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驰骋 发表于 2006-6-28 14:01:03
九地第十一 <p>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①,有轻地②,有争地③,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汜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④,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⑤,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⑥。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汜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⑦,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⑧。是故散地则无战⑨,轻地则无止⑩,争地则无攻⑾,交地则无绝⑿,衢地则合交⒀,重地则掠⒁,汜地则行⒂,围地则谋⒃,死地则战⒄。<br/>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⒅,众寡不相恃⒆,贵贱⒇不相救,上下不相收(21),卒离而不集(22),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间: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23),则听(24)矣。兵之情主速(25),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26),攻其所不戒也。<br/> 凡为客之道(27):深入则专(28),主人不克(29);掠于饶野(30),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31),并气积力(32),运兵计谋,为不可测(33)。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34),死焉不得,士人尽力(35)。兵士甚陷则不惧(36),无所往则固(37),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38)。是故其兵不修而戒(39),不求而得(40),不约而亲(41),不令而信。禁祥去疑(42),至死无所之(43)。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44);无余命,非恶寿也(45)。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僵卧者涕交颐(46)。投之无所往者,诸、刿(47)之勇也。<br/>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48);率然者,常山(49)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50),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51);刚柔皆得,地之理也(52)。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53),不得已也。<br/> 将军(54)之事:静以幽,正以治(55)。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民无知(56)。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57);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58)。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59);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60);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61),人情之理,不可不察。<br/>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62)。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63);四达者,衙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64)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65);轻地,吾将使之属(66);争地,吾将趋其后(67);交地,吾将谨其守;衙地,吾将固其结(68);重地,吾将继其食(69);汜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70);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71)。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72)。<br/>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73);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74),一不知,非霸王之兵(75)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76);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77)。是故不争天下之交(78),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79),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80)。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81),犯三军之众(82),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83),;犯之以利,勿告以害(8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85),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86)。