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黄河证券: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14
回复
66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12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一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理论  

黄河证券研究所 李峻峰 李国正

一 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性功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代理、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代理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计新类型的金融资产并将其销售给其他资本参与者;

4.投资咨询服务;

5.资产管理服务。



1.4中国的资本市场

1.4.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作为其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开始的。后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批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才初具框架。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经过了10年的风雨,在这10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从证券市场来看,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仅有上市公司14家,市价总值109.19亿元。而到了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目已经达到5800多万户,境内上市公司有1200多家,累计筹集资金将近5000亿元。另外,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已达到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0.5%上升到51%。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新兴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1.4.2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与国际上先期工业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相比较,中国现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问题。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大约1/10,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的银行偿贷间接融资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大约为1:1。

另外,资本市场内在结构不尽合理。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市值是被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而占据,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大约为50%、30%、20%。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大量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运行秩序不很规范。由于法律环境、制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不很规范的状态,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如虚假财务报表,虚假上市、基金黑幕、大户操纵股价等一系列违规现象出现;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筹资而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垃圾股。由于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市场投机气氛强烈,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公司股票价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上缺陷,但是这些问题总的来讲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他国家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 投资银行理论概述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当中,投资银行应当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可以这样讲,没有投资银行的努力和创新就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今日的繁荣。

2.1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这个名字其实名不副实,它主要从事同证券相关的业务但并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经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最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

(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美国和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

2.2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2.2.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2.2.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 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 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 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 Lynch)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 70年代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 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 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2.3投资银行的内部环境

2.3.1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国际投资银行一般由两种形态:一种是合伙人制;另一种是股份公司制。其中绝大多数国际投资银行采用的是后者。

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制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承兑贸易商号。这些家族经营的企业一代一代的继承,慢慢的由开始的独资性质变为数个继承人按份共有,成为合伙企业形式。早期的投资银行都采用了合伙人制。在世界上,比利时、丹麦等国的投资银行仅限于合伙人制,德国、荷兰的法律虽允许股份制,但其投资银行也只采用合伙人制。在美国的六大投资银行中,只有高盛仍采用合伙人制。到现在高盛已经有将近200个合伙人。

19世纪50年代,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立法开始兴起,到20世纪50年代趋于完善。投资银行以合伙人制向股份公司制组织形态过度。现代国际投资银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美林于1971年完成了全部改制过程,1986年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也由合伙人制改为股份制。在新加坡、巴西等国现在只允许投资银行采用股份只形态,合伙制则被禁止。

2.3.2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各国对两者的处理也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则采用混业经营模式。

1933年通过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分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管理。保证了美国金融与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持续发展。二战后,美国将其经济与金融体制移植到了日本,1948年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机构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类业务应该由证券公司从事,日本的证券公司其实就是专业投资银行。由于美国投资银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许多国家在制定投资银行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上都沿用了美国模式。

混业经营在欧洲国家是比较多的,除德国以外,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都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又称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System)。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能够便利地进入各种金融市场,在这一点上混业有着分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混业经营的风险较大,需要更加健全的银行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支持。



2.4投资银行业务

2.4.1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

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就是投资银行协助企业、公司和个人客户筹集资金,并且帮助客户交易证券。

(1). 证券承销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原始的业务之一,最早的投资银行的业务收益主要就来自与证券的承销。在承销的过程中,投资银行起了极为关键的媒介作用。投资银行承销的证券范围很广,它不仅承销本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所发行的债券,各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外国政府与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甚至还承销国际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发行的证券。证券的承销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由四种方式:(1)包销。(2)投标方式。(3)尽力推销。(4)赞助推销。投资银行的承销收益主要来自差价或叫毛利差额(Gross spreed)和佣金(Commission)。

(2). 证券交易

投资银行参与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主要有三个原因,同样,他们在二级市场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的角色:

第一,在完成证券承销以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以保持该种证券的流动性和价格稳定。一般在证券上市以后,承销商总是尽量使其市价稳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做市商业务。

另外,投资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促成客户所希望的交易,并据此收取一定的佣金,这就是投资银行的经纪收入。

第三,投资银行本身拥有大量的资产,并接受客户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只有通过选择、买入和管理证券组合,投资银行才能获得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另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进行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等业务活动。

(3).兼并收购业务

投资银行所支持的收购兼并活动,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是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投资银行在收购和兼并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不仅为猎手公司服务,也在为猎物公司服务:

首先,投资银行替猎手公司服务。替其物色收购对象,并加以分析。并且提出收购建议.提出令猎物公司的董事或大股东满意的收购条款和一个令人信服的收购财务计划,帮助猎手公司进行财务安排,以促成交易的完成。

投资银行同样也为猎物公司服务:判断猎手公司的收购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对方是敌意收购,则与猎物公司制定出防范被收购的策略,如果判断对方是非敌意收购,那么投资银行便以猎物公司的立场向猎手公司提出收购建议,并向猎物公司提出收购建议是否公平与合理及应否接纳对方建议的意见。



2.4.2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与延伸业务



随着投资银行竞争的逐渐加大,仅靠传统业务已经很难维持投资银行迅猛发展的需要,投资银行作为最活跃的金融部门,从70年代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业务,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既活跃了资本市场,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也为自己赚了巨额收益。

(1).财务顾问

财务顾问就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提供咨询,策划或运作,一般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按照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某种证券或某个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参考资料。其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发生突变,使某些公司、企业遇到困难时,投资银行往往主动地或被邀请向有关公司、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重新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公司等,化解这些公司、企业在突变事件中带来的压力与困难。其三是在公司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代理,帮助咨询,策划直到参与实际运作。从目前情况看,投资银行在第三类业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财产权益作借款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方式.从理论上讲,项目融资的贷款方主要看融资项目有无偿债能力,评估和保证的范围以项目为限。因此,一旦贷款发生风险,贷款方只能以项目的财产或收益作为追索的对象,不涉及其他财产和收益即要求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东或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产品的购买者、政府机构等)做出某种保证或承诺,但这种保证和承诺仅仅停留在投资者将不会放弃投资项目,承诺某种支持或保证项目的收益的层次上。贷款方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保证,更无须出具政府担保。借款方将项目资产和收益均抵押给贷款方。

由于项目融资无金融机构担保,也无政府担保,全靠项目投资者的信用和项目本身的前景,这样,仅从市场角度看起来不错的项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投资银行的介入将有利于增加项目的可靠性,有利于争取到信用级别较高的投资者参加。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要订立一套严谨的合同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投资银行有各种专业人才,通晓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惯例,能够尽力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使合同得以顺利执行。投资银行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各种渠道,为项目寻找合适的贷款人,也能为贷款方找到好项目。

(3).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操作,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实行的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集资的主要方式是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受益券,从而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为一较大的基金,然后加以投资运作。投资基金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制度。它强调分权,制衡。由于认购和赎回机制不同,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两大类。投资基金是发达国家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投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基金经理人活跃在此领域。

(4).资产证券化

1970年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担保发行的第一批公开交易的住宅抵押贷款债券可视为资产证券化的先驱。进入9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向世界扩张,从国内资金市场向国际资金市场延伸,由在岸市场向离岸市场扩展。所谓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步同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方式是企业以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票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取证券的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不是以公司财产为基础,而是仅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者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5).证券网上交易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线经纪和网上交易给传统的证券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证券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有报告预测网上证券交易商的资产从1999到2003年将增长7倍以上,从4150亿美元到30000亿美元。许多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证券网上交易领域,并且出现了专门经营网上交易的经纪商。

(6)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由职业投资人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并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增加风险资本的附加值。

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虽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只有20年的时间,但国外的投资银行已经把它培育成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因为创业投资的大力帮助,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和部分的创新业务,其实在现代国际资本市场当中,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已经是日新月异,新的业务品种在不断的涌现,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2.5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首先,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中间人。投资银行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广泛的业务网络、规模化的经营、专业化的员工队伍,帮助投资者投资于某个企业或行业,保证其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为急需资金的筹资者尤其是新兴企业筹得大量资金。投资银行成为投资者和筹资者直接融资的媒介和桥梁,它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把投资者手中的闲置资金转移到筹资者手中,实现资金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投资银行是中长期资本运营的枢纽。投资银行为企业发行股票和中长期债券,并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的收购兼并活动提供中介服务。在美国,随着企业发展和资本结构的变动,美国企业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投资银行解决长期资金问题,纽约的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被喻为“华尔街的发条”。而在发展中国家,国企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尤其需要投资银行帮助其进行中长期融资,以支持重点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次,投资银行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风险观念增强,投资决策日趋理性化,他们要求市场提供新的金融工具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因此,投资银行在开展其业务时必然会考虑到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要求,体现资金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性的最佳组合。而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和深入,必然会产生期限不一、功能多样的新型金融工具。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二国内外投资银行发展特点比较  

第一部分 国外投资银行发展特点与趋势


同国外投资银行数百年的发展相比较,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历史。两者相比,从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发展状况、资本规模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着不同之处。现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十分不成熟的阶段,无论从业务质量、数量、人员素质、业务创新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根本无法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提并论,另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很短,有关投资银行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也都正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

