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模式大体上有三个类型: 1、 刚性模式:制度权威性很高,内容严厉,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整治的企业和准军事化管理风格的企业,都普遍选择这样的方式,历史上孙子曾将两个违反军规的王妃斩首示众,乃刚性模式的具体表现; 2、 人性化模式:偏重于制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弱化制度的强制感,突出组织成员对制度是工作需要的理解性。选择这类企业制度的公司通常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组织成员普遍素质较高,容易树立责任感和自觉性,而这种制度模式的建立,通常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支撑,否则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 3、 柔性制度模式:这或许是切合本次讨论主题的一种模式,即在柔性和刚性之间调整的一种模式,对于很多过了生存期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企业而言,刚性和柔性结合并不断调整的制度模式,或许才是比较实际的选择。
记得有个老外曾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和作者的名字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真的很抱 歉,但文章的主旨还记得是,他统计了不同国家很多公司成功和失败乃至倒闭的命运与其制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刚性制度的公司在经济和市场大风浪面前的抵抗力往往很弱,我想其中原因,或许可以用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至刚易折,同理,过于人性化的公司应该也如同过于刚性化的公司一样,至柔易软,所以窃以为中庸之道,方为正策。
用一句话来总结第一个分主题吧:好的制度,应该像竹子一样,既随风摇摆,又刚直不屈,不是柔软,而是柔韧,是在动态中的平衡,是双赢的博弈,是管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
企业制度的概念我就想到了这么多,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第二个分主题,即:什么是有效的企业制度。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7 20:38: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