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87),并敌一向(88),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br/> 是故政举之日(89),夷关折符,无通其使(90);厉于廊庙之上(91),以诛其事(92)敌人开阖(93),必亟入之。先其所爱(94),微与之期(95)。践墨随敌(96),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 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97)。 <br/> 【注释】<br/> ①散地:指士卒近家,战不利则心易散,故言散地。曹操注:“士卒恋土,道近易散。”杜牧曰:“士卒近家,进无必死之心,退军归投之处。”<br/> ②轻地:梅尧臣注:“入敌未远,道近轻返。此句言军队进入敌境未深,可以轻易撤回。<br/> ③争地: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杜牧曰“必争之地,乃险要也。”此谓谁先占领就对谁有利的军事要地。<br/> ④诸侯之地三属:三属,三国交界的地方。曹操注:“我与敌相当,而傍有他国也。”<br/> ⑤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此句谓先到达可以得到诸侯列国的援助。曹操注:“先至得其国助。”杜牧日:“天下,犹言诸候也。”<br/> ⑥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谓深入敌国,所过城邑众多的地区,为重地。杜牧注:“难返还也。背,去也;背与倍同。多,道里多也。”梅尧臣注:“过城已多,津要绝塞,故曰重难之地。”二说皆是。<br/> ⑦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进入的道路狭隘而回归的道路迂远。<br/> ⑧死地:梅尧臣注:“前不得进,后不得退,旁不得走,不得不速战也。”此谓不速战求生则会被消灭之地。<br/> ⑨无战:不宜作战。李筌注:“恐走散也。”张预注:“士卒怀生,不可轻战。”二注均是。<br/> ⑩无止:不宜停留。赵本学注:“入敌未深,人心未固,务速进攻,以期过险。”<br/> ⑾争地则无攻:梅尧臣曰:“形胜之地,先据乎利;若敌已得其处,则不可攻。”曹操注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此句谓敌已占据争地则不可进攻。<br/> ⑿交地则无绝:梅尧臣曰:“道既错通,恐其邀截,当令部伍相及,不可断也。”全句言在交地,部伍相联结,不可断绝。<br/> ⒀衢地则合交:合交,曹操注:“结诸侯也。”孟氏注:“得交则安,失交则危也。”全句谓在行地,则当结交诸侯,陷敌于孤立。<br/> ⒁重地则掠:梅尧臣曰:“去国既远,多背城邑,粮道必绝,则掠畜积以继食。”全句谓在重地作战则掠夺敌资粮。<br/> ⒂汜地则行:张预曰:“难行之地,不可稽留也。”全句谓在汜地就应迅速通行。<br/> ⒃围地则谋:处围地则发谋以取胜。<br/> ⒄死地则战:在死地则力战以求生。<br/> ⒅不相及:不相连续。<br/> ⒆众寡不相恃:恃,依靠。全句谓大部队与小部队不能协同依恃。<br/> ⒇贵贱:指官与兵。<br/> (21)不相收:不相统属,不能收聚。<br/> (22)卒离而不集:离,分、散。《吕览·大乐》:“离则复合”,高诱注:“离,散也。”言士卒分散难于集中。<br/> (23)夺其所爱:剥夺敌人所爱惜依恃的有利条件。<br/> (24)听:《广雅·释诂》云:“听,从也。”意谓使敌被动,从我意愿。<br/> (25)兵之情主速:张预注:“用兵之理,惟尚神速。”全句谓用兵的道理是以神速为上。<br/> (26)由不虞之道:通过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br/> (27)为客之道:客,进入敌国作战的部队。全句谓深入敌境作战部队的用兵规律。<br/> (28)深入则专:专,《广雅·释言》:“齐也。”全句谓深入敌境,则军心一致。<br/> (29)主人不免:梅尧臣曰:“为客者,入人之地深,则士卒专精,主人不能克我。”全句谓在本土作战的军队,无法战胜客军。<br/> (30)掠于饶野:饶野,《玉篇》:“饶,丰也,厚也。”王皙注:“饶野多稼* 。”全句谓掠夺野外的粮草。<br/> (31)谨养而勿劳:认真养练休整,勿使疲劳。<br/> (32)并气积力:并,合并,此为鼓舞、鼓励之意。全句谓鼓舞士气,积蓄力量。<br/> (33)为不可测:使敌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br/> (34)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梅尧臣注:“置在必战之地,知死而不退走。”全句意谓将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虽死也不会败退。<br/> (35)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全句言置于死地的士卒必人人拼死尽力。<br/> (36)兵士甚陷则不惧:张预日:“陷在危亡之地,人持必死之志,岂复畏敌也。”全句谓兵士深陷于危难之中,那么反而无所畏惧。<br/> (37)无所往则固:往,杜牧注:“走也。”固,李筌注:“坚也。”全句言无路可走,则军心稳固。<br/> (38)不得已则斗:曹操注:“人穷则死战也。”<br/> (39)不修而戒:修,修明法令。戒,警戒。曹操注:“不求索其意,自得力也。”全句言士卒们不待休整而自戒备。<br/> (40)不求而得:梅尧臣注:“不索而情自得。”张预注:“不求索而得情意。”全句谓不待征求而情意已得。<br/> (41)不约而亲:梅尧臣注:“不约而众自亲。”全句言不待约束而自亲和。<br/> (42)禁祥去疑:梅尧臣注:“妖祥之事不作,疑惑之言不入。”全句谓禁止迷信和谣言之事,避免士卒疑惑。<br/> (43)至死无所之:士卒们至死也不会逃跑。<br/> (44)无余财,非恶货也:梅尧臣曰:“不得已竭财货。”全句言兵卒们毁弃财物,抛弃必需品以外的钱财,并非不爱惜财物,实乃性命不保,何惜财物。<br/> (45)无余命,非恶寿也:士卒们不顾性命去拼死搏斗,并非不愿长寿,而是身陷死地,不得不舍命以求生。<br/> (46)偃卧者涕交颐:士卒们仰卧在地,泪流满面。<br/> (47)诸、刿:均为人名,指专诸、曹刿。<br/> (48)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神异经·西荒经》:“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br/> (49)常山:即恒山。西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的“恒”字而改为常山。