一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1.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1.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 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 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 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 Lynch)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 70年代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 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 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二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程的特点
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投资银行的通用模式。国际投资银行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

2.1 政府引导、法制建设在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欧美投资银行的发展史,投资银行方面的立法直接影响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变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投资银行能够多次度过难关。以美国为例,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颁布了《证券交易法》,这一系列立法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强化了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了证券发行方式,促进了二级市场的规范化。。其中《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投资银行界立法方面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规定了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带来了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的革命,挽救了在1929——1933年大危机濒临灭亡的美国投资银行,造就了新一代美国投资银行群体。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1975年美国取消了证券经纪固定佣金制度,竞争导致佣金收入大幅减少,投资银行被迫大力开展其他创新业务,政府的引导再次诱发了投资银行业业务创新革命,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年代美国颁布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放松了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美国投资银行业重新走向混业;增强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大批投资银行机构整合,出现了摩根斯坦利添惠,花旗-旅行者集团等超级投资银行。其实,不仅仅在美国,欧洲、日本、东亚各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都包含了法律和政府制度的支持,法律环境的建设对投资银行的发展来讲是至观重要的,没有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基础的投资银行体系一定是漏洞百出的,从巴林银行的倒闭我们就可见一般。

2.2资本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是投资银行发展的主线
在投资银行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是混业经营,很少有投资银行考虑资本的风险;投资银行业务也大多数集中在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上,很少有创新业务出现;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加上各国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革,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5年,美国率先进行了证券交易所改革。随后,英国和日本也分别推行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体制改革,自由化成为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题。交易手续费自由化、行业进入自由化、资本交易自由化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潮流。

证券改革和自由化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作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虽然在1982—1996年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上升了6倍,但由于手续费的竞争,10年内英美两国股票交易佣金下降了40%,债券交易佣金下降了25%--5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开始不断开发并拓展创新赢利业务以补贴其他业务,促进了证券业务多样化的发展,根据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1975—1996年收入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查,20年间会员原有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51%降至15%,承销收入由14%降到9%。而新业务中:基金收入由1%上升到4%,资产运用由0%上升到4%,兼并收购、私募配售等证券关联收入由2%上升至39%;创新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银行的风险在进一步扩大,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各国的投资银行都在不断地增加资本规模,自1980年至今,美国9家大型投资银行的资本增长了10倍以上。1980年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总资产为640亿美元,1988年就达到4760亿美元;竞争的加剧同样引起了投资银行服务的专业化进程,市场对优秀的证券经纪人、证券分析师的需求日益增大,客户对投资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专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投资银行发展客户和拓展业务的关键条件之一。投资银行要降低经营风险,增大抗风险能力,就必需将扩充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大业务范围作为其发展的主线。

三 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尤其过去三、五年,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变化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来描绘一点不为过。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新走向混业经营
  1933年、1934年美国开始的分业管理的格局一直持续了五十多年。虽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为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基础,但随着国际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其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投资银行立足的证券市场充满了风险,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复杂,金融风险也相应增加。投资银行在捕捉高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对其安全性的巨大挑战。尽管投资银行可以设计很多技术手段来规避风险,但从本质上讲,投资银行最缺乏的还是资本金;另外,人们开始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进行反思,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1929—1933的大危机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当时银行倒闭的罪魁祸首并非混也经营,而是货币供应减少和银行资本充实率太低。另外,欧洲许多混业经营的投资银行成功的经营也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以立法的方式确认混业经营模式:1986年 英国实行“金融大爆炸”,在英国银行业实行了自由化;1989年欧共体发布“第二号以行业务指令”,明确规定了欧共体内部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在日本,1992年颁布的《金融制度修正法》,同样也允许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

实际上,国际投资银行界早已经开始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度。1986年,美国的高盛公司接受了日本的住友银行9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界线开始改变。后来JP.摩根开始申请先做高等级的投资债券,再做高收益债券,又申请做股票承销。现在,JP.摩根已经与一般的综合性的投资银行没有什么区别。1996年所罗门兄弟公司收购了仅次于美林的零售商斯密司巴尼。而它自己又被美国旅行者保险集团收购,旅行者收购所罗门后,又与花旗银行合并,现在花旗-旅行者集团是金融巨无霸。现在无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消费者,走进花旗-旅行者集团,无论从银行开户、支票、信用卡、人寿保险、财产保险、股票发行、买卖债券、买共同基金,一揽子服务全提供,它的发展成为混业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使得美国混业经营模式也从法律上得以确认。2000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大通曼哈顿银行以3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从而合并成为当今美国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资产总额将达到6620亿美元。如果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最终能够成功,上述两家华尔街上最知名的企业合并将成为真正的“金融超市”。

3.2规模化
现在国际市场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型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构成了证券业的龙头与支柱。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前十名投资银行的资本额,由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增长到三分之二,早在1990年,美国就已经有5家资本超过20亿美圆的投资银行,英、德、法、日等国的证券业亦是如此。如今的投资银行资产规模更加庞大,国际上大的投资银行资产规模普遍高达千亿美元,权益资本也达到了几十亿、几百亿。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兼并重组不断,更是造就了不少的金融巨无霸。表一是基于综合资本评出的世界十大投资银行的基本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国际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之大是惊人的。

3.3集中化
无论是原始的投资银行,还是现代投资银行,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在日本,1949年有1152家证券公司,到1977年只剩下257家。美国的美林、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兄弟等超级投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兼并联合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兼并联合呈加速之势,规模也越来越庞大。1997年2月,摩根斯坦利与添惠公司合并,创造了一个总市值210亿美元的特大型投资银行;同年9月,旅行者集团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并与史密斯?邦尼公司合并成为仅次于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最近大通曼哈顿银行以3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成为当今美国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6620亿美元。西方投资银行兼并联合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行业的高度集中。
3.4现代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收集、甄别、处理、传递与利用的速度和能力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与此相适应,为了谋求和建立未来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投资银行管理和运营的信息化浪潮正悄然兴起。另一方面,证券业是一个大量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投资银行的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其日益先进的交易系统和通信系统不仅使得证券的发行、交易等业务突破了营业部的时空界限而得以远程实现,而且更加迅捷和准确。尤其是Internet的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证券交易方式的巨大变革,网上交易成为现实,人们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实现股票行情的实时接收与交易。由于其高效、安全、方便以及低廉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营运成本,网上交易在国外发展十分迅猛。

3.5业务多样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自由化的兴起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投资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西方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多种业务齐头并进,异彩纷呈。 在80年代以前,承销和经纪始终作为投资银行最重要、利润来源最多的部门,但作为传统业务,其市场分割基本上已成定局,也就是说,这个领域的竞争弹性已经非常小。所以,90年代各投资银行又得把开创新的业务领域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这些业务为投资银行在90年代赚取了远远超过传统业务利润的巨额利润。表二和表三是美林和摩根斯坦利1997年的主要收入分布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佣金、自营和承销等传统业务的收入只占30%左右,而各种创新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50%。

3.6分工的专业化
国际投资银行在逐渐走向规模化、业务经营多样化的同时,不同的投资银行在业务的主营方面仍然各有专攻。混业经营并不代表每一个投资银行都必须经营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也使得各投资银行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业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佩韦伯在美国牢牢占据了私人客户投资服务领域,所罗门兄弟公司在美国最知名是做政府债券、资产抵押债券,Ameritrade ,E-Trade和嘉信(Charles Schwab)在网上证券交易方面拥有优势,而美林则成为最大的证券零售商。分工的专业化促进了投资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3.7全球化
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上连成了一个再不可简单分割的整体。与此相适应,投资银行已经彻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成为全球投资银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向海外扩张,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日内瓦等金融中心接纳了大批国外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大投资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银行。它们的全球业务网络趋于完善,国际业务规模迅速膨胀,并且拥有大量国外资产。许多投资银行都成立了管理国际业务的专门机构,如摩根斯坦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Fi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Division),高盛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The Global Compliance and Control Committee)等。也正是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高额利润支撑了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的迅猛发展。
4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中国资本市场十余年的发展史表明,投资银行已成为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也就是实际意义上中国的投资银行,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在80年代就已开展,当时的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国银行在境外设立的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证券公司在一定层次和程度上扮演投资银行角色。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九十多家投资银行、2600多家营业部。粗略划分,十年风雨的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到目前已经经历了数量增长时期、蓄势整理时期、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

一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1 放量增长时期(1985---1996)
在中国,投资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开始一直是在悄然无声的进行着。中国投资银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是1985年成立的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此后,中国投资银行从无到有,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而迅速扩张。1990年深沪两地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后,中国投资银行业正式登上了中国经济的舞台。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证券经营机构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市场也没有严格的准人限制,银行、信托公司等竞相挤身证券业。到1996年底各类投资银行拥有营业网点2600多家平均每家拥有营业网点6家,430家投资银行与兼营机构共同拥有的总资产为1600亿元,平均总资产每家3.72万元,平均净资产不到5000万元,平均资本金仅为2000—3000万元。

从结构层次来看,中国投资银行已基本上形成三个层次:全国性投资银行、地方性投资银行、兼营性投资银行,其中全国性投资银行主要是华夏、南方、国泰、海通等几家大投资银行,地方性投资银行主要是各省、市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办的专营证券机构,兼营投资银行主要是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的证券营业部。

