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豫仁 - 

[修炼成长] [原创] 我的工作历程

[复制链接] 189
回复
273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发表于 2008-12-18 21:53:37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可以再详细一些,加上个人的具体案例和体会教训。
我在里面的教训很惨,还好以前的老板们宽容,
没有太多处罚我这个新人,当然也与自己努力工作有关系。
平心而论,最起码FOXCONN为大陆陪养了很多各方面的人才,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能进去,在里面待两年以上的人,都会有收获。
对我而言要说的是:感谢FOXCONN给我了成长的机会。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2:18:57 | 只看该作者

名次解释,

特助:在富士康,特助是个非常高级的称谓,虽然解释为董事长特别助理,但实际权利之大,超过一般的副总。例如WLBG,戴特助实际就是2038的掌舵的。看股票介绍,对外为:执行董事。

事业群,富士康龙花园区当时有十三个事业群,每个事业群对应一个客户,或一种特别产品,这样划分为了更好的绩效评比及客户服务,死角很少。每个事业群可以理解为一个公司。大的事业群甚至超过国内很多大公司的规模。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2:24:4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oldwind在2008-12-18 21:53:37的发言:
建议可以再详细一些,加上个人的具体案例和体会教训。
我在里面的教训很惨,还好以前的老板们宽容,
没有太多处罚我这个新人,当然也与自己努力工作有关系。
平心而论,最起码FOXCONN为大陆陪养了很多各方面的人才,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能进去,在里面待两年以上的人,都会有收获。
对我而言要说的是:感谢FOXCONN给我了成长的机会。

一般的例子我就大致总结下体会。我后面会举例一个富士康历史上最大一宗客户投诉,被郭台铭称之为丢脸的事。为此,一个高级经理-协理 被杀掉。

24
发表于 2008-12-18 22:46:32 | 只看该作者
hao,值得学习总结
25
发表于 2008-12-18 22:48:32 | 只看该作者

F为中国的人才建设还是做了不少功劳的

       好文,先顶一下。

      关于F,我关注的时间很长,毕竟在大陆就有将近50万的员工的一个企业的管理,是相当复杂的,军队50万,毕竟还有一个标准的模式,50万人的企业,其下属公司那么多,各个子公司的情况都不尽一样,能够这么流畅的运转,可以说是相当难的,管理5万人的企业跟管理50万人的企业相比,复杂度低了可不是一个数量级(PS:也说一下关于规模的理解,本人一直觉得二战胜利后,如果英美联军与苏联红军作战,估计会死得很惨,理由嘛也很简单,当时苏联军队已经是一支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部队,武器装备上与英美联军不存在质的差异,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苏联军队是当时唯一一支具有指挥超大规模作战经验的军队,能够一下子顺畅地指挥一两百万人进行作战,另外一支是德军,可惜已经被干掉了,在我的眼里,跟苏联军队曾经有过的作战规模相比,英美的陆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F虽有诸多不好,但是关于模具、工业工程以及中国的电子工业发展,还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的,从一线的熟练工人到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等。F能够在电子工业界名声赫赫,也应当是有他的原因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发掘,当然他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我觉得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F这个公司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的。

期待更精彩的下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8 22:49:57编辑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33:24 | 只看该作者
    连续的几天高强度培训告一小段落后,郭总裁的话我们就体验到效率了,中央人资下面的各个事业群级HR随后就已经专门针对我们一千多人的下放产线做好了计划安排(这个是从那年开始临时变动的),尽管有做的好坏之分,但总体还是按照你的专业分侧重点来下放的。这种下放很好,比老M那种知识分子下放强多了,呵呵。


我们电子的被分在了SMT车间,开始了艰辛的上料工作。 SMT是表面贴装技术的英文首字母简写,就是把电子板PCBA上的零件做的小小的,象往棋盘上摆放军旗一样,按照编制好的程序顺序把零件快速的对号入座,这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大量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那车间90%是西门子高速贴片机,昂贵的设备。所以要求连续运作,发挥最大价值。 西门子机器速度非常之快,所以要准确地,及时的把一些即将要用完的物料接上下一盘,不能因为上料不及时而停机,更不能因慌乱而出错! 我操作西门子3个多月,第一个星期学习之后按照规定开始可以独立上料,电阻,电容,电感,ICBGACONNECTOR以前在书本上才看到的概念性的东西现在活生生在手里,离的如此近,但学电子的我却对很多零件是那么的陌生,真是惭愧到家了。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38:44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主板生产的SMT分几个段,首先是把锡膏印刷到PCB上,然后贴片,检查贴片质量AOI/有的是人工,贴屏蔽盖(看产品类型,有的不需要)/大的零件,再过焊炉子,回流焊,最后目检。

