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执政者的要务之一是举贤。在《论语·宪问》章,他就明确表达了对不举荐人才的藏文仲的不满。他说:“藏文仲大概是个窃据职位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贤能,却不能举荐他,和他共立于朝廷。”fficeffice" />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公叔文子举荐家臣大夫僎与他同样升任大臣,孔子得知后说:“公叔能够被称为‘文’了。”
与藏文仲量小气窄、任人唯亲、以私为重相比,公叔文子襟怀坦荡、用人唯贤、以公为重。朱熹《集注》曰:“家臣之贱(卑贱)而引(推荐)之使与己并(地位相当),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对于藏文仲和公叔文子二人,孔子表明了极为鲜明的态度。孔子称藏文仲为“窃位者”,类似今日所说“占着茅坑不拉屎”,给予严厉抨击;对于公叔文子,孔子则给予极高的赞誉,敬称“可以为文矣。”一褒一贬,一毁一誉,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的态度了。
嫉贤妒能乃古今通病。是否能够识贤并且大胆用贤是决定了企业能否常盛不衰。多年来,我们都在呼吁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然而单纯靠领导的个人眼光无法建立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而且我们的企业制度对此项工作遗漏甚多。个中原因似也颇为复杂。在敬佩公叔文子之时,我也一再叹服那句中国古话“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确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