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y61 发表于 2010-4-21 11:34:56

[原创]难到只有疯子才能理解孩子么?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一本即好玩又发人深思的书~<br/>  书中记录了一些天才“精神病患者”他们有的是量子物理学高手;有的是相对论专家;有的擅长生物进化论;有的是可以洞察别人内心世界的奇人;还有一些是自认为是自己是蘑菇、小鸟的可爱家伙。但令我惊奇的是,在这些令他们疯狂的领域中,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严谨的逻辑......<br/>  她:“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需要举例吗?”<br/>  她:“好,我们就举例:我看过一些给孩子看的文章,例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对不对?”<br/>  她微笑:“那我来告诉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门看到什么的问题,我问过不下100个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么吗?”<br/>  她:“绝对不是。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地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 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br/>我:“你的意思是说很多儿童读物其实是成年人的角度?”<br/>  她:“是这样,我们看这种文字,会觉得很新鲜,而孩子看着会觉得很无聊。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不大会表达,他们只能直接反应为:没兴趣。”<br/>  我:“你从什么时候起留意孩子的态度的?”<br/>  她:“4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场,小外甥一直在闹,就是不愿意在商场。开始我觉得他是想干别的,后来发现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给他系鞋带的时候,我环视了四周才发现,在孩子眼里,商场一点都不好玩。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裤子,很没意思。”<br/>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经忘了小时候的那些看法了。”<br/>  我:“所以你就选择了现在这种生活方式。”<br/>  她点了点头。<br/>  她:“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一个小男孩站在货架前很惊恐地看着牛肉干。我觉得他表情很好玩,上去问是不是馋了?那个孩子说:牛很勇敢。我好奇,问他怎么知道牛很勇敢?他指着货架上的大包装牛肉干说:你看啊,那个牛举着自己的肉告诉大家这个好吃。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还真的是那样。然后我留意了很多肉食包装,发现都是这样的 一只或几只鸭子举着一个鸭脖子伸出大拇指;一头猪憨厚地托着一大块肉排赞美;一头牛美滋滋地介绍着牛肉多么诱人;几条鱼欢天喜地地捧着装盘的鱼罐头 太多了。”(在我第一眼看到小肥羊广告时我也有过这种想法......)<br/>  她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其实我只是举个例子,这些包装就这样好了。当我们习惯了,就习惯了,但是孩子不这么看,他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会觉得不正常,他们会质疑这些,他们会有新的想法。但是,我们不会,只是因为:习惯了。”<br/>  这个姑娘在工作时是一位普通的插画师与人勾通没有一点问题,但一离开工作环境,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孩子。她的家布置得像个孩子的房间,到处都是色彩鲜艳的装饰,所有的家具都是圆边圆角的,天花板上有荧光点,如果关了灯会显现出银河 这个她给我演示过了。连给我喝水的杯子都印着卡通人物形象。最有意思的是她的电脑桌,在一个小帐篷里,而帐篷外面装饰的像个草坡,上面还有野生动物。她迷恋上用这种视角看世界......<br/>  为了克服自己的强迫症,我买了《做单1》《杜拉拉1》《潜伏在办1》《浮沉1》《圈子1》......等一些畅销书来读。看到上文,突然联想到这些畅销背后的那些公众的视角。只有拥有一颗纯真的心,才会看到一个属于这颗心的纯洁的世界。回想一下,我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了......<br/>  我们已经无可救药了,但下一代能救就尽量再抢救一下吧。俗话说一日不读书,智商输给猪。真正的智慧源于人之“本善”。人有了“本善”的智慧,才能避免大过,即使有了过错,也能勇于忏悔。所以正确的阅读是抢救孩子们的重要环节之一。<br/>  上文提到“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记得《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中有这样一位从事儿童教育的汉森老师:她受过专业的少儿阅读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花了很长时间来忘掉这些培训内容。她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建议信任感,然后增加身体接触,最后邀请愿意和她一起阅读的孩子去一个小角落,不必是反锁的房间,只要舒服隐蔽就好,孩子挨着老师坐下,便开始大声念起书来。汉森老师几乎什么也不用做,除了间或温柔地说:“嗯,嗯。” 意思是说 “你读得对,请继续”。他一般不会指出或纠正孩子的错误。如果被问到一个字,他只是简单地说出答案。这么过了一阵子,一般是20分钟左右,孩子就会停下来,合上书,去别的地方玩了。汉森老师是值得尊敬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也能像她一样,放弃自己的视角,俯下身去,真诚的去了解并教“导”自己的孩子呢?<br/>  “领”是站在队伍的前面,“导”是站在队伍的后面......孩子们会渐渐长大,我们又能“领”到几时呢......<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4 17:20:00编辑过]

