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怎么管?---4、管理有用吗?管理很难吗? (3)
再举一个从科学层面来看管理的小例子(为了把问题讲清楚,例子写得比较繁琐,你要是不喜欢阅读这类内容,可以直接跳过看结论了)。 我在某小企业负责营销的时候,某项业务是涉及包括我公司在内4家公司的,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些产品从A公司发到B公司再加工,我公司为B公司提供加工用的原材料,加工好的产品再发到C公司。这是物流的链条。 信息流的链条是:A公司发货后,向我公司、B公司、C公司同时发出发货数量;B公司收到并盘点后,向我公司和A公司发出实际到货数量,及可加工的合格品数量;B公司加工完毕后,向其他3家公司发出实际出货数量;C公司到货后,向其他3家公司发出实际到货数量。B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把不合格的配件退回给A公司。 而资金流的链条是:C公司根据收到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合格品),向A公司付所有产品的货款,不合格的货物不付款,退回A公司;A公司根据C公司提供的数据,向我公司支付全部加工费和原料费;我公司扣除原料款后,向B公司支付加工费。 看上去还不算多麻烦,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麻烦很多很多: A公司发出的货物,品种超过10种,每个品种有2-3个配件不等,有的配件是通用的,有的不是;加工的时候必须成套加工,但到货的时候,很难说每个配件都是质量合格的,不合格的产品,B公司加工了C公司也不会付款;而更可怕的是,因为行业习惯、人员素质、管理系统等原因,每个配件在各家的叫法都是不同的!一旦出了数量不符的情况,追查起来非常繁琐。而A公司发出的货是非常贵又很容易转手卖掉的铜制品,每次发货过来的货值,少说10几万,多则40-50万。一旦任何两方出现发货和收货数量不符的情况,必定有一方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B公司因加工能力有限,A公司发来的配件,往往要分成2-3次加工好发给C公司,甚至有时候上一批的配件还没加工完,这一批的配件已经到了,有时候两批会混在一起。这又大大加剧了数量不符的情况和追查的难度。 更可怕的是,4家公司分布在相隔上千公里的3个城市,我公司和B公司最近,也要80公里!大家有问题很难见面协调。 运作一年当中,问题出现次数非常多也很严重,数量不符是最大的问题,为此开了十几次电话会议,4、5次面谈,都没有明显改进。C公司是一家世界100强的跨国企业,物流、采购、质检等部分多次参与,A公司也是一家有十多年经验的民企,大家都头疼但也没找出什么办法。 看上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很多人与事,不太好弄。 我也冥思苦想了很久,发现3家公司(我公司和B公司可算为一家)货品名称不对应、数量反馈不及时、大家都用自己的习惯记录各种细节是问题最主要的根源。 我用Excel设计了一个跟踪表格。表格上每种配件都标上3家各自的称呼, A公司发出货物时,就同时填好表格中各配件的数量,发给其他各家公司;B公司收货时,也在同一个表格的同一个配件品种后面(这是关键) ,填写收货的合格品数量,并发给其他各家;B公司每加工好一批要发货时,还是在同一个表格的同一个配件品种后面填上本次发货的具体数量发给各家;同一批到的配件,如果分成3次发出,那就在同一份表格上记录3批各自的发货数量;C公司每收到一批货,也同样处理。A公司每发出一批货,就启用一个新表格,我要求各家必须严格在同一个表格上填写,并且必须马上随货发出。我甚至要求每个表格的文件名都加上每个公司各自的发出表格日期,而且只能加上自己公司的,不能改别人的,这样到最后一个文件名可能超过50个字符。。。 除了表格,再辅以对物流、质检等方面的细节控制和明确要求,不到两个月,数量不符的比例,从超过5%,降到了不足0.5%。连质量合格率和交货及时率都有明显提高。 一个小小的表格,解决了很多用其他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这里面既展示了科学管理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提示我们,管理其实并不难,企业运营中,要善于从管理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后面,我更多的是从科学层面来写。艺术层面要进行清晰地论述,的确难度比较大,或者比较考验作者的功力、经验和深度。我就不给自己找麻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