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东芝索尼松下三洋等背后的日本商社财团
很多中国人知道,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是日本知名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F3%D2%B5">企业</span>,但不知道 这些<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F3%D2%B5">企业</span>背后的“大佬”是日本综合商社,这些<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F3%D2%B5">企业</span>不过是商社的关联<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F3%D2%B5">企业</span>,或者财团的成员<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F3%D2%B5">企业</span>。 <br/> 实际上,像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以及其财团体制才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br/>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目。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母体已经培育出众多世界级的企业,三井财团体系内500强企业更是一大堆。 <br/>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谜。 <br/> 近年,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通过各种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中国事务,并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一些大型中资企业成为这些财团的跳板与“敲门砖”。 <br/> 一位在日本三井财团工作12年的中国人——白益民,去年推出了一本财经书《三井帝国在<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0%D0%B6%AF">行动</span>》,揭开了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的秘密。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致力于推动中国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的建立。 <br/> “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候了!”白益民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了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并不适合美国模式。 <br/> 他说,中国大学经济系使用的教科书几乎清一色由美国经济学家撰写的,中国企业家也多热衷于美式的MBA,不关注日本和韩国被称为综合商社的企业组织。实际上,日本财团注重的团队合作,共渡危机,结成命运共同体,这些模式更多的传承了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 <br/> 白益民相信:在未来的新甲子,将会诞生中国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他已经从中信集团和中国招商局等中国企业身上看到了综合商社的潜质。 <br/> 经济观察报:日本综合商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br/> 白益民:比如三井物产具备两个关键职能: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二是全球性地调动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产业投资。 <br/> 首先,依托财团已有的企业,对其产业链上下游外围企业进行投资,目的是打通产业链,维持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产品的贸易代理权。这与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的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br/> 其次,因为要做产业整合者,三井物产是否投资某个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不是追求利润第一,而是追求长远的产业发展空间。 <br/> 最后,与财团所属企业共同投资,但三井物产本身并不做大股东。三井物产在被投资企业所占的股份一般在5%~10%,三井物产也并不直接进行生产活动。综合商社作为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有几个基本特征:经营商品的综合性,业务范围涉及很多产业;经济的规模性,建立独立的物流体系,发展规模经济;贸易活动的广泛性,包括进口贸易、国内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活动范围的全球性;职能多重性,具有信息功能、资源开发功能、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协调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br/>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形态产生于日本? <br/> 白益民:从日本企业的立场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了日本人天然的危机意识。加入以商社为核心的财团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在经营上财团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扶持。