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原创]小企业怎么管?
<p><strong>小企业怎么管?</strong><br/>(注:下文已部分发在<a href="http://bbs.21manager.com/index.asp?k=147,0,0,0,"><font color="#404040">管理综合</font></a> 版块,因看到“创业之路”征稿,故转发过来。内容保证原创)<br/></p><div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13px; MIN-HEIGHT: 200px; WORD-BREAK: break-all; HEIGHT: auto!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p><font size="5">序言</font></p><p><strong>小企业好管吗?</strong><br/>貌似因为小,一切变得简单了。<br/>但如果你创业不久,或者刚发展到某个新阶段、遇到新问题,或者你刚接手一个小公司的管理岗位,你也许会有很多困惑:<br/>问题似乎都不大,但是孰先孰后、孰轻孰重?<br/>刚刚解决一个问题,马上又冒出更多新问题,怎么没完没了?<br/>好多朋友给我很多经验,怎么在人家那里很好用、到我这里就行不通了?<br/>书上、电视、专家有很多理论,听上去头头是道,但又互相矛盾,我该听谁的?<br/>。。。<br/>你也许一开始雄心万丈,后来却屡受挫折,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了。。。<br/> <br/>希望上面说的不是你。<br/> <br/> <br/>有写这个主题的想法,是因为自己在小企业干了快十年了,经验教训都一大堆,然后会在和一些做小企业的朋友交流问题的时候,发现大家面对的问题大同小异,可以说惊人的相似。每个人都有一些技巧与办法,但是更多的是未知摸着石头过河。我看到有些朋友正在面对的问题,就是我曾苦恼和费劲脑汁解决的困难。有些我解决了,不知道是否是“上招”或“正解”,至少从效果上还过得去。<br/>因此,有了写一点文字的想法,想试着把自己的经验(更多的是教训)总结一下,给各位朋友一点借鉴,避免重蹈我已覆过的辙。更想抛砖引玉,认识一些同道高人,提高自己的水平。<br/>我不想好为人师,因为我自己也不太喜欢这样的人,而且我尚且没有这种胆量去给别人“指一条明路”。不过写东西的时候,难免有下结论的口吻、或给人说教的感觉,我只能尽量在行文时与好为人师划清界限。<br/> <br/>需要先界定,什么是“<strong>小企业</strong>”?<br/>这不是写论文,不需要那么严谨。不过还是先划一个主要的讨论范围,才会有针对性。<br/>常见的小企业标准是按人数划分,不过有些企业几十个人可能多年的历史和上亿的年销售额;也可能几百人的企业一年才做几百万。比较极端的是大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根据2002年的公司年报,其净资产为1695亿美元,全公司只有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十二个半的员工。这是小企业吗?至少不是我想讨论的小企业。<br/>或者把销售额的标准加进来?但是比如做化工品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因为行业特点,进出往往成百上千吨,月销售额也会成百上千万,这似乎不是小企业了。但这样的公司可能不需要10个人,问题也不少。<br/>创立时间?也不好说。<br/>管理风格?更加笼统。<br/>看起来挺难。不过难也要界定。我提出我所讨论的小企业的标准,或者说是几个标准的交集:<br/>起点不高,初期投资较小---往往是私人投资,就把1千万设为上限吧,大部分小企业应该落在20万-100万的区间内; <br/>当前企业阶段,我简单划分了企业的发展阶段:生存期、外部发展期、内部调整期、质变上升期、飞跃期。我说的“小企业”往往还在生存期或外部发展期。 <br/>成立时间较短,一般5年之内---这看发展速度,有些企业很快就脱离生存期了。 <br/>人数和销售额的绝对值我倒是认为是不重要的标准,仅供参考。其在同行业内的相对值倒是小企业重要的界定标准。 <br/>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相关管理经验多少。“相关”管理经验是指对类似行业内类似企业的管理经验。管过大公司未必能管好小企业。在另一个行业如鱼得水,不一定在这个行业畅行无阻。 <br/>还有一个标准,是企业当前的管理状态。已经很好的理顺的企业,当然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往往某些超级自信的企业家,对自己的管理非常满意,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可却是最需要改进的。