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16 09:39:12

[转帖]“3.15”股市打假 上市公司年报五大忽悠

<p align="center"><strong>“3.15”股市打假 上市公司年报五大忽悠</strong></p><p align="center">&nbsp;2009年03月14日10:40   重庆商报</p><p>  伴随牛年初的一波反弹,少数绩优年报在给市场增加上涨动力的同时,一些上市公司'亦真亦假'的'年报数据'也搞得股民们晕头转向。被年报忽悠的股民或亏钱或郁闷。'3.15'来临,各行各业都在打假,我们也对2008年的年报来了一次打假行动,从2008年报中归纳出了上市公司惯用的六种'假打'案例,并找出了与之相应的'假打'代表。希望借此鞭策那些'乱劈柴'的高管及上市公司,给善良的投资人多些厚道少些忽悠,早些让投资人得到'三公'原则的待遇。</p><p style="TEXT-INDENT: 2em;">1</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高管薪水猛涨分红却"差钱"</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典型:威远生化、哈高科、东华实业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打假"指数:五星</p><p style="TEXT-INDENT: 2em;">案例</p><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果问今年年报最流行什么,那肯定是"不分红"。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业绩下滑,上市公司不分红,投资者大都能给予理解;但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高管的薪酬却猛涨,这就非常不可理喻。</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股民"一毛不拔",对公司高管又格外慷慨,这样的案例在已发布2008年年报的公司公告中屡见不鲜,比如三普药业2008年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990%且连续11年未分红,而高管的薪酬支出则较去年增长了62.23%;威远生化7年未分红,公司高管人均薪酬涨幅却高达52%;东华实业连续两年不实施利润分配,高管薪资却上涨了一倍多;哈高科9年未分红,但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等高管年薪却在20万至42万元之间……以上这些"铁公鸡"在跟股民哭穷的时候却大肆给高管涨薪。</p><p style="TEXT-INDENT: 2em;"> 2</p><p>  <strong>假重组真炒作</strong></p><p>  典型:*ST北生</p><p>  "打假"指数:四星</p><p>  有着重组、摘帽预期的ST股票一直都是年报炒作的热点,开年以来ST中新、ST幸福等无疑让市场看到了重组题材带来的疯涨效应。但是,市场中一些打着重组大旗的ST股,却因无法兑现承诺而让追高买进的投资者成为了牺牲品。</p><p>  这一类的"假打"手法因需要时间来检验,因此很难仅凭2008年的年报就看出端倪,但近期频频借公告粉墨登场的"*ST北生重组"事件则可谓是个中典型。去年11月27日,*ST北生接到了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重整的民事裁定,自此该股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该股宣布申请重组至今的35个交易日内有17个交易日为涨停,涨幅最高时达到了158%。然而时至今日,经过了多次重组传闻的*ST北生,依然还在"寻找重组方"这一过程中兜兜转转。</p><p>3</p><p>  <strong>业绩报告似盈实亏</strong></p><p>  典型:*ST美雅</p><p>  "打假"指数:四星</p><p>  案例</p><p>  在年报中,一些公司为了避免被ST,或者一些已经被ST的为了避免退市,其年报的业绩则往往会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而陡然变靓,如通过卖股权或政府补贴等来实现账面盈利。由于这一手段已经成了ST股避免退市的不二法宝,因此每个年末年初,ST股都会有一波表演行情。</p><p>  以*ST美雅为例,公司2008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在2008年实现净利润33758万元,但是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则仍就亏损1.25亿元。2008年度*ST美雅通过债务重组实现收益约1.9亿元,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实现收益约2.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占到了其净利润的130%。另外如*ST天宏日前公告2008年扭亏为盈约1000万元,主要因为收到财政补助1980万元和返税500万元,但是其主业却毫无起色。</p><p> 4</p><p>  <strong>借"转行"粉饰门面</strong></p><p>  典型:运盛实业</p><p>  "打假"指数:三星半</p><p>  案例</p><p>  在主营业务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会通过改变主营方向来达到粉饰前景的目的。在这类型的转变中,上市公司往往会挑选当时最赚钱的热门行业作为新的营业方向,比如在房地产大热的2007年,许多企业就奋不顾身地加入了"房产大军"。</p><p>  经过了九川投资几次资产注入之后,原本以租赁为主的运盛实业在2007年宣布,公司主营业务在资产重组后发生重大变化,而当时"炙手可热"的工业地产就成为公司未来主业的发展方向。有市场人士指出,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资金的高度依赖性,然而作为一个连续8年没有分过红的公司,运盛实业又该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现金呢?让运盛实业更没有预料到的是,转行之后马上就遇到了房地产行业的一波"熊市",因此今年依然难言扭亏。</p><p> 5</p><p> <strong> 业绩预告出尔反尔</strong></p><p>  典型:四川金顶</p><p>  "打假"指数:三星</p><p>  案例</p><p>  遭遇金融海啸,不少上市公司纷纷下调了2008年年报的业绩预报,"出尔反尔"也成为了2008年年报中的普遍现象。但四川金顶"先甜后苦"的业绩预告却显得有些蹊跷:得益于业绩大涨,公司二股东趁机出货且大赚了一笔。四川金顶(600678)在1月份的业绩预告中称净利同比增长10%,而在2月份的年报中却改口表示净利为同比下降10%。自公布业绩预增公告到2月23日(公布年报的前一天)期间,四川金顶的股价受刺大幅上涨了28%;但2月23日年报出台之后,四川金顶则又应声连续下跌。就在股价冲高的过程中公司第二大股东--浙江华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却精确地在高位抛出了其5成的解禁股,仅以该股当时的平均股价3.865元计算,华硕投资就赚到了3408万元。</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16 09:41:25

