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复制链接] 13
回复
21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22 04:5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如何做好管理,作为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们必须先搞清楚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去管理?二是如何去实现你要达到的目标?三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所做的事是否正确?四是否具有自我调整与完善并可以持续性发展?

当今论述管理与发展这一课题有太多的理论家和管理学家,提出了多如过江之鲫的论点和论述,大量管理类和经营类书籍充斥书架和人们的眼球。姑且不论这对当今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是否有实际的效果,就书的形式与内容看,重复、抄袭有之;为追求标新立异而言出惊人者有之;甚至有一些从未涉足管理,只看几本所谓大师的书,听了几次所谓大师的课,也敢来本感悟的文字,呜呼!浮躁之举嚣于尘上。

理论界如此浮躁也就罢了,人家毕竟是书匠以此谋生,但现实情况下,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因为受这些所谓先进管理理论的影响,不顾企业的承接能力和承受能力,自己先热衷于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请咨询、听讲座不亦乐乎,但就其本质而言,止于此还不是一件影响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坏事,只是吃了一些不危及生命的无效药而已,名字可能很美丽——补药,但无效却是其难以改变的实质。现实管理实践中,老板过于热衷理论,甚至有矫枉过正之举,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了。

老板不仅仅是一个意识敏锐的猎手,还应是把握企业方向的舵手、商战中剑客,同时还是员工的教练和服务员。如果老板只是行使了舵手这一个职能,而荒废了自己猎手、剑客、教练和服务员的角色,那企业不如叫研究院罢了。毕竟企业的使命是以赢利为第一目标,在关注企业前进方向的大战略和大智慧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企业的平衡。

目前“三拍”老板、单极老板比比皆是,忘记自己角色的老板可能更加多如牛毛。老板、员工两个演员,鞭子和耕犁两个道具,按照企业的分工与相应的职责,老板应该手持鞭子才对,但不幸的是现在太多的老板每天做的是扶犁的工作,而忘记自己的角色应该是拿起鞭子进行鞭策。员工看老板辛苦耕作,他因为没有其他道具可以选择,只能去拿起鞭子来鞭策自己老板,因为他的犁被老板拿走了。

有的老板崇尚管理理论和制度,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制定了很多严密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可就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能够落实在行动上。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去反思自己的承接和承受能力,而去指责下属执行力不高,呜呼哀哉!你让下属在盐碱地种水稻,他除非是神仙,否则就是打死他,他也种不出来。合理的方式应该是给其时间改造这块盐碱地,使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施肥和培植,成为适合水道生长的田地,他才能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制度是钢性的,当太多的制度与规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其作用与威慑力将会大幅度削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越是出台制度与规定,其结果却越显被动与混乱。因为制度不能够被执行或执行情况与当初设定存在很大偏差,就会使制度与规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而仅仅作为人们垢病的借口,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在管理上的一种悲哀。

老板角色搞错了,还可以通过后期的调整来加以改进。但如果因为制度而制度,使制度的权威性和钢性受损,肯定不是通过调整就能够加以改进那么简单的了。制度之所以不能被有效执行,存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2 5:19:04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04:59:01 | 只看该作者

一、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对企业管理状况进行诊断,只是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思想作祟,做的管理规定和规范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或者企业根本不具备承接和承受能力,结果肯定达不到预期。就如同画了一幅非常优美的油画,你却把他送给了一个在建筑工地上蓬头垢面的泥瓦匠,他可能会把这幅油画当宝贝一样挂在自己家墙上,但他永远无法理解这幅油画优美在何处!

二、就事论事没有长远规划与目标。今天发现某个流程出了问题,不是去深究问题与规划、目标、流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只是就事论事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一个规定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长此以往,派生出大量的制度、规定、规范、准则,使得员工的创造力、归属感、激情消磨殆尽!

三、效仿而不是融入。曾几何时,KPI360度、平衡计分卡、PMPOTCPDCA等充斥我们的眼球,刺激我们的神经中枢,于是乎凡考评非KPI360度、平衡计分卡不算;凡项目管理非PMP不用等怪现象层出不穷。殊不知最简捷易懂、最有效务实、最贴近赢利点的才是最好的管理。我们不反对效仿,但坚决反对盲目效仿和攀比效仿,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当你无节制的支取,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的仅仅是一具空壳。导入并实施那些先进的工具,首先要对企业进行综合诊断,分阶段、有计划逐步完善,只是为有而有,你永远是游离于科学与先进管理殿堂之外的流浪汉!

