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尚 发表于 2005-6-10 17:25:26

<P>当年的我也曾经被余纯顺感动过!他的两本书我都仔细看过~其实他的自我超越和自我修炼的行为肯定已经有在影响许多人了,我记得我把他介绍给我的一位朋友后,他居然骑自行车远程奔赴,挑战极限,去历练自己,感触颇多。我比较认同扬子的观点~</P><P>怀念余纯顺~</P>

ioeie 发表于 2005-6-11 07:59:21

[原创]被老板骂的滋味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gang</I>在2005-6-10 10:41:01的发言:</B>

<P>我纪念这位西行探险、力图征服自然的这个勇士。在余先生身上,我看见了他的达观、豪放、为了追求理想不惜生命代价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深思的地方。</P>
<P>我在猜想,余先生临终前想什么?在后悔吗?不!他一定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判断失误,导致他致命的迷路!</P></DIV>
<P>呵呵,是的,也许他是在责备自己,并且miss尚昌平小姐a lot ,因为他爽约了,而且还要隔着生与死的距离......
<P>无论如何,欣赏这类走进大自然的人,不管是为了亲近还是所谓的征服~~~~</P>

胡言 发表于 2005-6-11 16:32:10

<P>楼上有家人“穿越了又能怎样?”的观点让我第一感觉是想到奥运会。百米飞人比赛,参赛的选手都是各国的精英中的精英,为了冲刺的那一刻而拼搏。“就算你突破了9秒84又能怎样?”如果你这么想,那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无意义。虽然世界一切的一切本无意义!(包括我们现在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P>
<P>我是个客观主义者(不是悲观主义者),在“人生追求啥”的帖子里我的观点很明确,人生其实什么都不是!尽管有很多的人都信誓旦旦的以为自己这辈子要怎么样怎么样,但如同23楼fengzi家人所说,就算你偶尔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时间也会很快把它冲洗干净。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了又怎样?”。</P>
<P>但是既然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而我们又投身其中,那何不用阿Q的精神活一把。“生命在于过程”,人最大的快乐是战胜自己,自我超越!在战胜自身的生理极限,超越自身的物理特性承受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这个意义说,我认为余纯顺先生是快乐的,他是在快乐中去的。</P>
<P>有的家人把余先生的行为与一些明星飞黄等行为放到一起,这两者在我的眼里是不同的。后者往往是通过媒体炒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目的往往是(不是绝对)既挂羊头、又卖狗肉;前者是默默无闻、独自前行! 挑战极限,自我超越!而这,正是我所钦佩的!</P>

rgang 发表于 2005-6-11 19:27:28

<P>我十分认同胡言的“人最大的快乐是战胜自己,自我超越!在战胜自身的生理极限,超越自身的物理特性承受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这个意义说,我认为余纯顺先生是快乐的,他是在快乐中去的。”的观点。</P><P>我认为余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有选择如何突破自己能力的做法的权利——实际上任何人都有。我之所以在修炼版写这个东西,主要是基于我们对于余先生面对困难时的精神的一种理解和认同。余先生徒步穿越罗布泊,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余先生个人的事情不予理会,甚至加以嘲讽;但是这件事里面所体现的精神你不理会、不认同,或者看不到,我觉得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现代青年,就不太应该了。</P><P>再有,徒步穿越罗布泊的事情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事情?从性质上讲,应该属于旅游探险。另一个意义上,数百年以来,由于罗布泊的干涸,人类在缺乏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孤身探险穿越已经基本上不太可能了——极端的干燥、高温和风沙,已经使孤身穿越成为神话。但是为什么在19世纪那个瑞典人能够通过罗布泊并盗窃了那么多本属于我们国家的国宝?而在20世纪的先进时代我们却没有办法穿越罗布泊?</P><P>我想,这恐怕不是余先生个人提出的疑问——他只是旅游探险界的一个代表而已。假如余先生不去做这个事情,将来业界也会有人挑头来穿越罗布泊,说不定还是外国人。余先生其实是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旅游探险界,放大一点说,代表中国人。因此,我们说余先生的遇难是光荣的,他会激励将来的人继续完成他未能完成的事业——实际上孤身穿越已经开始了,并且还是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名字我忘了)。他到罗布泊的第一件事就是拜祭余纯顺先生的在天之灵。同样在这个穿越之旅前,他的宣言也是:做一个能够靠自己战胜罗布泊的<b><FONT color=#ff0000>中国人</FONT></b>。</P><P>因此,认为没有必要把穿越罗布泊上升到民族自尊心高度的朋友们,我觉得你们应该对这个残疾人进行一次访问,也许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这个事情的原因;认为中国人应该务实地采取“少一个蠢材、多一个英才”的实用主义态度,实际上和这个事情所代表的民族自尊心比较起来,又何其渺小!</P><P>我始终认为余先生进行这次探险,最终不幸遇难,是真正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气节,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愿意由外国人说“中国人无人能穿越罗布泊”。虽然他受到很多曲解、误会。</P><P>最后,我还是重复我的主要意思,就是余先生所体现的达观、豪放的人生精神,他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服输,不向困难低头!</P><P>我再次向余先生表示我的最真挚的敬意。</P><P>2005年6月11日,有感于以上各朋友的看法和态度。</P>

