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言论里有这样一段话: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善良其实很简单ffice ffice" />
我倒想问问,这是善良标准的降低,还是善良真的就这么简单?人的精力有限,顾不得太多的人,与已无关就是无己无关。真把不是善良说成善良,我看这也善良不到哪里去吧?如果教师说:我很善良,因为我没误人子弟。那家长听了,觉得这老师负责才怪呢!
任何东西,一旦衡量的标准变了,那它得出的结论本身也就变质了。就像老师、医生等等职业,说白了,她们和咱们不是一样,咱辛辛苦苦的谁也没说咱高尚,人家就有人说。亏不亏的不提,人都有感恩的心,别人对自己的好都会记得,送锦旗、道谢,那是人之常情。可不能送来送去,把这工作原则给送没了,做任何事都归在高尚之列吧?
看来这标准咱谁也别降低它!诚实点挺好,有美德就有,没有就没有,没有也没啥可丢脸的,想提高境界的,咱往有里发展就得了!再说是不是真善,得人家说了算,自己就别乱琢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