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读毛选,悟管理,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84
回复
185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9 16: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懒注:读《毛泽东选集》,发现所有组织管理、战略制定、战术选择等等问题毛泽东当年一样遇到过,也都有解决的对策和经验总结。在stonely的鼓励下,特开此帖,欢迎大家就此话题来帖子展开探讨。就某些具体的章节和主题而不是宽泛的谈,将会得到更多的欢迎。

 

 

 

 

 

1.《管理者如何培养自己的下属?

这一篇是很好的文章,我加个标题《管理者如何培养自己的下属?》。

原文如下:

 

必须善于爱护干部。爱护的办法是:

第一,指导他们。这就是让他们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同时,又适时地给以指示,使他们能在党的政治路线下发挥其创造性。

第二,提高他们。这就是给以学习的机会,教育他们,使他们在理论上在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

第三,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有委托而无检查,及至犯了严重的错误,方才加以注意,不是爱护干部的办法。

第四,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一般地应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只有对犯了严重错误而又不接受指导的人们,才应当采取斗争的方法。在这里,耐心是必要的;轻易地给人们戴上“机会主义”的大帽子,轻易地采用“开展斗争”的方法,是不对的。

第五,照顾他们的困难。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以照顾。这些就是爱护干部的方法。

 

毛泽东 (1938年10月)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之“干部政策”一节

 

 

P.S.关于毛泽东的相关资料下载

《毛泽东选集》四卷本PDF版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0446-1.html
《毛泽东传(上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PDF版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0738-1.html
《毛泽东传([美]罗斯 特里尔)》——西方最有影响的毛泽东传记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0741-1.html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共11册)》PDF版本(毛选止于建国前,建国后毛泽东的著作部分参考)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0447-1.html
《毛泽东诗词集》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30742-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7:14:0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把"干部"换成"管理者",那就和德鲁克的文章一样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2.《管理者如何识人和用人?》

识人——
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

用人——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

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这是一个大教训。鉴于张国焘的和类似张国焘的历史教训,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者的重要的责任。

毛泽东 (1938年10月)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之“干部政策”一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6:41:34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4: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菜农2在2009-11-10 16:35:42的发言: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管理很容易见效,毛泽东带队伍时期,整个基层组织文化水平低,所以,毛泽东了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章,以考虑远在山沟里的游击队组织能立竿见影地学以致用,这不能不说,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包涵的内容丰富,涵盖一个组织运作的方方面面,传播性也非常好。

 

但是这样用毛泽东思想催生起来的企业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发展成长容易,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一旦迅速自我膨胀后,掩盖了盈利机制上的问题,最后经济总是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类人称为毛式商帮,其中典型的是牟其中(南德)、史玉柱(巨人)和吴炳新(三株),牟其中的说话做手势上几乎按照毛泽东的电影现象来的,史玉柱号称打三大战役,吴炳新号称农村包围城市,结果这些企业在一阵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疯狂后,都陷入了困境,就像文革后中国一样。

 

不好意思,本人年纪大,看毛泽东著作长大的,也受毛泽东思想毒害甚深,至今还未能肃清体内的流毒,一起来反省。

 

既然摆脱不了毛,那就好好利用下毛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0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kman007在2009-11-12 0:50:51的发言:

很多人崇拜的丰田生产方式,真以为是日本人是从美国学来的吗?其实丰田生产方式是从中国学走的,是从毛泽东那里学走的,日本人在60年代对毛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从日本当时上上下下的政府首脑都是毛的忠实FANS,TPS的发明人大野耐一就是在中国出生的。只是日本人害怕中国人利用毛泽东思想这一强大的武器,担心中国会强大起来,故意误导而已。

看看日本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平等的工资制度和高福利制度,这些都是毛泽东时代企业的做法,毛泽东将当时中国最大的企业鞍钢的企业管理方法总结为鞍钢宪法,做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原则,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仍然以这个为基础。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记得,“鞍钢宪法”的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
   三十六年过去了。与这期间的许多事物一样,“鞍钢宪法”也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先是日本,随后是欧洲和美国,许多工业管理学家认识到,“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即对福特式的僵化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两参一改三结合”,用今日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团队合作”(team work)。日本的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每人不固守僵化的技术分工,随时随地解决“无库存生产方式”中出现的问题①。瑞典的Volvo汽车公司,为了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率优势,于1988年开始,将“装配线”(Assembly line)改造为“装配岛”(Assembly island),使工人不再象从前那样在装配线上重复单一的任务,而是8至10人一组,灵活协作,组装整车②。美国也不甘落后,1995年2月1日国会开始辩论“团队合作法案”。因根据1935年通过的劳工法(Wagner Act),“团队合作”是非法的,故美国现在必须对劳工法提出修正,才能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效率潜力③。
   在这股“后福特主义”的世界潮流中,毛泽东所推崇的“鞍钢宪法”,以其最早并鲜明地向僵化的福特式分工体制挑战,而格外受人瞩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as)明确指出,“毛主义”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④,即充分发扬“经济民主”——两参一改三结合——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

