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xf1988 发表于 2009-2-16 09:01:58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span><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p>支持五谷道场</p></span></p><p>支持五谷道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7 13:06:43编辑过]

第六罐 发表于 2009-2-16 11:07:50

<p>&nbsp;&nbsp;&nbsp; 我们总是习惯于信奉欧美品牌营销管理大师们的理论,每当获得大师们的一部著述便如获至宝,奉为圭臬,视为经典,张口闭口皆引经据典,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strong>面对欧美营销和品牌大师们的理论学说</strong>,我们应当持有“<b>既不盲从,又不自恃;既不狂妄,也不自卑;既要虚心学习,又要敢于开拓和创新</b>”的态度和精神,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实践精神。客观的讲,任立的“品牌概念”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都堪称品牌建设理论及营销实务的经典,只不过<b>任立的“品牌概念”(即《概念传奇》一书)代表了中国本土品牌理论的崛起</b>,是更适应中国市场品牌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指导<b>,必将会对中国品牌界、官产学商界等等都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b>。相信,中国的营销和品牌工作者们,在不远的将来会拥有更多的自己的自主创新品牌理论和知识产权,也必将能够产生更多的、能够令欧美营销和品牌工作者们刮目相看的、中国的自主创新品牌理论和知识产权。到那时,才是中国品牌理论及其中国的世界级品牌的春天!</p>

小默 发表于 2009-2-16 13:19:50

<p>当我们为五谷道场的快速消逝而扼腕时,同时也看到了一颗闪耀的品牌之星留下永恒的光辉。我们需要思量,需要反省自思。在五谷道场迅速崛起,而又谈笑间灰飞时,它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什么。一个品牌的经典传奇,需要有心人去挖掘和发扬。</p>

任立 发表于 2009-2-17 08:40:22

    二、一个富于概念创新的民族<br/>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概念创新的民族,早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们就不断创造出了“民为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深邃的概念和光辉的思想,翻开祖先留传下来的《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你会发现其中处处闪耀着伟大思想概念的光芒,俯拾皆是深刻隽永的概念经典,比如:<br/>    “民为贵”的人本概念<br/>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br/>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br/>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br/>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br/>    “民为贵,君为轻。”(《孟子》)<br/>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br/>    “人皆可为尧舜。”(《孟子》)<br/>    “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轻重六》)<br/>    “诚信为本”的概念<br/>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br/>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br/>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br/>    “言顾行,行顾言。”(《中庸》)<br/>    “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br/>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易经》)<br/>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春秋》):只作表面文章,光开花不结果,会引起人们的怨恨。<br/>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君子不以口誉人,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礼记》):光在口头上说的好,而实际却办不到,这样的人灾祸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做君子的不只口头上关心人,而是问别人寒冷,就要给他衣穿,问别人饥饿就要给他东西吃。<br/>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礼记》):如果不多做好事善事,是不可能成就美名的;如果恶事坏事做多了,自然要招来灭身之祸。<br/>    “因应时变”的概念<br/>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孟子》)<br/>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礼记》)<br/>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山至数》)<br/>    “善为国者,乘时徐疾而已矣。”(《管子•山至数》)<br/>    “逆天者天违之。”(《管子》)<br/>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br/>    “廉政”的概念<br/>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br/>    “入乡随俗”的概念<br/>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礼记》)<br/>    “和而不同。”(《论语》)<br/>    “君子”的概念<br/>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乃君子也。”(《礼记》)<br/>    “君子者,礼义之始也。”(《荀子•王制篇第九》)<br/>    “君子恭而不戁,敬而不恐,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荀子•君道篇第十二》注:戁:nǎn,恐惧,害怕。)<br/>    “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荀子•致士篇第十四》)<br/>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篇第二十》)<br/>    “富国”的概念<br/>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荀子•富国篇第十》)<br/>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荀子•富国篇第十》)<br/>    “治国”的概念<br/>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人君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荀子•王制篇第九》)<br/>“预则立”的概念<br/>    “三思而后行。”(《论语》)<br/>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br/>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br/>    “未兆易谋。”(《道德经•六十四章》)<br/>    “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的概念<br/>    “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因应物变,设策之机也。”(《资治通鉴》)<br/>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二十二章》)<br/>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br/>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三十七章》)<br/>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六十章》)<br/><br/>

小默 发表于 2009-2-17 10:14:27

<font color="#ff000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br/></font><font color="#000000">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中的经典,期待后面持续不断的精彩加经典。</font>

pengxf1988 发表于 2009-2-17 10:19:13

<p>5秒版的广告:陈宝国挥舞垒球大棒,狠狠地击碎飞来的一碗油炸方便面,顺势手掌有力地一推:“拒绝油炸,留住健康——五谷道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出手够狠,精准、刁钻、稳健,惹人注目。</p><p>15秒版广告:则是全国观众所熟悉的电视剧《大宅门》中的七爷形象。陈宝国扮演的七爷在拍摄现场,场歇时剧务人员给七爷端上一碗油炸方便面,七爷生气地用折扇一挥,将面一掴子打飞:“我不吃油炸食品!”当剧务一筹莫展时,另一勤务人员送上热气腾腾的五谷道场产品,七爷高兴地接受并分发给大家共享:“唉,这才是非油炸的五谷道场健康营养面,来大家尝尝。”随后,画面定格于剧组人员共同分享的情景:“拒绝油炸,留住健康——五谷道场!”立场鲜明,霸气十足,直击油炸方便面软肋,突显五谷道场非油炸面健康营养的利益点。</p><p></p><p>太精彩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7 13:09:00编辑过]