<br/> (50)方马埋轮: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此言专难不如权巧。故曰:虽方马埋轮,不足恃也。”全句谓缚马埋轮,以示坚守的决心。<br/> (51)齐勇若一,政之道也:齐,齐心协力。梅尧臣曰:“使人齐勇如一心而无怯者,得军政之道也。”全句谓三军齐勇如一人,靠的是军政之道严明,即治军有方。<br/> (52)刚柔皆得,地之理也:王皙曰:“刚柔,犹强弱也。言三军之士,强弱皆得其用者,地利使之然也。”全句意谓强者和弱者都能充分发挥战斗力,是巧妙地借助地形使然。<br/> (捐揭携携手若一人:张预注:“三军虽众,如提一人之手而使之,言齐一也。”<br/> (54)将军:将,率领。将军,即主持军事。<br/> (55)静以幽,正以治:曹操注云:“谓清静幽深平正。”全句谓沉静而深逮、公正而有条理。<br/> (56)能愚士年之耳目,使民无知:曹操注:“愚,误也。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李筌注:“为谋未熟,不欲令士卒知之。”全句译为蒙蔽士卒的耳目,不让他们知晓军情。<br/> (57)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张预注:“前所行之事,旧所发之谋,皆变易之,使人不可知也。”全句意谓变更部署,改变计谋,使人无法识破。<br/> (58)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梅尧臣注云:“更其所安之居,迂其所趋之途,无使人能虑也。”全句言变换驻防,迂回行军。使人们不得图谋。<br/> (59)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赵本学注:“期,约战之所也。”全句谓主帅与军队约战,犹言赋予作战任务,断绝其退路,使之勇往直前。<br/> (60)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机,弩机之扳机。此言将帅率兵深入重地后抓住战机,发动攻势。<br/> (61)九地之变,屈伸之利:张预注曰:“丸地之法,不可拘泥,须识变通,可屈则屈,可伸则伸,审所利而已。”全句译为九地作战原则的灵活运用,或屈或伸的利害关系。<br/> <br/></p>纵横驰骋 发表于 2006-6-28 14:01:31
(62)深则专,浅则散:在敌国境内作战,深入则士卒一致,浅进则士平涣散。<br/> (63)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赵本学注本云:“去国去己之国,越境越人之境。绝,绝望之意。此篇无绝地之文,此特因上文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之句,而反言申之也。”另一说,梅尧臣注云:“进不及轻,退不及散,在二地之间也。”<br/> (64)背固前隘:梅尧臣曰:“背负险固,前当厄塞。”张预曰:“前狭后险,进退受制于人也。”此句谓背后险固,前路狭隘。<br/> (65)一其志:李筌注:“一卒之心。”此言统一士卒意志。<br/> (66)使之属:使军队部属相连接。<br/> (67)趋其后:曹操注:“利地在前,当速进其后也。”杜佑注:“利地在前,当进其后;争地先据者胜,不得者负。”全句谓后续部队迅速跟进。<br/> (68)固其结:杜牧注:“结交诸侯,使之牢固。”此句言巩固与诸候的结盟。<br/> (69)继其食:贾林注:“使粮相继而不绝也。”全句译为补充军粮,保障供给。<br/> (70)塞其阙:孟氏注:“意欲突围,示以守固。”此言堵塞阙口。<br/> (71)示之以不活:表示死战的决心。<br/> (72)过则从:孟氏曰:“甚陷则无所不从。”全句谓陷于险境十分深重则无不听从。<br/> (73)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了解诸侯的谋略,不能同他交往。<br/> (74)四五者:指九地。曹操注:“谓九地之利害。”清夏振翼《武经体注大全会解》云:“四五,指‘九地’言。‘九地’中五为客兵,四为主兵,故不合言之而分言之。”<br/> (75)霸王之兵:曹操注:“霸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己威得伸而自私。”全句谓能够称霸诸侯的军队。<br/> (76)其众不得聚:聚,集中、动员。全句言敌人的军队来不及动员集中。<br/> (77)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含:兵威指向敌国,他国惧我之威,不敢与该敌国结交。<br/> (78)不争天下之交:不争着与天下诸侯交结。<br/> (79)信己之私:信,同“伸”。私,偏爱。全句谓伸展自己对民众的恩爱。<br/> (80)其国可隳:《吕览·顺说》:“隳人之城郭”,高诱注:“隳,坏也。”全句谓可毁坏其国都。<br/> (81)施无法之赏,悬元政之令:无法,超出惯例,破格。悬,挂、颁布。黄巩《集注》:“无法之赏,谓破格也;无政之令,谓临享应变。”<br/> (82)犯三军之众:犯,干也。此为驱使、任用之意。全句言使用三军队伍。<br/> (83)勿告以言:王皙注:“情泄则谋乖。”此谓不要告诉士兵的意图。<br/> (84)犯之以利,勿告以害:命令他们去完成任务,只告诉有利条件,不告诉危险因素,使其信心坚定。<br/> (85)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曹操注:“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梅尧臣曰:“地虽日亡,力战不亡;地虽曰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全句谓置军队于危亡之地,然后可以保存。<br/> (86)能为胜败:意谓军队陷入危亡之地才能取胜。<br/> (87)顺详敌之意:顺佯,假装顺从,全句言假装顺从敌人的企图。<br/> (88)并敌一向: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恰当的进攻方向。<br/> (89)改举之日:决定实施民略计划的时候。<br/> (90)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夷,封锁。符,通行证。曹操注:“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全句言废除通行凭证,断绝交通往来。<br/> (91)厉于廊庙之一:厉,反复推敲。此言在庙堂上反复研究,以决定战争大事。<br/> (92)以诛其事:诛,治,这里指研究。此句言决定这一大事。<br/> (93)开阖:曹操注:“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在此比喻可乘之机。