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一个远方的朋友.应该打个电话了.
电话在听到三个嘟声后,被挂断了,过会手机传来短信,"不方便,对不起",刚刚积累起来的热情被浇了个凉透.许久的一阵我沉浸在郁闷之中.我想了半天,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并为此而做了种种猜测.于是乎只好把准备好的一番热烈的调侃吞进肚子.
朋友的举动,我虽然不快,但亦能理解,虽然他并没给我解释,而且我也不需要解释.但自己的不快是真实存在的,刚刚积蓄的热情也消失了.自以为修炼不错的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精神境地.
古人所谓的"同理心",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于是我在想,我平时也不是经常出现没接电话的时候,那么,我考虑过电话另一端朋友的心情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很脆弱,因为人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从自己的角度去说和做,而受众理解的信息也是以他自己为中心,所以前后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因此,很多时候,一件很小的事,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把正常的人际关系破坏.
说话、做事要小心啊!我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如履薄冰吧。
越近的关系,往往越需要小心维护,而这常常为大家忽略。
越亲密的关系,自然就会很在乎对方的语言和所做的事情,同时,对对方也会有更高的期望值和要求.夫妻、父子、兄弟、姐妹、密友。都是如此。这种亲密关系一旦被破坏,其裂痕会更深,相互之间都觉得受到莫大的伤害,此间又是谁的罪过?
论语中讲“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距离太近了,反而容易疏远,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真谛啊!
所以我理解的人际关系维护,正是因为它很脆弱。所以我们需要格外的小心谨慎,同时要用心维护还要注意控制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和谐、更有效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