特别是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抱团求生有利于企业保留人才和技术,等待宏观经济回暖后,发挥规模优势,迅速捕捉商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br/> 显然,日本财团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商业组织形式,这与日本文化中的共生共荣思想的影响有极大关系。此外,日本自古就有以商兴国的传统,特别在二战之后,贸易立国甚至成为日本的国策,杰出的商人在日本被誉为 “商魂”、“国宝”。长此以往,商社以及其财团所属企业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 <br/> 经济观察报:根据你的研究,日本商社模式其实是渊源于中国古代的浙商和徽商,那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综合商社和财团? <br/> 白益民:首先,综合商社肯定生存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而中国搞市场经济才30年,真正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只有十几年,所以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还没有充分的土壤让商社生存。虽然中国有垄断的国营企业,表面看也是一个大的贸易公司,但跟商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多还是脱离市场的。其次,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来培养综合商社。日本的综合商社当初起来是有国家的意志在里面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发生过 “黑船事件”,美国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终止“闭关锁国”的政策。从那以后,受刺激的日本坚持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与西方对抗。这时候,像三井这样的商社发展起来了。三井其实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进行了200多年的商业活动,在日本国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钱庄,有商业<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D%F8%C2%E7">网络</span>。明治维新时,三井部分继承了自己几百年的商业体系,把源自中国传统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CC%D2%B5%C4%A3%CA%BD">商业模式</span>进行改造。 经济观察报:复星系、华润系等中国企业有综合商社的潜质? <br/> 白益民: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等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具备财团雏形的企业集团。中信从银行到证券、从资源到能源、从IT到航空,业务几乎无所不包。2009年,中信以营业收入1545亿元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9位。中信经营这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行业,却逐渐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合力,做产业组织者似乎是中信的最终目的。在中信集团中金融业务占到了47.93%(2008年)。中信集团依靠强大的金融实力,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力图打造中国的财团。 <br/> 30年前,招商局集团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并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和举世皆惊的“蛇口模式”。时至今日,在整个商业领域,流通如同骨架,金融如同血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招商局集团正是通过搭建“骨架”和提供“血液”掌握着中国商业的命脉。现在,招商局集团在海运、物流运输和交通基建领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以招商银行为基础,招商局集团逐渐延伸金融领域的产业链,向证券、保险和保险经纪、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多种金融行业、具招商局自身特色、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金融集团。 <br/> 经济观察报:中国有没有希望发展成财团模式? <br/> 白益民:像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还不具备综合商社的产业组织能力,也没有可能通过贸易带动投资,而是单纯的做贸易。综合商社是围绕着“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的,他们的目的是使整个产业协调统一发展。中信集团总部虽然可以控制各个子公司并通过派遣高管直接参与子公司的经营,但产业协调能力和产业培育的能力还不足。中国的金融政策并不允许银行投资制造业企业,因此中信银行及中信集团的其他金融企业只能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及相关的服务支持,并不能更深入的进入产业。中信重工等制造业企业虽然在各个领域已经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垂直整合模式才刚刚建立,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 <br/> 因此,形成中国的综合商社,要走的路还很长。韩国在学习日本财团机制后,诞生了三星、LG、现代、SK等韩国财团。中国四通等企业模仿日本财团体制却没有成功。中国曾经有过德隆系,也企图建立综合商社和财团的模式,但也失败了。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或者说资本市场还不能诞生综合商社的模式。从现实看,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确实限制了综合商社的发展。 <br/> 经济观察报:复星系、华润系等中国企业有综合商社的潜质? <br/> 白益民: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等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具备财团雏形的企业集团。中信从银行到证券、从资源到能源、从IT到航空,业务几乎无所不包。2009年,中信以营业收入1545亿元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9位。中信经营这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行业,却逐渐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合力,做产业组织者似乎是中信的最终目的。在中信集团中金融业务占到了47.93%(2008年)。中信集团依靠强大的金融实力,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力图打造中国的财团。 <br/> 30年前,招商局集团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并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和举世皆惊的“蛇口模式”。时至今日,在整个商业领域,流通如同骨架,金融如同血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招商局集团正是通过搭建“骨架”和提供“血液”掌握着中国商业的命脉。现在,招商局集团在海运、物流运输和交通基建领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以招商银行为基础,招商局集团逐渐延伸金融领域的产业链,向证券、保险和保险经纪、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多种金融行业、具招商局自身特色、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金融集团。 <br/> 经济观察报:中国有没有希望发展成财团模式? <br/> 白益民:像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还不具备综合商社的产业组织能力,也没有可能通过贸易带动投资,而是单纯的做贸易。综合商社是围绕着“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的,他们的目的是使整个产业协调统一发展。中信集团总部虽然可以控制各个子公司并通过派遣高管直接参与子公司的经营,但产业协调能力和产业培育的能力还不足。中国的金融政策并不允许银行投资制造业企业,因此中信银行及中信集团的其他金融企业只能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及相关的服务支持,并不能更深入的进入产业。中信重工等制造业企业虽然在各个领域已经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垂直整合模式才刚刚建立,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 <br/> 因此,形成中国的综合商社,要走的路还很长。韩国在学习日本财团机制后,诞生了三星、LG、现代、SK等韩国财团。中国四通等企业模仿日本财团体制却没有成功。中国曾经有过德隆系,也企图建立综合商社和财团的模式,但也失败了。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或者说资本市场还不能诞生综合商社的模式。从现实看,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确实限制了综合商社的发展。 <br/> 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家普遍接受的是欧美教材的MBA,在企业运作上一般模仿西方企业的模式,而很少关注到日本企业的模式。中国企业发展更适合欧美模式? <br/> 白益民:这十年来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模式,把金融和产业剥离,美国模式是这样做的。这样的话很难形成商社,我们的经济模式完全按照美国来做的话,现在的银监会、证监会和国资委是分离的,但是在日本财团的体制下,这个财团里面既有制造业,也有商社,专门做物流,还有金融企业形成一个财团,实际上是一个“商帮”的形态。 <br/> 按照美国的经济理论的话,企业都是要向专业化发展,而不能到处投资多元化。实际上,日本的财团是形成多元化的体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做不成多元化?他的体制没有理顺,并不是说一个企业什么都做就是多元化。多元化的概念实际上是形成一个商帮,大家在产业链上做不同的事,联系在一起,这是多元化,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任务,而是一群企业作用的结果。这个启示或许就是,亚洲新兴国家是否该有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模式来创造利润,这种模式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有信息通畅的商社作为先锋,有优秀的制造企业攻城略地。 <br/> 经济观察报:日本财团注重建立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日本企业文化中“和”的观念。它强调互助、团结、合作、忍让。但中国企业往往“打价格战”,互相拆台,独占山头,恶性竞争。两国文化禀赋不同,企业文化有差异? <br/> 白益民:其实日本的财团可以说跟中国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徽商、晋商,在历史上都跟日本之间有贸易往来,甚至人员往来。我们知道徽商在明朝以后主要做内贸,因为在明朝的中后期有一段时间他们是禁海的,在这之前推到宋朝,浙商和徽商的体系是一起在做国际贸易。在宋朝的时候温州地区,包括浙江,是世界最发达的商业地区,占了整个全球产值的60%以上。那时候浙商和日本的三井起源地区晋江国有很密切的来往,几乎他们的关系如同一家人一样,甚至我们听说温州话跟日语的发言有点接近。所以我们看温州的企业、浙江企业的行为方式的时候,可以看到日本财团的影子,或者反过来说,日本财团的行为方式里面会看到中国浙商、徽商的影子在里面。 <br/> 人口众多、资源紧张、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与日本非常相似,这是中国向日本学习的现实基础。 <br/> 经济观察报:那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是不是有适合财团生长的土壤? <br/> 白益民:日本从来都是讲究“和”文化,这种文化基础是源自中国的。像儒家、道家的“和思想”保持了汉家王朝400年的基业。这种文化基础中国一直都有,包括现在的和谐思想也是。做小企业做的是产品,做中型企业做的是市场,做大企业做的是人才,而做超级企业就是大财团,做的是文化和哲学,这是不可否认的。 <br/>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财团模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br/> 白益民:是。因为到了海外以后,你是一个财团,你可以有很多情报资源、人脉关系来共享,而现在是一家一家企业杀向海外,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p><strong>以下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strong></p><p>--------------------------------------------------------------------</p>
<p> </p>
<p> </p>
<p>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向暗以国家之力推行大型私有财团的托拉斯化,在短时间内将社会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高度集中,产生了极好的集智效应。<br/><br/>而西方社会则采取自由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方式,其政府干预多为反托拉斯化。<br/><br/>中国传统上是抑商的,所谓“五蠹”之“商工之民”,所谓“投机倒把分子”,商人虽享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历来社会地位较低。虽然时有晋商、徽商等地区范围内小规模商业运作,但远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化商业模式。<br/>自PRC建国以来,先有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其倡导的合作社模式无疑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后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干脆抛开了姓资姓社之争,将商业提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是一统天下的天朝大国,今天的中国,其商业的发展不但要对内部的国计民生负责,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在全球的位置与发展。<br/>以此观之,今日之中国,出于应对全球化竞争考虑,与西方自由经济相比,日本的财团模式亦不乏可借鉴之处,此为矛。<br/>而对于日本现有财团行为的分析与应对措施的建立,亦为迫在眉睫,是为盾。<br/><br/>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6 14:38:15编辑过] <p>还没有仔细阅读MM的文章。</p>
<p> </p>
<p>俺严重认同日本那种暗以国家之力推行大型私有财团托拉斯化的行为,它符合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要旨,商业战场亦如此也。但中国政府那种强行“拉郎配”的方式、国民利益分配方式,却是不足以为效法。是驴是马,应该拉他们出去溜溜才是。应该多多培植像华为这样的企业。</p>
<p> </p>
<p>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大规模的刺激生产,拓展、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但今天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商品生产能力、金融虚拟经济,早已大大超过了全球实体经济的需求,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正是西方分权自由主义泛滥的严重恶果,把强大的美国从内部自行瓦解、撑死了。在今天,需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巨无霸企业,来平衡市场需求与商品生产的利益关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合情合理就好,适可为止为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4 18:41:41编辑过] <h1 align="center">三井物产</h1>
<div id="lemmaContent"> </div>
<div> 日本才有综合商社,而三井又是其先驱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延续了百余年。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在其后的10年间也都基本排名500强前10位。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意。<br/>
<div class="spctrl"></div> 事实上,三井物产不是制造厂家,它最大的财产是人,其价值无法简单用西方式的财务报表来衡量。作为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并不直接拥有生产设备,整个企业活动所依赖的资本就是"人"。1979年,八寻俊郎就任三井物产社长,积极推进"RDS运动",其主旨是把三井物产的经营原点恢复到"人",比起纵向组织来,更加重视横向组织的力量,消除官僚主义,使公司重新成为能动的、充满活力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组织,"人的三井"由此得名。<br/>