<br/> (94)先其所爱:杜牧注:“凡是敌人所爱惜,倚恃以为军者,则先夺之也。”<br/> (95)微与之期:期,约、合。全句谓不要与敌人约期交战。<br/> (96)践墨随敌:践,通“刬 ”。贾林注:“刬 ,除也。”墨,墨守成规。全句意谓避免墨守成规,随敌情变化来决定作战方案。<br/> (97)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全句言开始如处女般柔弱沉静,便敌人放松警戒,后如逃兔一般迅捷,打击敌人,使之措不及防。 <p> 【译文】<br/>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战地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汜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自己境内打仗的地方叫散地,进入敌人国境不深的地方,叫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往,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交地。多国交界,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为衢地。入敌境纵深,穿过敌境许多城邑的地方,叫重地。山林、险要、沼泽等大凡难行的地方,称为汜地。进兵道路狭隘,退回的道路迂远,敌军以少数兵力即可击败吾军的,为围地。迅速奋战即可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为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冒然进攻,在交地行军序列不要断绝,在衢地应结交诸侯,在重地要掠取粮秣,遇到汜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运谋设计,到了死地就要殊死奋战。<br/> 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续,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倚恃,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立即行动,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或许有人问:“敌人人数众多、阵势严整地向我开来,用什么办法对待?”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爱惜不肯放弃的物资或地盘,就能使它陷于被动了。”用兵的道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br/> 大凡对敌国采取进攻作战,其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士气越牢固,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有足够的给养;谨慎休养战士,勿使疲劳,增强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虽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宁死不退,怎么能不上下尽力而战呢?士卒深陷险境而不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深入敌国,军队就不会涣散。处于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奋起战斗。因此,不须整饬,就能戒备;不须强求,就能完成任务;不须约束,就能亲附协力;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消除士兵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退避。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钱财,不是他们厌恶财物;士卒们不顾生命危险,不是他们不想活命。作战命令发布的时候,士卒们坐着泪湿衣襟,躺着泪流满面。把他们放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的勇敢。<br/>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如同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地方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头就过来救应,打它的腹部头尾都来救应。或问:“军队可指挥得像率然一样吗?”回答说:“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是互相仇恨的,当他们同船过渡同遇大风时,他们相互救助如同左右手。因此。缚马埋轮,是不早以倚恃稳定军阵的办法;三军勇敢,如同一人,就是要靠平时的军政修明;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在于地形利用的适宜。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服从指挥,是将部队置于不得已的情况下形成的。<br/> 统帅军队这种事,要沉着镇静而幽密深遂,管理部队严正而有方,要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改变作战计划,变更作战部署,使人们无法认识;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人们推测不出意图。将帅给部队下达战斗命令,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士卒有进无退;将帅与士卒深入诸侯重地,捕捉战机,发起攻势,像射出的箭矢一样勇往无前。对士卒如同驱赶羊群,赶过来,赶过去,使他们不知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任务。各种地形的灵活运用,攻守进退的利害关系,都不可不反复详究,留意考察。<br/> 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就愈是稳固;进入敌国腹地越浅,军心就容易懈怠涣散。