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汇总]主题: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

[复制链接] 26
回复
41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16 14:3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鞋带发言:

知道于丹,是在前不久,只是出于偶然。泡网的时间长了,世俗凡事离得远了,与媒体的距离反而更近了.于丹这个话题并不是最近才热腾起来,而是在去年十月份,她的百家讲坛《论语心得》热播就开始被观众、媒体所关注了。关注的热潮到达一定程度,它就会产生一些争议,而后形成一种现象。

我不是高深的学者,也不是专业的媒体工作者,我既没有学术上的权威论点,也没有媒体界的敏锐视觉。我只好躲在学术界外,躲到喧嚣热闹的媒体背后,默默关注。常言说:旁观者清。下面我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解读于丹。

一、于丹本人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P.S:搜索于丹的简介时,看到一长串的资历和头衔,可是憋了十足的气才把这些看完!

二、于丹为什么这么红?

有人说:因为实用、因为轻松、因为电视的力量,于丹火了。

也有人说:因为于丹选材比较好,其次因为于丹教授用与人拉家常的话语、娓娓道来,让人们有一种亲切感.

。。。。。。

[原创] “于丹”为什么那样红?

[原创] 心灵中飘过的一屡清风——于丹论语心得

[读书评论] 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百家讲坛)

[读书评论] 我的“于丹论语心得”的心得

[转帖] 听于丹演讲后的感想

三、‘于丹现象’是不是好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于丹现象”的产生也引起了正、反两面的争议。

“文化是活的”,于丹认为,“争议会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

于丹就一直以来的争议进行集中回应,她将自己的态度概括为“三鞠躬和一握手”。 于丹说,一鞠躬是要向公众鞠躬,因为这些草根老百姓在用生命感悟来还原经典;二鞠躬是对圣贤,他们的睿智使经典的力量可以永恒;第三个鞠躬是给媒体,媒体不仅是记录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剂。而一握手,她是要和提出质疑的人握手,因为文化的多元冲撞是最好的状态。

[学习园地] 驳于丹女士评论语(转)

[读书评论] feifeifer作为教授的于丹和我们时代大学的耻辱

[原创]  张鸣、易宪容出局的必然,旁及于丹的走红

[传媒] 审视媒体对于丹现象的报道

四、   于丹视频

[百家讲坛] 于丹《庄子心得》系列讲座

[百家讲坛] 于丹《论语心得》系列讲座

[访谈] 百家讲坛央视特别节目—解读于丹

[访谈] 鲁豫有约—于丹

五、资源下载

[资源中心] 于丹论语心得

[原创] 《于丹论语心得》有用处的地方

[资源中心] 《于丹<庄子>心得》

总结:

 借用一段话:喜欢于丹的朋友应该大度一些,应该允许别人挑她的毛病。毕竟她的讲义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人无完人。别人挑毛病首先是看得起你,说明你引起了重视。况且,那些毛病并非无中生有,是确实存在的。如果毛病挑得很有水平还可以促进作者和读者的提高。被人挑毛病更能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对作者有利无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1 16:58:29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4-16 15:44: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支持一个!

我觉得探讨于丹现象很有意义,于丹现象集中了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的焦点。

板凳
发表于 2007-4-16 16:07:49 | 只看该作者

    迦达默尔说:“解释学的出发点是构筑桥梁,在过去中重新发现最好的东西。”

    在对《论语》的解释上,于丹做到了这一点。她的演讲所获得的广泛而热烈的反应表明,她重新发现了那个万世师表的孔子,并且在人们心中唤醒了他,这是近代以来所有热爱孔子和痛恨孔子的人都没有做到的,更不用说那几个写檄文的博士了。因为于丹,孔子带着他的《论语》走进了千家万户,与那些需要精神安慰的人倾心交谈。

4
发表于 2007-4-17 01:12:1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家人去看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听听这些人是如何讲解老子、孔子、三国……

于丹的火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社会浮躁了,人心浮躁了,

然而总不能这样浮躁下去吧,于是人的内心有种想沉下来的需求,

而沉下心必须要从东方文化中去寻求,西方文化主体做不到这一点。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举个小例子,

音乐方面,东方的以沉静幽雅为主,多以单乐器演奏;

西方的以喧嚣为主,多以合奏为主。

听东方的音乐就好象在读东方的文化一样,平静祥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 10:58:10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7-4-17 10:48:4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意见,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能正是因为历史太悠久,使得我们这些人理不出头绪,我记得纪晓岚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来不著书,只是整理编译,因为所有的道理,老祖宗都说过了。”

不忘本,要寻根!

6
发表于 2007-4-17 13:24:26 | 只看该作者
浮躁,快餐文化,急功近利,不劳而获,这些原因造就了一些轻浮的,垃圾的,所谓的文化明星.
7
发表于 2007-4-17 14:41:17 | 只看该作者

于丹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解《论语》,让所有的人在都能听得懂的同时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让人们更加的关注起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不是好事吗?

8
发表于 2007-4-17 15:04:4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总结帖子,感谢分享了。

于丹红:通过通俗的语言,全新演绎了这本经典著作.最主要了是以小见大,以易见难.容易被广大普通群众接受.

9
发表于 2007-4-17 15:12:40 | 只看该作者

生于80后 我接触到的孔孟之道的仅限与论语的几段节选

我认为现在需要易中天 于丹这样的人

唤醒年轻人对国学 历史的兴趣 这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对三国 对论语 的看法肯定不一样 何必过于苛求历史是否真实 理解是否准确呢

10
发表于 2007-4-17 17:09: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总结的帖子很是方便各位坛友,多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