雪鱼 发表于 2005-6-11 19:49:08

<P>余先生是我高中时的一个榜样,那时候(97年)天天看看关于他的日记,决心考了大学就是为了去锻炼身体,然后工作3年5年的攒一些钱,之后也要徒步走遍中国.</P><P>而今,大学毕业都已经4年了,这个目标却被尘封了很久</P><P>我已经不在是高中时候的我了......</P>

扬子 发表于 2005-6-11 20:49:4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gang</I>在2005-6-10 10:41:01的发言:</B>

<P>我纪念这位西行探险、力图征服自然的这个勇士。在余先生身上,我看见了他的达观、豪放、为了追求理想不惜生命代价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深思的地方。</P>
<P>我在猜想,余先生临终前想什么?在后悔吗?不!他一定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判断失误,导致他致命的迷路!</P></DIV>
<P><b>我在猜想,余先生临终前想什么?在后悔吗?不!他一定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判断失误,导致他致命的迷路!</b></P>
<P>==》为什么不可能余先生临终前平静而满足呢? </P>

阿懒 发表于 2005-6-12 15:43:1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扬子</I>在2005-6-11 20:49:42的发言:</B>

<P><B>我在猜想,余先生临终前想什么?在后悔吗?不!他一定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判断失误,导致他致命的迷路!</B></P><P>==》为什么不可能余先生临终前平静而满足呢? </P></DIV><P>我相信余先生临终前确实是平静而满足的。 <P>人生当马革裹尸而还,决不在病床上死于儿女之手。这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话。 <P>我相信余先生在穿越之前就已经想过遇到不好的状况会如何。 <P>他是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倒下的。</P>

阿懒 发表于 2005-12-4 21:10:58

<P>继续跑题,说的是长江漂流第一人<b><FONT face=宋体 size=3>尧茂书</FONT></b>当年的同伴<b><FONT face=宋体>冯春</FONT></b>2005年7月27日</P><P>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美国实现了中国人首次漂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P><P>CCTV采访了他,他现在对漂流的理解很符合“现代人”的观念了:这只是对个人的挑战,这是对探险的热爱,这个国家民族无关。</P><P>([东方时空]漂流在科罗拉多 <a href="http://www.cctv.com/news/society/20050926/102269.s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cctv.com/news/society/20050926/102269.shtml</A>)</P><P>资料:</P><P>1985年6月20日,尧茂书北上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独驾孤舟--“龙的传
人“号漂流筏,抢先开漂。由于没有后勤救援,尧茂书在人迹罕至的长江上游漂
流了1200余公里后,于7月24日在长江上游金沙江通伽峡段遇难……</P><P>
</P>

rgang 发表于 2005-12-5 01:49:09

<P>这是一种价值取向。前不久,在泰国普吉岛上举行国际帆船大赛,深圳电视台记者到泰国进行实地采访了几个参加比赛的中国队员。全部是深圳人。并且这几个都是各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完全是业余性质,他们的年龄层次均40 岁左右。对于这些人来说,本不是为了什么国家荣誉之类的,但是能够在生命中寻找一种挑战,对于他们来讲不会立刻和国家民族等等联系在一起,而是让他们在经受另一种锻炼。我觉得阿懒兄所说的例子似乎是这种情况。</P><P>大概这就是“现代人”的一些观念吧?当然我仍然认为这和余纯顺先生的事情有区别,出发点不同的。</P>

千焦百霉 发表于 2005-12-5 17:28:33

<P>看过关于他的专栏!</P><P>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P>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站在余纯顺的墓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