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编辑来信说,期望我参与他们准备的“中国式管理”讨论。我拒绝了。 编辑追问:是否因为你不承认存在着一种“中国式管理”?答日:不是的,我是拒绝从“地域性(国家边界或民族边界)”角度,来谈论企业的管理。 我的回信反问是:你为什么从地域性角度来谈企业管理?答日:确实存在着国家和文化的背景差异,所以,有必要探讨“中国式管理”。 我再次反问:假如你们确实证明了存在一种“中国式管理”,那么,它究竟是仅仅适合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使用哪?还是在全世界都能够普遍适用哪?答日:……(无语中)。 当然,我还有第三个反问,尚未来得及发出去:假如存在着一种中国式管理,并且,能够证明它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那么,你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理论新概念,而是偏偏以中国式管理为标题哪?我预计,我会收到同样的无语或是说不清的回答。 我想起了很早前,《**商业评论》一位编辑的来信,他曾约我写篇中国式管理的稿件,并且是以打擂台的方式进行,后来,因为与打擂方各说各的,彼此驴唇不对马嘴,罢了。后来,当我看见这家杂志主编在一篇文章中,宣称“20年后会诞生中国式管理”(文中大意)时,我有些疑心:早先的所谓打擂,也许是准备批判之用。 我很想跟这位可爱的编辑开个玩笑:我准备写一篇东西,专门说说中国的“南方式管理”和“北方式管理”的差异,并且,开头准备以北方某市委书记为案例,因为他的公开事迹,就是曾经一口气喝干了一瓶白干,而赢利了可贵的巨额投资。 那么,以什么角度来谈论管理?恰好,手头正在写篇东西,题目准备叫做《什么是管理?》,小题目分别是:1。管理是为实现成果而工作,2。企业成果,存在于企业外部,3。管理必须实现成果提供可靠路径----这三个小题目,就代表了我对于“什么是管理”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