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新能力提升(沙龙整理稿)
<strong>创新沙龙整理<br/><br/></strong><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style="LINE-HEIGHT: 15pt;"><tbody><tr><td><span style="FONT-SIZE: 14px;">2006年4月19日讨论话题:创新能力提升<br/><br/>讨论时间:7:00-10:00,自由抢话时间:10:00-10:50<br/>分享方式:沙龙讨论<br/>主持人:思学<br/>整理人:思学<br/>分享效果:达到了对创新加深认识并掌握一些创新方法的目标<br/><br/>议题流程:<br/><font color="#0000ff">1、 为什么要进行创新<br/>2、 什么是创新<br/>3、 如何进行创新<br/>4、 创新案例</font><br/><br/>讨论发言内容:<br/> 主持人思学抛砖:<br/>1、从国家的角度看:创新是保持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提法证明领导层相当重视我国的创新行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体现了观念的进步。<br/> 2、从企业的角度看,学习的速度小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或竞争对手的成长速度,那企业将被淘汰,这是学习型组织理念大行其道的背景。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竞争力,在于创造更多的财富,服务社会。<br/>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上看,创新是体现自我核心竞争力成长的需要,是适应竞争的需要。<br/> <br/>问题1:为什么需要创新<br/>朋友甲: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且提供了基金。不同的企业对创新的关注不太一样,但创新的必要性不客置疑问。由于长期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决定了企业现在不能很好创新,创新似乎高高在上,(这其实一个误区)。<br/>朋友乙:从现有的模式看,尝试也可以称为创新,打破现有,实现突破,称为创新。组织的状态需要,原有的固态思维需要突破,(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创造。<br/> 管理的尝试也叫创新。<br/>朋友丙:人类的历史发展证明:创新是无所不在的,但在企业管理中创新的方面不多,很多企业把一点做扎实进行深入(就有了立足的本钱),管理不可能有太大的创新,但产品和服务方面可能更需创新。人力资源方面,可以不断有小的改进。<br/>现在软环境的打造和调整,人力资源被复杂化。<br/>朋友丁:面临剧烈的竞争,(如果企业提供)同质的服务,最终的利润从哪里来?创新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如果企业没有创新的文化,员工的思维容易处于懈汰的状态,企业也没有相关制度支持,就容易进入例行公式的(氛围)。<br/>朋友戊:日本人的行为、意识、管理的创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能保持世界科技大国的位。从成都房地产行业的情况看,引入创新观念或操作方法的大公司,如中海、万科等,(通过创新概念,成长得比较好)。相反,中国闭关几百年,所以国家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观念都在不断的进行转变。GE通用电气通过不断的创新,成就了其核心竞争力及成长的速度。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需要进行创新。<br/>朋友已:长江后浪推前浪,同质的服务与产品只能是等死,只有找出与众不同地方(才可能体现)核心竞争力,有危机感的人需要创新。回到HR的话题,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不断的超越自我,改变自己,也就是创新。<br/>创新无需强调其必要性。<br/> 朋友庚:差异化是竞争的根本,我们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日本电视剧超级变变变的胖女人变成苹果的创新,得到大奖,(证明创新是竞争的有力手段),SONY有创新大会,(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创新。<br/> <br/>问题2: 什么是创新?<br/>朋友乙:创新有被动创新与主动创新的区别。<br/>朋友甲:打破现的方式、方法、状态就是创新。<br/><br/>1、创是动词,新是目标指向,目的是提高。<br/>2、创新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经营创新。<br/>3、创新就是改进,为了达到目标,核心于思维,在现的思维层次和水平达到升化和改造.<br/><br/>问题3:怎么来进行创新:<br/>朋友已:创新与环境的结合,播种,引导。1、找出需求;2、把握现有的框架;3、执行。<br/>朋友丙:慢慢进行创新、低调引入,迂回处理。目标:解决现有问题。孩子是先有行为后有认识,成人则是先有认知后有行为。<br/>朋友乙:优秀的领袖具备以下的素质:1、考虑全局;2、考虑方式方法;3、达到目的,找到快捷的方式。<br/>狐狸过河的寓言,证明创新需投石问路,先保存自己,再进行改变,一步一步来,需谨慎。<br/>保险公司以及其实一些公司招人时,并不要求行业经验,甚至明确要求不得有行业的验,只需有管理经验,(这体现了对行业的无知也是创新来源的一种)。<br/>朋友甲:先在部门内部进行创新,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后再推行到其它部门,创新的效果更好。<br/>擅长公司政治的人,最后离开了公司,因为与老板产生了矛盾,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由于其创新的心态与公司环境格格不入。<br/><br/>朋友庚: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明做HR内部改革,自己(先找到)突破口。<br/><br/><br/>流程4:案例讨论<br/>朋友戊:原创案例1,公司观念滞后,组织效率低,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有计划性,但员工素质较低,很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提升员工的素质及提高组织效率,因此,朋友戊要求员工进行周计划。操作要点:计划不与员工的利益挂钩,因此得到了员工的一定程度的支持,推行了下去,后来员工的计划性有了明显的提升。<br/>原创案例2:很多人及公司对培训的褒贬不一,因为不进行培训似乎工作也能开展,而培训效果很难界定,做培训做得很艰难。因此,朋友戊想出一招借力打力的方法,找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与老板进行了沟通,最后培训思路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和支持。<br/>创新最快的是黑社会,因为他们不需要顾忌。<br/>朋友丁案例:其它学科,如心理咨询的技巧,引入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创新的方式。