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上市公司年报分红是市场诚信问题 2009年03月06日03:34 证券日报 胡潇滢 本报连续推出系列“铁公鸡”报道后,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响,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先后披露,很多公司长期不分红的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风,甚至很多公司在账面高额未分配利润的情况下以公司要扩大经营为由,拒绝分红。 公司的发展和对股东分红之间真的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么?3月5日晚间,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证券日报》: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的原因您觉得都有哪些方面? 董登新:分红政策是一个市场诚信的问题,比如在国外上市公司的分红是连贯的,透明的,分红保持在稳定连贯的政策,是上市公司对股东一种诚信和负责任的表现。而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成熟的分红政策,中国上市公司分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所以中国上市公司在客观和主观方面都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其分红。 从客观上来讲,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处在一种成长较快的时期,由于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股市融资上市的,因此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本身就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从扩张角度还需要保留一种资金的盈余扩大投资。还有一些公司是无利可分的,没有盈利能力也就没有分红能力。还有一种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比如账面上有很客观的未分配利润余额,比如一些绩优股贵州茅台(600519)等,每股未分配利润高达6块以上,但是这些公司就是不进行现金分红,在这种盈利能力强可分配利润高却不分的情况下,一个解释就是上市公司不自信,还有一个是上市公司缺乏一个回报的意识,上市公司要留着未来的不时之需,但是这对于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股东未能获得分红的情况下,未来如果存在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股价下跌,那么股东即未获得分红又承受了股价损失,这对于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 国际惯例中,上市公司就应该按期分红,按期分红鼓励长期投资而且使得投资的按期获得应得的回报,因此有利而不分配是对股东的一种不负责任,不诚信的表现。 《证券日报》:很多上市公司也提到您上面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扩大生产所以不分红,您觉得扩大生产和分红之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么? 董登新:这并不是一个矛盾体。有的上市公司每年年报每股未分配利润是很高的,但是就不分红,如果按照公司的说法是用来扩大生产,那么这个留存的利润就会用来增资扩股或用来投资使用,但是账面的未分配利润年年处于高位,这种公司根本不是扩张需求,也没真正将留存的利润扩大投资。 这种长期处于账面的未分配利润是会贬值的,未来可分配利润的内在价值来讲就是贬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