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 发表于 2006-4-23 20:36:06

<p><span class="pl">在豆瓣看到一则不错的评论:</span></p><p><span class="pl"><a href="http://www.douban.com/people/chariot/">小车</a>(福州) </span><span title="还行">&nbsp;&nbsp;<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s.gif" alt=""/><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s.gif" alt=""/><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s.gif" alt=""/><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nsts.gif" alt=""/><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nsts.gif" alt=""/></span><br clear="all"/><br/><a title="小车" href="http://www.douban.com/people/chariot/"><img class="pil" src="http://www.douban.com/icon/u1000854.jpg" align="left" alt=""/></a>   在卤鸭的blog上看到这本书。 <br/>  第一反应是:“天哪,易中天难道又把这饭炒了一遍?” <br/>  还好,点豆瓣链接进去发现,炒饭的不是作者,而是出版社 <br/>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11498/">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11498/</a> <br/>  相隔一年,换个大标题重版,有点意思。 <br/>   <br/>  美国宪法在知道分子中间的流行,似乎是从林达那三本书开始的? <br/>  看来也创造了不少商机。 <br/>  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些宪法案件的解析。 <br/>  <strong>不过有种感觉,这些书都有一定夸大制度设计作用的倾向,有点类似于“五四”时期引进共产思想。 <br/>  我模模糊糊地觉得,最终决定成败的,在于细节,而不仅是看上去多么好的制度设计。</strong> <br/>  前些天看到一个关于“平等保护”方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美国宪法的变动、其实是相当剧烈的,各修正案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可以极其灵活,虽然宪法文本上非常固化。这里面的“细节”就非常之多,绝非宪政一出海晏河清。 <br/>  这些细节,是需要通过对海量实例的研究,一点一点抽丝剥茧理出来的。 <br/>  不是翻阅几本美国主流文献就可以轻松做出结论的,更不是易中天这样从中文翻译的二手书“再创作”出的三手书能够给出答案的。</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读书: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