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历史人物屡屡被误读,就是唐僧和刘备。唐僧成了是懦弱、无能、唠叨、迂腐的化身,取经路上全靠了孙悟空。刘备也是一无所长、只会哭鼻子笼络人心的窝囊废,成就霸业全指望五虎上将和诸葛亮。
唐僧其实很有才干和原则性。早在取经前,就已经因满腹经纶、思辩聪敏,在国内名满天下而且得到皇族的青昧,也算是成功人士。但他认准更高的人生理想,舍弃舒适且受人尊敬的生活,以生命为赌注踏上漫漫取经路,试问有几人能做到。 虽然他的原则性有时会被人利用,比如白骨精就假装被打死而蒙蔽他。但当他决定开除被认为滥杀无辜的孙悟空时,即不照顾推荐人观音的面子,也不怜惜当事人的历史功绩,更没推卸责任开个会研究研究,他的决定是:我就这么定了,如果我因此而被妖怪吃掉,那是我应该的。这是罕见的原则性和决断力,可能会犯错误,但使团队有信心和凝聚力。其实大家更怕一个没原则的领袖,征途漫漫、危机四伏,万一哪天老大扛不住要散伙了,大家不就都完了。 这种天资聪慧、意志坚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果断而有原则,又不为富贵所累、愿意为理想献身的人不正是理想的领袖吗?
再说刘备。史书或三国志讲刘备才干的篇幅不多,但刘备的事迹说明他在内部管理上很有一套,而且即有志气、又有毅力。 无论管大城还是小县,刘备的百姓缘都非常好,往往有把道相迎,举家随行的。这不是仅仅人品的问题,需要他组建的管理团队整体上很有效率、处事公道、奖罚分别、清正廉洁,才可能得到百姓的一致拥戴。管理者有多少能做到这个水平的? 一直到四十多岁,刘备还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虽然志向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实现他自己也说不清。当他的志向成为更多人的愿景,他的毅力给周围的才俊以信心,他的好人缘渐渐变成人心所向,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就渐渐团结到他的周围,是努力加机遇成就了他。 同时具备志气远大、坚韧不拔、管理精细、体恤下属的美德与才干的领袖本不多见,刘备就是一个。
最常见的误读是无视两位领袖的才干,只看到了降妖伏怪、开疆拓野的风云人物,以为随便是个人只要配备了足够强的下属就能够成就事业。其实核心位置者的素质就是下属发挥才干的天花板,在刘备时代蜀国集团英才辈出,在阿斗时代即使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无法阻挡人才凋零之势,最终蜀中无良将、廖化做先锋。
毕竟,阿斗是扶不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