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hx023 - 

[HR天地] 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132项工具 [交流][推荐]

[复制链接] 245
回复
451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03-5-31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工具真的适合咱们吗?也许吧。
32
发表于 2003-6-1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61

冲击晋升模式分析

把不胜任、无创造力、无生产力甚至碍事的冗员升调到组织的高一层级的一个可有可无的、无比有好的职位上,彼德在“彼德原理”中 称之为冲击式晋升。
冲击式晋升是假晋升。获得晋升的员工并没有比以前担负更重职责,并没有在新职位上完成多于原先的职位的工作量,有时简直是在制造一大堆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机会和垃圾。冲击式晋升这类的假晋升是造成层级组织机构臃肿、冗员众多、人浮于事的原因之一。
那么层级组织为什么会采用诸如冲击式晋升这类假晋升策略呢?彼德认为,成功的冲击式晋升有如下成效
(一)隔离冗员而使其他员工专心工作,通过清除重要岗位的不胜任者和冗员而使作业更流畅。
(二)掩饰升迁政策的失败。如果他承认XX确实不胜任,旁观的人便会想:“在给XX最后一次晋升前,组织早该知道布拉基不是合适的人选。”但是冲击式晋升却能证明先前的晋升是对的(指对员工和旁观者而言,对层级组织专家则另当别论)。
(三)鼓励员工土气。有些员工至少会想:“连XX这样的人都能晋升了,我当然也能获得晋升。”对许多其他的员工而言,冲击式晋升是个极大的诱惑。
  (四)维护该层级组织的安全,尽管XX不能胜任,但不能开除他一一因为他或许熟悉组织的业务,他若跳槽到竞争对手的组织中,可能导致危险。

 
33
发表于 2003-6-1 14:45:00 | 只看该作者
62

蔓藤晋升模式分析

蔓藤式晋升是另一类型的假晋升。蔓藤式晋升和冲击式晋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在种种原因不能解雇不胜任员工的前提下,为不胜任员工制造一些可无的、无比有好且员工看起来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晋升的职位,以欺蒙它人、隔离冗员、改变重要岗位的不胜任状态。如果说冲击式晋升是纵向晋升,则蔓藤式晋升是横向晋升。如公司把业务划分成许多区域,把不胜任的一些高级主管外放到各省,担任所谓地区副总裁的职务。
蔓藤式晋升时,不胜任员工有获得阶级上的提升,有时连薪资也没有增加,只是被冠上一个较长的新头衔,然后被调到偏远的角落去。
层级组织规模愈大,蔓藤式晋升愈容易实行。

“彼德原理”只是客观的揭示了层级组织不胜任普遍存在及其原因,也揭示了造成组织老化症--机构臃肿、冗员众多、人浮于事的罪魁祸首--假晋升、世袭晋升、职业性的机械行为等,但对于怎样解决问题却没有提出任何思想。
34
发表于 2003-6-1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65

阶层淘汰

这还是“彼德原理”讨论的问题。
彼德把员工分为五个等级:超不胜任级、不胜任级、适度胜任级、胜任级、超胜任级。两个极端的员工——超胜任和超不胜任,一样都是被解雇的对象。他们经常在上任后不久就被解雇,理由相同:他们倾向于破坏层级组织。而这种去除极端份子的措施,彼德称之为“阶层淘汰”(Hierarchai Exfoliation)。

按“阶层淘汰”原理,超胜任和超不胜任的员工是属于阶层淘汰者,都会受到典型层级组织的排斥,在他们的现在况状下注定要被解雇

超不胜任的员工被解雇容易理解。彼德的归纳是被淘汰的超级不胜任者往往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未具创造性(没有产出、没有成效),(二)未能维护层级组织内部的和谐一致(无输入)。对一般人而言最感困惑的是为什么超胜任的员工被解雇。在大多数层级组织中,有些优秀、卓越的员工不仅得不到晋升,甚至还遭到解雇?彼德认为:因为他们破坏了层级组织,并违反了层级组织必得维护的首要戒律。在大多数层级组织中,超胜任比不胜任更不受欢迎。

为此彼德有如下忠告:你想另地而居吗?你目前在军中、学校中、或商场中的职位是出于你自愿的呢?还是你本身便是法律或家庭压力下的牺牲者?如果完全依照你自己的计划和决定行事,你将可能使你自己成为不是超胜任者,就是超不胜任者。

。。。。。。我是超胜任者吗?。。。。。。还是。。。。。。?
35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20
期权的六要素法
期權的要素共有七項:

一.期權的性質:

1.購入期貨的權利,稱作期貨買權(CALL)。

2.售出期貨的權利,稱作期貨賣權(PUT)。

二.享受權利者和負擔或有義務者:

1.享受權利者即為期權之買方,或稱作持有人。有權利但無義務履約,所以必在履約可獲利時執行權利。

2.負擔或有義務者即為賣方,先收取買方所支付的權利金,當買方要求履約時,有義務依約履行,為防止有違約之虞,故賣方須繳交保證金。

(選擇權的一大特色即是權利義務的不對稱性)

三.期權的權利期間:

買方權利的行使有一定的期限,稱作為到期日或失效日,而到期日距今的時間即為權利期間。

四.期權的標的物:

期貨大不同的交割月份,以S&500股價指數期貨而言,有三、六、九和十二月份到期合約,但期權的到期日每月都有,因此中間月份到期的期權皆以近月份期貨為標的物。

五.履約價格(Exercise price 或 Strike Price):

買賣方可自行挑選買權或賣權的執行價格,若買方要求履約,則以此特定價格形成期貨的買進或賣出部位,因此不同的履約價形成各別的期權契約。

六.權利金(Premium):

即期權的價格。買方在進埸時即支付權利金予賣方取得權利。
36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27
工作分析的步骤

    1.决定用途:

    (1)非计量性适合编写职位说明书

    (2)计量性-可比较各工作的数值以利薪酬高低考虑

    2.收集背景资料:就现有组织图、流程图及职位说明书了解所欲分析工作的各种关系

    3.选择代表性的职位

    4.收集各种工作分析的资料

    5.让任职者与其上司认可收集到的资料

    6.编写职位(工作)说明书
37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26 工作分析信息的种类 工作分析中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如下表所示: 为了成功的完成工作分析,工作分析者要明确工作的实际职责并收集上表所显示的其他类型的资料。所有这些都非常重要。一些工作分析体系还需要明确工作标准。
38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12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主要由Richard Cyert、James March、Herbert Simon提出并加以发展,他们都同卡耐基梅隆大学有关,此法因此而得名。 卡耐基团体的研究表明组织层次的决策牵涉到许多管理者,最终的选择基于这些管理者组成的联合团队。联合团队是在许多认同组织目标和问题优先性的管理者之间的联合。它可以包含直线部门的管理者、职能专家甚至外部团体。 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原因之一是组织目标一般是比较模糊的,各部门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常常不一致。当目标模糊、不协调时,管理者在问题优先性上也不一致。他们必须在不同问题上讨价还价,就解决哪个问题等内容建立联合团队。原因之二是个人管理者倾向于采用理性方法但受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其他因素影响,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去识别问题的所有方面及处理与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行为。管理者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换观点以收集信息和减少认识的模糊性。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将导致决策获得利益集团的支持。 建立联合团队的过程对组织决策行为有多方面的应用。首先,作决策的目的是满意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解决问题。满意意味着组织接受令人满意的业绩而不是最优,以使它们能够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在决策中,管理者联合团队将接受一个对所有联合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来讲都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第二,管理者总是关注眼前迫切的问题和间接的解决方法。他们以Cyert和March所称的问题主义方法行事。问题主义方法意味着管理者关注眼前的环境并找出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环境难以清楚地定义并深受利益冲突困扰时,管理者并不期望存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卡耐基模式认为问题主义方法足以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管理者一般只采纳第一个出现的满意方案。第三,讨论和协商在决策的问题识别阶段极为重要,除非联合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认同完全一致,否则就不会采取行动。 卡耐基模式指出通过一个管理者联合团队建立认同是组织决策的主要部分,这在高层决策中尤其正确。讨论和磋商是极为费时的,所以方案搜寻过程通常很简单,只需挑选那些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当问题是程式化的,组织将依赖以前的程序和惯例。规则和程序避免了形成新的管理者联合团队和政策磋商的需要。然而,非程式化的决策需要磋商和冲突解决。卡耐基模式所讨论的决策过程如下图所示。
39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28 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最初是评分法的一个分支。1926年由高速交通股份公司的E.J.本奇和他的助手们最先提出,他们是在试图完善评分法时创立了因素比较法的最初形式。因此,因素比较法仍然体现了评分法的一些原则,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因素的配分形式和工作等级转换成工资结构的方法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法是一种混合方法,兼有排列法和评分法的特征。 因素比较法是按决定的评价因素对选定的标准岗位进行评分定级,制定出标准岗位分级表,把非标准岗位与标准岗位分级表对比并评价相对位置的方法。 因素比较法中因素的数量通常比评分法少。本奇坚持认为,只要根据工作的性质作些修改,仅仅几个基本因素就能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工作。 (一) 本奇对因素选择示例 1、 对体力劳动,他采取下列因素: (1) 智力;(2)技能;(3)体力;(4)责任;(5)工作条件。 2、 对职员、技术和管理人员,他采用下列因素: (1) 智力;(2)技能;(3)身体因素,包括工作条件;(4)监督管理的责任; (5)其他责任。 (二) 因素比较法的运用步骤 1、 选择标准岗位。在因素比较法中,标准岗位的选择是一项既困难又重要的操作。因为评价结果的的可靠性是以所选择的标准岗位为依据的。选择标准岗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些岗位必须具有代表性。这些岗位能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等级,并充分显示每一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等级;同时在确定的范围内能够准确的给予定义。 2、 根据这个标准岗位建立起来的等级必须能被大家所接受。即能成为建立全新的工作等级工资制的标准,并且其工资同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相同工作的工资不能差别太大。 在实际采用因素比较法时,标准岗位数量的选取要恰当。如果太多,通过该方法对工作岗位进行排列所耗费的时间会很多;如果太少,测评结果的误差就会相对高些。一些专家认为,实行因素比较法至少要选择30个标准工作岗位。 3、 将标准岗位按照选定的因素进行排列。标准岗位被确定后,按照所选定的因素按相对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制定出标准工作分级表。排列工作由评定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别进行分级,然后将分级结果提交给评定小组做综合分析。(见下面的图表) 系数确定函数式为: 式中:q--等级系数; n--岗位等级数; --岗位等级求得值; --最大等级值; --最小等级值。 标准工作分级终评结果示例 4、 将标准岗位按照选定因素确定工资额。对标准岗位进行排列之后,因素比较法直接对每一岗位确定工资额,即根据每个因素在该工作中的重要程度,按一定比例确定其相应的工资值。并据此对工作重新进行排列。 5、 对其他岗位进行排列。企业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他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的标准岗位进行对比,某岗位的某因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其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三) 因素比较法的优点 1、 评价结果较为公正。因素比较法把各种不同工作中的相同因素相互比较,然后再将各种因素的工资累计,主观性减少了。 2、 耗费时间少。进行评定时,所选定的影响因素较少,从而避免了重复,简化了评价工作的内容,缩短了评价时间。 3、 减少了工作量。由于因素比较法是先确定标准岗位的系列等级,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其他各类岗位再进行评定,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四) 因素比较法的主要缺点 1、 各影响因素的相对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完全是考评人员的直接判断,这就必然会影响评定的精确度。 2、 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很难对工人们做出解释,尤其是给因素注上货币值的时候很难说明其理由。
40
发表于 2003-6-4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26 工作分析信息的种类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可以说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工作分析是将企业中各项工作之任务、职责和责任与承担这份职务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加以研究分析的过程。工作分析的结果通常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文件材料—工作说明书(职务说明书)。换言之,工作分析是一种在组织内所执行的管理活动,专注于收集、分析、整合工作相关信息,以提供组织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它管理机能的基础。

工作分析的目的或作用:
。促使工作的名称与含义在整个组织中表示特定而一致的意义,实现工作用语的标准化。
。确定工作要求,以建立适当的指导与培训内容。
。确定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
。为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
。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与指派。
。提供工作评价依据,为企业岗位归级列等奠定基础,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提供依据,以利于管理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及员工进行自我控制。
。获得有关工作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利于发现导致员工不满、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
。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
至最低。
。为改进工作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料,为组织的变革提供依据。

系统的的工作分析必须依从七个W展开,通常称为「工作分析公式(job analysis formula)」,即:员工要做什么?(内容;what); 员工为什么要做?(目的;why);什么地方做?(工作岗位:where):员工如何做?(方法;how);用多少时间做?(工作时间:when);员工向谁负责?(为了谁:for whom)用什么样的员工来做?(责任者所需知识、技能、能力程度:who)。一般说来,职务分析所需获得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工作事项和工作方式。
• 与他人的交往活动。
• 工作标准。
• 所使用的机器设备。
• 工作条件。
• 该职务对于他人所负责任与他人对该职务所负责任。
• 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如受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工作技能、个人能力、智力和体质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