<br/>划分标准是很有必要的。你的企业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当中,可能做法会明显不同。我的经验也就可能会全无用处,甚至是不合时宜的。<br/> <br/>然后,要说一下,这些文字写给谁看?<br/>主要是给小企业的所有者、主要经营者看。<br/>也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当然了,小企业往往管理层次扁平,不会有太多“中高层”。<br/>还包括一些准备创业的朋友。<br/> <br/>我写的内容也并非学术探讨,而是尽可能以实用为主,借鉴理论来指导行动。我也不想写得多么全面和完美,就像我奉行的小企业发展原则一样:<strong>速度第一,完美第二</strong>。我本人的经验也有限,不熟不写。<br/>现在去书店看看,满目的财经管理书籍;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也是满天飞,小企业的领导人、管理者往往会这些理论、书籍、大师面前花了眼昏了头,不知道如何选择。就像你头疼的时候有人说你该补、有人建议你吃药、还有人说你病不在头而在脚,你会乱了分寸。<br/>其实理论是有适用范围的,但是其分析问题的思路还是很有价值的。我的建议还是从实践中来,借鉴理论,形成自己的总结,再回到实践中去。我要写的,也就是一些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总结。当然这是我的实践、不是你的,能不能适合你,你要去看其中的道理。<br/> <br/>以下内容会涉及盈利模式、战略、用人、制度、营销、薪资、管理风格、沟通、效率等等。</p></div>
[原创]小企业怎么管?---2、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1)
<strong><font size="5">小企业怎么管?---2、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1)</font></strong><p></p><p> 在企业中有些人很反感“管理”二字。这样的人中,以基层被管理的人居多。但是据我了解,很多小企业的创业者也反感“管理”二字,至少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等同于“无用”、“华而不实”、“吃力不讨好”等等。<br/> 这些人反感管理的原因,往往是觉得管理空洞无用,或者是在管理上吃过苦头,或者是觉得管理难以掌握、由畏生厌。认为管理无用的人,或者是觉得企业生存压力很大,还谈不上管理,或者非常尊崇销售、研发、关系、投机等等某方面的技能或资源。<br/> 还有一些人是迷恋管理,甚至是迷信管理。事事都要谈管理,总要设计一套完美的制度,或者考虑的非常周全才开始事情。谈到一些事情,就跃跃欲试要先从管理入手,其实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没有整明白。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居多,包括一些刚刚MBA毕业、实际操盘经验不足的人。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p><p> 关于这些,我得承认,<strong>管理一定晚于经营</strong>。或者说,企业当然要先活下来,再想办法活得舒服点、健康点。生存是第一要务,对一个创立时间不久的企业来说,订单、利润、资金、成本、质量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就算是管理,也一定是为这些服务的。不过,一旦企业生存的压力不那么大了(甚至还没到那一步),很多问题就变得尖锐起来。你会发现,总是发生一些严重的问题,总是得不到你预期的结果,人、质量、效率、成本、沟通、人心等等等等,反复发生问题。那么,是时候重视管理了。<br/> 没有管理不行的,<strong>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strong>,管理有时候可以解决技术、资金等等做不到的问题(后面我会给出例子)。但是,管理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管理可以解决所有问题。</p><p> 另外,我认为小企业不要一切都达到理想化了才动手。这不是鼓励盲进和赌博---谨慎、调查、尝试还是必要的---而是要从效率和完美中取一个合理的平衡。还有,快速发展本身有时就会解决很多问题。<br/> 我不推荐小企业追求管理上的尽善尽美,还因为这与管理者在管理细节上的熟练程度、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不熟练的人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使结果从80分提高到85分。建议还是先做起来,不断升华。<br/> </p>小企业怎么管?---3、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2)
