余元。在出火车站时,他正在考虑如何向公司解释这个问题,忽然窜上来一个中年妇女,神神秘秘地对他说:“发票要吗?"他愣了一下,迟疑地往前走,那敏锐的妇女好像看出来什么,立即紧追不舍,他一念之差,鬼差神使地花了50元多元买了500余元的各种发票。他有过负疚感,但当他想到那只是他应得的,也就问心无愧了。第二天他回到公司,在老板那里顺利地签了字,当他在财务处报销时,被夹裹在票据里的假发票被会计发现了,当会计当众宣布那些票据是假的时候,他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钻进去。他涨红了脸向会计解释,效果却像墨水擦黑板,越擦越黑,会计问他为什么不先向公司解释,他终于低下了头。由于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财务违纪,会计只能够秉公办理。经过公司调查,该君的确遗失了票据,复查了他以往的所有票据,证明确系初犯,尚属可以挽救的对象,所以公司研究决定从轻发落,他被处以严重警告处分。这都是小事,半年后,公司顺利上市,他作为严重违纪者,被取消了一半的购股权!区区500元,仅仅那么一念之差,或者那个不必要的自作聪明,不仅仅给他带来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直接损失,还为他的职场晋升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他前思后想,后悔莫及。
              第61条 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其实已经不是诸葛亮了,所以要想显示自己,就要赶在事情之前。
              所谓“事后诸葛亮”,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马后炮”,关键时候没有他的只言片语,事情过后便火眼金睛、废话连篇,人们在生活中对这样的人都不会陌生。如果仅仅是因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无关紧要,但如果是在职场,这就是一大忌讳,因为时间就是效益,机会稍纵即逝,老板最需要的是“机会的捕手”和“危险的预警器”,而不是“现场的旁观者”和“事后的诸葛亮”。试想一下,如果在台风或者地震过后你才发布警报,有什么效果?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要勇敢地表达你的担忧和保留意见,只要你表达得有理、有礼、有节,老板会非常欢迎。老板花钱雇佣你,你就得拿出你的主意,这是你的职责,你已经不是一个局外人。如果你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当时不开口,那么你就干脆“揣着聪明装糊涂”装到底。如果你直到已经形成严峻局面的时候才显示你的高明,那简直就是预见到老板翻船却袖手旁观,直到老板掉进水里你却看他的笑话,恶劣程度和落井下石不相上下,只会加快你下岗的步伐。
              第62条 自觉维护集体形象
              一个肌体变坏往往是从某一个细胞开始的,一个细胞的变质往往是从一次微不足道的纰漏上开始的。
              一旦你加入了某个集体,你们的命运就紧密地拧在了一起,集体的兴衰荣辱也就是你的兴衰荣辱。团队给外界的形象,是你们的产品,而产品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所以归根到底,人才是团队的名片,你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这个集体。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集体荣誉感,这种自觉必须形成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声誉,体现在细微之处,这样的自觉就是忠诚度的具体体现。比如,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应该注意语气,体现出你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令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打电话的语调中已经传递出了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一个潜在的客户。
              比如衣着,比如发型,比如步态,比如耐心,比如不要在客户面前谈公司内部的事,等等细节,都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士的基本功。在公司出现重大变故时,要保持镇静;在遇到危害公司声誉的行为时要挺身而出,应力挽狂澜。
              [案例]
              某职员是一家连锁餐饮集团公司的普通营业员,平时工作非常努力,常常被评为最佳店员。有一次,一家闹市区的连锁店里突然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一位食客在进餐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唾沫,众人一时惊慌失措,纷纷怀疑食品中毒,甚至有人拿出电话通知报社和电视台。在这关键时刻,她镇定自若,一方面指挥其他店员打急救电话,一方面竭力安抚顾客,保证不是食物中毒,整个公司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事件,但很多人还是不相信,不断用手指抠挖嗓子眼,想吐出食物。这时,还是她挺身而出。她告诉大家,食物绝对没有毒,并冒险当场吃下很多饭菜。为了防止谣言扩散,她还请求大家等待急救车的到来,由医生评判。这样,大家情绪才稳定下来。不久,急救车过来了,经验丰富的医生告诉大家,所谓“中毒”顾客实际上是典型的“羊角疯”发作,不过凑巧赶在这样一个场合,大家尽可放心。电视台和报社来到后,她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卫生措施,坏事变好事,让一场负面报道变成了正面报道。她的勇敢和机智避免了一场虚惊向灾难的演化,受到公司的高度赞扬,不久就升任店长。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第63条 千万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吃张家饭,就不要盯李家门,找上门去的不值钱,“贰臣”永远是“贰臣”。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头小毛驴,在干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但是不知道吃哪一堆更好,一再迟疑反复,下不了决心,结果在无限的选择中活活地饿

            死了。还有一次高考作文,是几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挖水井,每个地方都挖了一段,由于没有挖出水来而放弃,其中有好几个地方距离水源只有一步之遥。