<div class="spctrl"></div> 从1876年创业开始,三井物产已成为日本第二大综合商社(第一是三菱商事),经营范围包括钢铁、纺织、机械、化工、能源、电子和信息、粮油食品、有色金属、轻工建材的内贸、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1980年,三井物产在北京设立了中国首家事务所,现在在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14个事务所以及110余家合资、独资企业的大规模办事、贸易和生产机构。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三井集团有很多企业没有加三井的名字,比如说东芝,索尼,石川岛播,王子造纸。<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对500强排名从来都不屑一顾。三井财团体系内的500强企业有一大把,财团所属的成员企业就有丰田、东芝、索尼等全球行业翘楚,财团投资、参股的关联企业则延伸到通用、西门子、爱立信等全球顶级阵营。如果三井想争500强排名的风光,只需简单地将财团所属企业的财务报表并进三井,就可以轻松坐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在世界范围内,三井投资、参股的企业几乎无所不在,但是在三井关联企业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三井的名称,三井就如一艘潜艇——它就潜伏在你身边,但你却感受不到它。<br/>
<div class="spctrl"></div> 在日本,三井物产被称为“产业组织者”。 三井创业以来的几百年间,为适应时代要求,在粮食、机械、能源、纤维、物资、金融等广泛领域,培育了形形色色的产业资本。三井财团的发展史,就是其地区多样化、产品多样化、行业多样化尤其是功能多样化逐步展开、渐趋推广、日益深入、综合运用、自如协调的历史。 从历史发展轨迹上看,三井财团发展初始就进入了国内贸易、实业和金融领域。其后,伴随着国家的扩张,财团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全球范围的物流运输服务。因为财团的主要股东都是金融机构,这些金融组织便为财团所属企业直接提供优质低息的金融服务。同时,随着财团贸易规模和实业经营的不断扩大,所接触的行业不断增多,财团顺势就做起了各种交易服务的中介人,为出口商开发海外市场,为进口商寻找所需的原材料或产品。再后,因为在贸易和实业经营方面积累了大量政商情报,财团不仅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商业动态、市场行情等信息,自己也做起了产业投资。<br/>
<div class="spctrl"></div> <b>历史沿革</b><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家起源于平安时代(794-1192)的关白(辅佐天皇的丞相)藤原道长,其后代离开京都,定居于近江国(今滋贺县)"三井寺"地区,开始以"三井"为姓。据《三井帝国启示录》考证,"三井寺"得名于中国浙江天台山(位于温州、台州和宁波地区)的"三井潭",而日本近江国的居民被认为是中国汉代最后一个皇帝刘协(181-234年)的后裔。近江国是日本出产商人的地方,这些商人在唐宋时期就与中国浙江商人密切交往,如出一家。<br/>
<div class="spctrl"></div> 17世纪中叶,正是中国明朝后期的徽商从鼎盛走向衰落之时,三井家的后人三井高俊举家从近江国迁往伊势国的松板,放弃武士地位,成为酿酒商人。1673年,三井高俊的四子三井高利开设名为"三井越后屋"的吴服店(今三越百货)。之后,三井高利又在京都、江户(东京)、大阪、长崎等地开设名为"两替屋"的钱庄,从事兑换、放款等金融业务,即为现在三井住友银行的起源。三井高平继承家业后,在长崎开设吴服店的分店,宝永年间(1704-1711年)开始与外国交易,此为"三井物产"的远祖。<br/>
<div class="spctrl"></div>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中华大地。然而,晋商最终随着突如其来的战乱在清朝末年时衰败了。此时,三井家族为倒幕势力提供巨额资金,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功臣,成为"政商三井"。由此,三井家族与明治政府发展出了一种互相支撑、互相利用的互惠关系,推动日本的经济与社会变革。1876年,三井家族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并成立了当时规模为日本第一的"三井物产公司"。<br/>
<div class="spctrl"></div>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当局认为日本的财阀是军国主义的根基,将包括三井、三菱、安田等在内的几大家族财阀解体,三井物产这家综合商社也被分割成170家小公司。1952年,由于政策上的缓和,加上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商社培植措施,原三井物产系统的公司不断合并,于1959年完成合并后又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商社。此时,原三井财阀的众多企业重新聚拢起来,形成新的三井财团体系。<br/>
<div class="spctrl"></div> 2001年4月2日,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原名三井银行)与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正式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值得一提的是,住友商事是住友财团的综合商社,经营规模紧随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之后。中国人熟知的NEC(日本电气)、松下、三洋这3家企业是住友财团的成员或重要关联企业。2002年12月,三井住友银行通过股份转移方式设立三井住友金融控股公司,标志着三井-住友大财团体系的进一步统合。<br/>
<div class="spctrl"></div> <b>新家族经营主义</b><br/>
<div class="spctrl"></div> 事实上,三井财团就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它不再依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三井财团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在维系财团体制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三井财团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稳定、从事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相互紧密依赖、有共同文化理念的人群的集合体。<br/>
