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
发表于 2005-6-3 10:26:30
<P>天下文章一大抄已进入天下文章一大整阶段,重新整合就是创新。</P>
<Palign=left>有这样一个故事:<p></p></P>
<Palign=left>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酒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了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p></p></P>
<Palign=left> 天下文章亦如此而已。不在内容,而在观念是否有新意。</P>
rgang
发表于 2005-6-3 17:50:13
<P>几天没来,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热闹.</P><P>可是我觉得是不是有点跑题啊!剽窃和引用、转摘的区别,是一个稍稍具备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属于一个原始的问题,没必要牵藤摘蔓的。地平线的论调即便在英国有理论支持,在国内也好象不成立吧?</P><P>也是我闲着没事,上来凑个热闹。</P>
地平线
发表于 2005-6-3 19:06:29
<P>如果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所有不是自己的观点和数据都有注明出处的话,我的感受如下:</P><P>1、不敢胡说八道了,以前没有注明出处的时候常常随口引用一个数据,现在标明了出处,别人会去查,也会判断你用的这个数据的可信度。</P><P>2、我会很关注于我自己的观点在哪里,到底有何价值。因为别人的观点都注明了,你自己的观点也就浮出水面了,无论是读者还是自己都很容易地看到和评价你的观点有何价值。压力很大。即使是鸡尾酒,也要告诉别人为什么茅台是30%,XO是70%。而不是55开。两种调酒方式之间口味又有何不同,哪一种更适合什么类型的人。</P><P>建议大家尝试去这样写一两篇文章,也许你会比我感受更多。</P>
地平线
发表于 2005-6-3 20:17:4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扬子</I>在2005-5-31 16:39:39的发言:</B>
<P>大约是你老哥到了洋人的地盘,不知不觉的被西化掉了,呵呵!</P>
</DIV>
<P>是否西化了,不好说。因为“西化”这个词可能不同的人理解有所不同。
<P>来英国生活了5个多月了,在这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文化的冲突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某些基本观点也许没有变化,却多了很多的体会和思考。下半年课程没那么紧了,我会尝试写下这些体会和思考,主要是希望能通过写作使自己思考得更深入些。
<P>现代的井底之蛙也会出远门,但会把井随身带着。在英国,我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多年前在《南方周末》看到这句话,作者和文章都难以查证了)</P>
扬子
发表于 2005-8-11 23:53:1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rner</I>在2005-6-2 23:34:24的发言:</B>
<P>好帖!</P>
<P>想起一个人——刺客。虽然我没有赶上故事的第一回,但是我对德隆事件还是有些耳闻的,我从德隆事件开始欣赏刺客就如同我从这个帖子开始欣赏扬子一样,虽然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这样一句话,“轻用其芒,出则伤人,是为凶器”,但我更欣赏下面一句,“深藏其拙,当机取决,是为利器”,虽然扬子的观点可能尖刻了些,偏激了些,但我始终认为,正是在这种尖刻、偏激中才能发人警醒。</P>
<P>想起一句话——克己复礼。因为是中国人,就可以给自己找个理由或者借口去“抄”或者“剽窃”吗?看看孔老夫子的话吧。我们讲文如其人,在我看来,这个文并不仅仅是文采、文风,这个人也绝不仅仅是性格、性情。</P>
<P>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也许不在谁对谁错,也并不一定非要论出个子丑寅卯,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并能把这种思考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上,我认为就足够了。</P>
<P>另外,在看到这个帖子的同时,我还看到了《怎么解决公司的椅子问题》的帖子,很有趣!</P></DIV>
<P>德隆事件和刺客有关系??</P>
wy521
发表于 2005-8-12 09:13:55
好像从理论上来说属于.但是实际情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