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高华撰写的悠着点,别太累当中的一篇

[复制链接] 0
回复
8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3-23 10: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希腊时期,曾有一位学生问哲人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为什 么我从未见过你蹙额愁眉,你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吗?”苏格拉底回答 说:“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苏格拉底的好心情与他的得失观是密切相关的

        人生总是这样: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总有所得。一个人总 是患得患失,心情能够好起来吗?能不感到身心疲惫吗?这也喜欢, 那也想要。只想得、不想失的心态最终会让你自己永不满足自己已 有的,总是盯着别人的,这样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得到 之后,终会撒手而去,化作尘土。正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 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 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 多时眼闭了。……”

  这并不是看破红尘,客观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里,任 何人都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谁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凡得到 的,终究要失去。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得失中,如何才能让短暂的人 生变得更富有意义和内涵。

  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动物,在有生之年总是想得到而 怕失去更多更好的东西。然而,人生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容器,而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代谢过程。

  一方面,有所得必有所失。一个人的岁数在增大,生命的定数就 会减少;走向了成熟稳健,就会失去无忧无虑的童真;有了一个夫妻 恩爱的家,就会失去单身时的无拘无束;埋头笔耕而有所著述,就会 失去一般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一旦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明星,言行举 止就会失去相对的自由。这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们怕的不是得,而是失。明确了得与失的 这一辩证关系之后,才会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33岁时就成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43 岁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独资企业—— 标准石油公司,每周收入达 100万美元。然而,他却是个只求“得”,不愿“失”的资本家。一次,他托运百万美元的货物,在途经伊利湖时,为避意外之灾,他投了保 险,但货物托运顺利,并未发生意外,于是,他为所交的150美元保险 费而懊悔不已,伤心得失魂落魄,病倒在床上。他的这种患得患失、锱铢计较的思想观念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了 严重伤害。到53岁时,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已经“死了”。医生 为了挽救他的性命,为他做了心理咨询,告诉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失去一定的金钱,要么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他 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醒悟。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 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 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 —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 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洛克菲勒把钱捐给社会之后,感到了 人生最大的满足,再也不为应该失去的金钱而烦恼了。他轻松快活地多活了45岁。

  生活像一团火,能使人感到温暖,也能使人感到烦躁。经受了得 与失的考验,人生就会变得和谐快乐。

  对于得失,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 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此其一;其二,就是得失皆宜。 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 这种态度,比那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态度要开朗,比那种得 不喜,失不忧的淡然态度要积极,要有热情。因为患得患失是不理智 的,得失不计是不现实的。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 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得失观才是比较客观而又乐观的。对于得失,认识要分明。在生活中,有的得不是想得就能得的, 有的失不是想失就可失去的;有的得是不能得的,有的失是不应失 的。谁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应该拥有的。当嗜取者取得不 义之财的同时,就失去了不应失去的廉正。因此,当得者得之,当失 者失之。

  对于得失,取舍要明智。必须权衡其价值、意义的大小,才能在 取舍得失的过程中把握准确,明白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该失 去什么,不该失去什么。比如,为了熊掌,可以失去鱼;为了所热爱的 事业,可以失去消遣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可以失去诱人的金钱;为了科学与真理,可以失去利禄乃至生命。但是,绝不能为了得到金钱 而失去爱情,为了保全性命而失去气节,为了取得个人功名而失去人 格,为了个人利益而失去集体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得与失之间并不是绝对相等的。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多,可能在 另一方面得到的少;在某一方面失去的多,可能在另一方面失去的 少。比如,有的人在物质上得到的少,失去的多,但在精神上得到的多,失去的少。有的人则在精神上得到的少,失去的多,却在物质上 得到的多,失去的少。由于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绝对相同的, 各人在得失上也不可能绝对相同。人生在世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 西,也不会失去所有的东西。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只 是多少的问题,大小的问题,正反的问题,时间的问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