<div class="spctrl"></div> 在这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家族式企业集团(财团)中,主办银行(或金融集团)扮演着父亲的角色,通常决定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和姓氏归属,是家庭成员稳定的经济来源。而综合商社自然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她负责生育儿女(众多制造业),照顾家庭成员的起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施加影响,为子女长大后外出求学与发展谋划(获得情报),甚至为子女选择对象和操办婚嫁(创办合资企业)。<br/>
<div class="spctrl"></div> 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子女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丈夫是否事业有成,更多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贤妻良母对这个家庭成员投入无私的照顾和关怀。三井财团大家族中正是通过三井物产这个综合商社承担起妻子和母亲义务,维持着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发展。当大哥哥姐姐们(成熟产业)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和积蓄后,他们会将这笔钱投入到父母新孕育出的小弟弟妹妹们(新兴产业)身上,或将手头富余的资金存入父母的钱箱中,供全家统筹。<br/>
<div class="spctrl"></div> 当代的三井财团企业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人家族企业,经过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造已经成为真正的社会企业,被日本人称为"民有国营"的企业,或称"国民企业"。虽然三井财团的外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内含的传统家族文化却得到了延续。三井财团的创始人三井高利(1622-1694年)整理父亲生前的文章,又总结一生的处世经营,完成了《三井氏家规》,至今保存在东京大学,成为日本工商管理的重要历史资料。<br/>
<div class="spctrl"></div> <b>产业组织者<br/>
<div class="spctrl"></div> </b> 三井物产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因而,产业组织者的角色决定了三井物产的经营特色。三井物产参与生产企业和科技开发,其目的在于获取生产企业的贸易代理权,而非为了取代生产企业自己办厂;三井物产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融资服务,主要是出于贸易流通业务的需要,而非为了取代银行成为金融机构。如今,那些当初的中小企业都已茁壮成长、分枝独立,在当前的三井财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物产创业一百余年以来,为适应时代要求,在粮食、机械、能源、纤维、物资、金融等广泛领域,培育了形形色色的产业资本。最典型的例子是丰田汽车,100年前,丰田是个制造纺织机械的小厂,是三井物产把他们带到欧美,了解了汽车制造技术;三井物产为丰田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急需的资金,为丰田公司首先提供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通道,并派去人才帮助经营管理,成功地把丰田汽车打造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机器。<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物产的发展史,就是其地区多样化、产品多样化尤其是功能多样化逐步展开,渐进推广,日益深入,综合运用,自如协调的历史,多样化经营是综合商社的永恒主题。其业务的基本定位是提供交易服务即做中介人,为出口商开发海外市场,为进口商寻找所需的原材料或产品。为了实施这些交易,三井物产为财团关联企业提供最有效的商业动态、市场行情等信息,监督贸易双方的商业信用,帮助筹措资金或安排易货贸易,甚至提供全球范围的运输服务,把触角尽可能地伸向全球经济生活中人们想得到甚至想不到的角落。<br/>
<div class="spctrl"></div> <b>惊人的网络力量</b><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物产拥有子公司1100多家,在日本国内拥有34个机构,在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事务所89个,当地法人91个。1980年,三井物产在北京设立了中国事务所,目前在中国有20多家分支机构,参与投资的企业有200家以上。三井物产凭借在物流领域、信息资源、统和能力等方面独特经验,以及在世界各地的触角,在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中国企业的控制。中国企业的内部信息往往也成为了三井财团企业群的共享情报。<br/>
<div class="spctrl"></div> 始建于1971年的三井物产环球通讯系统,通过其设在东京、纽约、伦敦、悉尼和巴林的5个电脑控制中心连接着驻海外的149个事务所,通讯线路总长达44万公里,可环绕地球11圈。当时,三井物产每年用在电传、电话、传真、邮资、电脑运算等方面的费用,相当于公司工资总额的1/3。从1991年10月开始,三井物产已将情报调研部独立,升格为贸易经济研究所(现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并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职能。<br/>
<div class="spctrl"></div> 市场情报的交换不仅仅限于三井物产的全球事务所之间,而且传递于三井物产子公司及三井财团成员企业之间。例如,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石油公司股权结构中,三井物产占90%,其余10%股权分配于三井住友银行、中央三井信托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东丽、三井化学、三井住友海上保险、三井生命保险、三井住友建设、三井不动产。可见,三井物产通过持股关系将众多财团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整个财团的情报共享成为现实。<br/>