1.2 蓄势整理时期(1997---1998)
1996年中国实行了银证分离,规定了分业经营的模式,中国投资银行业格局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各商业银行分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均撤销,只保留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信托投资公司并经营证券业务,各省人民银行兴办的投资银行独立为省级投资银行;同时一些投资银行通过兼并重组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了投资银行专营与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的格局,截止1998年底,专营证券的公司96家,信托投资公司243家,财务公司69家,融资租赁公司16家,证券营业部总数2440家。从规模大小看,差异很大。有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全国性大投资银行,也有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人民币的“袖珍投资银行”。就专营投资银行而言,平均注册资本不过2—3亿元人民币,约有20家注册资本金尚低于3000万元;就兼营而言,各地方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规模普遍很小,多数仅几个营业部。
  从网点布局来看,主要分布在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级以上城市,全国性投资银行摊子很大,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在各大城市设在分公司,大部分中小投资银行主要在自己所处的直辖市或各省省城开营业网点,深圳和上海是投资银行网点最为密集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在这两城市设有营业部或管理总部。
  从业务经营看,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各家投资银行都在经纪、自营、投行三大传统业务上展开争夺,三大业务对利润贡献比平均为40%:28%:18%。其他收入(主要是保证金息差收入)尚占14%, 投资银行全行业盈利与亏损步调基本一致,呈现一荣惧荣,一损惧损态势,盈亏程度基本与券商的规模正相关。从证券业的集中度来看,证券业出现了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利润平均化初现端睨。据统计,97年排名前十位投资银行分占了一级市场承销业务70%左右的份额,二级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投资银行占据了31.16%的份额;1998年排名前六位的投资银行一级市场份额高达52%,二级市场交易额几乎占总交易额的50%。各投资银行机构出现重组与分化,一小部分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兼并经营不善的投资银行,从而占据大部分市场,而大部分中小投资银行则以特色业务取胜,对市场进行分化占领。

1.3 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1999年开始)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直接促成了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进入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

首先,《证券法》规定的中国投资银行实行分类管理,综合商和经纪商的划分直接促使投资银行掀起增资扩股的热潮。尤其中小投资银行期待通过增资扩股尽快将自己由地方性、经纪类小投资银行变成全国性、综合类投资银行,领到主承销商通行证,使自己的业务范围得到扩展。而原本达标的投资银行们,则欲在国内外进一步做大业务,扩充实力,继续保持同行业领先,并纷纷制造“航空母舰”型大投资银行,向国际迈进。

其次,《证券法》从法律上规定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加速了证券业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的步伐。由此又诞生了一批由信托重组而成的大型投资银行。例如,1999年10月重庆市的信托公司、财政证券、证券交易中心共同重组成为西南证券;最著名的就是由四大商业银行与人民保险下属的五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属证券职能部门合并为一家拥有174家营业部,45亿人民币注册资金的中国最大投资银行-----银河证券。另外,许多地方性的证券交易中心、期货交易所等也都在进行重组成为投资银行。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投资银行已经呈现地域集中、产业集中的特征。



二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如果严格按照罗伯特?库恩对投资银行的定义来理解的化,在中国现有的投资银行里,能够勉强成为投资银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投资银行。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造就了将近100家投资银行机构与将近300家证券经营机构,这些机构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同欧美等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2.1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一直是制约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1984年飞乐音响股份成立开始,关于证券方面的立法就一直没有能够跟上市场的节拍,更不要说去引导市场了。在证券交易所运行将近3年后,1993年4月22日,《股票发行与 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才正式颁布实施。1998年12月29日,酝酿5年多的《证券法》终于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 过。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此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快10岁了。

由于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法律、制度的不配套,造成许多在国际上通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无法开展,致使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在中国还处于朦胧阶段,连在世界上已经十分成熟的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普通业务在中国还是空白,《破产法》、《公司法》等法律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因为它们的约束造成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工作中步履为艰;其次,由于法律制度对投资银行、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违纪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处罚,从而导致了投资银行、上市公司联合造假、虚假上市、内幕交易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的泛滥,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红光、郑州百文的用虚假信息骗取上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次,法制环境的滞后,没有司法的介入,导致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乏强有力的保证,对于证券交易和证券发行方面的违规现象的处理和处罚缺乏力度,甚至还可能出现处罚的暗箱操作,从而纵容了投资银行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的投机作风,几度在中国证券市场掀起风波。例如,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 抽签表的场面,由于工作人员作弊,私留抽签表,造成股民游行请愿,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有部分股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包括转配股,但是1995年长虹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竟然将长虹转配红股私自上市流通,后来的处理只是长虹股票停牌。法律的空白使得投机者无所畏惧,这些违规事件只是中国证券发展中违规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

2.2行政干预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法律与制度的相对滞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主要是靠国家的行政指令来引导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控制着市场节奏,这只“手”不是市场调节,也不是法律规范,而是行政干预。在中国,市场与法律在证券市场上的地位远远不如行政命令有效,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特色。

曾经经历了5000年封建统治的洗礼的中国,人治思想深入人心,几十年计划经济又使中国经济充满了行政色彩,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行政干预的影子仍随处可见,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更为明显。行政干预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在中国这样一个证券市场发育不很完全的国家,行政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但由于行政干预具有浓郁的人治特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与完善,行政干预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首先,过度的行政干预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制度基础,但行政干预的随意性很难造就稳定的市场环境,反而会使证券市场动荡加剧。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左右,某些行政管理机关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或业绩,常常会作出一些不合理的干预。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企业要争取业务和融资机会,必须经过各级行政机关的层层审批,既影响了效率又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例如康赛集团在上市过程中,通过“内部职工股”的交易就将两名部长级干部拉下了马,大批地方干部栽在这一家上市公司手中。《证券法》出台后,中国加大了对证券犯罪的调查力度,许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纷纷“落马”,多数都是因为重权在握,在从事证券管理的时候以权谋私。

另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企业争取上市呈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许多地方政府也将本地企业上市数量作为其主要业绩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又是上市审批权的掌握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造成了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不公平。特别使政府为了其重点企业能够上市,参与或默许了企业和投资银行机构的作假行为,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证券监管更加困难。例如在最近被暴光的郑州百文虚假上市和虚假财务报表一案中,政府是难逃其责的。

三 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3.1资本、资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弱
中国投资银行资本实力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截止1998年,在中国92家投资银行中,注册资本金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17家,注册资本金有1亿-5亿元人民币的有36家,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有39家。股本金达到或接近10亿元的仅10家左右,若平均计算,则每家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近几年,为了和国际接轨,大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增资扩股,如国信证券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到22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实行业内重组后,注册资本金达37.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300余亿元,但与境外著名投资银行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中国投资银行业仍然还是小学生。在资产总额方面,差距也很明显。目前中国投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200多亿元,同国际大券商相比,22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简单微不足道,如美林公司1996年资产总额为65000亿美元,为2200亿人民币的近300倍。

3.2业务范围窄
在业务开拓方面,西方投资银行积极开发使用新金融品种及利率为基础的期货、期权、远期合约、掉期、互换交易、资产担保证券等。投资银行拥有自身优势,设计出各不相同的金融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同时可获得较高收入。而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范围极其狭窄, 目前中国投资银行机构大多只从事投资银行本源业务即证券承销和经纪,而对新型投资业务如基金发起、项目融资、外汇买卖并没有广泛开展,对国际上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业务如期权、调期、资产证券化、购并重组等几乎尚未涉足,少数国内所谓的大投资银行虽略有涉及,但因经验不足,实力不济,经营不规范等方面因素,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使得自身业务发展与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3.专业人才缺乏
投资银行是高智脑、高风险的行业。它的业务技术复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均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中国投资银行机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学历层次高于一些行业,但专业人才欠缺,真正受过比较系统的投资银行方面教育、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随着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中国能够开展新兴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少之又少,比如开发创新金融产品需要精通金融工程学的高级人才,然而这方面人才在我国还是空白。投资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人才更是风毛麟角。这一状况严重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

以上是中国投资银行业现实状况的主要特点,另外中国投资银行业业内竞争混乱、管理水平低劣也同样制约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四 中国投资银行同国外同行的差距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发现中国投资银行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发展管理模式的差距。在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形式: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分离型管理模式与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型管理模式。然而7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国际资本的流动日趋活跃,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管制逐渐放宽。1999年10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和其他一些有关法律中有关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界经营的条款,并允许金融机构间可以交叉开展业务,这说明随着各国金融监管手段的日趋完备,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而中国仍在实行银证分离的管理模式。

  (2)业务内容上的差距。当前西方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范围除传统的证券包销、零售、交易、以及经纪业务以外,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企业兼并收购、资产委托管理、投资咨询、基金管理、资金借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等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然而,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经纪、承销、自营三大传统业务领域,尚未形成适当分工,各投资银行的业务基本雷同。对于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开展十分有限。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以外,主要是投资银行资本规模、创新能力、人才匮乏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致。