离开本上穿越边境去敌国作战的地方,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战地为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方叫重地;进入敌境不远的地方就是轻地;背靠险固前有阻隘的地方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方叫死地。因此,在散地上,要统一全军意志;在轻地上,要使营阵紧密相联;在争地上,就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在交地上,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上,就要巩固与邻国的联盟;入重地,就要补充军粮;在汜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殊死战斗。所以,作战的情况是:被包围就合力抵御,不得己时就会殊死奋战,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br/> 不清楚各诸侯国意图的人,不能参与外交;不熟悉不会运用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人,就不能领军作战;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几个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算是王霸。的军队。所谓王霸的军队,攻伐大国,进攻大国就能使敌方的军队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指向敌人,敌人的外交就无法成功。所以不必争着与任何国家结交,也不随意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众、士卒,把兵威指向敌国,敌国城池可拔,国都就能被攻下。实行破格的奖赏,颁发非常的政令,驱使三军部队像使唤一个人一样。授以任务,不必说明作战意图。赋予危险的任务,但不指明有利条件。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把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取得胜利。所以,领兵作战这种事,就在于假装顺着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处,即使千里奔袭,也可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说的巧妙用兵能成就大事。<br/> 所以,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有机可乘,就马上攻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不要与敌人约期决战。破除成规,因故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而,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般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发动攻击,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br/></p>纵横驰骋 发表于 2006-6-28 14:01:57
火攻第十二<p>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①,二曰火积②,三曰火辎③,四曰火库④,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⑤,烟火必素具⑥。发火有时,起火有日⑦。时者,天之燥⑧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⑨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br/>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⑩。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⑾。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⑿,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⒀,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⑷。火发上风,无攻下风⒂。昼风久,夜风止⒃。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⑺。<br/>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⒅。水可以绝,不可以夺⒆。<br/>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⒇,命曰费留(21),故曰:明主虑(22)之,良将修之(23)。非利不动(24),非得不用(25),非危不战(26)。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27)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28)。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29)。 <br/> 【注释】<br/> ①火人:李筌注:“焚其营,杀其士卒也。”杜牧曰:“焚其营栅,困烧兵士。”此句意谓焚烧营栅,烧毁敌军人马。<br/> ②火积:杜牧注云:“积者,积蓄也,粮食薪* 是也。”此言焚烧敌军积聚的粮草。<br/> ③火辎:辎,装载物资的车辆。杜牧曰:“器械财物及军士衣装,在车中上道未止曰辎。”此句言焚烧敌军被服、军器装备及车辆等辎重。<br/> ④火库:《说文》:“库,兵车藏也。”此谓焚毁敌军所贮装备、军饷、财物等库藏。<br/> ⑤行火必有因:因,《吕览·尽数》“因智而明之,”高诱注:“因,依也。”此言行火时必须有所依就,即天时、敌情可用,行火器材常备。<br/> ⑥烟火必素具:烟火,曹操注:“烧具也。”此言发火器材必须平素准备好。<br/> ⑦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发动火攻要选择好天时,具体点火要有恰当日子。<br/> ⑧天之燥:燥,曹操注:“旱也。”此言气候干燥,物品容易燃烧。<br/> ⑨箕、壁、翼、轸:为二十八星宿之四宿。箕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壁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翼、轸为南方朱雀宿之二。