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b-0616 发表于 2012-6-23 07:34:21

学习了,:)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6-25 21:49:41

       上周,“书虫”所在的公司又碰到一个比较大的质量事故,一个蓄能器的批量质量事故(服务市场反馈回来),供应商是2级分供方,目前配合度很差。这里涉及到采购的前期开发与供应商的有效管控问题?首样批准流程的失控?技术改造项目的gate review(可靠性验证)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看看这个8D改进活动如何去展开?

smile99 发表于 2012-6-29 15:06:17

从您每一个案例,每一段文字中都学到了很多。谢谢您的分享!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6-29 15:24:43

回复 smile99 的帖子

谢谢您的关注,让我们继续交流、分享: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6-29 15:36:46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9 15:39 编辑

问题描述:

在昨天的跨部门8D会议上,“书虫”问了以下三个问题?

Why did we have the problem? Protect?
Quality process detection& responsiveness?

Why did the quality process not prevent the defect?Manufacturing process Error-proofing and standardized work?

Why did our system fail? Why did the planning process not predict the defect?(DFMEA, CP)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7-7 22:17:22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9-17 22:22 编辑

昨天下午,与公司总部开了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双方都是跨部门团队(主要有服务、项目、质量、生产、技术等参加),主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的互动沟通与讨论解决方案!

双方对着镜头,谈的很投入,很多问题都是用现场画图来解决的。德国人的图形思维能力还是很棒的!
其中几个深层次问题,还将以8D模式来开展根本原因的分析!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7-25 11:39:56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这个蓄能器的8D目前已处于新样品的实验验证阶段: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7-31 15:58:23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7-31 15:59 编辑

   上周,关于蓄能器气囊破损的直接原因已查明,见附图,经确认是设计选型与首样测试时对其中两个关键组件:阀与阀组的装配关系未作深入探求,其实有干涉现象,时间一长气囊自然会挤入阀口内(工作时),而分属于两家分供方的阀与阀组,其制造细节与样本也存在差异,静态组装时该问题真还发现不了,回顾当时的首样测试,确实出现了管控与验证上的盲区。







hushangli 发表于 2012-7-31 23:00:52

向前辈学习,慢慢看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8-1 12:38:57

回复 hushangli 的帖子

欢迎来访,多交流!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读弘一《观心》---延伸对8D problem solving 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