还有一点就是SMT要求较高的环境条件,防静电的绿色地面,悬空的封闭车间(依据产品要求,客户要求),温度湿度都要求在一定范围之内,因为有太多的电子零件太容易被静电损坏。当然昂贵的投入换来的是象印钞机一样的产出,03年以前,SMT西门子生产线就是印钞机。 SMT最怕的是错料,因为都是高速设备,如果错料等到测试才发现,已经生产了一大堆了,所以前期的控制必须到位,我们的控制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自己上完,核对一遍,然后同事确认,再IPQA确认,AOI+人工肉眼(这个主要调整位置偏差,当然大零件的错误还是可以看到的)确认,其后才会盖屏蔽盖,最后过炉,目检。 防止错料还有一个重要流程是首件确认(重开线,换MODEL,换班),但往往错误发生不是在开头而是在其中过程中,我们发生的几次大的错料事件都是在一班的中间时间出现!

(每次发言限制字数,非我不愿意发长的)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41: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uther在2008-12-18 22:48:32的发言:

       好文,先顶一下。

      关于F,我关注的时间很长,毕竟在大陆就有将近50万的员工的一个企业的管理,是相当复杂的,军队50万,毕竟还有一个标准的模式,50万人的企业,其下属公司那么多,各个子公司的情况都不尽一样,能够这么流畅的运转,可以说是相当难的,管理5万人的企业跟管理50万人的企业相比,复杂度低了可不是一个数量级(PS:也说一下关于规模的理解,本人一直觉得二战胜利后,如果英美联军与苏联红军作战,估计会死得很惨,理由嘛也很简单,当时苏联军队已经是一支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部队,武器装备上与英美联军不存在质的差异,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苏联军队是当时唯一一支具有指挥超大规模作战经验的军队,能够一下子顺畅地指挥一两百万人进行作战,另外一支是德军,可惜已经被干掉了,在我的眼里,跟苏联军队曾经有过的作战规模相比,英美的陆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F虽有诸多不好,但是关于模具、工业工程以及中国的电子工业发展,还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的,从一线的熟练工人到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等。F能够在电子工业界名声赫赫,也应当是有他的原因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发掘,当然他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我觉得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F这个公司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的。

期待更精彩的下文!


你的切入角度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这么难的。大概主要是你不了解这个行业。

非常欢迎类似交流,这种认真的态度,容易让思考的轨迹脱离俗套的轨道,产生螺旋上升的侧面推力,从而获得一定理解的提高。这也是我到这里发我过去一些经历的主要原因。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44:01 | 只看该作者

我尽量抛开俗套的所谓技术专业术语,用俗语描述。这个容易让不同背景的人有一个清晰的层面去理解。

制造业没有高科技如果是真的,理解起来就不难。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46:49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多说SMT这个细节,是因为现在学习自动化电子的同学很容易碰到SMT,让你们有个大概的认识。 且错料严重的要开除员工的,很多小妹妹流泪离开的,尽管那里很辛苦,但比起外面多数厂,总体条件F强太多了,否则那么多人不会挤破头甚至多拿钱买通进FOP了。富士康很多部门招聘操作员,operator, 很多时候简单称之为OP ,都是直接从学校找人,这样有个明显的好处:便于管理,便于培训。

这里说下另外一个现象,我们车间当时上料的大部分都是 中专/高中/初中毕业或者没毕业的小弟弟妹妹,工作非常认真,非常辛苦,有时累的要哭,但还是只能坚持站着工作。这种被迫的工作方式,坏的方面大家都明白,但也有个好的后遗症: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执行力。

我们都要求站着工作,这也是我们劳累的主要原因,每天下班我腿都发软。累到什么样?一些晚上值班的机器调试工程师能在调试机器的空隙,在轰鸣声中倒在地板上睡熟。而我们当时一线操作工人劳累程度远超这些工程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