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3-7-14 18:21:33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3-7-14 18:22 编辑

      当法国人雷赛布对巴拿马运河工程进展一筹莫展之时,美国人泰勒正在车间里做他的金属切削实验呢?在那个世纪之交,伟大的工程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模式尚未诞生。工业化改进(大机器运用)、项目方法、系统模式这些概念就是在这个耗时34年之久的艰难工程中慢慢孕育而生的。

       比如:巴拿马地峡是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起码的施工条件,当来自55个国家的4万施工大军进驻之后,人们才发现那里简直是一个人间地狱:参天的密林中毒虫遍布,令人难以容忍,炎热的天气使可怕的疫病蔓延开来,夺走了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生命,在加通水闸附近的希望之山上,林立的墓碑令人不寒而栗。
       比炎热气候和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是人为的失误,起初,雷赛布照搬苏伊士运河的经验,认为可以利用巴拿马地峡众多的湖泊修建一条海平式运河,谁知施工四年之后,傲慢的法国人才发现巴拿马地峡临太平洋一端的海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根本无法修建海平式运河,这个过迟的发现给法国洋际运河公司以致命的打击。

       ......

      这个工程告诉我们,世事弄人,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在起初往往会伪装的很简单,人类工程的设别模式及管理范畴在巴拿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3-7-22 19:10:47


       课讲到这里,“书虫”提出一个命题,我们可否类比一下巴拿马运河与都江堰的工程模式,作为项目主体人员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到底是怎样依据科学范畴、识别工程模式、提出解决方案的?
   
       先名词解释一下:“范畴”即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反映,而问题范畴会产生出相应的管理模式,最终工程模式又是管理模式的实践载体且暗示了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有学员问到,那么都江堰与巴拿马运河工程究竟孰优孰劣呢?

       好问题,“书虫”随即再提一个词“熵”,现在我们其实都能理解宇宙中越来越多的物质是在增殖中走向“热寂”的,走向不可逆转的物质形态。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熵”表现则更为明显,比如,今天我们人类的社会生存状态、社会价值观变的愈加混乱。再看具体的工程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巴拿马运河在整个工程进展中无不充斥着“熵”的气息,而都江堰则是道法自然、无坝引水,浑然天成。

       记得南开历史学者--李冬君先生的一段话,颇受触动:她认为人类文明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一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原始社会在原创性上并不比今天差,甚至比今天的贡献还大,比如今日美国就并不一定是高级形态,以它消耗的资源,对文明的贡献不一定比得上古希腊!而什么样的文明先进呢?她的观点是越是适合"人”的结构就越先进!

       当时,“书虫”还引申了一个例子--),我们宋朝时“汝窑”的天青色就是当时瓷文化的极致水平,现在我们的制瓷工艺水平再先进、设备再精、仪器再良反而无法达到。我们的科学度量能力在理论上总是存在某些局限的,物理学家海森堡发现的“测不准原理”其实就是对上述案例的最好解释。记得欧阳修有一句话:“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各学科的科学的发展其实也印证了这个规律。

    受此启发,“书虫”觉得项目管理的终极之善就是该模式或方法应该更符合人性、以便提升其责任感以及改善人类合作的需要,从这方面讲2000年前都江堰的工程魅力与历史地位决不输与耗资巨大的巴拿马运河。

      在此,我们应向古代水利工程师李冰致敬!

flyingaa 发表于 2013-10-6 16:03:28

完了吗?顶顶顶顶顶顶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3-10-7 11:45:43

回复 flyingaa 的帖子

      没有完,这只是该培训课程的背景介绍--算是工程师史导言吧,后续会介绍一下具体工程管理或技能的工具模块。
      谢谢关注!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3-11-7 18:51:27

      其实历史上工程师思想(思维)的震撼是通过人类的日常行为显现出来的。

      起初,连续的圆周运动与人类周围熟悉的事物是格格不入的,不断的往返运动,交替运动往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比如锯木头,劈材等。

         但“轮子”的发明使人类跨越了两个决定性的阶段,一方面,他可以与摩擦做斗争,征服把他拉向地面的重力;另一方面,人开始具备“聚焦能量”的能力了。

cyj4000 发表于 2013-11-19 12:43:23

图文并茂,好。

feng870618 发表于 2014-1-4 16:09:00

:),支持原创!!支持楼主。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4-1-9 21:54:15

回复 cyj4000 的帖子

      谢谢您的勉励,工作一忙竟然将这块园地荒芜了,“书虫”会尽快续写下文的。:L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书虫”的工程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