  (3)经营层次上的差距。尽管西方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金融市场,经营一切与证券有关的金融产品,但是并非每家投资银行都经营所有的投行业务,国外投资银行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以美国为例,投资银行业大致分为规模层次不同的各类投资银行。80年代初期,随金融管制的放松,使投资银行在许多领域得到拓展,许多投资银行认为,只有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取得综合优势。然而经过1987年的股市恐慌和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投资银行业务萎缩,行业利润下降,大批中小投资银行纷纷倒闭,一些大型投资银行纷纷实施兼并重组,而另一些小型的投资银行为了生存需要,开始收缩业务范围,开展特色服务,实施专业化经营,从而形成目前的投资银行格局。

中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拿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公司,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相比较,仍显得势单力薄。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三中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1993年,中国的投资银行只有从业人员17708人,而到了1998年末,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业务范围也从初始阶段的证券发行、交易代理、自营等传统业务领域,逐步延伸到资产管理、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财务顾问、基金管理等新兴领域。目前,中国投资银行的总资产2200亿元,净资产200多亿,中国的投资银行不仅发挥着证券市场的基本中介作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还担负着创新市场融资制度、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率等特殊使命。在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即将加入WTO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年轻的投资银行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投资银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1.1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自1991年重新启动以来,一直是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八五”期间GDP的年增长率高达12%,但同时也暴露了经济过热的弊端,1997—1998年中国经济持续下滑,中国经济进入大调整。1998年,中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货紧缩又随之而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本着“适时微调”的原则,通过多次降息、发行国债、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等方式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回升。连续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预期的效果,GDP的增幅稳定在8%左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供给过剩是属于工业化早期的低水平阶段,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供需失衡。中国经济要摆脱当前的经济调整,重新进入高增长期,就必须对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企业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革,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稳定和加强农业,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开拓城乡市场,整顿经济秩序,化解金融风险。

1.2国有企业改革为投资银行发展带来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首先向资本市场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企业过度负债;冗员和退休职工的安置;产权的不明晰;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太多,没有能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的超大集团.据199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公布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统计数据,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总资产72873亿元,负债51762亿元,负债率为71%。要降低企业过高的负债率就要向企业注入资本7000多亿元。中国已坚定国企改革的决心,国企改革在新世纪的继续推进,需要投资银行仍然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集团化发展,所需增量资金的继续筹集,还是正在兴起并将如火如荼演化下去的国企股份制改造、重组、兼并、收购所需的大量中介服务,抑或国有经济从非公共性行业的陆续退出及债转股后金融资产公司的市场退出所需的金融创新, 都需要投资银行从多方面给予扶持。都将继续为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今后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国式的投资银行业显得尤为必要。

1.2.1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大量融资

首先,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不佳,占全国工业产值1/3的国有企业消耗了工业投资的近3/4;国有企业最多时亏损面达到将近50%。中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矛盾日益尖锐, 适应产业升级需求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素重组和资本经营已迫在眉睫。中国今年已进入了对国企进行增资减债、优化资本结构等改革的新阶段。按照“九五”计划, 新的国企需要筹集资本金二万亿元人民币, 单是把平均资产负债率从目前的百分之八十降至接近国际标准的百分之四十五, 就将产生八百亿美元的巨大资金需求。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这种双重特征, 传统的商业银行单独作为金融中介, 已不足以进行有效的生产要素重组和资本经营操作, 需要投资银行的支持。

1.2.2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为投资银行带来商机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内部管理型战略来实现的,而国有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积极运用外部交易型战略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这就使国有企业面临着大规模的合资、重组、兼并、收购及上市等任务, 没有投资银行的介入,而一味地用行政手段是无法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集团已有所属的财务公司协助其进行内外融资和企业资产经营, 但其业务品种具有局限性, 例如与企业间的重大并购、重组相关的资产管理业务需由投资银行协助进行, 同时财务公司还有资金来源不足及资产运用渠道狭窄等困难。而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最高形态的中介机构,具备动员和调度全社会资金的能力和手段,使企业的并购与重组能得到资金支持。具有广泛的信息、高度发散的创意和严谨的策划能力,拥有资本市场上高超的操作能力和处理法律、财务及人际关系的能力,他或是充当企业并购的财务顾问代理,或是自己成为企业并购的交易主体,作并购自营。只有投资银行的参与,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运用好外部交易型战略。我国的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大规模的企业整合、频繁的产权交易给投资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1.2.3存量资产的盘活需要投资银行创新业务的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积累起相当的基础,形成了庞大的资本存量,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沉淀到企业的3万多亿元的国有资产,在现有体制下,这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十分低下。如何运用好这部分资产已经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艰巨而重要。由于这3万多亿的存量资产是在几十年计划经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在表现形式、资产质量等方面各不相同。这部分资产的盘活与合理配置需要专业的策划、服务及技术手段的创新,投资银行恰恰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有通过投资银行这一中介机构,才能使大量企业具有流动性,使巨额国有资产存量得以盘活,我国未来的微观经济重组也只能运用市场手段,依靠投资银行的介入得以实现。投资银行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本从使用效率低的企业流向使用效率高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中将大有作为。

1.3投融资体系的改革为投资银行发展创造大量机会
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很短,在融资体系中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现在中国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绝大部分都是对银行的负债。国有企业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债务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商业银行也因为大量呆坏帐的存在而严重阻碍了国有银行商业化的进程。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商业银行出于稳健经营,对企业发放贷款在规模和期限上必定会有种种限制条件;国企从自身经营考虑,也希望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数量更大、期限更长的资金,借助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无疑是国有企业最理想的筹资方式。现在中国的居民储蓄已经达到7万亿左右,积聚了的巨大投资潜能;企业对直接融资的迫切又不断形成新需求。国家已经将投融资体系的改革放在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位置,直接融资将成为今后融资方式中的主流。新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要求必须有强大的投资银行体系的支撑,投资银行的直接融资、项目融资等业务成为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投资银行不仅要提供既具有一定质量的金融产品,还要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将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1.4配套改革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宏观改革还是微观改革,一定要有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等的配套改革。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社会保障合住房的改革。虽然这些配套改革与投资银行的关系不很密切,但却为投资银行提供了许多业务发展空间。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造就了庞大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这些资金的保值与升值就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商机。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如何进入证券市场,以及进入证券市场后的具体操作,都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目前,中国已经允许保险基金适量进入证券市场,并且在不断加大投资比例,可以预计,投资银行作为这些基金的经理人和投资代理人,在未来几年内将大有作为。

其次,配套改革呼唤投资银行创新业务的开拓与发展。以住房改革为例,现实呼唤投资银行介入房改,借助投资银行把投资者、购买者、担保信贷机构有机地连在一起。在发达国家,房地产证券化、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证券化等业务在投资银行领域已经十分发达。而这些造中国还是空白,这就更需要高层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二 高科技给中国投资银行带来机遇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进一部好转,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生物工程、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差距,与日本的经济不景气相对照的是,美国在过去5年里均居最有竞争力国家之首。带领这轮经济增长的正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在过去3年内,与住宅建筑占14%和汽车占4%相比,高科技产业占全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27%。在中国,十五大把“科教兴国”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政策,为高科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为投资银行创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科技革命带来的国际金融市场融合也使中国投资银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2.1高科技发展为中国投资银行创新业务发展带来机遇
由于科技的进步,像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原料、核电子、核工业、航天工业等以新科技为中心的产业虽然不断发展起来,但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经济。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和转化利用带有较大的风险,因而使得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业务越发突出,风险投资基金收益已经成为投资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在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也已从1970年的1亿美元发展到今天的超过1千亿美元。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1999年有创纪录的560亿美元注入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而在1990年,该基金总额仅为30亿美元。2000年第一季度,就有248亿美元进入初创的高科技公司,而1999年同期该数额为仅67亿美元。同时,风险投资公司也获得了巨大回报。据“风险投资经济学”统计,1995、1996及1997年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分别高达48%、40%和36%。1999年风险投资基金的名义回报率更高达150%。

在中国,高科技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风险投资仍然是中国投资银行比较薄弱的环节,真正上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没有几家,资本规模也都不是很大。风险投资的巨大市场给中国的投资银行带来了重大机遇。
6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2.2高科技使中国投资银行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电信、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和国内国际资产证券化、资本化的潮流使得国际资本迅速、快捷、大量地流通,高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加快了国际资本市场走向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资本市场不再处于独立和分割状态,世界著名的证券交易所也正在走向联合与重组.这就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选择,虽然现在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投资银行还为数不多,但市场的融合使它们不得不丢弃“闭关自守”而走出国门,迎接国际金融市场的挑战。网络的发展同样拓宽了投资银行的经营手段。因为网上交易具有快捷、低成本、信息丰富等特点,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以韩国为例,1998年12月网上交易量仅占3.7%,1999年12月就占了40.2%,2000年3月、5月、7月更发展到51%、56.9%、61%。在中国,5600万的散户股民使网上交易更具有发展前途。但网上交易出现也使中国投资银行机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业务单一、主要靠营业网点生存的中小型投资银行,首先,网上交易的便捷使营业网点变的不再重要,市场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其次,大型投资银行拥有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在网上能够提供比经纪商更多、更好的咨询服务,它们提供的网上交易正在侵占经纪商的市场空间,经纪商的存活已经成为问题。
三 中国国际业务给中国投资银行带来契机

