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的1000元故事,请问漏洞在哪里?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 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 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 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 ,这名妓 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 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请问这个故事的漏洞在哪里?
回复 keyi 的帖子
故事的漏洞在于:店主的1000元债权无故的消失了。
在这里,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只是从形式上消融了债权债务,但本质上的债权债务事实上归为零。旅客只是把货币的支付功能体现出来,这正是货币的本质。上述分析中,缺少了旅店主与旅客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当旅客把货币以博取信用的方式交给店主时,其实店主是不应该把货币拿出去还债的。店主拿去还债,是违背信用的表现。虽然最后他又拿回来交还了,但却把货币的功能预先使用了。所以:错在店主。这不是漏洞,是失信。 漏洞在于第一句话》,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而实际上他们是债务和债权相抵的。并没有债台高筑!
这个故事是旅客平白无帮承担了1000元的风险。 在这个货币流动过程中,虚拟经济变化了,实体却不变。漏洞是:只平衡了各方债务,却无实际创造,看似都盈利,却又都无利润存在。 故事里所谓债台高筑的人,其实都是收支平衡的,债务与债权相抵了。 实际是在这次召妓中妓女没有利润,妓女做的是无利买卖,这就是漏洞 按楼上说的方式,何止妓女没有利润,养猪的也没利润,因为他卖猪肉所得的钱仅为饲料成本。因此此种分析方法不妥。 本帖最后由 jamesjao 于 2011-6-15 13:22 编辑
类似的故事说一个:
一个人让饭店吃饭,要了一个10元的水饺,水饺还没上来的时候,他招呼服务员把水饺换成了8元的面。吃完后不付钱,于是理论开始了:
服务员:你怎么不付钱?
顾客:什么钱?
服务员:你吃的面条呀?
顾客:那是我拿水饺换的呀?
服务员:水饺你也没付钱呀?
顾客:我也没有吃水饺呀?为什么要付水饺钱?
服务员:……
顾客:水饺多少钱?
服务员:10元
顾客:面条多少钱?
服务员:8元
顾客:我拿水饺换面条,你是不是应该该退我2元?
服务员……
哎,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故事没有漏洞,本身就是类似于“三角债”的“多角债”,每个人在背负1000元债务的同时,也都享有1000元的债权,这次的结果就是债务债权抵消了。 回复 jamesjao 的帖子
当你没有支出时,何来物品与他人交易?这是横蛮的行为
回复 keyi 的帖子
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用!
故事中除了旅客带了1000元钱,其余人的欠债和放债的金额一样,所以收支是平衡的。
所以,一旦这个1000元钱,在负债人和债权人之间流动起来的时候,钱就发挥了信用作用,将原本孤立的债务串联了起来,实现了信用转移。
到最后,设也没有吃亏,个人之间的债务关系得意消除。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啊!
呵呵,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