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是把双刃剑
<p>由猪葛兄所引发的一些感慨,其言如下:</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佛学是一门学科,讲求的为人处事要“容”,</p><p>容天下难容之事,而并非是“忍”,当今的文化中很多都提到“忍”,</p><p>“容”让我们的心中宝塔象山谷一样悠远,“忍”是心上一把带着血的刀。</p></div><p>在这段话中,按我的理解,诸葛兄所定义的“忍”是退让,懦弱......</p><p>而在《金刚经》中有一句话: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p><p>按照南怀瑾先生的阐述:</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知道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句话更严重,怎么样叫忍?这个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个大境界。我们晓得所谓讲得定,是以小</p><p>乘的范围来讲;修大小乘之果,都是以定来作基础,学佛没有进入定的境界,是没有基础的。不管在家出家,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基</p><p>础就只是一个普通学的人而已,但是定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佛法。至于大乘的佛法,则必须「得成于忍」。得忍与得定不同,所以说菩</p><p>萨要得无生法忍,才进入大乘的境界。无生法忍不能当作定来解释,如果把无生法忍当成是定,那乾脆说无生法定该多好呢!所以这</p><p>个忍字,要再加研究才是。</p></div><p>而在《素书》中又有一段对“忍”的定义:</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张良靠这部《素书》兴刘灭项,功成身退,完全得益于一个‘忍’字。即使纵观中外成功的政治家,除开客观因素不说,自身必须具</p><p>备‘三忍’的素养:一曰容忍,二曰隐忍,三曰不忍。<br/> <br/>怎么理解?<br/> <br/>容忍者,胸怀气量也。海纳百川,没有海洋般的胸怀,怎能拥有天下!<br/> <br/>隐忍者,隐而不发也。越是伟大的政治家,所遭遇的凶险艰难也越多。在时不至、运不到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耐性忍下去,再忍下</p><p>去;同时积蓄力量,修德聚贤,像周文王在羑(音 友)里狱中那样。<br/> <br/>不忍者,非常人之所忍也,大义灭亲之忍也,消灭政敌绝不手软之忍也......如李世民之于胞兄李建成,诸葛亮之于马谡等等</p></div><p>一个“忍”字,由猪葛兄,南怀瑾先生,《素书》赋予了不同的涵义,由此,我不禁感慨,当初创造这个“忍”字的先人,其所要表达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p><p>无从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了解其现在所有的涵义,从而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p><p>可是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去了解,去选择吗?</p><p>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因此也片面的接受了某个环境给我们的思想,幸亏有网络,让各种思想共存于这个平台当中,让我们去了解,去选择,从而更加快乐的生活或者沉沦.........</p><p>不由想到,释迦牟尼所宣讲的“佛法”,由其弟子记载而流传,后人对佛法的阐述是释迦牟尼的原意吗?无从知道,有迷信,也有正信,就象“忍”一样,有不同的解释!运气好的,碰到具有正信的师傅教导,运气差的,陷入于迷信,误了一生。儒家也是如此,道家也是如此,世界所有的文字都是如此,我们所看到的文字,所理解的意思是其本意吗?</p><p>无从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font color="#ff000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font></p><p></p><p></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0:48:03编辑过] <p><font color="#ff0000">“释迦牟尼所宣讲的“佛法”,由其弟子记载而流传,后人对佛法的阐述是释迦牟尼的原意吗?无从知道,有迷信,也有正信...”</font></p><p><font color="#000000">文字是方法,一切方法皆有利弊。</font></p><p><font color="#000000">修学,倘得遇良师,是大福报。若一切唯文字记述,那就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了。</font></p><p><font color="#000000">别人是理论指导实践,我是反着来的,实践来查找对照理论。一路下来,好在没偏离正见。</font></p><p><font color="#00000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font></p> 实修实证 <p><font color="#000000">文字是方法,一切方法皆有利弊。<br/>修学,倘得遇良师,是大福报。若一切唯文字记述,那就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了。<br/>别人是理论指导实践,我是反着来的,实践来查找对照理论。一路下来,好在没偏离正见。<br/>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font></p><p><font color="#000000">兄说的是在理,文字其实也是一种方法,佛学最终要归根于实践,否则永远是雾里看花花迷眼,嬉戏于文字与思想之间......</font></p> <p>实修实证</p><p>古镜家人言简意赅,相信有一定的心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1:04:02编辑过] <p>我最不喜欢见到的是“实践”二字,我认为说到“实践”好像并没有说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或道理出来。</p><p>要说实践我认为还要从实践的目的的共性和特殊性来说实践,也有从实现的过程,还有实现的什么什么起点来说。无法使沟通双方了解实践的真意时,实践如同僵尸一样,没有丝毫意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