 


   遗憾的是,在“鞍钢宪法”的发源地,人们今天却很少再提起它了。自己的伟人不去崇拜,自己的好的东西不学,将美国的垃圾当成宝,有些人甚至向伟人吐脏水,说什么毛泽东不懂经济,不会搞企业,为这些SB悲哀。


 

 

鞍钢宪法可能确实启发了他们,但他们产生了很多新的东西,尤其是丰田生产方式,它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全员参与、推动改进的文化。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6: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众成咨询在2009-11-16 15:36:01的发言:
 

     毛泽东的管理是大管理,不仅仅是一些方法和技巧。fficeffice" />

     毛泽东的管理的基本精髓是群众路线,这是管理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方式。

  毛泽东管理第一定律:只有反抗能量最小化之后,组织才有稳定的可能,行政管理和利益协调才有可靠的基础。一个组织不能维护多数人的生存条件,反而与那种反对多数人生存的制度捆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组织必然不稳定。他直到死都不相信那种让少数人高高在上的制度能够搞好建设,能够维护稳定。毛泽东执着地寻求一种反抗能量最小的模式。而如何才能做到反抗能量最小,就直接进入管理或者制度设计领域了,这是第二定律的内容。

 毛泽东管理第二定律:只有被管理者的离心力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管理和规则才能够找到落实机会。只有扁平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把管理绩效提升到专业化管理远远不能达到的高水平上。扁平化是指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对均衡地分配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在大庆经验中间,定义为:“充分发扬政治、生产技术和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主要是保证每个职工有向一切违反党的政策、法令的现象作斗争的权力,保证每个职工在一定的会议上有批评干部的权力。生产技术民主,主要是广泛地吸收工人参加生产技术管理,把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经常发动群众讨论生产上的作业计划,讨论规章制度,讨论生产技术上的重大问题。经济民主,主要是工人参加经济核算活动,搞班组核算,管理食堂,讨论生活规划,讨论农副业生产分配方案等。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职工代表会议,五级三结合会议以及职工关于政治民主的“五项权利”,生产技术民主的‘五项职权’、‘五不施工’,生活管理上的‘四条权利’等制度和规定。” 很显然,管理者的权力和利益都最小化了,这明显构成对管理精英的“相对剥夺”。扁平化管理则最小化了劳动者的异化感受,从而有可能寻求一种在劳动者自觉纪律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绩效的新路径。

 那些比较热衷于在管理中间搞物质刺激,不仅忽视了企业物质诱因的巨大成本,而且是以损害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代价的,这些人往往刻意去引导一种雇佣思想——我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走人的雇员。同时,这些人也往往在问题出现时偏爱强制性和镇压性的手段去对付被管理者。有些人格外喜欢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强调管理层的强大权力及其对被管理者的有效控制,毛泽东是反过来看问题的: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这里,例如领导人员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改进规章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等等,有很多文章可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这三个方面。“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毛泽东管理第三定律:在反抗能量和离心力量最小化之后,管理绩效的最大化必须走出常规化管理的局限,群众化的管理优于专业化的管理。干部群众化同时最大化群众对管理的参与,是毛泽东管理法的绩效来源,仅仅依靠专业管理者的作用远远不能实现生产和力量动员的巨大潜力。毛时代的管理中间,专业管理者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对低的,但是在专职管理人员之外,还有大量的积极分子群体起到各种管理作用,是专职管理者与积极分子团结联合起作用的模式,既然有大量的非专职管理者起作用,那么,管理起作用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依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强制和监督,而是依靠“模范带头作用”。这个机制是从“三湾改编”的连队党小组开始的,党小组在基层管理中间起着“战斗堡垒作用”。在工厂里面,“首先必须依靠工人阶级中的觉悟分子、积极分子(这些人就是共产党员,工会会员和青年团员中的积极分子),并经过这些觉悟分子和积极分子去团结企业中的全体人员,作为企业领导极关的可靠的支柱。就是说要依靠党的组织、工会和青年团的组织。党的群众工作,基本上就是党如何领导工会和青年团的工作。”积极分子团体承担管理职能,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后果——非正式权威积聚于正式权威周围,共同在管理过程中间起作用,毛时代的企业中间不再存在非正式组织,这是与西方企业有别的现实。