<div class="spctrl"></div> 与此同时,三井财团中的专业物流公司也是巨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井物产的网络形成交叉互补。例如,三井财团的商船三井公司旗下有一家名为"商船三井物流公司"的企业,其股东包括:商船三井、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三井不动产、三井住友银行、中央三井信托银行、三井造船、东芝、住友仓库等等。商船三井物流公司目前在中国有14个基地,开展了海上运输、空运运输、内陆运输、仓库、货运代理等各项服务。<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物产首先通过投资持股其他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张分销配送网络。在中国,三井物产持有香港保昌控股有限公司25%的股份,而香港保昌控股是亚洲地区主要的物流企业,在内地共有14个分支机构。此外,三井物产在新兴市场加快构筑高效的物流体系。在俄罗斯,三井物产持有东洋运输公司30%股份;在巴西,三井物产与巴西顶尖物流提供商LibraGroup合作提供仓储服务;在印度,三井物产投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在中东,三井物产将在迪拜的JebelAli自由贸易区内进行物流基础建设投资。<br/>
<div class="spctrl"></div> 随着电子商务(EC)的发展,三井物产也积极是建构EC市场,并强化承包整个物流、货款支付、保险、审查等相关业务。三井物产的"E-SOKO"、三井物产与伊藤忠商事合资的"达康存货网络公司(Dot?com)"是最典型的EC市场的具体事例。此外,以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三菱商事这三家公司为中心所设立的"物流连结日本(LogiLinkJapan)",包罗求货、求车、求库等信息系统。<br/>
<div class="spctrl"></div> 事实上,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无论涉足哪一个产业,三井物产几乎都遵循着这样一套"行动逻辑"--在一个由100多家子公司和上千家股权管理企业组成的全球交易网络和信息情报网络中,三井物产以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高效形式渗透到产业的上下游链条中。最终,三井物产通过强大的贸易能力和物流网络建设能力,将上下游资源流动起来,从而为整个财团创造高额的交易利润,并掌握商业机会的"制高点"。<br/>
<div class="spctrl"></div> <b>决策体系:有为而有不为,无治而无不治</b><br/>
<div class="spctrl"></div> 像三井这样如此庞大的组织如何进行决策?<br/>
<div class="spctrl"></div> 就财团这个层面而言,“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由财团内26家主要大企业集团共同组织,目的是定期聚首、互通信息、统一决策、协调战略、促进友好。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 二木会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大佬们的俱乐部,而实际上确实联系紧密,在最高领导人的任用上就可见一斑。东芝是三井财团重要成员之一,被称为东芝“重建之王”的前任社长土光敏夫曾经是三井财团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社长。在东芝经营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时任东芝董事长的石板泰三就曾直接任命土光敏夫为东芝社长。 这种高级经理人在财团内部流动,在当时和现在的三井都十分普遍。对于财团参股比较大的公司,商社会派几个高层去管理,但也仅此而已;对于参股比例不大的公司,商社不仅不会派高管,甚至不允许它们的公司名称里出现“三井”二字。 此外,在日本财团内,担任财团会长的往往不是大股东,而是在财团内部拥有资历和崇高威望的人(一般是财团所属企业退休社长)。日本企业的员工都是根据“年功序列制”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财团的会长也不例外。<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财团的日常协调和决策机构正是综合商社——三井物产。<br/>
<div class="spctrl"></div> 三井情报开发株式会社综合研究所确立把"情报产业"作为发展宗旨以来,建立了一套适应公司特点的组织机构。它的研究领域有:(1)经济·产业领域方面;(2)社会·地区研究领域;(3)科学技术研究领域;(4)情报系统研究领域等。该所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受委托方式进行的,并经常从大学中聘请研究者共同研究,还与地方以及海外的调查研究机关协同研究。由此,三井物产将市场、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br/>
<div class="spctrl"></div> 如今,在三井-住友这个大财团体系之下,有一大批综合性制造企业都已经成长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发挥着综合商社的功能。如,丰田、东芝、索尼、NEC、松下、三洋这些三井-住友财团的成员,表面看是制造企业,实质上都是"专业综合商社"。通过财团内部的新的分工与协作,这些专业综合商社正在分别统合汽车、电气装备、消费电子、电信、家用电器等领域的资源,牵引全球制造业的发展。<br/>
<div class="spctrl"></div> 总之,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的核心公司,它有两个关键职能:第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服务促进客户的国际贸易活动;第二是全球性地调动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和客户共同努力,从而创建新的业务、新的公司,并进入新的产业。同时,他本身又在日本的国内外拥有上千家的关联企业群。这一千家企业编组的8万人体制,生龙活虎地开展着全球性营销活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三井物产的综合力量。<br/></div> <p>多谢飞猫大侠这么详细的介绍。</p>
