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重估人民币
2003年06月23日16:32
传言再起:中国的人民币可能会被重新估价。
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 Snow)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Wim Duisenberg)曾称中国的固定汇率制(1美元兑人民币8.28元)是个“问题”。日本官员已多次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
在亚洲金融市场,这种协调一致的国际压力使人们预计,中国即将对人民币一次性重新估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被上调20%,甚至30%。
这种可能性很大。一旦中国调整其货币价值或改革汇率机制时,它将会这么做,其原因并非在于国际压力,而是因为这样做显然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从理论上评估一种货币的真正价值是很难的,而且意义不大。但是,中国迅速积累的外汇储备表明,如果人民币自由浮动,它极有可能升值。截至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亚洲金融危机高峰时的1,080亿美元增加至3,160亿美元。
但是,这并不意味著现在对人民币重新估价会利大于弊。日本和欧洲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因为它们担心廉价中国进口品的进入将引发通货紧缩。然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相对较小的比重,仅为5%左右。将日本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似乎是没道理的,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尚不及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
还有一些人指责人民币的估值过低将造成国内经济过热。随著出口商汇回收益以及海外投资者向国内注入大量投资,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旺盛,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保持美元/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就必须经常地在上海的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同时也向国内经济注入了大量的人民币资金。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资产市场泡沫,尤其是在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央行加快了短期国债的发行步伐,从国内经济中吸纳资金,并清理因进行外汇干预而投入的资金。这其中牵扯到成本问题,但是,由于国内利率仅在2%左右,付出的成本并不大。
目前来看,对中国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消化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成本,而不是冒著风险改变其汇率制度、损害其至关重要的出口行业。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抵住了人民币贬值的市场压力,赢得了大家的赞誉。而今,随著北京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进程,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信心倍增。
一次性估价带来的好处寥寥,只会燃起人们对汇率进一步调整的预期。随著国内机构可以更自由地投资海外,中国政府适当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区间的可能性也将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针对资本项目自由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继去年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FII)后,苏格兰的基金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已于6月份宣布成立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基金。
金融界人士预计,明年合格境内投资者机制(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也将推出。虽然监管条例尚未最终制定,但这将允许大陆投资者以外币购买海外上市的股票,而首先允许投资的可能是香港股市。
资金流动的影响起初将是有限的。中国政府初步目标是向国内机构渗透国际金融操作规则,而并非缓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压力。但是,随著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将进一步扩大,在传播金融知识的同时,还将促进资本的周转。这将比人民币一次性重新估价更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