            诸如此类,都是钱钟书所揭示的“围城情结”,一个人如果陷进了这样一个生存怪圈,那么他就会像《围城》中男主角方鸿渐一样,既无法快乐,也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人生有限的时间,都在蹉跎中消耗殆尽。在职场,就有这样的人,表现为天生的不安分,对自己估计过高,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盲目化,频频跳槽,而且是跨行业跳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指责这些频频跳槽的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更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在可跳可不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跳。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一般公司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贰臣”历来是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后院失火”,即使聘用你,也会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相对于这些“潜规则”,一些硬性制度的用意可谓“昭然若揭”,比如很多公司规定,为了防止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有很多的收入和福利,要等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让员工拿到。如果你要提前离开公司,很多此类预期收入也就泡了汤……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要你安心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干出成绩,老板可能没说,但是心里记着,说不定单位领导已经在考虑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辞职,岂不是前功尽弃?一个频频跳槽的人很有可能会降低自己的“职场资信等级”。和一个企业的资信等级一样,职场人才市场上有人的“资信等级”的说法,它的含义之一是现任职级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大的正面因素,过去两年内跳槽次数则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小的负面因素。所以,如果你从产品主任跳到销售经理,大正加小负,你的资信等级提高;但如果你跳来跳去没有提升,加上去的尽是负数,资信等级就一定下降。有经济学家建立了一个“次品类型”劳动市场的模型,主要分析那些从“新进市场”被雇用的新雇员。因为雇主不了解每个工人的能力,他将以相同的工资雇用所有条件差不多的新进劳动力。在雇用之后,雇主将发现其中能力高的雇员,继续雇用并且提升他们,同时不重用甚至解雇能力不足的雇员。因此,轻易跳槽的雇员被看成是劳动市场中的“次品”。所以一旦一个人要转换工作,他就有可能被怀疑是“次品”,待遇始终原地徘徊。
              [案例]
              两个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在校时品学兼优,特别是在英文和电脑技术方面优势突出,毕业后一同到了北京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令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同学甲就因为另外一家私企的高薪、股权引诱而跳过去。当时他和同学乙商量一起走,同学乙对本公司文化已经非常认同,也并不看好那家公司,苦劝同学甲不要贸然跳槽,可是被新经济泡沫和纳斯达克迷梦冲昏了头脑的他去意已决,当月就走人了。然而他哪里想到,那家私企资金链异常脆弱,还处于四处融资阶段。果然不久就听说新公司运转出了问题,正常薪水都无法发放,同学甲又跳槽了。在余下的两年中,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一次比一次失望,后悔“早知如此……”短短几年时间里,同学甲已经相继客串了软件、网络、销售、广告、媒体、汽车、保健品等多种行业。可谓“万金油”,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初级工作。以前的技术也跟不上趟了。奋斗了几年,两手空空。虽然同学甲在他的哥们面前他硬着头皮也要说跳槽“无怨无悔”,但打落门牙往肚里咽的难受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实际上还是最初的那家公司最好,因为那家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他的同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经理,手里拿着可观的原始股票,买了车,同学聚会都在他新买的“高尚公寓”举行。而“跳槽冠军”则仍然一无所有,惶惶不可终日。
              第64条 离开时,像一个绅士
              一个真正的绅士,即使面对死亡也会露出迷人的微笑,何况是一次小小的人生离别。
              如果公司的价值观和你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如果公司已经完全关闭了你的发展通道,如果公司已经变成一列你无法阻拦的死亡列车,如果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已经糟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老板已经完全对你失去了耐性,如果你觉得在公司简直度日如年,比坐牢还难受……你也就到了不得不和公司说再见的时候了。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应该善始善终,即使你有满腹的心酸和满腔的怒火,也要像绅士一样离开。这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职场人士的必要选择,因为职场是一个动态的、延续的过程,一个行业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一个无法善始善终的人绝不会给他的“职场资信等级”锦上添花,而是雪上加霜。首先,给公司写一份正式、委婉而诚恳的辞职报告,感谢公司的栽培。其次,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绝对不能在最后时刻放松自己。第三,对任何人都不表示异议,好合好散。第四,最忌讳的是预测公司前景黯淡,甚至预言一旦自己离开公司,地球就不运转了。第五,在离开前不要利用工作时间给亲朋好友打电话炫耀自己已另谋高就,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第六,不要拿走公司的任何资料,甚至连一支铅笔、一个图钉也不要带走。第七,对于接替你的新人,扶上马,送一程。最后,不要尝试“一锤子买卖”,设想利用最后一次机会大捞一把,带走公司的商业机密,那将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1:13:38 | 只看该作者
第65条 离开后千万不要诋毁前公司
              就算没有天长地久,也算是曾经拥有。黑暗中也有光亮,残酷中也有美丽,多想想这些光亮和美丽吧!