<p>怎么感觉这样的经济社团,有着很强烈的政治意味,甚至宗教意味?俨然一个经济形态的隐型的政权机构。<br/>“二木会”,感觉很像美国的“骷髅会”。<br/>日本各大企业09年财报可以用一塌胡涂来形容,东芝尤其可怜,史上最严重亏损,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p>
<p>不知靠核电发迹的佐佐木则夫能否重演土光敏夫的神话?</p>
<p>三井在此情况下,又当何为,以力挽狂澜?</p>
<p> </p>
<p>个人感觉,中国这几年高速发展,太过迅猛了。很多企业都太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并把人才当成快速消费品买卖。不知怎的,我总是有种很强烈的危机感。如果有一天不幸崩盘,我们是否有日本企业、日本社会这种靠全民族荣誉感与危机感凝结成的强大的凝聚力呢?届时当以何为基石?中国人最大的长处之一在于应变,但对于一个民族,长远规划总远好于临时抱佛脚的。</p>
<p> </p>
<p>东邻日本,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他们的经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对于我们后起者都是极好的借鉴。</p>
<p> </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不知MM是否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直接叫俺飞猫就是了,大侠二字实不敢当。</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日本企业是强大的,而09年财报之所以一塌糊涂,首要原因就是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都是华尔街贪婪自私腐败惹的祸。因为金融海啸、经济危机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就是金融业与行业巨头,越是规模庞大的顶尖级企业,损失越重。君不见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灭吗?故而,日本巨头的财报一塌糊涂不足为奇。其实不光日本是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决定行业巨头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供其生存的市场规模必须足够大、商品利润空间足够好。然,已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是苦不堪言,他们又从哪里寻觅如此好的新的生存发展土壤呢?越是顶尖的企业,可选择的机会面越少,越是容易彼此刺刀见红。相反,越是小企业,越容易见机而退,损失小。</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故而,面对规模空前、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一般企业应该做的是见机而退,保守事业,深思熟虑,再图发展。一味的自信冒进,不可取。那种能在重重危难局面中崛起的洛克菲勒、福特之流的卓越型企业,是少之又少的。就中国而言,飞猫比较看好中国企业华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纵观历史,经济危机复苏的五个驱动力:新技术、新市场、货币因素、战争破坏、收入均等导向的社会变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strong>新技术:</strong>新技术或创造一种拥有广阔潜力的新产品,或降低成本,这两种情况都会创造新的需求,消化过剩产能并拉动上下游,让经济进入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strong>新市场:</strong>为现有的产品,找到一个新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覆盖到全世界,已经没有新市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strong>货币因素:</strong>由于货币增发所导致的需求扩大,在金银货币下表现为新的金银的增多,在信用货币下,表现为央行货币增发。货币因素不能成独立因素。(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源于美国货币泛滥无度的扩张。当前的美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泛滥无度的发行美元)</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strong>战争破坏:</strong>不仅战争本身需求消耗大量物品,战争的结果还会把与原有的财产毁灭掉,从而创造新需求。(10年之内,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可能性较小,最多就是大国打小国。故而,此点可以忽略,次要矛盾不能决定主要矛盾的发展方向)</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strong>收入均等导向的社会变革:</strong>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根源在于普通劳动者收入比例较低,收入均等导向的国内政治改革可以改善消费和生产不匹配的状态。(可参考金矿主利益分配的文章)</font></p>
<p><font size="3"></font> </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从当前形势的短期看,<strong>全球、中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可能驱动力组合是:新技术+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社会变革。</strong>就新技术方面而言,飞猫比较看好互联网市场。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社会变革,飞猫比较看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例如中国清朝晋商的辉煌,就是历史的明证。<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7 11:42: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