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内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中国企业在国外的融资量虽然并不大,但仍然有一定规模。97年是最多的一年,在国外筹资120亿美元, 4.8亿美元的佣金收入除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挣回3500万美元以外,其余全被国外的券商拿走,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也是具有摩根斯坦利背景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可以说中国投资银行在海外业务上一败涂地。最近,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了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天燃气、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中粮、中央电视台的海外上市申请,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海外上市,这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壮大提供了契机,也对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挑战。

四 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就开始了一场以机构化、自由化、全球化为主旋律的最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金融开放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已经开始经营部分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保险市场也已经出现了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投资银行业务上,著名的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性投资银行全部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摩根?斯坦利还和中国建设银行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虽然它们现在主要做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们的业务一定会渗透到国内业务上,和国内的投资银行争夺市场。

中国政府在加入WTO的问题上立场十分坚定,有关谈判进行的也比较顺利,估计中国加入WTO将会是很快的事情。WTO的加入将加快中国金融体制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的投资银行业也将面临更加大的压力,但入关同时也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4.1加入WTO后的中国资本市场
1997年12月31日在日内瓦达成的《全球金融与贸易协定》中,就开放金融市场作出了承诺,各国同意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几融信息市场。该协议将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的95%纳入了逐步自由化准则。按照协议的内容,成员国将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国内公司同等进入市场的权利,享受国民待遇。中国加入WTO就必须按全球金融贸易协议的要求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在1999年12月15日中美签署的中国加入WTO协议中,中国将允许外资证券包销商在合资承销公司中占33%的股权,允许外资可占基金管理公司股权上限的33%,三年内可增至49%。另外,中国承诺确保在华外资证券服务提供者在取得证券服务方面享有最惠国待遇,允许外国证券服务者在华设立机构并有开业权,确保外资证券服务提供者在中国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任何新的金融服务。外资投资银行将很快进入中国。

事实上,外资介入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很久了。多家外国投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有近百家国外投资银行参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B股(境内上市外资股)交易,许多境外金融机构都参与了H股、N股、S股的上市发行过程。中国加入WTO对它们在这些方面的业务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对其影响巨大的则是国际投资银行被允许开展国内业务,尤其是被允许开展国内投资银行尚未开展的业务。国际投资银行的加入,将会使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资本市场更具活力。同时,国际投资银行同国内投资银行将会在国内市场开展竞争,许多人认为这对于中国投资银行来讲可能会是致命的一击。

4.2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存在新的机遇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惊呼“狼来了”的时候,很少有人认为国际投资银行的进入会给中国国内投资银行带来机会,认为中国加入WTO将会使中国投资银行业面临死亡。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国加入WTO后,金融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有权享有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并享有开放市场的缓冲期。另外,中国资本市场规模较小,多年的经营也使国内投资银行在国内资本市场拥有优势,国际投资银行对中国国内业务缺乏充分的了解,要想进入也必须要经过一个时间过程。相反,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投资银行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2.1加入WTO有利与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进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更加紧密,中国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取得国外的先进技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提高,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企业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会有大幅提高。第二,中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左右。加入WTO将使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另外,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和竞争中经常受到歧视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并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十分片面,在对中国的投资方面也一直过分小心。加入WTO会使这些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经济的持续发展会给投资银行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有利于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壮大。

4.2.2加入WTO为投资银行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

首先,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被推向一个更为开放的、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促使企业进一步利用外部交易型战略进行规模经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新一轮重组浪潮将势不可挡,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大量并购重组业务。

此外,在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以前,政府会对证券市场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是扩大市场容量。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很小,如果完全开放,将很难经得起大的金融风波的考验,如果一旦被金融投机者控制,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证。因此,中国在加入WTO之前一定会尽可能地增加市场容量,这将给投资银行带来更多的承销机会。另一方面是调整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投资者分散,散户投资者所占比重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大力发展投资基金是中国加入WTO以前必须做的工作,而基金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也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带来契机。加入WTO可以利用“对等原则”推动中资银行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也为中国金融体制的完善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机遇。

4.3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现代投资银行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千锤百炼,已经从单一的证券买卖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最有效、最具影响力的高级形态的中介机构,形成了拥有几十家综合类巨型投资银行和上千家专营经纪、承销,做市业务券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分布格局。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的进入,势必会对其本国的投资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中国加入WTO后,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中国投资银行业造成太大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银行业仍将面临挑战,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投资银行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来比在市场竞争有很多的劣势。

4.3.1加入WTO,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激烈

中国证券市场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运作,无论是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在经营规模、从业经验、管理能力等各方面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差距甚大加入WTO后,中国将逐步开放基金管理、证券承销、证券经纪、资产管理和证券交易等投资银行业务,国际投资银行的介入将造成这些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鉴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一级市场“寡头垄断”、二级市场“过度无序”的竞争态势,外国投资银行介入国内一级市场后,将首先结束一级市场“寡头垄断”的局面,对这部分高额利润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中国投资银行在具体业务操作上实际经验和能力的缺乏,大大限制了它的竞争能力。在证券发行、承销业务中,低劣的业务水平会使中国投资银行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更不要说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竞争国际业务了。

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已形成了传统型(证券业务)、创新型(企业并购业务)和延伸型(基金管理、风险管理和直接投资)等多层次业务种类。同国外同行相比,目前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大都限于证券的承销、经纪和交易三种传统业务之内,而对企业购并、重组、基金管理和金融创新等现代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涉足不多,在中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中,确保外资证券服务提供者在中国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金融服务。在新业务的开拓中,如果中国投资银行不积极努力、勇于创新的化,这部分业务将全部被国际投资银行获得,而中国投资银行将会失去竞争的机会。这必定会限制中国投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及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如果形成恶性循环,中国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将持续下降

4.3.2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重组

中国加入WTO后投资银行的剧烈竞争,必然会改变中国投资银行业的组织格局。当前的中国投资银行类企业, 资产大都在五亿美元以下,全国券商的资产总额还不足美林证券的0.3%,资本总额不足美林的0.2%。过小的资产规模,不仅限制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扩张和抗风险能力,而且导致投资银行的竞争能力低下,根本无法同国外同行竞争。虽然国内综合类投资银行现在都在加紧进行增资扩股,试图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但即使是现在在中国排前列的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国信证券,它们的资产规模仍然仅仅是某些国际投资银行的几百分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巨型投资银行的开始进入,部分资产规模太小、经营不够稳健、业务缺乏规范、管理尚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的券商在竞争中很快将会出现困境,它们的唯一出路就是被别人兼并,而这种重组的最终结果是中国投资银行的总数不断下降,但规模逐渐增大,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为了迎接国际投资银行的挑战,在《证券法》出台后中国投资银行界纷纷增资扩股,以期扩大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仍然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试想,中国哪一个投资银行通过自身的增资扩股能达到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提并论的地步呢?回答肯定是没有,中国投资银行一定要走兼并重组、联合之路。中国投资银行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将会是加入WTO后一个不争的事实。

4.3.3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将面临人才危机的挑战    

投资银行由于其自身业务的特性,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那些既有很深的财务金融等相关理论,又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具有创新性、善于策划的高级人才。投资银行任何一个项目涉及到两方面人员,一个地区专家,一个行业专家。地区专家要求很高,在美国大多数都要求MBA毕业,并且要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而在当今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却很难达到这种要求,这势必会大大限制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另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市场对投资银行创新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而开发这些新业务的人员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包括企业管理、金融工程、财务、市场营销等等,这种人才在中国还是空白,人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给予人才的待遇是十分高的,它们内部的经理、高级经理、董事的收入能支持他过一种与美国大公司高级主管平起平坐的生活方式,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国际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必然会加强对人才的抢夺,使中国投资银行的人才危机雪上加霜。它们将以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培训机制和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的优秀人才,从而造成中国投资银行人才和市场资源的大量流失。而国际化投资银行其拓展业务的捷径之一就是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 人才的竞争将会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四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上一章主要是对现阶段中国投资银行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给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得中国投资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中国投资银行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关系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取得发展和进步,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改革必须是彻底和有效的。我们认为中国投资银行的改革应该包括法律制度、组织结构、业务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中国投资银行新世纪发展策略应该主要包含以上几方面的内容。经过政府、投资银行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投资银行一定会在新的世纪迅猛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东方巨龙。

一 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为投资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从先前是论述中我们曾经提到:国外投资银行之所以能够迅猛的发展,是于它们所处的法律环境和政府的导向分不开的。以美国为例,为了规范投资银行的发展,曾经颁布了一系列全国性立法。比如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公用事业持股公司法、1938年玛隆尼法(Maloney Act)、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1940年的投资顾问法(Investment Advisers Act)、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险公司法、20规则子公司(Section 20 Subsidiaries)和1986年的政府证券法等。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投资银行的发展。而在中国,过度的行政干预、低效率的监管体制和不完善的法律体系,都对中国投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就必须先改革制度。

