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angleon在2007-5-27 16:29:13的发言:既然讨论 晚辈就来冒犯一二 一:非洲要卖美白产品 消费者群体就不能是非洲当地人。 首先非洲的日照强,白皮肤容易患病的概率远大于黑皮肤。让他们美白,是让他们失去健康。牺牲客户的利益,来成就自己的价值。杀鸡取卵的行为,只会招来灭亡。 二:消费者群体不是非洲当地人,那非洲剩下的不就是移民和游客么? 有坐营销的资源,不去亚洲,不去南美,非要来非洲,试问做营销简单的独树一帜就会成功么?没白产品的客户全球都可以找,唯独热带地区不合适!就算合适,也只可以卖给来旅行的游客,正如xiaohui_zfx同志所言。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让游客在没有选择(竞争对手没有进入非洲市场)前提下体验你的产品。等到她们回自己所在地区,如欧洲北美地区,依然成为你的顾客。而他们还可以为你带来潜在的顾客,与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营销相比,成本低廉的多。 好!这个观点相当好! 看起来如此,其实大错特错! 旅客在去旅游的时候,尤其长途旅行,定然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带好所有需要的东西。由于非洲的强烈阳光照射,美白产品肯定少不了。护肤品这类直接和皮肤接触的产品,绝大多数客户会担心过敏和不适应的问题,可能终身只适用一个牌子。即便要更换牌子,一般也很少敢于自己尝试。多是向同伴打听,取经。 非洲这么一个本身没有消费者的市场,即便树满广告牌,当地也不会有多少人肯定采用。即便采用营销手段,唯一的成效就是能够宣传你的品牌,你的产品,但是非洲卖美白产品,缺少可行性! !·#逆反心理每人都会有,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如此倔强,仅仅为了独树一帜,牺牲利润。 卖梳子的故事固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故事中终究只是故事。故事与现实的区别在于真实性,真实性却又是我们主观的认同。放弃我们第一时间的主观感受吧,必要的理性是正确面对所有问题的前提。 即便有着卖梳子这样经典的故事,我相信,等到真的让人去卖梳子的时候,又有几人肯去呢。浪漫的思维不可少,但是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小人不才,不过看过些书,想了些问题而已。 栖息谷乃苍龙卧虎之地,小人登高,不敢疾呼,只求高人指点晚辈一二,求个知和不知。 只是看了无聊,将就说下:不对的地方请指教。 首先,这是个创新思维题目,目的不是卖什么东西而是锻炼大家的思维能力。你的想法走了牛角尖。 其次就象你所的就事论事吧,美白产品除了在亚洲有比较大的市场,而单一的美白功能在其他地区或者人种里根本就很少有市场,所以单单是产品的单一功能来说在其他人种或者地域也没有什么生存能力,所以现在的一些化妆品往往是在向着护肤功能转化,或者类似的化装品是颜色和气味来吸引消费者。就宣传重点来说没必要非要象卖梳子一样要和尚买去梳头。化妆品的其他功效才是对非洲消费者的宣传重点。当然你拿去刷墙,做润滑油等,只要你愿意我也没意见。 最后我想说的是卖梳子的故事在真实存在的,这个故事出自日本的一家公司招聘一个很重要的销售职位筛选出来的最后三个人的最后的实践题目,而不是单纯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