              离开一个公司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主动离开和被动离开,或者可以更加形象地说是开
            心地离开或者伤心地离开。那么对于离开公司的人士,如何评价以前的“东家”,是衡量一个职场人士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好是正面或者不要评价自己的老东家,相聚就是缘份,再怎么说也算是曾经拥有,也许你自以为评价得公正客观,但一个当事人是很难完全客观的,尤其是那些或多或少带有怨气离开的。还是那个“职场资信”问题,一个人离开公司就立即诋毁前公司的行为只会给他的“职场资信”减分,职场是一个动态的、延续的过程,行业内也是互通有无,一个新东家绝对不会对一个动辄诋毁前东家的员工毫无禁忌。
              [案例]
              某职员是一家食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公司能力平平,长期业绩都是处于末流,公司考虑到他资历老,年事已高,“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对他网开一面,让他兼任部分外勤工作,所以没有严格地按照“末位淘汰制”让他出局。一次,他总算遇到一笔大单子:他的一个远方亲戚找到他,要求进一大笔货,但条件是代销。按照公司的规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但那人一番甜言蜜语,一番打点,他便深信不疑,在公司里向他的亲戚担保,但凭他的经济能力,他是无法承担这几十万的货物风险的。他急于求成,便天天缠着老板,以自己的人格做担保。老板见其诚恳,终于松了个口子。谁知道他的亲戚是个骗子,拿了货以后就翻脸不认人,迟迟不打款过来,公司责成他去追货款,而他拿了人家的好处,口气哪里硬得起来?最后公司只好报了案,那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公司便让他下岗,只发基本生活费,什么时候追回货款什么时候回公司上班。按理说,公司对他的处理已经非常宽厚了,但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觉得公司不仁不义,从下岗的那天起,便四处诋毁公司领导的声誉,甚至捏造事实,说公司大量使用变质、低劣原料生产食品等等,造成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公司终于忍无可忍,最后司法介入,让他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
              第66条 好马也吃回头草
              “反刍”越嚼越有劲头,“回锅肉”越吃越有味道,第二次握手更明白友谊,破镜重圆更懂得珍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却有重逢的灿烂季节。
              不管是什么原因离开一个团队,那终究是你的一段职场经历,也是你生命中不可抹去的记忆,再怎么灰暗,总有你值得留恋的地方。尽管你已经不是他们的员工了,可大家毕竟共事一场,还是朋友,所以经常打个电话或写封电子邮件,或者亲自回原单位与老同事、老领导们叙叙旧,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能进能出,能屈能伸,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的基本素质和做人的风度。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不定哪天,两个分别多年的朋友就不期而遇了。何况在职场,何况在圈子小得多的某个行业。中国的那句名言:“好马不吃回头草”已经严重过时了。形势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初离开也许是因为“草”不对我的胃口,当它已经符合我的口味时,为什么我不吃“回头草”呢?没准“回头草”更好吃呢!这和气节根本就不搭界。
              [案例]
              一位优秀的职业足球教练,自从接手一支毫无进取心的球队以后,就一直焦头烂额,为什么呢?因为俱乐部高层实在是急功近利,为了获取好的名次,老是干涉他的工作。一些能力平平的球员凭借关系硬塞进首发阵容当中,一些已经被证明是平庸的教练也被派来“配合”他工作,他先进的足球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被这些“婆婆”们大打折扣。每次比赛,高层既想求胜又不让他放开手脚,他就这样“带着镣铐跳舞”,稍微大胆进攻,就被指责为冒进,好几次都是先进了球,立即全线退守,终于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赢了球,成绩是大家的;输了球,他却成了出气筒,承受着媒体、球迷的唾骂,里外不是人。终于,职业教练的尊严使他忍无可忍地提交了辞呈。但在“下课”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对球队裹足不前的状况大包大揽,至于辞职原因,强调完全系个人因素,维护团队的团结。自从这位教练走后,球队更加保守,以“保平”为目的,毫无斗志,被动挨打,成绩一路下滑,降了级。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力,俱乐部终于明白,一个职业教练的作用是无法用行政措施替代的,他的敬业精神也是无须俱乐部来怀疑的,对于球队的成功,他本人比谁都看得重。俱乐部经过研究作出决定,重新邀请这位前教练掌舵,并且保证绝对不干涉他的任何份内工作。俱乐部首先向他表达了诚挚的歉意,而且向他做出郑重保证。这位教练见俱乐部方面态度诚恳,并没有对以前的委屈耿耿于怀,考虑几天后重新执掌帅印。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果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率领一支残兵败之队将愈战愈勇,当年升级,次年进入三甲,第三年夺取冠军,留下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段辉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