1.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1.1.1中国投资银行现有法律环境存在较大缺陷

在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行之前中国投资银行还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投资银行主要受到《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的若干意见》、《关于证券营业部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证券经营机构自营业务管理办法》的规范调整。《证券法》颁布之后投资银行的法律地位才得以确立。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3月17日,公布的《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和《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的证券发行市场向规范化和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证券市场已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从当前情况看,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总体建设还相对滞后,适应不了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是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存在着偏差。中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的发展将逐渐按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运作,但是中国目前一些法规、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还处于新兴市场的初级阶段,离国际水平相差很远。面对国际市场上的金融创新、衍生工具不断的向前发展、国外经营机构的进入以及国际资本的流进流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与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证券法》中有些内容规定过死、过于具体,尤其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融资渠道、投资银行业务、投资咨询机构业务的限定等方面没有给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品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适应不了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多功能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筹措资金功能逐步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及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证券法》对许多内容并未作出规定。这些内容包括关联交易、场外交易、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AB股并轨、国有股权运作等问题。

1.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投资银行发展

通过对证券市场发展与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相互关系及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偏差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规律性及中国证券市场初级性特点相适应,形成多层次、相互协调,互为完善的有机整体。这需要中国投资银行的法律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

首先,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证券法》作为指导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法 ,具有超前性、抽象性、原则性的特点。单独一部《证券法》是无法担当起规范中国证券市场重任的,中国证券市场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则、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其他配套法规,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必须加快《证券法》和《公司法》配套的法规出台速度,为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在《证券法》颁布后还应制订《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等相关性法规,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推出《投资咨询法》、《投资基金法》、《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等业务法规,以规范投资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使证券市场的运作在《证券法》的指导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投资银行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立法工作应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证券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它必须是具有法制的相对长效性与权威性静态法律,而证券市场的发展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因此必须处理好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关系。《证券法》的制定不能过于具体,它只能是一个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这样才能为市场的动态发展留下空间。中国《证券法》存在着规定过于死板的缺陷。比如《证券法》实施还不到一年,其中部分内容就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本应在2000年开盘的创业板市场,由于市场的部分规范和《证券法》相违背,也只能等到2001年上半年人大修订完《证券法》后才能开始运作。另外,在《证券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建设当中,也应当多考虑市场的发展趋势,立法应具有超前性,尽量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扫清不必要的法律障碍,并引导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保证立法独立性的同时注意协调性。中国的法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立法工作将是艰巨和繁重的。由于立法工作的协调性不够,会导致不同法律对同样的行为规范作处相左的规定。证券法规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证券方面的法规与现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破产法》之间有一个衔接问题,目前衔接是不够的,例如《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规定:计划内用于投资的银行贷款可以用于兼并,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则规定: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由于许多兼并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这两项规定明显矛盾。另外,《证券法》与《公司法》也有矛盾冲突之处。因此,需要进行有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弥补《证券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操作缝隙,减少灰色地带,提高市场效率。

1.2加大对投资银行的政策倾斜

在第三章曾经论述过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过度的行政干预。然而这里我们又要提起政策的倾斜同以往的过度行政干预在性质明显不同。以往的行政干预主要是针对投资银行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进行的,大大影响了投资银行日常工作和业务的正常进行,而现在我们讲的政策倾斜则是政府为投资银行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首先要建立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中国现有的监管体制过于单一,还没有形成政府、自律机构、和社会的多层次监管。在监管手段的使用上,也经常出现计划同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等运用不协调。监管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上市第一天购买湘证基金的投资者很难想象第二个交易日就停牌,在第三个交易日竟然超大比例增发新股,大批准备不足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证券监督部门和投资银行以及湘证基金本身要负很大的责任。中国投资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效、稳定、高透明度的监管体系,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一方面巩固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管职能;另外要加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强化会计师事物所、律师事物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的监督功能,还要通过给予投资者申诉权和求偿权,发挥广大投资者的监督积极性。

第二,政府要加强市场及配套建设的步伐。中国现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上市的仅有1000多家,适当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为投资银行增加了收益来源。政府可以通过比如开放私募证券市场、放宽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开展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交易等引导资本市场的扩大。另外,由于中国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融资渠道,限制了许多新业务的开展,这使中国投资银行在面对国际型混业经营投资银行的挑战时力不从心。政府应该在对投资银行的融资政策上有所放宽,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对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包括投资银行上市。在对市场结构的引导上,政府应当在政策上鼓励投资银行间的购并,鼓励投资银行扩大规模。

除此之外,政府在推进投资银行发展中可以作大量的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要政府一贯的扶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中国年轻的投资银行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挡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的挑战。

二 中国投资银行的组织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顺利进行,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中国投资银行业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竞争局面,仅靠政策的保护是不够的,投资银行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不仅要改革中国投资银行的行业结构,也要对投资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充分的改革,从而形成一个在地域分布、规模、业务分工上都趋于合理的投资银行体系。以顺应投资银行界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要求。

2.1扩大公司规模,增强自身实力

和国际型投资银行相比较,中国的投资银行普遍存在规模小、资产质量差等缺点。2000年底,中国证券公司的资本金总额不足美林证券的0.2%。投资银行中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仅有不到20家,其余80%以上的专业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不足5000万元,证券专营机构的平均资本金不到两亿元。在以前封闭的金融市场中,中国投资银行可以很好的生存与发展,但随着国际大型投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投资银行的劣势将很快对其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可以想象,一个资产规模只有别人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的中国投资银行,如何能够去和国际投资银行竞争。所以,中国投资银行界必须要扩大资本和资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要重构中国投资银行的行业结构,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通过增资扩股和行业内部重组,扩大资本规模

中国投资银行在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还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无法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业务的开展只能依靠本公司的资本金,这就使投资银行的业务扩展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受到极大制约,使投资银行很难涉足新的业务领域,难以发挥规模优势,各项业务很难顺利开展。加速投资银行的增资扩股和投资银行间的兼并收购来扩大投资银行的规模已成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证券法》颁布以后,中国已经有许多投资银行纷纷增资扩股。如国信、广发、大鹏、中信等都已经增资到10亿人民币以上,虽然它们还无法和美林、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相比,但自身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倍,增资扩股成为现阶段投资银行扩大规模的主要手段。

投资银行间的收购与兼并情况在中国并不乐观。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产权关系十分复杂,行业重组必将影响到许多部门的利益,所以中国投资银行业重组的热情并不是很高,最近完成的大部分并购也都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强制实施的。如果中国投资银行只注重增资扩股而忽视行业内重组的化,最后形成的局面仍然和现在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即使拥有大批注册资金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所谓大型投资银行,对于国际投资银行“航空母舰”来讲,它们一样是“一盘散沙”,只不过沙粒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而已。长期以来,国际投资银行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美国投资银行发展至今,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也不过七、八家。中国不能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投资银行并肩发展,不合并的结果只有一个“全军覆没”。我们希望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能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重,抛开部门利益和成见,大力发展并购,不断扩大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2.1.2加强银证合作,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当代投资银行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在2000年7月20日国务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强调,中国当前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是符合国情的,但同时也支持银行、保险、证券业加强合作,尤其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银证合作已经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实行分业管理的格局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很难会有所改变。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竞争的要求。中国投资银行必须找到一个更好的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发展的方向。金融控股公司与以前的混业不同,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投资银行业内部按照市场细分和分工专业化的原则,由一家控股公司控股若干专业化的子公司,美林就是这样的模式;二是在整个金融业内部按照分工专业化的原则,由一家控股公司控股若干家不同领域的子公司,花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属于这种模式。

实际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中国已经暗潮涌动。最具代表性的是“光大模式”。光大集团下属有一家银行、一家证券公司、一家信托公司、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并控股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申银万国,以信托公司名义注册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列控制着16个直属子公司、10个地区子公司、7个海外子公司、3个香港上市公司以及4个下属公司,涉及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融资租赁、实业、房地产等多各行业。另外,以保险公司名义注册的平安保险公司全资控股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又以61%控股平安证券公司。山东电力集团控股了英大信托投资公司、蔚深证券公司、鲁能金穗期货经纪公司,并且是湘财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和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金融控股的出现是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即使经过增资扩股后资本金规模依然偏小,必将被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组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收购;同时,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投资银行也只有融入全能化的金融集团中去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投资银行应当主动顺应趋势,积极参与到金融集团的组建中去。

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商业银行或金融财团背景,比如国通证券有招商银行背景、广发证券具有广发银行背景,这些投资银行更具备了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条件。其他没有金融业背景的投资银行目前也应该积极寻找合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业务合作逐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探索银证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条件成熟时,争取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股东群组成金融控股公司,实现双赢。

2.1.3积极引进外国资本,组建合资投资银行

2000年10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WTO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采取逐步推进的方针,首先要按WTO谈判的承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其实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1995年8月成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就是照此模式组建的,它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以42.5%的股权份额控股,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美国的摩根斯坦利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的我国第一家按国际惯例组建的投资银行。近期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组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属于现代投资银行范畴。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是国内券商在面对未来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基础上与国际投资银行组建的一种策略联盟,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组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更加成熟的、长期的双赢关系

首先,组建合资投资银行有利于中外投资银行优势互补。中国国内投资银行在经纪和国内证券的承销业务中成绩斐然。但从国际资本市场业务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在投资银行的财务报表中,投资顾问、资产管理、个人理财服务等新兴业务正逐步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部分。国内券商业务利润来源的单一化正逐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同国际投资银行的合资将会使中国投资银行在创新业务和衍生业务中取得进展。