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月亮与这些星宿运行到一起的日子,一般多风,这可看作上古时的气候资料。<br/> ⑩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敌情变化,这时地运用军队策应。<br/> ⑾旱应之于外:曹操注:“以兵应之也。”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br/> ⑿极其火力:使火力燃烧到最旺时。<br/> ⒀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从,随也。曹操注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此句言可随火而进攻敌人则进攻,没有机会进攻就按兵不动。<br/> ⒁以时发之:陈皞注:“以时发之,所谓天之燥、月之宿在四星也。”其说甚是。<br/> ⒂无攻下风:不要在下风处进攻。赵本学注曰:“下风为烟焰所冲,固不宜攻,亦恐敌兵避火,溃出相蹂藉也。”<br/> ⒃昼风久,夜风止:白天刮风时间长,到晚上就会停止。各家注本皆同此。唯刘寅《直解》引张贲说:“白昼遇风而发火,则当以兵从之;遇夜风而发火,则止而不从,恐彼有伏,反乘我也。”<br/> ⒄以数守之:即按火攻应遵循的自然规律把握火攻的时机。杜牧注曰:“须算星躔之数,守风起日,乃可发火,不可偶然而为之。”<br/> ⒅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此句谓用火进攻敌人效果十分明显,用水进攻敌人就会壮大我军声势。<br/> ⒆水可以绝,不可以夺:绝,断绝、分割。不可以夺,曹操注:“不可以夺敌蓄积。”全句谓用水攻敌可以分割敌人,但不能彻底摧毁敌人。<br/> ⒇不修其功者,凶:凶,祸患也。此言打了胜仗,夺取城邑,而不修明政治,及时论功行赏,激扬士气,以巩固胜利成果的,则有祸患存在。<br/> (21)命曰费留:命,名也。费留,曹操注云:“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此言若不及时赏赐士卒,将士不用命,致使战争拖延或失败,军费将如流水般逝去。<br/> (22)虑:《说文》:“虑,谋思也。”此言思索、想到。<br/> (23)良将修之:明智的将领应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br/> (24)非利不动:于* 《香草续校书》云:“当指士卒言,谓非有所利,则不为我动也。”全句言对我无利则军队不行动。<br/> (25)非得不用:于* 《香草续校书》云:“非有所得,则不为我用也。”全句意谓没有必胜的把握则不出动军队作战。<br/> (26)非危不战:危,紧急。于* 《香草续校书》云:“非有所危,则不为我战也。”<br/> (27)愠:怨愤、恼怒。<br/> (28)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梅尧臣注:“一时之怒,可返而喜也;一时之惺,可返而悦也。国亡军死,不可复已。”其说颇是。<br/> (29)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国可以安;将常戒子轻敌,则可以全军。”全句谓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p><p> 【译文]<br/> 孙子说,大凡火攻有五种:一为烧毁敌军人马,二是烧毁敌军军需,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武库,五是焚敌交通粮道。实施火攻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点火器材必须平日准备好。发动火攻要依据一定天时,点火要看准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的季节,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凡月亮经过四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br/>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地派兵接应。从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部策应。火已烧起而敌营仍然保持镇静的,要等待观察,不要急于进攻;待到火势兴旺时,可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可从外面放,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按准确时机发火就行。从上风放火,不要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军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五种火攻形式,并等待放火的时日条件具备进行火攻。<br/> 用火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明显;用水辅助军队进攻,可以使攻势加强。水可以阻隔敌人,但不能直接削弱敌军实力。<br/> 凡打了胜仗,夺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巩固战果的,则很危险,这叫白费力气。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是有利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危迫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出阵求战。合于国家长远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转化为高兴,恼火可以转化为喜悦,但国家灭亡却不可再存在,死掉的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因而,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要慎重,优秀的将帅要警惕,这是安走国家和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 <br/>--------------------------------------------------------------------------------<br/> <br/></p><p>用间第十三</p><p>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①,日费干金;内外骚动②,怠于道路③,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④。