四、缺乏有效的执行与监督体系。好的机制和规章制度一定是并存的,否则再好的规章制度没有了机制做保障,那也不过是花拳秀腿,折腾起来还可以,真正用起来则毫无作用和意义。所谓机制即良好的执行保障体系和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每一个规章制度必须是诊断、探讨、确定方向和课题、撰写草案、草案讨论、修订、审核、宣贯、试运行、审批、正式颁布、归档,在诊断时必须搞清楚问题的性质与产生的背景;探讨时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定方向和课题一定是团队集体的智慧,而不是一言堂;撰写一定是责任部门的工作,因为他们既是问题的发生地,也是对问题了解比较透彻,同时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比其他同行更具有专家的身份;草案讨论是关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能矛盾重重,但撰写草案者一定要能将意义和宗旨、如何实现、最终目的有效传达,并听取意见与建议,综合各方面因素,调整草案的撰写思路;修订只是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融合自己的理解,对草案进行修改;审核是上一级管理人员对草案各方面要素进行评估与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文本中存在的问题;规章制度通过审核后,即可以开始宣传贯彻工作,为执行铺垫;宣贯结束后,即开始一定期限的试运行工作,试运行的目的是检验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试运行结束后实际还有一个修订过程,因与前面流程接近,就不累述。试运行通过后的规章制度最终由企业最高领导层或领导者审批,通过审批的文本即成为企业内部的法律文件——规章制度,有指导、指引、强制、约束力,签字后即正式颁布;正式颁布的规章制度最后由相关部门编号归档。不敢说没有企业能够坚持这样操作规章制度的,但我敢说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不能够按照这一流程做规章制度的。这就是执行与监督为什么达不到效果的根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2 5:10:16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04:59:17 | 只看该作者

绝大多数制度失去应有的效应,是因为在制度的制定上就出现了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使制度在制定时不科学严密的,只要能发挥其作用,也能够收到成效,但脱离企业的实际,没有长远规划与目标,只是为了有而有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而有,那问题就大了。

之所以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我们必须搞清楚文章开头所提出的我们为什么要去管理?如何去实现你要达到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所做的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自我调整与完善并可以持续性发展这四个问题,而要搞清楚这四个问题,必须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企业,必须确定符合自己企业的战略,只有明确了战略,才能根据战略确定管理团队和组织。什么样的管理团队确定什么样的管理目标,符合团队共同愿景的目标,才能激发使团队的凝聚力,才能保障执行力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与发挥。确定了目标就可以制定完成目标的管理流程,制定符合管理流程需要的制度和规定,以保障流程的顺畅和目标的顺利达成。为使流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效,必须选择能够与其相匹配的激励与评估系统来释放其能量。也只有让各管理体系的功效与能量得到充分利用与释放,才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战中生存。

华而不实、好高骛远只能给人以漂亮、高雅的感觉,但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丝一毫的促进,只能使员工觉得无法适应和不知适从,管理要务实高效、制度要简单易用,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是一批一批的赝品被某些从事管理研究的咨询机构批发而出;看到的是众多民营企业老板前赴后继、群起而效仿似的囫囵吞枣般造出华丽的油画却不能解释其艺术内涵;看到的是很多浮躁的管理者读了几本书,听了几次课,就可以写一两本所谓管理经典的书,挂以管理大师的衔,最终误人、误事、最终必将误自己!看到的是众多邯郸学步者不知前人下场,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顽固坚守着自己的愚昧!痛心!非常痛心!正如我前面所说,资源是有限,等我们挥霍完了自己的青春、挥霍完了自己的激情、挥霍完了自己的精力,请问还有什么能够值得你挥霍的?!

如何实现管理的务实高效、科学严密、顺畅稳定等问题,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管理这一朴实而实在的问题。管理是针对人类某些特定活动而制定出的一种规则,其具有保障性、针对性、约束性、威慑性、强制性的特征。管是指就某一活动的过程进行的约束和调整,理则体现其保障、威慑、强制和有针对性的特征;管需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不徇私情一面,而理则需要高超的解读与沟通能力、果断而刚毅的判断能力、务实而高效的执行能力。有管无理则毫无章法可言,必将使企业陷入困境和混乱之中;能理不能管则过于柔弱,必将使企业的管理陷入人情世故中,而不能形成规矩方圆的有序活动。

发挥规章制度的功效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能力,以下将从管理人员的能力来分析如何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解读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是对事情的本质有清醒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管理的团队、所在的企业、所处的社会与环境,而应该是对问题产生的各种复杂背景(历史、文化、行业、专业、习惯等)有能力进行甄别和梳理,从而在纷繁杂乱的信息中理清矛盾的主次和问题的轻重缓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所以解读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且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沟通是指管理人员能够将信息有效的链接并不间断,使管理流程得到最大限度的畅通,促进各类人员完成目标责任。沟通的过程实际就是信息交互、协调资源、保障运营的过程;