第二,组建合资投资银行有利与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投资银行要想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近来。借鉴内外成熟的管理经验,重构内部的组织结构,适时成立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研究机构等专业化公司,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业务实力和专业化水平是国内邮资银行的发展方向。加入WTO后,国际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而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先进机制将会在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拥有优势。

另外,合资投资银行的组建也有利于中国投资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有利于引进全新的投资理念。促使国内券商迅速成长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据了解。包括美林、摩根斯坦利添惠、所罗门美邦和大福证券等已积极在国内物色合资伙伴。而国内投资银行方面,包括国信证券、国通证券以及国泰君安证券都曾接触有关外资投资银行。某些投资银行已经开始筹备合资事宜。

以上主要论述了中国投资银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几种方式。另外,通过上市,同业战略联盟等同样也是投资银行可以选择的方式。
8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2.2营造投资银行规模分布的合理布局

在中国投资银行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同时。投资银行在地域分布、规模、业务分工上要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在地域分布上,要一改现在集中分布的特征。在规模上和业务分工,要形成一个梯次,有全能的国家级投资银行,也要有规模较小的专业投资银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建国家级的投资银行。

2.2.1组建国家级投资银行

目前,中国投资银行界增资扩股的风潮越刮越劲,每年都有将近20家投资银行增资,但仅靠增资很难使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出现质的飞跃。中国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中等规模投资银行的存在。为了能切实保证加入WTO后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地位,国家级投资银行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组建实力雄厚的国家级投资银行,形成能真正引导中国投资银行健康发展的行业“航空母舰”,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投资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强化中国金融体系。

中国政府虽然没有在组建国家级投资银行问题上明确表态,但最近的行业发展动态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在政府的干预下,中国两个最大的投资银行国泰和君安证券合并成为国泰君安证券;四大全国性商业银行下属信托投资机构的证券业务部门合并成立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另外,刚刚成立的掌管巨额资产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最近被批准经营证券承销业务,这些政府行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组建中国投资银行的“巨无霸”。相信不久的将来,由国家控股的几家大型投资银行必将合并成为中国国家级投资银行。

2.2.2发展具有经营特色的投资银行

证券市场因为客户的不同需求而存在市场细分的基础,无论是何种规模的投资银行,都可以根据自身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并集中精力实施目标市场经营的特色化。在创新领域,应该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项目、特色品牌;在传统领域,应该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中国《证券法》的规定,将中国投资银行划分为可以经营一切证券业务的综合性投资银行和只能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经纪券商。其本意是为了促进中国投资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和重组扩大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一刀切”的做法有些不太合理,但它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国内投资银行本次增资扩股完成以后,投资银行业的两级分化将更加严重,有资产规模几百亿的大投资银行,有资产规模几十亿的中型投资银行,也有资产规模不到亿元的小券商。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所走的道路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大型投资银行主要作大型项目和国际项目,小型投资银行的结局大多数是被大中型投资银行吃掉,剩下的就只能成为专业的证券经纪商。中型投资银行可以经营所有的证券业务,但由于资本、资产规模处于劣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然而如果它们能够在某一方面具有业务优势的化,就另当别论了。例如现在的金华信托,它在财务顾问、收购兼并业务中作的十分出色,在此类项目的竞争中它具有优势,今后它很有可能发展为经营收购兼并业务的专门投资银行。现在国外的情况是一样的,美国投资银行机构几百家,真正作到大型的只有不到10家,其余的大部分都只作投资银行领域中的部分业务,并且也取得了生存与发展即使向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大型投资银行在业务的开展也是有所偏重的。

中国投资银行现在还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时期,许多中小型券商总想要全面发展,其实到最后的结果可能变为全面不发展。我们认为,中小投资银行一定要转变思路,从专业化入手,尽快在投资银行领域站稳自己的脚跟。青海证券就是例证,在电子商务在中国刚刚开展的时候,它就开始努力经营它的网上证券交易,现在在中国证券界,说起网上交易就会联想到青海证券,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其实它只是一个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型地区性经纪券商而已,能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就是因为它的特色化经营战略。

三 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在现代投资银行发展的一百多年历程中,各投资银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核心业务的内容,从行业上看,传统的以承销、经纪等为核心的业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创新业务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国投资银行在这些领域几乎还没有任何业绩。WTO的加入,中国投资银行的国内业务也面临着国外投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同时拓展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也是当务之急。这一切都要求中国投资银行业在业务上要有所调整,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认为中国投资银行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业务能力:
3.1巩固中国投资银行在国内证券发行、交易市场上的地位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还处于急需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的扩大使中国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拥有巨大市场。前十年中国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就与传统业务带来的巨额利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以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封闭性,中国投资银行在没有外界竞争的情况下垄断了国内一、二级市场的所有业务。

加入WTO在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外国投资银行迟早会进入中国国内证券市场,如果让外资占领了国内发行和交易市场的化,由于外资投资银行在资金规模和业务能力上的优势,中国投资银行将会无处存身。所以中国投资银行业应当发挥“本土化”优势、努力开拓业务、改善服务质量,在外资进入以前牢牢抓住国内证券发行与交易市场。

在《证券法》实施以前,中国的证券发行一直采用审批制。审批制造成了中国投资银行业在承销竞争中把“跑关系”放在首位,而忽略了业务能力的培养。现在中国证券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一种特殊的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的审核制。审核制的实施使投资银行在证券发行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审核制对中国投资银行现有业务能力提出了挑战。要巩固市场就必须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

中国证券交市场证券交易的佣金费率高居世界第二位,是国内投资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于经纪类券商则几乎是其唯一的利润来源。降低佣金费率将是必然之举。费率的降低与国际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得证券交易市场的竞争会异常之激烈。而多年以来的垄断造成中国投资银行在证券交易服务的提供上严重滞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交易市场,中国投资银行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3.2努力开发创新业务和延伸业务

目前国内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承销、经纪与自营领域,生存空间小,竞争无序。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近几年股权转让、财务顾问、基金管理、资本运营等新型业务早中国也相继出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较为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与之相配套,业务多元化将成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我国投资银行应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企业并购、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创业投资和网上交易等创新业务,扩大业务服务对象范围。下面主要介绍几种中国投资银行继续开拓并且重点发展的新业务:

3.2.1积极拓展资产管理业务

除自有资产的管理外,主要应拓展客户资产管理服务,积极参与投资基金的管理。从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从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37%,对整个公司成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其它业务而稳居第一,从1995年到1997年,摩根斯坦利1997年管理资产规模达3380亿美元,其资产管理收入高达25.05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44.8%,美林证券1997年管理资产高达446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90.6%。相对于其他业务而言,资产管理业务既不承担经营风险,又可以快速做大资产规模,且收益稳定,因而常成为国际大投资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证券投资者已经超过5800万,社会游资巨大.2000年出台的三类企业入市和保险资金入市政策又为股市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作为机构投资者,三类企业和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有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方式,由于企业和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的人才相对缺乏,缺乏直接进入股市的积极性。主要采取在一级市场配售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委托投资银行进行资产管理将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投资银行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资金运作上,风险较低。

中国投资银行应积极进入资产管理领域,为未来的客户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是通过向三类企业和保险公司提供可依赖的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与之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关系。二是对规模不断壮大的潜在个人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将成为各投资银行争夺客户的核心手段。为此,需要通过专业投资经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投资经理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手段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竞争能力。并且借鉴国际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的经验,建立起有力的分销渠道。在资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加大,券商应重点加强资产的风险管理,采取资产组合规避风险,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而非冒险赚取投机收益。
3.2.2网上交易应成为证券交易的主要手段

在高科技的带动下,网上交易在全球发展极为迅速,网上交易具有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高效捷的显著特点,将成为今后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美国最大的网上券商Charles Schwab,1996年中旬推出网上证券交易以后,业务增长速度极快,1997年底其网上投资者已达120万,1998年客户总量高达550万,总资产为1443亿美元,网上交易的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年总收入达23亿美元。E*Trade从1996年建立网上交易站点以来,每季度增长速度保持在50%以上,到1998年底公司已拥有50万用户。据Forrester Research预计,美国网上帐户2002年将增加到1400万个,帐户资产将达到5000亿美元。

中国建立网上交易营业部的尝试始于1996年底,到1998年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大部分投资银行已经进入网上交易领域。随着我国券商对这一领域的积极介入,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必将摆脱靠硬件设施、返还佣金和个人关系等低层次的竞争手段,而转向高服务水平、低佣金率和高效快捷的网上交易方式。在不远的将来,网上交易也将成为我国经纪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平将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的关键所在。
  中国投资银行要积极介入网上经纪业务,努力提高网上经纪业务服务水平和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及时投入研究开发,及时进行试点,并不断完善。(2)积极筹建网上营业部,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实现低成本扩张。(3)积极拓展研究开发能力,为网上交易的竞争作好准备。针对网上交易,研究报告的质量对于券商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券商必须防患于未然,积极增加对研发力量的投入,以便在未来的网上交易的竞争中建立优势。

3.2.3探索风险投资业务

在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国际资本市场也逐步在向高科技产业倾斜。世界各国纷纷建立高科技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欧洲的EASDAQ,伦敦AIM等。中国也即将在深圳推出创业板市场。这就使风险投资成为中国投资银行急需发展的业务。

