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原创]【栖息访谈第19期预告】追寻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46
回复
84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6-19 14: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主持:小编幽幽   

编者按

 
 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新中国成立,从天津狗不理到美国肯德基,从两伊战争到俄罗斯解体,从亚洲金融风暴到国际经济危机……
  百年世界沧桑巨变,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明白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为什么中国数千年文明古国难堪一击?
  为什么股票行家让众多股友在08年双眼迷离?
  为什么饱了肚子乘上豪车心灵越来越感觉空虚?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成功法则口袋空空如往昔?
  为什么新一代的中国人更加难以管理?
  ………………
  究竟,我们该向谁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道理,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
  
  任何的管理都是道和术的结合,所谓道,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论述,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就是管理的道,也就是管理思想的根本所在。管理的术有很多,《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中庸》《大学》都是典范。
  
  有人说,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用其传统文化思想引领,但它又有其充分的主体性、意志力和文化内涵,我们必须尊重它们的主题意志和文化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
  
  如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国学精粹与人文素养,总结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将传统文化的某些优势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领域,融入到做企的方略中去,用博大、兼容、智慧创造属于东方、属于中国的企业经典?
  
  本期访谈,我们特别邀请嘉宾(小猪葛)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营销管理的关系和家人们进行交流,欢迎家人参与讨论和提问,共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管理模式都能有所帮助。

         

小编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不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奥、台及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会因国人心理抵触,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如何既学习了西方制度文化管理的优势,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遗迹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对老子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点看法  


  传统文化看现代营销
  
  随着向文化型社会的成功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里,消费者更加注重对充满人性化的文化形态的产品进行消费。因此在这样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里做营销,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要以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消费习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树立文化营销理念和形象,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
  
  中国为何没有星巴克?
  
  品《孙子兵法》,话医药营销
  
  〈闲话营销〉连载   


  电视剧的企业管理理念
  
  每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在影响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至今它的文化的璀璨光芒仍照耀着这个世界,诸子百家的思想,连绵不断地被后人一代代推崇和研究。其中,电视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作为一种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总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潮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着中国的文化。
  
  浅聊《天道》
  
  从"亮剑"谈企业管理
  
  从“亮剑精神”看企业文化的构建
  
  杜绝余则成在公司里潜伏
  
  “潜伏”无处不在
  
  从电视剧《潜伏》看待现在职场关系 

          
  嘉宾简介:

  休闲大院版主-小猪葛

  
  荀子说过:“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意思是语言的魅力在于美好而正大。有人说,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幽默。拥有幽默口才会让人感觉你很风趣,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03年就加入到家园的小猪葛,6年多来一如既往的支持着家园,用他东北特有的幽默感染了许多家人,一字字如顺口溜般的词语,一段段幽默诙谐的短语,拉近家人与家园间的距离。正是有如同他般的家人,默默无私奉献支持着家园的发展,使得这里气息永远地浓郁芳香,让人留恋忘返,倍感亲切与熟悉。
  
  精彩文章:
  
  闲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
  
  闲话“栖息谷”的寓意
  
  唐诗宋词串串烧--常欢笑
  
  一则笑话引发的--管理新观念

本期访谈帖子:小猪葛说“传统文化”

 

  问题征集:

  如果您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您正热衷于中国文化对企业管理、营销关系的研究,欢迎提出您的观点或者问题,与我们的嘉宾共同探讨分析。

  直接在本帖下回复留言,我们将选取精彩问题在采访中与嘉宾进行探讨。提问被录用的家人将会得到100点贡献值,具体活动详情及嘉宾推荐,请查看: “家园之星”系列访谈活动公告。


    

沙发
发表于 2009-6-19 15:30:3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追寻传统文化!
板凳
发表于 2009-6-19 15:34:5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小猪葛的妙语连珠[em218]
4
发表于 2009-6-19 17:27:3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正在向传统文化问道,越研究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的蕴含的思想广度和高度着实令人赞叹。

5
发表于 2009-6-19 17:47: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国民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后盾,那如何利用好?
6
发表于 2009-6-19 17:56:09 | 只看该作者
来向小猪葛学习.
7
发表于 2009-6-19 18:03: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由西方引导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科技的享受,比如迅捷的交通和通讯、充分发挥所有感官功能的文化生活等等。

但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环境日益严重的破坏,它也越来越快地把人类推向了不可救药的死亡边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强调“天人合一”,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引导世界潮流的时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

现代化,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调理出根治地球资源环境危机的妙药良方。

我相信,人类的“后现代化”,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唱主角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摘编)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

文化,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二、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三、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四、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三、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经济的需要。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种经济是人治经济,一切由政府统管,政企不分,按长官意志办事,乱放炮抱粗腿界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第二、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第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卢秀华副教、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

以上转自百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9 18:07:12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9-6-19 19:14:2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东西看着眼熟,好像我当年毕设中文综用的就有这段文字。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我真是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强烈关注吧。

9
发表于 2009-6-19 22:28:5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搞营销的,以前也搞过销售。现代营销体系和方法基本上都是被西方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明。而中国历史上并不乏杰出的商业人才,不论是闻名全国的晋商、徽商,还是曾经富可敌国的地方富贾,可是个人感觉他们却都处在“见招拆招”的阶段,能有灵机一动的突破,但并未形成有效的体系,也没有被传承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于中国的科学发展历程,虽不乏点睛之笔,但却难以获得持续的发展。

      不知道这是不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某种因素有关?我曾感觉相比于“营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似乎更适合于“销售”文化的发展,所以现在世界也都发现在中国做销售是非常有特色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文化的土壤孕育了如今的现实。

      究竟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还是历史形成的特色造就了这样的结果?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与营销方法进行融合,实现在中国市场的突破和成功,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和完善整个营销的体系呢?还请诸葛兄一起交流。

10
发表于 2009-6-20 01:52:34 | 只看该作者

      们的传统文化,大体上还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东西。

      不乏人问,哲学这门学问到底抵啥用?

      这个问题和完全不懂哲学的人,没办法说。

      很懂哲学的人,偏偏又不说啥了。

      但是,懂一点但又不太懂的人,对这个问题,自己心里大体是明白的,但是不明白别的懂一些的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就不大敢说出来自己的看法的,怕人笑话。

      大约,我就是最后那一种人了,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0 1:57:55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