第六罐 发表于 2009-2-17 17:47:02

<p>作者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根底,以及对中华民族老祖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要出品牌,世界需要中华的文化,世界更需要中国的品牌。</p><p>一个富于概念创新的民族<br/>&nbsp;&nbsp;&nbsp;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概念创新的民族,早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们就不断创造出了“民为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深邃的概念和光辉的思想,翻开祖先留传下来的《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你会发现其中处处闪耀着伟大思想概念的光芒,俯拾皆是深刻隽永的概念经典。</p>

任立 发表于 2009-2-18 08:29:39

    “得失无常”的概念<br/>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br/>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道德经•四十二章》)<br/>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五十八章》)<br/><br/>三、传统文化概念的品牌启示<br/>    “言顾行,行顾言。”(《中庸》)<br/>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br/>    品牌启示——我们所说的概念、宗旨等要顾及行动,行动要遵照所说的宗旨和概念;并且要根据自己的道行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要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品牌经营所要遵循的重要法则。核心概念务必要顾及行销活动和能力。<br/>    “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br/>    品牌启示——说话(传播)要有内容而不空泛,做事要有毅力和恒心,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实实在在:品牌(宣传)一定要有概念有内涵,推广(行销)一定要持之以恒。<br/>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易经》)<br/>    品牌启示——言行,是君子立身的关键,一切荣辱与过错,皆由一言一行所发生。核心概念和行销推广,是品牌立命之关键,成功与失败皆由此而发。行销活动务必要与核心概念保持一致,“一以贯之”(《论语》)。因为消费者往往是“听其言观其行”(《论语》)(不仅听你所说的或承诺的,还要看你所做的),以此决定是用人民币投票(购买)还是用脚投票(抛弃),如果言行不一、说一套另做一套,必定遭到顾客唾弃。消费者才是品牌命运的最终掌握者。<br/>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君子不以口誉人,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礼记》)<br/>    品牌启示——品牌承诺如果光是口头上说得好,而实际却办不到,这样的品牌就会招来消费者的怨愤。所以,品牌承诺不只口头上关心消费者,而是问顾客之寒冷,就要履行衣服(产品)的防寒与保暖,问顾客之饥饿就要履行食物(产品)的卫生与安全。<br/>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br/>    品牌启示——世间天道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做品牌就应当顺应天道,坚持进取,毫不松懈;大地有宽厚承载万物的德性,做品牌就应效法大地,养成宽厚、包容的品德。<br/>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山至数》)<br/>    品牌启示——“乘时”是把握时机决定进退;“乘易”,是根据客观变化进行决策。这也是经营改革和品牌行销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br/>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市场供求平衡调节理论、平抑物价、资源整合等概念的国家,其主要源自于约2690年前管仲的治国理念和经验,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无形的手”这个价格杠杆、并利用其对市场进行调控的古代经济学家,比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一书中所提出的市场调节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在追求个人的利益时,……更加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即那只“看不见的手”要早2400多年。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充分地体现了“市场的力量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其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来说,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管仲的主要经济思想概念包括:<br/>    “善者用非有,使非人”的整合概念<br/>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西周(约公元前1000~771年)结束和东周的开始,周王室日渐衰落,失去中央集权,天下诸侯各自为政,从此天下战乱频发,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76年)。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纷纷扩大疆土和发动连年的战争,齐国当然也在争霸之列。但是,连年征战需要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管仲认识到仅凭齐国一国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若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把其它诸侯国的人力、物力吸引过来,才是富国强兵的长久之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整合资源,为我所用”。<br/>    怎样才能把别国的物资和人才吸引过来呢?管仲天才地运用和发挥了价格杠杆这只“无形之手”的市场调节作用,调高本国的物价,使之因为有利可图,邻国的物资自然就会源源不断流向齐国。同时,管仲还高价收购各国的粮食,以充实和储备本国的粮库。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国力的强盛与否,还是以实物为主要衡量标准,金银货币财富则居次要地位。<br/>    所以管仲在《管子•卷五•八观第十三•外言四》中说:<br/>    “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因为:“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轻重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物产不充足,即使金银财宝再多,也是个贫穷的国家,因为:珠玉、黄金、刀币等三种货币拿着不能取暖,吃了不能充饥。<br/>    至于如何吸引各国的人才,齐桓公曾问政于管仲:“怎样招纳天下之豪杰呢?”<br/>    “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管子•卷十六•小问第五十一•杂篇二》)即管子回答说:“嘉许而礼敬,优待而诚恳,天下之士自然就来了。”桓公问:“怎样广集天下的良材?”管子回答:“价值五的给六,价值九的给十,不要在酬金上限定数额。”桓公问:“怎样招徕能工巧匠?”管子回答:“给予三倍的工钱,良工巧匠就会不远千里而来。”<br/><br/><br/>