<p>董登新:上市公司年报分红是市场诚信问题</p><p>&nbsp;2009年03月06日03:34   <a href="http://www.zqrb.com.cn/">证券日报</a> 胡潇滢</p><p>本报连续推出系列“铁公鸡”报道后,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响,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先后披露,很多公司长期不分红的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风,甚至很多公司在账面高额未分配利润的情况下以公司要扩大经营为由,拒绝分红。</p><p>  公司的发展和对股东分红之间真的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么?3月5日晚间,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p><p>  《证券日报》: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的原因您觉得都有哪些方面?</p><p>  董登新:分红政策是一个市场诚信的问题,比如在国外上市公司的分红是连贯的,透明的,分红保持在稳定连贯的政策,是上市公司对股东一种诚信和负责任的表现。而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成熟的分红政策,中国上市公司分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p><p>  所以中国上市公司在客观和主观方面都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其分红。</p><p>  从客观上来讲,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处在一种成长较快的时期,由于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股市融资上市的,因此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本身就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从扩张角度还需要保留一种资金的盈余扩大投资。还有一些公司是无利可分的,没有盈利能力也就没有分红能力。还有一种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比如账面上有很客观的未分配利润余额,比如一些绩优股<span><a href="http://stockhtm.finance.qq.com/sstock/ggcx/600519.shtml" target="_blank">贵州茅台</a></span>(600519)等,每股未分配利润高达6块以上,但是这些公司就是不进行现金分红,在这种盈利能力强可分配利润高却不分的情况下,一个解释就是上市公司不自信,还有一个是上市公司缺乏一个回报的意识,上市公司要留着未来的不时之需,但是这对于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股东未能获得分红的情况下,未来如果存在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股价下跌,那么股东即未获得分红又承受了股价损失,这对于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p><p>  国际惯例中,上市公司就应该按期分红,按期分红鼓励长期投资而且使得投资的按期获得应得的回报,因此有利而不分配是对股东的一种不负责任,不诚信的表现。</p><p>  《证券日报》:很多上市公司也提到您上面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扩大生产所以不分红,您觉得扩大生产和分红之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么?</p><p>  董登新:这并不是一个矛盾体。有的上市公司每年年报每股未分配利润是很高的,但是就不分红,如果按照公司的说法是用来扩大生产,那么这个留存的利润就会用来增资扩股或用来投资使用,但是账面的未分配利润年年处于高位,这种公司根本不是扩张需求,也没真正将留存的利润扩大投资。</p><p>  这种长期处于账面的未分配利润是会贬值的,未来可分配利润的内在价值来讲就是贬值了。</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3-16 09:45:01

基金分红即将出台新分法

<h1 id="artibodyTitle">基金分红即将出台新分法</h1><div class="artInfo"><span id="art_source"><a href="http://www.sina.com.cn/"><font color="#000000">http://www.sina.com.cn</font></a></span>&nbsp;&nbsp;<span id="pub_date">2009年03月06日&nbsp;02:00</span>&nbsp;&nbsp;<span id="media_name"><a href="http://www.china-cb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cc0000">第一财经日报</font></a></span></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class="blkContainerSblkCon" id="artibody"><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cc0000"></fo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class="moduleSingleImg01"><center><font color="#cc0000"></font></center></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span style="FONT-FAMILY: KaiTi_GB2312;">  证监会将开会听取分红新规意见,近期上报的新基金分红条款已作相应修改</span></p><p>  吴慧</p><p>  基金“牛市不分红、熊市无红分”的尴尬局面将得到改变。《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证监会今日将召集部分基金公司召开会议,对基金分红若干新规定听取意见。近期上报的基金新产品在合同设计方面已就分红条款作相应修改。</p><p>  据悉,会议由证监会基金部组织,部分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旨在向业内人士征求关于基金分红若干新规定的意见、建议,并据此修改、完善并出台分红新政策。</p><p>  本报采访、求证多家正在上报新产品的基金公司后,得知一些酝酿中的分红新政策:基金合同必须明确分红约定,即基金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分红,“并不是要强制必须分红”;约定分红的基金,必须在合同中规定每年最少分红次数,及每次分红金额占可分配收益总额的最低比例,全年分红累计金额占年度可分配收益总额的比例,则可规定也可不规定;红利发放日距离可分配收益的计算截止日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p><p>  据悉,基金分红新政策将涵盖股票基金与债券基金等主要基金类型。</p><p>  基金“牛市不分红、熊市无红分”的状况向来成为市场话题。据Wind统计,2006年、2007年共有62只、83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分红,每份额基金平均累计分红分别为0.27元、0.77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其2006年、2007年净值均翻番。而去年仅48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分红,每份额基金平均累计分红金额为0.29元。</p><p>  市场人士认为,如果牛市中基金更多地分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民在牛熊震荡时转浮盈为浮亏,实现部分收益落袋为安。</p><p>  据悉,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均认为,基金分红新政策主要是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牛市不分红、熊市无红分”问题,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p><p>  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士表示,正期待分红新政策的具体条款,如基金净值增长至多少之上再实施分红,“几厘的红利分配则意义不大”。</p><p>  一家券商的基金分析师认为,如果政策引导分红类基金的发展,“那效果非常好”,因为理论上分红虽然等同于部分赎回基金,但统计表明分红有助于投资者长期持有。不过,这位分析师担忧,为迎合投资者,基金产品均规定分红次数、比例等,分红就需要卖出,并打乱基金经理价值投资的节奏。</p></div>

dragon 发表于 2009-3-16 18:06:47

忽悠、圈钱是永恒的定律。

梦想花圃 发表于 2009-3-18 22:15:14

现在这个年代到处都是在忽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3.15”股市打假 上市公司年报五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