判断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企业是一个问题产生和孵化的地方,往往问题的产生有着很多沉于表面现象之下的原因,而果断和刚毅的判断问题,则需要管理人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迅速决策并坚定不移的落实,使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从而避免因管理滞后造成的不必要麻烦和问题。

执行能力应该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且能够娴熟驾驭的能力,因为没有了执行能力做保障,那所有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和水月镜花,目标的达成根本不可能实现。另管理人员还应具有超强的生存和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差者多半会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而不能自理者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只会要求别人而不能要求自己者,终将会被人们抛弃。

什么才是适合的管理?适合的管理应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围绕组织机构的核心能力,按照企业的运营流程,使用匹配的激励与评估系统,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成长与发展的各类作业与活动。

最适合的管理的基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但现实问题是有太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因为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为自己的能力所限;因为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知识、态度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寄希望于一些所谓的科学管理方法、国外企业成功经验、咨询机构的服务等,毕其功于一役,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管理的跨越。殊不知在没有完全理清企业问题的前提下,在没有充分考虑管理团队的能力、素质、知识、态度等因素的条件下,效仿必将成为现代版的邯郸学步,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如同古人所云:化有形为无形,这不仅仅需要最高领导者的清醒,更需要做下属的具有专业的知识;职业的操守;敬业的态度;严谨、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我们不能奢望一天就能建成一座大厦,不把地基打牢固了,那只能是一个万人垢病的垃圾工程和烂尾楼!

管理是一个永远且永恒的话题,管理的成功来自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管理是否有效的试金石,没有实践检验的真理,那只能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方块字而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亘古不变的原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人和事,都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和结果。

4
发表于 2007-11-15 09:11:10 | 只看该作者
赞同,管理永远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5
发表于 2007-11-15 10:09:13 | 只看该作者
切合实际,“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6
发表于 2007-11-15 10:22:20 | 只看该作者

对中间关于规章制度发布之前的各环节论述比较赞同。

执行与监督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是企业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感谢楼主“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文!

7
发表于 2007-11-16 09:23:26 | 只看该作者

搂主写的很棒。有国企的味道,文字味太浓。呵呵呵!

如果一个企业能有如此多的人才,那将是大型的集团,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搂主说的这些,能做到三分之一,这些企业就不得了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1:42:3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qcbx在2007-11-16 9:23:26的发言:

搂主写的很棒。有国企的味道,文字味太浓。呵呵呵!

如果一个企业能有如此多的人才,那将是大型的集团,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搂主说的这些,能做到三分之一,这些企业就不得了了。

谢谢兄台的品评。

首先声明我没有国营企业的职业经历,只是曾经为两家大型集团提供过阶段性的服务,遗憾的是这两家企业并没有做到我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但幸运的是我目前在一家中型企业,因为公司董事会的信任与支持,目前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规范与流程来做管理。

写这篇文字,是我在接触很多企业家后的心灵感触,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绪,所以落笔后,字里行间时不时有股浓烈的火药味,现在回头再读,愈发印证自己还在路上,还不成熟。

写这篇文字主要是给中小企业家们看的,因为那些中小企业家们是我们民族产业的希望所在,是国强民富的希望所在,是千千万万将要踏上创业之路的跟进者的标杆与未来,没有中小企业就不会有大型企业,不要说我这篇文字对于中小企业是天边月,海上花,我只是希望中小企业从中能够有所得,继而有所悟,最后有所为,能够未雨绸缪,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7 11:44:03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7-11-26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管理是实践的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根本。

但是,实事求是,这4个字看着简单,做起来,那就太难了。

10
发表于 2007-11-26 13:18:41 | 只看该作者

管理深化的过程,也是我们的企业家认识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管理本身基本规律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的。

让我们只有30岁的企业家们,在这个领域里只能算是小孩子的企业家们一夜之间达到西方文明数百年熏陶出来的企业家的水平那无疑是不可能的。

我很认同路长全先生在他的《切割》里传递的这样一种思想,同样在楼主的文章里也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在今天,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大环境,在思想和意识等各个领域都还不能为我们的企业家们提供足够的支持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负重前行,不断的探索和求知,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无数员工的发展,也为了这个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当我们把我们的目光放到中国整个企业家群体上,而不是放在单一的一个或者2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接受和包容的精神,永不言败的精神。

我现在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基层管理者,但是,我想说:我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们骄傲。他们有托起这个国家,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