<p><font size="5"> <strong>小企业怎么管?---3、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2)</strong></font></p><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p><p></p><p>这里有一些小故事,是给那些排斥或惧怕 “管理”的创业者看的。<br/> <br/>我一个一起读MBA的同学,是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企业门口广场要整修,大约1000平方,原来是用一块块的大理石铺成的。几年过去,有一小部分石板已经损坏,但有一些应该还可以循环使用。<br/>这时候有两个选择:<br/>一是把坏的换掉,好的继续用。但因为新的石板不可能和原来的花纹相同,为了美观,最好是把旧的石板全部掀起来,根据花样重新铺上。这就可以省掉很大一块材料费用。但是可能比较费时,这个广场人流较多,因为施工关闭太久影响不好;还有一个可能---想完整无缺地掀起旧石板,在技术上成功率不高,如果真是这样,那可能反倒是费钱的。<br/>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敲掉,从头铺新石板。好处很明显,快,施工有把握;缺点自然是成本不会低。<br/>请先不要往下看,设身处地的想想:<u>此时你若是这事的主管,你会怎么办?<br/></u>(关键词提示:技术;专家;核算;预算;影响;舍弃;。。。等等)<br/> <br/>继续。我这个同学,让办公室主任处理。办公室主任找到施工队以后,很快反馈给他说,施工队的老板认为,旧石板很难完整掀开,因为技术上不好搞,而且找了两个工人现场试了几块石板,果真是又慢又容易搞坏,估计一天连50平米也搞不了。所以最好是全部敲掉从头来。<br/>还是不要往下看,再设身处地的想想:<u>此时你若是主管,你会怎么办?办公室主任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反馈?</u><br/>(关键词提示:位置;所有权;责任;关系;。。。等等)<br/> <br/>我这位同学是这样做的,没请教别人,让办公室主任把施工队老板请来,给出这样一个费用方案:<br/>假设原来掀一块石板,付给施工队的工钱是2块钱(不管结果是否完整),现在变成,掀起一块完好的石板,付工钱5块钱;如果掀的时候操作失误,石板搞坏了,照样付1块钱,因为毕竟出力了。<br/>结果,1000平米的石板,不到5天全部起好,完好率超过95%。后面可想而知。<br/> <br/>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br/>我拿这个问题随机测试过一些人,大部分人的方案是,找专家请教技术问题,然后仔细核算成本,再多次实验。<br/>有这个方案的速度快吗?综合成本会比这个低吗?或者你有更好的方案?<br/> <br/>这个小故事,有没有给你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一些看似技术层面的复杂问题,完全可以用管理手段来非常简单地解决,效果甚至可能更好?</p><p>你如果看看蒙牛牛根生的博客,也有类似的例子,很简短:<br/><em><strong>“有一年我们雇工程队处理草坪。工程很急,起初几天按天数算工钱,每天最多处理6000平米。后来加了点儿邓小平理论,按平米算工钱。结果,第二天就突破一万平米!人还是那些人,机器还是那些机器,草还是那些草,蒙牛还是那个蒙牛,但就因为制度不一样、态度不一样,速度也就不一样了。”</strong></em></p><p>看过这个博客的人当中,也许有的人只是看热闹了,不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运用良好的管理,其实是巨大的生产力。<br/></p><p></p>[原创]小企业怎么管?---4、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3)