 

    专职管理人员只起引导作用,强制性管理手段最小化,积极分子作为专业管理人员的外围意味着非正式权威和正式权威一起起作用,这是毛泽东管理的三大特点。

 

太理论和概念化了,看不懂,能否直接用毛泽东的语言来说?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7: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3.《毛泽东论流程再造(精兵简政)》

 

这次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以后,我们就要实行精兵简政。
这一次精兵简政,必须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痒的、局部的。
在这次精兵简政中,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这五项,对于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关系极大。
1.精简:精简之后,减少了消费性的支出,增加了生产的收入,不但直接给予财政以好影响,而且可以减少人民的负担,影响人民的经济。
2.统一:经济和财政工作机构中的不统一、闹独立性、各自为政等恶劣现象,必须克服,而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
3.效能:这种统一的系统建立后,工作效能就可以增加。
4.节约: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实行节约的结果,可以节省一大批不必要的和浪费性的支出,其数目可以达到几千万元。
5.反对官僚主义:从事经济和财政业务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克服存在着的有些还是很严重的官僚主义,例如贪污现象,摆空架子,无益的“正规化”,文牍主义等等。
如果我们把这五项要求在党的、政府的、军队的各个系统中完全实行起来,那我们的这次精兵简政,就算达到了目的,我们的困难就一定能克服,那些笑我们会要“塌台”的人们的嘴巴也就可以被我们封住了。


毛泽东 (1942年12月)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5页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背景注释: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从本年初开始,由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明显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相应地缩小军政机构,才能克服物质困难,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在11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时米脂县参议会议长、开明士绅李鼎铭等11人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精兵简政”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对此主张立即采纳,并于当日起开始在各抗日根据地内广泛施行,中共中央指出:为进行长期斗争,准备将来反攻,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节省民力,是目前迫切的重要的任务。中共中央要求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党、民众团体脱离生产的人数必须缩减,务求全部脱离生产的人数不超过、甚至更少于居民的3%。中央军委也发出相应指示。要求全军整顿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中共中央还指示,精简下来的干部不应降级使用,而应集中于山地或送一部分到中央,加以长期培训,以备将来使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7 10:07:19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2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众成咨询在2009-11-16 18:56:55的发言:

感觉这个帖子不是在悟毛泽东的管理,而是自己心里先有了某种管理思想(也许从其他著作中学来),然后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找到相关的论述作为依据而已。

毛泽东的管理博大精深,不是只言片语。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全新管理思想的体系。却少有人去研究这个体系,只是看到一些片段而已。如果这样,那么看毛选也和其他的兵法和管理思想什么区别。

 

我不是管理学者,不以研究管理为己任,所以也不会下功夫去概括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体系,以毛泽东为主。

我是管理应用者,所以我确实只是把毛泽东的一些思想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宝库,挑自己能用得上的招数,以我为主。

 

你说的对,就让研究的归研究者,应用的归应用者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众成咨询在2009-11-16 18:50:26的发言:

毛泽东的精兵简政不是裁员,是组织调整和工作再分配。因为精简下来的人不是不要了,而是充实到后勤生产,也是组织的一部分。否则如何解释“减少了消费性的支出,增加了生产的收入”,增加的生产的收入如何来。

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削减职能管理人员和阶层,充实生产性一线力量。把职能服务部门坐机关、搞文件资料、表单的人都放到一线部门去(或者也可以说裁减职能人员,增加一线力量)

 

说得有道理,我改下标题,改成流程再造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谈体系,首先得研究毛的管理哲学,那就势必要研究矛盾论、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等。

还要研究当时的管理实践——战争、党史、经济、政治等等情况。

同志,这能搞得过来吗?俺们普通管理者有这精力吗?

俺们就是结合结合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在毛泽东那里找点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起来,还犯不着做"体系"研究吧。

当然适当的分析是必要的。

 

搞体系,是管理研究者和专家的事,我们就等着看他们的成果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