相守⑤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⑥,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⑦也,非胜之主⑧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⑨,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⑩,不可象于事⑾,不可验于度⑿,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br/> 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惧起,莫知其道⒀,是谓神纪⒁,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⒂。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⒃。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⒄。死间者,为诳事于外⒅,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⒆。生间者,反报也⒇。<br/>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21),赏莫厚于间(22),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23)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24),无所不用间也(25)!间事未发,而先闻者(26),间与所告者皆死(27)。<br/>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28)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29),因而利之(30),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31);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32);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33)。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34)。<br/> 昔殷(35)之兴也,伊挚(36)在夏;周之兴也,吕牙(37)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38),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39)。 <br/> 【注释】<br/> ①公家之奉:公家,指国家。奉,同“俸”,指军费开支。<br/> ②内外骚动:举国不得安宁。<br/> ③怠于道路:怠,杜牧曰:“疲也。转输疲于道路。”<br/> ④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操事,操作衣事。曹操注云:“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br/> ⑤相守:相持。<br/> ⑥而爱爵禄百金:爱,吝惜。王皙注:“吝财赏,不用间也。”全句谓吝惜爵位、俸禄和金钱而不肯重用间谍,置国家、人民安危于不顾,实为目光短浅;<br/> ⑦非主之佐:不配为君主的辅佐。<br/> ⑧非胜之主:梅尧臣注:“非致胜主利者也。”全句译为不是胜利的主宰。<br/> ⑨动而胜人:动,行动。此言出兵便能克敌致胜。<br/> ⑩不可取于鬼神:曹操注:“不可以祷祀而求。”全句意谓不可以祈祷、祭祀鬼神和占卜去求得。<br/> ⑾不可象干事:象,杜牧注:“类也。”曹操注:“不可以事类而求。此句言不可以相似的事物作类比。<br/> ⑿不可验于度:验,验证。度,天象的度数,又同历数。曹操注:“不可以事数度也。”全句言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来推验吉凶祸福。<br/> ⒀五间俱起,莫知其道:道,方法、规律。曹操注:“同时任用五间也。”李筌注:“五间者,因五人用之。”全句谓同时使用五种间谍,使人陷于盲目的地步。<br/> ⒁神纪:梅尧臣注:“五间俱起以间敌,而莫知我用之之道,是曰神妙之纲纪。”张预注:“兹乃神妙之纲纪。”神纪,意为神妙莫测之道。<br/> ⒂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杜牧注:“因敌乡国之人,而厚抚之,使为间也。”全句意谓利用敌国之人作间谍。<br/> ⒃因其官人而用之:官人,指敌国官吏。李筌注:“因敌人失职之官。”梅尧臣曰:“因其官属,结而用之。”全句言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br/> ⒄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反间,王皙注:“反为我间也。或留之使言其情,又或示以诡形而谴之。”全句谓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br/> ⒅为诳事于外:诳,欺、惑。于* 《香草续校书》云:“服敌之服,言敌之言,役敌之役,任敌之任。其表见于外者如此,故曰为诳事于外也,而其内则专欲间知敌情。”全句谓向外散布虚假情况,用以欺骗、迷惑敌人。<br/> ⒆令吾间之,而传于敌间也:杜牧注:“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迹,令吾间凭其诈迹,以输诚于敌,而得敌信也。若我进取,与诈取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br/> ⒇生间者,反报也:张预注:“选智能之士,往视敌情,归以报我。”全句言到敌人方面了解到情况以后,并能亲自返回报告的人。<br/> (21)莫亲于间:此句谓间谍是军中最亲信的人。张预注云:“三军之事,然皆亲抚,独于间者以腹心相委,是最为亲密。”<br/> (22)赏莫厚于间:言赏赐没有比间谍所受更优厚的了。<br/> (23)微妙:精细巧妙。此谓非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领,不能对所获情报去伪存真。<br/> (24)微哉微哉:梅尧臣注;“微之又微。”张预注:“密之又密。”其言皆是。