cat.baby 发表于 2010-4-23 18:05:05

<p>顶了,因为值得深思!</p>
<p>象成人那样思考,象孩子那样生活。。。。。。</p>

paoasd 发表于 2010-4-23 19:34:00

小孩子是应该对成人世界保有一些畏惧的

若水一千 发表于 2010-4-24 08:46:14

<p>慢慢长大,不要遗失自己的简单</p>

金子 发表于 2010-4-25 19:56:44

<p>是幼儿教育者该思考的时候,也是家人里做父母的思考的时候,分享一下现今国际教育流派,希望能帮到做父母的家人。</p>
<p>新世纪以来,幼儿教育始终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引进中国,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瑞吉欧、杜威等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百家争鸣,然而各教育流派从说纷纭,有的甚至互相否定,面对面这样的局面,我们家长该如何看待,又能从中吸取哪些有用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呢?</p>
<p>以下,我们就简单地介绍各家的教育思想,希望通过我们粗略概括,能够给家长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p>
<p>卡尔威特</p>
<p>卡尔威特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他的教育论对中国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影响很大。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学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就已注意并钻研过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智力曙光初现开始。他指出,父母要学会爱孩子,用幸福的童年、快乐的教育给予孩子以乐观、坚强、宽容的心态,让其面对今后人生所经历的各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优点,不吝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和环境等。</p>
<p>福禄贝尔</p>
<p>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使幼儿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也使幼儿园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独立领域。福禄贝尔提出人的教育应从儿童早期开始,即出生即入学。他强调幼儿有好动的天性,成人不应横加干涉和束缚,并指出:游戏是表现和发展儿童自动性、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成人应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同时注意观察和指导他们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体力、智力、社会性等。险些之外,福禄贝尔先进的思想还包括用联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儿童教育。</p>
<p>杜威</p>
<p>约翰 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我国教育家如:胡适、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都深受其影响。杜威对教育本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同时杜威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也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p>
<p>蒙台梭利</p>
<p>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最早产生于对儿童的教育,她认为幼儿园具有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并指出在幼儿各种敏感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便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使孩子受益终生。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培养,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云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p>
<p>建构主义</p>
<p>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20世纪,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教育家,将这种理论不断的进行了完善。</p>
<p>瑞吉欧</p>
<p>瑞吉欧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它的教育理念得到各国教育界、学术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备学习的潜能和对事物的好奇心,而教育者应深该了解儿童的潜能,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以建构式的提问引导开放性的探索,并依据儿童的经验与兴趣做适当的回应,使其从社会、环境互动中学习。它的突出表现在于提倡“全民幼儿教育”,是意大利合作,互助文化的重要体现。</p>
<p>多元智能</p>
<p>20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简称“<br/>八大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如果我们家长能及早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并因势利导,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和弥补缺点。</p>
<p>感觉统合</p>
<p>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珍 爱尔丝创立感觉统合教育。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即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近年来,感觉统合失调成为一种“时代疾病”。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疾病。这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控能力差、易紧张、胆心、内向、爱哭、不合群、脾气暴燥、吃饭挑食等。</p>
<p>&nbsp;&nbsp;&nbsp;&nbsp;&nbsp; 20世纪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伟大的教育家,产生了众多教育流派,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而当时的教育思想,即使到了科技、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家长在面对众多教育流派、借鉴其伟大教育思想时,也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例如:福禄贝尔,距离我们已经两个多世纪;蒙台梭利,脱胎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经验;瑞吉欧,完全取决于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卡尔威特,产生于个案研究等。只有了解各种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才能让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思想都适合我们的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从中吸取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5 23:47:02编辑过]

汉江 发表于 2010-4-27 23:03:43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书···谢谢你!

ydy135 发表于 2010-4-28 09:44:40

&nbsp;天才、疯子和孩子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按照大多数成人的逻辑行事,即他们能够打破既有的模式,用全新的方式思考,从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br/><br/>区别是:孩子打破模式之后的思考不受到成人的重视,而这种思维方式随着孩子成长自然消亡。<br/>疯子的思考结果往往是无意义的,他也没有能力整合自己破碎的思维<br/><br/>天才和孩子的思维方式十分相近,不过他既具有突破模式的能力,也具有整合新模式的能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br/>

夕风浪子 发表于 2010-4-28 11:24:28

很多的纯真都被消亡了 就像我们快要忘记我们当初的梦想!

realborn 发表于 2010-4-29 10:50:08

做不回儿童,保持一颗爱心,一双看见美的眼睛,也一样美好!

zgdxsww 发表于 2010-5-4 11:31:42

对待儿童要有一个童真的心 那样才能了解儿童心中的想法 那样才能跟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活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难到只有疯子才能理解孩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