<br/>思学案例:<br/> 创新工具:<br/>1、 打碎。将创新分别从“创“与”新“的角度进行打碎,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生涯”“规划”三个角度进行打碎,得到了不同原有思路。<br/>2、 重新定义:<br/>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职业的计划<br/>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筑在现实、理性、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br/>职业生涯规划是联系过去的我,现在我的,未来的我的桥梁。<br/>……<br/>3、 随意输入,进行连接<br/>在创新一词前后加入词语,我们得到不同的思维方向。<br/>创新的流程、创新的方式、创新的工具、创新的时机、创新的成本、创新的方向、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的度。<br/><br/>关于创新的度的问题,由于中国文化,历史上很多创新者死得很惨,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创新的时机,全盘考虑之后,谨慎的进行创新。力争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且一步步的走,不能急躁。像智者一样思考,将创新进行于无形中。<br/> 孙子兵法: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得用兵之利。换在创新话题上,不能知道创新危害的人,就不可能完全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br/><br/>本期分享资料:<br/> 朋友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培训光盘<br/> 朋友乙: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的11个要点<br/> 朋友已:首先打破一切常规<br/> 思学:德波诺《水平思考》、《六项思考帽》<br/><br/>讨论小结:<br/>朋友甲:1、时间管理有进步<br/> 2、案例更丰富<br/> 3、每个人把自己觉得好的书、资源进行了分享<br/>朋友庚:1、总体上不错<br/> 2、为了提升效率,主持人可以提前征求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br/><br/>朋友丁:主持人定调,对提纲提意见<br/><br/>朋友乙:1、主持人应允许发言人一次把想说的话说完。<br/> 2、增加方式,增加不同点,形成流程<br/> 3、何选题时,把需达到的目的告诉别人,再进行讨论。<br/>朋友丙:1、有比较多启发<br/> 2、主持人思想进行分享,压力比较大<br/><br/>朋友戊:1、主持人需要进行创新,看到全面,不能仅关注一点。<br/> 2、团队每个人进行讨论,我们才有前进的空间。<br/> 3、如果不是他擅长的,与主持人尽早沟通。<br/><br/>朋友已:1、控制节奏<br/> 2、准备工作做得可,有层次。<br/> 3、确定议程需灵活。<br/><br/>思学:1、为更好的讨论效果,思学对讨论的节奏和内容进行了掌控,基本达到了目的。<br/> 2、事先与成员沟通不够,以后再主持的话,会先把讨论的目标在会前就进行明确</span></td></tr></tbody></table> <p>关于创新的一点认识:</p><p>简单来讲创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推翻一切发明一种全新的形式(创造型)。另一种就是结合现在</p><p>原有的加入最近需要的元素,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整合型)。</p><p>两者的区别在于基础,目前来说两种创新的形式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不过最近由于发展要求增长的太快,</p><p>对整合型创新是目前发展的主流形态。</p><p>创造型强调的是起点,也就是在关系存在中只保留结果,其他全部重来,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很多</p><p>目前无法解决或无法达到的资源,以小博大,引领发展。缺点是可能没有得到最终的结果,毕竟结果的确定</p><p>需要的是最终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设想。</p><p>整合型创新强调的是资源。是将原来运营的模式加以现代或目前过程的元素形成新的运营模式,整合型需要</p><p>最大的就是找到资源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可以是任何接口,以任何形式加以一个或几个元素组成,这种</p><p>创新可以提升在目前操作中的成功率,由于资源不同所以较难被复制,同时又延伸了原来的范围及</p><p>防范壁垒。</p><p>具体方法:</p><p>创造型创新:发散性思维、专业知识、奇思妙想、一点点运气</p><p>整合型创新:反转、插入、扩大、缩小、极限、分解、延伸、关联等等</p><p>个人意见,进贡进贡!</p> 谢谢思学分享!!! <p>谢谢分享。只是,请问沙龙在哪里开的?想参加</p><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iuyun444</i>在2006-12-31 14:24:10的发言:</b><br/><p>关于创新的一点认识:</p><p>简单来讲创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推翻一切发明一种全新的形式(创造型)。另一种就是结合现在</p><p>原有的加入最近需要的元素,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整合型)。</p><p>两者的区别在于基础,目前来说两种创新的形式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不过最近由于发展要求增长的太快,</p><p>具体方法:</p><p>创造型创新:发散性思维、专业知识、奇思妙想、一点点运气</p><p>整合型创新:反转、插入、扩大、缩小、极限、分解、延伸、关联等等</p><p>个人意见,进贡进贡!</p></div><p> 谢谢<strong><em>liuyun444,你的回贴很专业,看来你对创新方面有研究。</em></strong></p><p><strong><em> 有空多交流。我的QQ号:5801394</em></strong></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oeo2</i>在2007-1-3 13:26:38的发言:</b><br/><p>谢谢分享。只是,请问沙龙在哪里开的?想参加</p><p></p></div><p></p><p> 是我和几个朋友的网下沙龙,不是网上的。</p><p> 所以可能没办法参加了,抱歉。</p> <p>呵呵 大家 交流而已 </p><p>应该谢谢你 </p><p>我加了 我的是 53325982 有兴趣的可以一起聊聊</p><p></p> <p>说的头晕,,,,,听不太懂,各位太高深了,应该向大家多学习学习</p> 谢谢分享 <p>谢谢思学原分享,有机会在群内分享吧。</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