<br/> (25)无所不用间也:言处处皆可使用间谍。王皙注:“当事事知敌之情。”<br/> (26)间事未发;而先闻者:谓我用间所谋之事未行而走漏了风声的。<br/> (27)间与所告者皆死:梅尧臣注:杀间者以恶其泄,杀告者灭真言。”赵本学注:“苟军中有以间事相告语者,彼此皆斩之。斩间者之泄言,斩闻者以灭其口也。”<br/> (28)守将、左右、褐者、门者、舍人:杜牧注:“守,谓官守职任者;谒,告也,主告事者也;门者,守门者也;舍人,守舍之人也。”<br/> (29)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一定要搜索出打入我方内部的敌人间谍。<br/> (30)因而利之:趁机以重利收敌方间谍。<br/> (31)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此言通过反间了解敌情,乡间、内间就可为我所用。梅尧臣注曰:“其国人之可使者,其官人之可用者,皆因反间而知之。”其义近似。<br/> (32)死间为谁事,可使告敌:因从反间处得知敌人内部情况,故死间可将虚假情报传送给敌人。<br/> (33)生间可使如期:生间可以携敌情报按预定期限返回。<br/> (34)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杜佑注:“人主当知五间之用,厚其禄,丰其财。而反间者,又五间之本,事之要也,故当在厚待。”此句言国君知道五种间谍的运用,应给予反间以优厚赏赐。<br/> (35)殷:殷代,即商朝。<br/> (36)伊挚:伊尹。《吕览·慎大》谓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身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毫。”<br/> (37)吕牙:吕尚、姜子牙。吕尚原为殷纣的臣子,熟习殷内情。归周后,周文王立为师。<br/> (38)能以上智为间者:何延锡注:“言五间之用,须上智之人。”此谓贤明的君主、将领,如能用智慧超群的人为间谍,必能成功。<br/> (39)三军之所恃而动也:恃,依靠。此句言军队行动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 </p><p> 【译文】<br/> 孙子说:“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室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国家内外动荡,人们疲惫地奔波于道路,不能安心从事耕作的达七十万家。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却因吝啬爵禄金银,不愿使用间谍,以至不知敌方实情的人,是不懂仁爱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为军中统帅,不配为君主的辅臣,也不是胜利的把握者。明君、贤将,之所以动辄能战胜敌人,成功高于一般的人,就在于他们事先了解敌情,不祈求鬼神,不用往事去类比,也不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必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口中去获取情报。<br/> 所以,使用间谍有五种: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一齐使用,没有谁能知道其中奥秘,这是一条神妙的纲纪,是国君的法宝。所谓乡间,就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利用敌方官吏作间谍;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效力;所谓死间,就是故意在外散布假情况,并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人;所谓生间,就是能亲自回来报告敌情的人。<br/> 所以在军队的亲密关系中,没有比间谍更亲密的了。军中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秘密的。不是聪明睿智的人不能任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没有精微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得到真实的情报。微妙啊,微妙!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用间谍所谋之事未行却秃被人知道,间谍以及他所告诉的人都会被处死。<br/> 凡是要攻打敌方军队,要夺取敌方城邑,要刺杀敌方重要人员,必须先了解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掌管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命我方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一定要查出敌方派来的间谍,获得后以重金收买,诱导其为我所用,这样,反间就可以获得成功了。从反间了解到情况,就能从敌方找到恰当人选,乡间、内间就可得到使用了。从反间那里了解了情况,死间就可散布假情况,并让他告诉敌人;由于从反间了解到情况,避开了危险,生问就可如期回报。五种间谍的情况,君主必须掌握,掌握这些情况的关键在于反间。所以反间待遇不能不特别优厚。<br/> 从前,殷代兴起之际,伊挚曾经在夏为间,了解夏朝内情;周朝的兴起,姜子牙在殷搜集情报。因此,明君贤将中,能用高超智慧的人为间谍,一定能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要务,三军都要依靠它提供的敌情来决走军事行动. <br/></p>ajiuajiu 发表于 2006-6-28 18:20:19
好不错,顶你~~~~~~~~~~~~~zhuozhixin 发表于 2006-6-28 19:53:20
<p>辛苦了!!</p>sword1195 发表于 2006-6-29 09:01:28
<p>在人们都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家人不忘古人经典,我有幸加入,幸事幸事!</p>ws-xavier 发表于 2006-6-29 09:08:13
好不错,顶!lindalu 发表于 2006-6-29 11:58:53
太好了。要认真学习~fanbing 发表于 2006-6-29 16:19:08
十一,十二和十三呢lee_365 发表于 2006-7-7 17:20:03
辛苦楼主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