<p><font size="5"><strong>小企业怎么管?---4、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3)</strong></font></p><p></p><p></p><p>再举一个从科学层面来看管理的小例子(为了把问题讲清楚,<u>例子写得比较繁琐,你要是不喜欢阅读这类内容,可以直接跳过看结论了</u>)。</p><p></p><p>我在某小企业负责营销的时候,某项业务是涉及包括我公司在内4家公司的,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些产品从A公司发到B公司再加工,我公司为B公司提供加工用的原材料,加工好的产品再发到C公司。这是<u>物流</u>的链条。<br/><u>信息流</u>的链条是:A公司发货后,向我公司、B公司、C公司同时发出发货数量;B公司收到并盘点后,向我公司和A公司发出实际到货数量,及可加工的合格品数量;B公司加工完毕后,向其他3家公司发出实际出货数量;C公司到货后,向其他3家公司发出实际到货数量。B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把不合格的配件退回给A公司。<br/>而<u>资金流</u>的链条是:C公司根据收到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合格品),向A公司付所有产品的货款,不合格的货物不付款,退回A公司;A公司根据C公司提供的数据,向我公司支付全部加工费和原料费;我公司扣除原料款后,向B公司支付加工费。</p><p>看上去还不算多麻烦,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麻烦很多很多:</p><p>A公司发出的货物,品种超过10种,每个品种有2-3个配件不等,有的配件是通用的,有的不是;加工的时候必须成套加工,但到货的时候,很难说每个配件都是质量合格的,不合格的产品,B公司加工了C公司也不会付款;而更可怕的是,因为行业习惯、人员素质、管理系统等原因,每个配件在各家的叫法都是不同的!一旦出了数量不符的情况,追查起来非常繁琐。而A公司发出的货是非常贵又很容易转手卖掉的铜制品,每次发货过来的货值,少说10几万,多则40-50万。一旦任何两方出现发货和收货数量不符的情况,必定有一方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B公司因加工能力有限,A公司发来的配件,往往要分成2-3次加工好发给C公司,甚至有时候上一批的配件还没加工完,这一批的配件已经到了,有时候两批会混在一起。这又大大加剧了数量不符的情况和追查的难度。<br/>更可怕的是,4家公司分布在相隔上千公里的3个城市,我公司和B公司最近,也要80公里!大家有问题很难见面协调。<br/>运作一年当中,问题出现次数非常多也很严重,数量不符是最大的问题,为此开了十几次电话会议,4、5次面谈,都没有明显改进。C公司是一家世界100强的跨国企业,物流、采购、质检等部分多次参与,A公司也是一家有十多年经验的民企,大家都头疼但也没找出什么办法。</p><p>看上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很多人与事,不太好弄。</p><p>我也冥思苦想了很久,发现3家公司(我公司和B公司可算为一家)货品名称不对应、数量反馈不及时、大家都用自己的习惯记录各种细节是问题最主要的根源。<br/>我用Excel设计了一个跟踪表格。表格上每种配件都标上3家各自的称呼, A公司发出货物时,就同时填好表格中各配件的数量,发给其他各家公司;B公司收货时,也<strong><u>在同一个表格的同一个配件品种后面(这是关键)</u></strong> ,填写收货的合格品数量,并发给其他各家;B公司每加工好一批要发货时,还是<u>在同一个表格的同一个配件品种</u>后面填上本次发货的具体数量发给各家;同一批到的配件,如果分成3次发出,那就<u>在同一份表格上</u>记录3批各自的发货数量;C公司每收到一批货,也同样处理。A公司每发出一批货,就<u>启用一个新表格</u>,我要求各家必须严格在同一个表格上填写,并且必须马上随货发出。我甚至要求每个表格的文件名都加上每个公司各自的发出表格日期,而且只能加上自己公司的,不能改别人的,这样到最后一个文件名可能超过50个字符。。。<br/>除了表格,再辅以对物流、质检等方面的细节控制和明确要求,不到两个月,数量不符的比例,<u><strong>从超过5%,降到了不足0.5%</strong></u>。连质量合格率和交货及时率都有明显提高。</p><p></p><p></p><p>一个小小的表格,解决了很多用其他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这里面既展示了科学管理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提示我们,管理其实并不难,企业运营中,要善于从管理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p><p><br/>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后面,我更多的是从科学层面来写。艺术层面要进行清晰地论述,的确难度比较大,或者比较考验作者的功力、经验和深度。我就不给自己找麻烦了。</p>
[原创]小企业怎么管?---5、小企业管什么?
