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偶然看到可口可乐招聘面试题目,遂点击进入,题目很尴尬,想了想回复了,具体如下(未经原作者同意擅自转发,尚请原谅,观者可前往下述网址阅读原文 http://www.folo.cn/user1/8558/archives/2007/22739.html): 原文: 前几天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做道题目,是可口可乐公司的面试题目,他很盲目不知道怎么回答,下边是内容: 可口可乐招聘面试的题目 如果你是本公司的业务员,你在一辆载着一车过期的面包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卡车上,准备到偏远的地区把这些面包销毁,但在半路遇见了一群难民,他们十分的饥饿,难民把路给堵住了,当场有刚刚赶来的记者,那些难民知道车里有吃的。请问你,你会怎么样处理这件事情,不让记者报导我们公司把过期的面包给人吃,又让难民可以吃掉这些不会影响身体的救命面包。 注:车不可以回去,车上只有面包,不可以贿赂记者。 大家认为怎么回答?现在好多正规公司在面试的过程中都有一些测试,主要对个人的胜任力以及性格等进行测试,怎么回答才能有利于自己呢?不妨在平时就多看一些这样的题目. 第一个回复者 Re: 可口可乐招聘面试题目 给公司和记者联系,找公司领导汇报情况,让公司的人送一车新鲜面包,把记者叫来报道这一情况,趁机宣传公司这一善举和定点销毁过期面包这环保理念,广告效应比一车面包价值更高.
我的回复 Re:可口可乐招聘面试题目 闲谈楼上的观点:个人非常赞同,如果我是领导我第一同意此方案并以最快速度执行,第二,嘉奖此员工;其实,国内企业(也包括部分国外企业,如本田CRV事件,雀巢婴儿奶粉事件等等)经常爱做一些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事情,希望可以改进。 但是,题目要求“不让记者报导我们公司把过期的面包给人吃,又让难民可以吃掉这些不会影响身体的救命面包。”,所以楼上的做法有些跑题,我的观点而已。 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需要四个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讲解过期食品销毁的重要性,如果未遇到此类情况,可口可乐公司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此观点; 第二,详细询问难民的饥饿状态,并分析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然后阐述如果再没有食物的话会产生如何巨大的恶劣后果; 第三,阐明此面包的生产工艺及食用期限制度,以及过期后(包含具体过期时间)的面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不存在影响,顶多是缺少一定的营养成分); 第四,身先士卒吃掉一个面包,然后反问记者,一边是一车对身体没有影响的过期面包,一边是长时间饥饿即将造成生命危险的难民,他会怎么做? 我想到此事情就可以完美的解决了。个人观点,望探讨。
事后,回家又想起此事,觉得答复中的有些问题,所以想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进去之后发现又有一个回复,看过之后,先发表一下自己对于这个回复中提到的解决办法的一点想法: 1、不要低估媒体“鸡蛋里挑骨头”的无耻做法,这可以在任何的娱记行为中找到,不用多说; 2、一家公司处理一件危机,是需要一个“堂而皇之”的说法,而非逃避责任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不可取,“装车没装好”??作为世界500强的可口可乐公司,会在非常重的过期食品销毁中出现这种疏忽,那可见公司对与此项社会责任的漠视; 3、一家公司,一个品牌需要新闻,需要知名度,但是如果可能,每一家公司都不会希望仅有一个中立的新闻——对公司没有任何美誉度的新闻,每个公司都会想尽办法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既解决问题,同时让大众了解到公司的“用心良苦”,而可口可乐公司面包遭哄抢,并非不是负面信息,影响同样不会太好,就如目前英国油轮出现的货物遭民众哄抢一样,我知道后的第一反应,原来英国人也有这样的行为,并非外国人的素质就那么高呀。 第三个回复 Re:可口可乐招聘面试题目 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故意将一些面包撒落在路边,有难民捡起来吃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有记者追问,就向记者解释,不好意思,装车没装好。我想,必要时可以造成难民抢了面包的现象。公司职员可以尽力去阻止难民吃面包,但这种情况下,公司职员属于弱势群体,其阻止并无太大作用。只是报纸的头条会登载上可口可乐公司面包遭抢的新闻。这样的新闻对可口可乐公司也不是负面,而且难民还得到了食物,这样可否?
那么好,现在再来谈谈我本来想作补充的地方。 事后分析觉得我原有的解决办法存在着中庸和混淆的两种问题: 中庸:仅对事件作了一定的解决,但是并未将事件最大化的转化为有利的新闻点与传播突破口; 混淆:基于上面提到的“中庸”,我却在第一个步骤就强调销毁过期食品的重要性,这有些官方化,就像新闻发言稿了,有些不伦不类。 慎重思考之后,我想处理问题目标要明确,然后根据目标选择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才是解决之道,这并非IBM可以提供的。 目标分析: 1、初级目标,简单的解决这次危机,达到要求的结果,也就是“不让记者报导我们公司把过期的面包给人吃,又让难民可以吃掉这些不会影响身体的救命面包”。 2、高级目标,解决危机,同时创造新的有新闻价值,同时对企业美誉度有着提升的机会。 解决之道: 1、对应初级目标,我想我一开始的回复需要做一些调整,因为这时候我仅需处理“记者、难民、可口可乐代表也就是‘我’三方的关系,不需要官方的意识及态度过多”,这样也就是一个中庸但不混淆的解决办法,具体如下: 邀请记者一起询问难民饥饿状况,并和记者沟通难民现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设想如果再没有食物的话会产生如何巨大的恶劣后果,以此要记者达成一种共识,就是“再没有食物,对于难民意味着什么”; 然后,对记者与难民阐明此面包的生产工艺及食用期限制度,以及过期后(包含具体过期时间)的面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不存在影响,顶多是缺少一定的营养成分);这样,使记者明白面包虽然过期,但是这些面包对于难民意味着什么?(可以充饥的保存基本生存权利的面包) 最后,身先士卒吃掉一个面包,边吃边向记者重申“过期食品销毁的重要性,如果未遇到此类情况,可口可乐公司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此观点”,以次来让记者明白可口可乐公司对于过期食品销毁问题上的坚定的态度,然后询问记者,是否可以将这车对身体没有影响的过期面包,送给长时间饥饿即将造成生命危险的难民? 2、对应高级目标,这是处理的就是“公司、民众与传媒”三个群体的关系,应该以“大众道德&社会责任原则、谨慎的有备无患原则、积极寻求传播突破口原则与适度的冲突原则”为准则处理: 大众道德&社会责任原则,明确即将的解决办法应该获得大众(不仅包含难民)的认可与支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谨慎的有备无患原则,做好有力证据的获取、收集工作,以便将来的冲突提供保护依据,如难民自己口述与作证,历年销毁纪录与此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等; 积极寻求传播突破口原则,主动出击,创造适度的冲突,只有冲突才可以创造新闻点,包括表演性质的与记者发生争论; 适度的冲突原则,明确冲突的对象,明确冲突的分歧,万事以大众的认可与支持为分界线。 这样,遵守相关原则,我可以做收集信息,与记者辩证并引发冲突,呼吁大众支持,同时招呼第三方记者团作媒体支撑,然后利用冲突(譬如,记者见死不救,可口可乐不畏媒体曲解的威胁努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乃至最终诉诸公堂等等话题)形成社会轰动效应,从而在获得支持的民众中提高自己的美誉度。 综上,两个目标两种解决办法,各有利弊,希望企业在最终的执行过程之中综合的考量自身的状况采取之。 另,一已观点,还希望高人点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