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王: 从布拖回来后,很多朋友劈头盖脸第一句就是:“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们想要听到滔滔不绝的人生感悟,我去的地方要描绘成第三世界,最好不属于这个地球。 其实一个简单的问句,就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思考总结,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也可能是命题太大,好不容易想出几个词来应付这些好奇者,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连串问句。 以前也到过很多贫困的地方,但都是走马看花,没有深入作调查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没有作过什么帮助与思考。 去之前,我曾经考虑我害怕见到沉重的东西。但现实是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环境里来去自如。 成都—布拖—成都,就是天堂—地狱—天堂,我惊奇于人怎可在巨大差异环境下割裂自己,在布拖我们天天见证什么叫家徒四壁,每天穿行于刺鼻的气味下做调查,在老乡家只能啃土豆或干粮。 上了离开贫穷的中巴后,我们酒没少喝,肉没少吃。回到熟悉的成都,与哪个山区的生活就一刀两断,生活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改变。我们好象天才的演员,变脸比谁都快。所以,我们并不高也不伟大,只能说我选择了那样做,并影响过一些人。 在哪个环境下,你可能悲天悯人,不多的付出就可以给他们莫大的帮助。当时可能也告诫自己以后要过点艰苦朴素的日子,甚至因为自己过往的胡花海喝有点内疚。但回到城市还是喝酒的时候喝酒,吃肉的时候吃肉。布拖的经历,好象浮于云端的梦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什么? 这是本人素质太低?还是坚硬的冷漠? 或者,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出什么样的思想,很多东西不是偶然的突变,而是必然的潜移默化。 其实,刚到布拖时,彝族人的目光就令我很不舒服,哪是一种戒备、怀疑、迷茫、没有希望的目光。见到我的镜头,更是见到鬼一样,甚至露出厌恶的表情。 但当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杀了一只羊款待我这个客人时,何尝不是令我感动得手足无措。纯朴的人们只能邀请你吃烤土豆,哪香气就是人间最美味的佳肴。 不管是否承认,城里的人到了山区,或多或少都有优越感。我们在上山的路上见到一些没上学的女孩,满以为可以因为山路的偶遇而改变她们的命运。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有点象救世者,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但家里人的一句“她读书,没人放羊。”令这个救世行动顷刻简单地坍塌。 事实证明,我们不是天使,也不是救赎者。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面对巨大的贫穷,我们所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今天的一分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好象没改变什么。但很多人的一分力,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终归有他存在的价值。 谢谢参与这次助学活动所有的人们。
注:本篇纪实由Molly、一生悬命、foxgace、泪零、丛林王等五个人的文字组成,由丛林王、Molly、一生悬命、foxgace、阿雄、烟波等提供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