风险投资在中国是一新颖的概念,政府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推动一直较为缓慢。尽管我国提出风险投资已有十余年了,但风险投资基金来源极其有限,资本结构单一。随着互联网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境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如IDG,SOFTBANK,华平基金,INTEL基金纷纷登陆中国。中国的创业投资也随之开始发展,在2000年,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创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创业投资开始在中国形成规模,我们相信创业投资必将在中国掀起浪潮。风险投资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国投资银行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在管理创业基金时,尽量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中国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并不是只限于以上几种,比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种等也是中国投资银行应该积极关注并发展的业务领域,只有不断地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才能保持中国投资银行的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9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3.3工作重点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 

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是与为企业存量资产调整、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的,角色定位是服务于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企业过度负债;冗员和退休职工的安置;产权的不明晰;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太多,没有能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的超大集团等。这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把储蓄转化为股权注入,增加企业资本金;同时,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盘活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这些都有赖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产权转换和重组的功能。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重组,包括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可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

在企业的购并与重组过程中,没有投资银行是很难进行的。产权交易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交易过程,它涉及到很多经济、法律、政策问题,也必须依靠投资银行的专业化工作去完成。但是,在国内已发生的国内并购案中,投资银行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由于国内投资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评估缺少相关的经验,企业关心的并购双方的战略相关性和整合力以及并购后能否产生高于收购成本的新增利润和偿还债款的现金收入,都是中国投资银行无法提供咨询和服务的。

中国国有企业几十万家,真正上市的只有一千多家。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使几十万未上市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也越来越多,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投资银行必须将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将服务几十万国有企业为经营宗旨,加强在兼并重组方面的业务能力,组成强大的企业兼并重组业务专家队伍,从更深的层次服务与国企改革。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业务同样会给投资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

3.4拓展国际业务

加入WTO后,按照对等原则,中国投资银行业也可以进入其他缔约国金融市场并享受该国资本的同等待遇,中国投资银行业获得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将使国内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但由于现阶段国际化不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重点,而且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中国国投资银行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经营效率,还是人才素质上,都无法与之抗衡,这里我们所说的国际业务一般是指中国海外业务,即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兼并收购业务。
  中国企业向海外大规模融资是从1992年发行的上海B股开始的。中国企业向海外大规模融资的第一个高潮始于1993年,中国第一批大型国企的上市融资就是在1993年和1994年完成的。第二个高潮是96年至97年间以“百富勤”为代表的红筹股上市高潮,红筹股有很强的泡沫性。金融危机后,几乎所有的红筹股泡沫都破灭了。现在正处于第三个以大型国企和行业性国企的民营化为目的的海外融资高潮,包括中海油、中石化、联通、宝钢和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等等,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共集资42.2亿美元。2000年,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首次公开发行成功,分别募集资金28.9亿美元和56.5亿美元,其中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项目是有史以来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一个首次公募项目。

在中国的大型国企和行业性国企民营化过程中,股票是百分之百向海外销售的。但可悲的是,在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项目中,中国投资银行的参与率很低,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其中中金公司在这几起海外融资中担任了联席全球协调人、簿记管理人、保荐人以及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在成立的5年以来,利用其股东优势。致力于发展成为业务多元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时世界级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在中国的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石化和金融等重要领域都形成了颇具实力的竞争优势。虽然现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还尚未正式开展,但国际业务的巨额利润致使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市场,开拓国际业务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开展国际业务势在必行。

中国投资银行开拓国际业务应该从以下即方面开始:一方面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其国际业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寻求与海外券商的深层次合作,现阶段的目标定位主要应是学习和熟悉海外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为全面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的竞争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四 加强中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证券业的高投机、高竞争、高技术和高信息的特点,决定了高风险成为投资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风险控制成为投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以前最大的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的巨额投资失误都源于风险控制体系的步完善。随着投资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的不断拓展,其经营成本也将有所增加,面临的风险也自然增大,而投资银行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品种的增加,更增强了投资银行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投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中国投资银行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保持资产的足够流动性等,将对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适时成立金融工程部门,运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加强对利率走势等因素的研究,跟踪公司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将成为投资银行经营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第二,要适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模式。投资银行规模扩大后,一方面使其抵御风险的资金实力增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决策缓慢等国内外大企业的通病,从而降低其免疫能力。因此,及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模式是抵御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础。按照管理部门综合化、业务部门专业化的原则重构公司组织架构体系,精简管理机构,增加对业务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程序化决策体系,提高决策效率等将成为投资银行加强内部管理的共同趋势。

第三,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风险因素也会不断增加,风险形式日趋复杂,依靠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将难以达到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因此,必须从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入手,建立健全一整套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公司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对公司各项经营风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防范和化解;完善风险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重要会议制度、风险报告制度、风险预警制度、稽查审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风险责任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严密、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对分支机构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重视证券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风险预警和识别能力;建立一个高效率和安全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增强其实时性和及时性,使其监控触角覆盖至公司所有相关部门。

五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人才战略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投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粗放式的,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掩盖了投资银行竞争的激烈程度,人才在投资银行竞争中的作用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投资银行而言,走规模化、集约化才是有效途径,作为人才和资本高度密集产业的证券业,只有资本和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人才战略成为投资银行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国际投资银行的加入,会使投资银行业对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培育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投资银行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投资银行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证券业的竞争,首先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并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银行业务人员与研究开发人员上面,培养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人才群体。另外,投资银行内部的人才流动率是目前全国各行业中最高的,如何吸引和稳定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已经成为投资银行面临的越来越重要也是越来越棘手的问题。投资银行应该在观念和方法上找到并建立一整套内部考核与核算体制,在各主要业务部门,如发展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等对业务人才实行与智力、能力和绩效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有了诱人的机制才能引来一流的人才。   

在国际投资银行体系当中,投资银行家作为一个群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狭义的理解,投资银行家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专家,而广义的投资银行家是指既具备一定投资银行专业知识又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名望,在资本市场甚至整个社会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士。他们的行为能够左右资本市场的走势,他们的言论能够引导市场的走向。中国现在急需投资银行家,投资银行家不是简单能够培养出来的,他们是社会经济充分市场化的产物,中国呼唤投资银行家。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五结论  


通过以上几章的详细分析和论述,我们对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从中得到的启迪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中国投资银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投资银行业从产生到现在只有10年,无论资本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范围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投资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资本资产规模来讲,中国九十几家投资银行的资产总额还不及美林证券一家的三百分之一,中国还没有一家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这与国际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现在中国投资银行业正在掀起增资扩股的风潮,但到真正能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还尚需时日。

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中国投资银行现在开展的业务十分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内证券的发行和已上市证券的交易上,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已经开展并且十分成熟的业务,如投资基金管理、资产管理和收购兼并上还涉足很少,而对于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种开发与交易等大部分创新业务来讲,中国投资银行还根本没有开展。

二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外部压力很大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一直是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下,很少有高层次的业务竞争,这就造成中国投资银行业缺乏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由于法律制度的空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带有浓郁的行政色彩,本身就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行政干预的随意性更加破坏了中国投资银行正常的发展。没有法律的保障,中国投资银行业许多业务的开展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处于停滞状态;而各级政府的地方保护和干涉又使中国投资银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举步维艰。中国投资银行的外部环境与投资银行业规模化、业务多样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不相适合。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进驻,无疑又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雪上加霜。由于国外投资银行具有资本规模、业务能力和融资渠道上的绝对优势,中国投资银行今后要在这些“巨无霸”的牙缝中求生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或许金融开放会给中国投资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仅靠现在的规模和业务能力,中国投资银行业缺乏参与竞争的最起码的条件。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压力。

三 中国投资银行肩负着重大使命

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的。在十年发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造与上市一直是中国投资银行界的主要任务,中国现有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几乎全部都含有国有成分或国有色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还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优化配置自己的资源,中国投资银行业在这些工作中肩负了重大历史使命。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高形态的中介组织,在发展资本市场、维护资本市场的工作中同样肩负重要使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并且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而这些正是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由于规模小,中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虽然扩大了市场规模,但国际投机资本必然会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干扰,从而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进一步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中国投资银行在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 中国投资银行要全面改革才能生存

由于具有资本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等特点,外部环境又造成竞争加剧,中国投资银行要真正肩负起国有企业改革和稳定资本市场的责任就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首先,要不断扩大资本资产规模。中国投资银行业要以大局为重,大力开展兼并重组,通过行业内部的兼并与收购快速增加资本规模;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充实资本,扩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并且大力开展资产管理与基金管理业务,拓展融资渠道,迅速扩大资产规模。

其次,要努力发展业务,增强业务能力。在巩固国内证券发行与交易业务的同时,中国投资银行要大力开发创新业务,增大创新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例;贴近市场、服务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投资银行专业的业务能力,把业务能力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第三,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同学校、研究部门合作,大力培养投资银行专业人才;通过国际交流,增强投资银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引进国内投资银行急需的创新业务开发专业人才,迅速消灭业务空白。加大对研究队伍的重视,培养投资银行专家。

第四,加强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针对投资银行业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强对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发生的隐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