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围绕“实习基地”的构思与联想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现在许多人在构思企业经营框架的时候,往往是以社会上现存的成功者为蓝本进行的。这其实是个不小的认识误区,往往会因此而面对一些尴尬和无奈,市场经济崇拜强者,呈现的是强者恒强的不二法则。作为后来者,如果将别人运作良好的商业模式照搬照抄,其结果显而易见,注定是费力不讨好,忙乎半天,一事无成。尽管在前些年,许多依靠模仿别人起家的项目的确不乏成功的例证。但不要忘记。那是在市场经济发育的初级阶段,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和完善,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已经将模仿别人做企业、搞项目的成功机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因此,我在和朋友们特别是和许多年轻人进行创业及市场机会选择的对话交流时,经常强调这样一个理念:选择市场机会、构思经营套路必须把握这样两个基本点,一是认清自己的长与短,真正认清自己的半斤八两,了解自己可以借助的资源都有哪些,这样方有可能实现扬长避短。如果连自己的情况都似是而非,就很难做到量力而行,显然这是做企业最现实的风险所在。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够通过合理整合各种相关社会资源,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具备赢得成功的可能前提。第二就是要真正了解现实的市场需求状况,任何一个企业的商业价值,都是在与社会现实需求的有效对接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客观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需求,是确定企业经营方向与经营策略的前提。道理很简单,你的企业服务价值只有在与市场需求完全吻合的情况下才会得以实现。那种单凭感性和个人的好恶而构思出来的企业产品与服务,是不可能得以实现其特有的市场价值的,只能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之所以引出了上面这样一番认知和议论,源于近日与一位智虹学校的人力资源学员的职业咨询交流。这位年轻人供职于本地一家大型民企创办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经他的自我介绍得知,这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兼有对内与对外的双重服务职能。他们的困惑在于,对外服务的局面始终没有打开,更加直白地说,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社会服务价值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尽管老板没有要求他们交出理想的经营业绩,但连基本的业务思路都理不清楚,的确对他们这些年轻人构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也进行过许多尝试,学着业内“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成功的典范,构建了招聘网站,尝试开展招聘广告服务,但却无人问津;仿效人才市场举办人才招聘活动,其市场影响力也屡遭质疑,根本没有效果;想过开展人力派遣等人力资源外包的服务,也因条件不具备而难以实现。显然,他们是在基本的思路上出现了根本的偏差。他们之所以屡屡碰壁受挫,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他们曾经的尝试中,他们既没有自身的资源所长,也不具备对相关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有自己独有的市场价值,单靠模仿是决不可能取得成功的。</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依据上面提到的基本思路,尽管我对他所在的那家大型民企并没有多么深入详尽的了解,我还是试着对他们的服务定位进行了一番分析。我的观点是,作为一家大型装备制造、工业安装、基建施工的企业,内部的岗位千差万别、成千上万,由于企业的发展迅速,岗位的增加、服务的深化所造成的人才短缺很明显而且呈现经常化。而从另一的角度上说,社会的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就业却有着相当的难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制的局限,使得大学生毕业后,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却又因为这一先天的不足而难以获得就业机会。为此,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培训机构在帮助大学生们强化职业素养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但基本仍然较多地停留在坐而论道的层面。大学生们急需的职前实习这一重要环节,成为大学生就业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我认为,对于这家背靠大型民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而言,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优势和极好的业务切入点。</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如果这家大型民企能够向社会全面开放企业的基础工作岗位,通过与相关职业培训机构联手合作的方式,积极吸纳即将毕业(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进岗实习,就可收到一种多方共赢的复合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考虑在企业的相关岗位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这不仅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可对企业的用人机制形成良性的促进,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提供丰富的优质人才,也对企业的人才结构起到很好的优化功效。围绕企业拥有丰富的实习岗位资源这一优势,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得很精彩,他们这家承担双重服务使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完全可以藉此拓展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的事业天空来。当然,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服务构思,有待许多环节的具体细化。但它直接面对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的补充缺乏有效渠道”问题却是完全客观存在的,而通过与专业职业培训机构优势互补,借助企业的足够纵深条件,建立大型后备人才实习基地的选择,无疑是非常现实而又空间广阔的希望之举。对我的这一番分析,这位学员深表认同,但愿他们能够不再“捧着金碗要饭吃”,能够真正根据自身的实际,走出那些曾经的误区,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希望天空来。</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