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的困惑和焦虑不是来自于外面的世界或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不安。不要让选择的困惑,迷失了你自己真实的内心!
——是为题记。
今天下午忽然想起这句话,便想写写这篇随笔。
中午,一个北京的朋友回大连,相约见面,聊了几个小时。
朋友见面,自然少不了沟通近况。
实际上,每次见面都差不多一个主题。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什么时机回大连。我面临的问题是,是否离开以及什么时候,什么时机离开大连。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创业还是继续打工。我们彼此都在寻找各自的答案。事实上,在大约两三年前,大家聊得就差不多都是这个话题,结果,两三年以后,彼此依然没有答案,而且,多了更多的顾忌。
在这两年间,他换了两家公司,但依然没有离开北京。我也换了一间公司,依然没有离开大连。
为什么看似容易的一个选择,决策起来如此困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大家多少都有些患得患失。不希望以太大的代价,实现成功的职业转换。但是事实上,这其中还有很多外来环境的影响问题。
实际上,推演下来,选择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们每天都在选择,正因为每天选择太多,选择的过程才造成大家的顾忌和障碍,渴望得到更多,希望失去更少,这是每个人内心的最真实写照。用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收益。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所以每天大家都在抉择,有痛苦、有欢乐、有悲伤、有惋惜。
从打工到做职业经理人,随着知识、视野、阅历以及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道路和选择也就越多,专门找你的,间接找你的,你想去的,你想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理想、事业的明确,随之而来的就是困惑和苦恼。打工有天花板,自己创业,还要失去以往所有的优越感和所谓地位,从头再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却很难接受。这就是接踵而来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目前所有的问题来自于我们还没有建立心灵的坐标,没有真正的实现而立。
就像于丹解读《论语心得》所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是,三十、四十的困惑,在这个节奏加快的社会,明显的被提前了十年甚至更多而已。
最近看的一部非常好的连续剧《士兵突击》,讲的是一个很笨很笨的士兵最终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种兵的故事。在我看来,这部戏很有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味道,也是一部典型的军中励志篇。在百度吧里面,有六万多的帖子,感动了很多很多人,一部没有女人的戏,一部没有公开放映的戏,却在网上悄然走红了。之所以人们愿意看,来自于这部片子的真实感、血肉感,也是来自于这是一个类似“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我们为其中的真情感动,为许三多的坚持和执着所感动,“不抛弃不放弃”,这种钢七连的战斗精神,随着钢七连的解散,却真正扎根并植入这个普通士兵的血液中。
实际上,我认为,不管是《阿甘正传》也好,还是《士兵突击》也罢,之所以他们能够最终得到正果,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他们选择的对,而是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珍惜自己的每一步,每一个机会。而恰恰是没有选择,才给了他们成功的最大可能性。
有的时候,我们恰恰是选择太多了,反而让我们迷惑了自己的本性,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太多的成功机率,每每在抉择中不安,在困惑中迷惑,当我们不断地轮回选择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时间去做加法,本该做加法的年纪,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选择。
还是少谈些选择,少谈些前途,多些踏实和勤奋吧。
“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来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立”的一种见证”
由此,忽然想到那个丛飞,一个已经消逝了的歌手。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又对其行为十分不解的人,现在看来,三十而立,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把全部力量投身于慈善事业,乃至付出自己。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从这个世界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放的像个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是被物质的东西所奴役了。”
想想,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努力的,是不是真正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呢?
“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相交的朋友舍弃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那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重用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这几段关于人生之道的描述,来自于《于丹论语心得》,大概就是我们苦苦困惑和渴求的答案吧。引用下来,留作内省。
有些人质疑于丹,在快餐式解读《论语》,糟蹋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却认为,在困惑中能够给我们一篇真正的精神指引,这才是传统文化的指引和作用。没有传播者,又怎么有我们内心真正的清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