<p><strong><font size="5">小企业怎么管?---5、小企业管什么?</font></strong></p><p> </p><p>对于小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要管要理的太多了,并不见得就比大企业的领导者事情少。可是,<strong>管什么呢?</strong></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每本《管理学》的教科书,对管理工作的描述几乎是千篇一律:“领导、组织、协调、控制……”。这样的表述过于学术,缺乏对实际运用的指导意义,除非你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再纵览其中的关系,否则简单地照搬这样的说法,会有问题、毫无方向:</span></p><p>一,各职能都是平面的,没有明显轻重缓急之分,难以把握;</p><p>二,各职能都是静态的,相互间的关系不明显;</p><p>三,大而全,适合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全面、哪个都不能少,否则似乎就不专业),反而让真正需要学习管理的人无从下手,失去了其参考价值。</p><p><br/> <br/>我的原则是是<strong>:First thing first---重点优先</strong>。我把小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上往往重点要做的事,总结了简单的两句话:<br/> <br/><strong><font size="5">“定好规矩选对人,备好粮草把准舵”<br/></font></strong> <br/>所谓“<strong><u>定好规矩</u></strong>”,是指把流程和制度设计好;流程是很重要的,管理的规范性往往体现在流程上;而制度,是保证流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奖惩制度。<br/>所谓“<strong><u>选对人</u></strong>”,是指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不合适的人尽早离开不适合他的位置,并对人才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激励。<br/>所谓“<strong><u>备好粮草</u></strong>”,是指领导人要把各部门、各中间层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整合,使各部门高效运转。比如对销售而言,需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必要的推广支持费用;对于研发而言,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必要的资金投入,及时的人才引进;等等。<br/>所谓“<strong><u>把准舵</u></strong>”,是指领导人首先想到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它尽快、尽量清楚地传递给下属,再要求下属“把事情做正确”。不要总是纠缠在细节的完美上。这对某些“细心”的领导人尤其重要。领导人必须经常反问自己,什么是当前最重要的,什么是对企业发展比较关键的,这件事和那件事哪个更优先,等等。<br/> </p>
[原创]小企业怎么管?---6、战略篇---细节是否决定成败?
<p><strong><font size="5">小企业怎么管?---6、战略篇---细节是否决定成败?</font></strong></p><p></p><p>我认识的小企业领导者当中,不少人不喜欢谈“战略”,他们觉得,战略是大公司的事儿,是MBA们忽悠别人的幌子,等于空谈。小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谈什么战略。<br/> <br/>曾经有本很有流行的书《细节决定成败》,不少企业从上到下人手一册。你是不是也准备或曾经这么干呢?<br/> <br/>书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br/>肯德基从开业伊始,处处强化细节控制,结果屡战屡胜。荣华鸡照猫画虎,开始红火得很,但因为不关注细节,或者细节学得不到位,最后以失败告终。<br/>这本书作为中层干部和基础员工的素质培训材料还是不错的,但如果小企业将其奉为决定成败的纲领,特别是领导者关注细节在先,我觉得就是舍本逐末了。<br/> <br/>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领导者要“<strong><u>先做正确的事,再努力把事情做正确</u></strong>”?这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忠告,说的是<strong>战略第一,战术第二</strong>。其实就是让我们先把事情想好,从战略上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再去把过程的细节落实到位。再通俗点说,就是先让马儿跑对路,再让马儿跑得快,否则就可能是南辕北辙、越来越远了。