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复制链接] 83
回复
171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3-24 14:5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思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中国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就是在中国的优越性。

  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长达12小时以上,不被工头逼着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一声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能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卫生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如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显然跟中国人的理念不一样。在印尼,这样的工作根本没有人去干。所以我认为,这些所谓的世界工厂落户中国,是由吃耐劳的中国人的血汗支撑着,这些工厂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生存的,除非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苦力活。

  二、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昨天,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们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同时由于工厂也缺乏长远计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活,何必到南方来卖命?

  日本在技术开发上,可能不比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所以说,不占优势。但有一支世界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他们灵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练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练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三、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算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也没有一家达到起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

  四、以低技术为主体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五、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的选拨标准,大量无能、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造成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并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我的话很不好听,但中国不是有句话叫:苦口良药利于病吗?

沙发
发表于 2010-3-24 16:46:5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比较实在

 

但是要得到比较大的改观要有多方面的改变

 

1,意识

 

   是否真正有百年工厂的意识,现在比较多的还是短期营运为主

 

2,专注

 

    一般赚钱后就经行全方位,全链路扩张,未做强,就欲作大

 

3,人才机制

 

   如何合理的培养并留住人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

板凳
发表于 2010-3-24 17:04: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考察几个项目,

合作方说日本的玻璃都比中国的好,

最起码几十年不变形,中国的就不一样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30:16 | 只看该作者
诚如斯言哉。
5
发表于 2010-3-24 22:46:29 | 只看该作者
all right.
6
发表于 2010-3-24 22:50:2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对!
7
发表于 2010-3-25 00:16:30 | 只看该作者

主贴提出了一些问题,但也有点以偏盖全、略为偏激。

有一个问题,本文的视角、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均不像是一个日本商人的,倒像是某位中国仁兄假语村言。

 

今天接待了几个日本公务员,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促进一些中小型日企与中国大企业的合作。所强调的卖点,其一为新技术,其二为品质,规模倒是不敢提的。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是很多的,一家企业,只生产某一种配件,多为替sony、松下等供料,其产业链运作模式,跟中国很类似。这样的中小企业,却也有很多在中国各地建厂,直接供货给中国的公司,响应速度提高了,价格也降了不少,就是不知品质是否能够比肩原产地的。

 

猫兄怎么突然对日本感兴趣了?推荐一本书:《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日)唐津一著,徐朝龙译。也是关于制造业的分析对比。

窃以为,这本书最值得一看的是“译者注”。这个译者极有意思,在每一段译文后都加上一段比原文还长的“译者注”,其中观点颇为中肯,娃娃从中受益良多。

8
发表于 2010-3-25 08:45:50 | 只看该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08:59:02 | 只看该作者

娃娃,这个日本商人的话还是比较中肯的。毕竟,中国有几家像华为、美的这样的企业呢?中国企业,有几个享誉世界的品牌呢?让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说不出几个来。娃娃MM,你举几个例如何?

 

中国家电企业美的,在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的时候,还处于控股的地位,这是不容易的。美的集团年营业额已经很接近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规模标准,这些都是值得美的人骄傲的地方。

 

谢谢娃娃推荐的《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一书:

http://book.qq.com/s/book/0/3/3879/

 

 

 

 

10
发表于 2010-3-25 11:51:49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和一个懂一些汉语的日本人聊天,他提到中国的教育浪费,一个空气动力专业的女硕士做人事专员的例子。他说,日本不会有这样的浪费。人少,教育资源紧缺,接受了技术培训的人,不应该浪费这几年的培训。

楼主转帖的,如果不是伪日本人发言的话,这个人还是非常Nice的。他所提出的问题,让我想到,我们是否也在浪费我们的低成本的劳动力?

如何走出“低价竞争”这个“死循环”?请各位大侠出主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