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mugeda 发表于 2008-11-5 14:01:37

[原创]关于80年代的一本书——《八十年代访谈录》

<p>总感觉八十年代似乎才刚刚过去,但细细算来已经是昨日的历史了。那个思想刚刚解放的年代,那个被人称之为第二次思想启蒙的年代,那个一大批知识青年重新走进学校、阅读、学习、争论的年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p><p>想起曾经的一期《对话》节目,我的父辈——78年的大学生和我们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的认识。忽然意识到,即使是78年入学的那一批大学生、研究生,现在怕是也已经50岁,或者更老了。如果把这么一批人的学习、生活、思想经历记录下来,应该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p><p>凑巧看到这么一本书,对于80年代过来人的访谈录。</p><p><a href="http://otho.douban.com/lpic/s1794585.jpg" jquery1225863619185="65"><img title="点击看大图" alt="八十年代访谈录" src="http://otho.douban.com/mpic/s1794585.jpg"/></a></p><p>下面是豆瓣的简介:</p><p>查建英的新书《80年代》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她选择了11位在80年代的“文化热”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访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查建英说:“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随着岁月流逝,当年发生的那一切会不会逐渐被人淡忘?中国人的生活这十几年来一直处在令人晕眩的急速变化之中,大家对‘现在’尚且应对不暇,又能有多少精力去认真清理‘过去’?再说,‘历史’作为消遣、娱乐是一回事,如果真正直面反省,可能马上就显得沉重起来,甚至成为烦人的包袱。经历了太多动荡、挫折,中国人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告别过去、瞄准未来、轻装前进。” <br/>  李陀先生的一段话倒像是给所有写“80年代”这题目的人提醒一下:“历史的反省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时间距离还是不能保证你的批评性回顾一定有深度。八十年代虽然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十年太复杂了,千头万绪,无论是研究,还是反省,都要考虑从一个什么样的视角进入。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仅仅写个回忆录不太难,可是要达到像“伊甸园之门”那样的水平,不太容易。” <br/>   <br/>  参与对话的人物有: <br/>  阿城 <br/>  北岛 <br/>  陈丹青 <br/>  陈平原 <br/>  崔健 <br/>  甘阳 <br/>  李陀 <br/>  栗宪庭 <br/>  林旭东 <br/>  刘索拉 <br/>  田壮壮<br/>关于作者:</p><p>查建英(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非小说类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p>

taomugeda 发表于 2008-11-5 14:02:17

文件怎么上传不成功?

管理员12 发表于 2008-11-5 15:41:31

您好!在资源中心版面上传,文件格式可为见图片格式,还有rar 和zip两种压缩文件,有时可能是您的文件大小超出标准,这样得话你可以以回帖的形式,将后续部分跟在主贴后面来进行发布。<br/>

wysh 发表于 2009-2-11 16:07:54

请楼主上传,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关于80年代的一本书——《八十年代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