第六罐 发表于 2009-2-19 19:20:31

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充分地体现了“市场的力量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其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来说,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管仲的主要经济思想概念包括:<br/>&nbsp;&nbsp;&nbsp; “善者用非有,使非人”的整合概念<br/>

任立 发表于 2009-2-20 08:08:18

    对于人才如此不惜金钱,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则是通过“鼓励种植,精耕土地,不侵农时,广植桑麻,养育六畜,减免税收”等政策,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以此吸引邻国的百姓移民归顺而来。因此,管仲说:<br/>“令疾则黄金重,令徐则黄金轻。先王权度其号令之徐疾,高下其中币而制下上之用。夫水激而流渠,令疾而物重,先王理其号令之徐疾,内守国财而外因天下矣。……夫善用本者,若以身济于大海,观风之所起,天下高则高,天下下则下。天下高我下,则财利税于天下矣。令有徐急,物有轻重,然后天下之宝壹为我用,善者用非有,使非人。”《管子•卷二十三•地数第七十七•轻重十》<br/>    意思是说国家号令急迫,金价就上涨,缓慢就下跌。先王权衡号令的缓急,调节黄金价格的高低而操纵珠玉、刀币等货币的作用。水流激荡则流势湍急,号令急迫则物价上涨。先王掌握号令的缓急,对内控制国家财利,对外则依靠天下优势。善于治国的人,就像驾船航海一样,要注意见风使舵,天下物价高我们就提高,天下物价低我们就降低。如果别国的物价高而我国的物价低,我们的商品就会流往诸侯国,也就是齐国的财物流向国外。如果财物外流,就意味着吃了亏,这就等同于“税于天下”向人家纳税了。所以,我们要“天下低而我高”,让货物源源不断地流进我国,为我所用。财利就不会被天下所赚取。号令有缓急,物价有高低,天下财宝全都可以为我所用。善于治国的人,要会使用他没有的东西,和差遣本不属他管辖的人。<br/>“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管子•卷二十三•轻重甲第八十•管子轻重十三》)即治理国家如果不能招徕天下的财利,不能招引天下的人民,就不可能获得成功。<br/>    管仲通过权度政令和市场调节物价等手段,将别国的人、财、物等吸引过来,“天下之宝壹为我用”,就是典型的“用非有”、“使非人”资源整合概念。所以,管子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市场价格调节经济理论的人,是而且也是最早的资源整合大师。<br/>    “衡无数”之市场供求平衡概念<br/>    “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万物之满虚随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人君知其然,故视国之羡不足而御其财物。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轻重六》<br/>    意思是说:大凡调节物价高低的好处,在于用低价收购廉价产品,用高价销售平价物资,万物的满虚余缺,随季节有所变化。注意调节就会平衡,失去平衡则物价就会暴涨。掌管国家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就要掌握调节。物品多就价廉,少则贵,抛售则跌价,囤积则涨价……掌管国家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根据国内物资的有余或不足而控制财物。根据物价涨落而加以平衡控制,所以物价高低能够调节。    <br/>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之术恶终?’管子对曰:‘若四时之更举,无所终。国有患忧,轻重五谷以调用,积余臧羡以备赏;天下宾服,有海内,以富诚信仁义之士,故民高辞让,无为奇怪者。……今谷重于吾国,轻于天下,则诸侯之自泄,如原水之就下。故物重则至,轻则去。有以重至而轻处者,我动而错之,天下即已于我矣。物藏则重,发则轻,散则多。币重则民死利,币轻则决不用。故轻重调于数而止。’”《管子•卷二十三•揆度第七十八•轻重十一》<br/>    即桓公问管子说:“物价调节手段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管子回答:“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没有终止。国家有忧患,就调节物价高低以解决费用,积累盈余以准备奖赏;天下归服,拥有海内,就加富于诚信仁义之士,所以人民崇尚礼仪,没有奇怪言行。……现在我国粮价高,天下各国粮价低,诸侯倾商品,就像流水向下滚滚而来。所以,物价高则财货涌进,物价低则财货散失。如果有为高价而来但却遇到市场降价而不得不削价贱卖时,我们就采取收购积聚,天下财物就都归我们掌握了。物资囤积价格就上涨,发售就价格就下降,流散民间则充足。货币值钱老百姓就会拼命生产,以赚取利润,货币不值钱,老百姓就会有粮也不卖。所以,价格的调整要视市场供求具体情况而定,适可而止为好。<br/>    “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管子•卷二十四•轻重乙第八十一》)<br/><br/>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赠书名单已出)《概念传奇》---从平凡到卓越的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