<br/>这么朴素的道理,似乎一看就懂,但真正选择哪个是正确的事的时候,做法和结果就千差万别了。因为,当我们面对决策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又互相牵连,这可不像在路口选择向东向西那么简单。我知道小企业有不少这样的领导者:喜欢细节的控制和追求精益求精,胜过了对盈利模式等很多更重要因素的思考,或者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一大堆的细节当中无法自拔。特别考验领导者智慧的是,确定哪个(哪些)因素“<strong><u>更重要</u></strong>”。<br/> <br/>比如:一家新开业的小酒馆,生意一直不好,你该怎么办?提高服务态度?严格微笑服务?换厨师?换服装?</p><p>作为服务业,服务态度固然很重要,但背后也许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有没有查查同一条马路上,其他酒馆价格如何、有没有特色菜?(价格与产品差异)是中午客人太少,还是晚上换桌太慢?(寻找利润薄弱环节)如果中午人少,可附近写字楼又多,可不可以开发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务套餐?(迎合顾客需求)如果就餐的人当中,白领女生较多,有没有考虑增加水果和甜点?(加强重点顾客的忠诚度和附加值)甚至可以推广自制的简易会员卡(促进顾客重复消费)……<br/> <br/>不要觉得这是异想天开,我几年前在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门口,一个巴掌大的米粉店里,就看到他居然也发行自己的会员卡,而且做的很成功。持他的会员卡消费,可以以比同行低很多的单价点米粉。他有自制的特色豆浆,服务生一直在推荐,顾客几乎人人一杯。细想一下,他会员卡是提前购买的,那就等于你提前购买了一二十份米粉。这就锁定了一批顾客。低价吸引顾客常来消费,那么周转就快,周转如果快三倍,即使利润率低50%,同样时间内总的毛利也要高50%。顾客多了,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就有好的销量,会贡献更多的利润。就算顾客买了会员卡却不常来消费,但货款却是已经拿到了,再加上买卡后不来的人当中有些是卡丢了(这种面值不高的卡,时间越长遗失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在同样时间内,即使销售额相对低了,利润率可能反而高了,等于把低价的损失补了回来。这样的小店,其成功不是产品细节(全国的桂林米粉似乎都是一个味儿),也不是服务细节(广东的服务业水准在全国一直领先,同地区同行业不会差很多),而是精心设计的盈利模式。<br/>这不是旁门左道,小企业的领导者就要在盈利模式、发展方向上多下脑筋,并且注意观察和学习。细节和执行过程固然是保证想法落实的关键,但<strong>没人能代替你想这些战略层面的东西</strong>,而细节的执行质量是大可通过一些激励手段、激发中下层的积极性来弥补的。<br/> <br/>再来一个例子延伸出去,比如:最近车间员工主动离职较多,车间主任找你诉苦,说工作很难做,你怎么办?<br/>笼统地说,人员大量离职,常见原因有多种:薪资水平(是否比同地区同行业偏低),岗位特点(是否环境恶劣、强度大、缺乏劳保措施等),激励措施(是否薪资稳定但缺乏足够奖励,一些想通过自身努力争取高收入的人却没这样的机会),公司凝聚力(如是否经常关心员工个人需要等),部门管理者的风格(如简单粗暴等),员工共同特点(如同乡等),某些福利(如是否提供住宿等),如此等等。<br/> <br/>领导者需要经过深入了解情况,才能找出更重要的因素,更接近根本的原因,并对解决方法进行综合考虑,不要用三个新问题解决一个老问题、或用大麻烦换掉小麻烦。</p><p>所以,<strong>方向远比细节重要,小企业的领导者不要陷入细节当中</strong>;在确定了正确的方向下,细节的执行才变得至关重要。而且,细节也并非全部重要,我比较赞同一个观点,就是:<strong><u>在战略合理的情况下,“战略性细节”决定成败</u></strong>。建议你上网以“‘战略性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关键词搜一下,有篇不错的小文章,特别提到神医扁鹊疗病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治病于未病,我就不转述了。</p><p>小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不多谈战略,但不能缺少战略的思考习惯。小企业的确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一方面是小企业的发展不确定性较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领导者普遍“方向感”太差有很大的关系。</p><p></p>[原创]小企业怎么管?---7
<p>自己占位,内容正在修改中。。。</p><p>【待续】</p>[原创]小企业怎么管?---8、
<p>自己占位,内容正在修改中。。。</p><p>【待续】</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