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beyonlee - 

[传递书] [原创]反对深入学习古籍!(含第1~3批回复)

[复制链接] 41
回复
42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13: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在读古籍,觉得挺好.

你打的以上文字,不知是读前打的,还是读后打的?

你报着怀疑的观点读书,是很对,但并不能说有怀疑,就不读了。

我女儿四岁半,现在已经读完了: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老子,现在论语读到第十章。我们是跟着她一起读的,觉的古人的智慧实在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文字是在有了文字后启示下来的,大概有几千年吧。没有文字以前呢,还有一两百万年吧,对所谓的科学,先古的智者可能没有我们了解的多些,但他们对生命,对社会,对生死,情感,等等方面,要比我们思考的多得多,况且这么多年了,天才的智者不知出了多少,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自己的智力,但和先哲相比呢?我找不出能回答的词语来。

如果可能,你可以读读黄帝内经,品品圣人的思想。

或者先写几首诗后,再读读诗经,找找自己的距离。

或者先空想一番,再读读庄子,看一下古人的境界。

当然如果看不太明白,还是看看别人的注释吧,谁教我们只有这么一点能力,不能看明白祖宗的话语呢?

沙发
发表于 2007-8-15 1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很难弄明白它(泛指古籍,下同)到底在讲什么。

很难弄明白吗?只是没有弄明白而已,或者不想弄明白而已。有个办法,就是读上二三十遍吧,当然看了注释后可以少读几遍。一般来说,如果真的要弄明白,要求读三百遍,保你终身不忘,一定会融会贯通的。

2、古籍中观点与当前一些最新发现不谋而合,不代表古籍就是正确、有价值的。

也不代表就是不正确的,没有价值的。

3、古籍中多观点,少论证,信不信全在自己。

经典书籍的意思,就是经过历史筛选,不需要怀疑的,经过简单证明,不需要太多论证的,一定会流传下去的,并不会因为什么原因失传,也不会因为有人信不信就失传的箸作。

综上所述,你的观点只能影响个别没读过的人以及你自己。

板凳
发表于 2007-8-16 16: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碰到了一些认真的人,真是高兴。

1、  我不是没读过,是读过后吃了亏,才建议大家不要把古籍太当回事。


--------------------------------------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我们的目标有些不同,我指的是古籍中的经典,不是全部的古籍。至于中学课本中的诗词曲赋、唐宋诗词,还有什么野史不在我描述的本意之内。

看到您在初中时读过老庄,真是相当有眼光,我在当时就知道如何练习空翻什么的。当然你现在不迷信他们了。

您读过以后不知吃了什么亏?可否是按书的观点运用时发现受骗上当,又或是觉得花了大量的时间不可惜没有什么体悟?不管怎么样吧。总是只是你个人的看法,或许是把法则用错了也有可能,又或是你觉得根本没用,而不想用。


2、  “对所谓的科学,先古的智者可能没有我们了解的多些,但他们对生命,对社会,对生死,情感,等等方面,要比我们思考的多得多”
――不同意,大家都是人,而且他们普遍活的都比我们短,同时代人的交流也不如现在方便,凭什么认定他们思考的就比我们多?

-------------------------------------------
--大家都是人,但你忽视了人和人的不同。或者说生命和生命的不同。

我们想一想:
一块猪肉和一颗种子有什么不同?
死的和活的。
一块石头和一颗小草有什么不同?
不会成长和会会成长。
一个蚂蚁和一个小狗有什么不同?
思考力不同。
一个傻子和一个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这样说起来太麻烦了,直说吧,我们和自己的领导有什么不同,又和自己集团的领导有什么不同,和市长有什么不同,和省长有什么不同,和胡总有什么不同。
只是想说明一个意思,人分了很多层次,生命分很多层次,思考力分很多层次。我们如果不承认这些,只能说明自己愚蠢。

以上只是临时找了个耙子。所以请不要随便的乱说,既然要严肃的讨论。

3、  当然如果看不太明白,还是看看别人的注释吧,谁教我们只有这么一点能力,不能看明白祖宗的话语呢?
――对啊,我相信所有人,除非做古文学研究的人,大家看得都是别人的注释(加标点应该算注释的一种吧?)。既然如此,我1楼的观点、论据没有被推翻。

-------------------------------------------
先抨击一下,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看别人的注释,如五四以前到孔子以后的大多数,包括李白吧,他们不用看,还有一种说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我辈中一些偷懒的人不想读了,所以采用了一些经济的做法,去看注释。各位,三百遍的说法,是祖宗传下了的噢,那是终身不忘的做法。但对我女儿的话,十遍以内,她就可以记下了,还有多说一句,我观察,大多数孩子都有这个能力,只是我们很多人没有发现和运用。呵呵,运用也是不容易啊。

再来举一例:女儿学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了后,过了一阵子(我们从没有给她讲解过),有一天她突然对我们说: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听了老师的话后,马上去洗手,有的听了后,象没有听到一样,有的小朋友还笑别人呢。我们就是从这件事上知道。不需要讲解,她会明白其中的意思的。这件小事就足以做为论据推翻了吧?

还有要明确的事,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对的读了要做。楼主初中读了后体会了多少,又做了多少呢。至少我女儿读懂了后明白了,老师说的对,要马上行动。

现在的多少成功学说,那一个不是要求行动。


但我感谢你的认真态度――这是对我的最大尊敬。

----------------------------------------
原谅我回复的随意,文字处理是俺的缺陷。

1、  读三百遍的问题:我相信一段文字,读上三遍还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不应该继续读下去(指论道理的,不包括文学作品)。因为,再反复读,那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体悟投影上去了。即,你读到的东西,不是文字告诉你的东西,而是你自己以往的知识。

-------------------------------------
你还有这样的观点,第一次听到。如果你是圣人可以这样做,因为你已经没有了疑问。读三遍不懂,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我们(只限于我们和我们以上两代)不具备读古文的能力了,以前的文人都有这些能力,就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期都读过两百多遍的古文,后来他们有了这能力以后,又读了其它很多的内容。你的“即”来的太快了,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

2、  “也不代表是不正确的,没有价值的”――这句话没错,尤其适用于没书读的年代,比如古代各朝、文革时期等。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有什么必要去读一本只是“可能有价值”的书呢?

--------------------------------------------
读书是自己的事。正确和价值是自己的判断。要相信历史的判断,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是最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要成果之一。被历史淘汰的书籍,我们现在看不到。如果讨论可能不可能就没意义了。信息爆炸的年代会产生更多的错误信息出来,会有更多我们无法分辨的可能和不可能有价值。最简单,比如国民党在位时,也有很多书出来,你现在能到几本。

3、  关于经典书籍问题――现如今的经典书籍,并非以其自身魅力、价值得以流传至今,而更多的是靠“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流传下来的。所以,你说的不需要论证,我觉得只适用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而非如今。

-----------------------------------------
呵呵,还有佛经呢?古兰经?圣经?各位,认真的想想,中国的当今政治社会和封建社会有多少不同吗?新中国不过才几十年嘛,放在历史长河中看看吧?

《老子》不是儒术,佛经也不是,你们觉的,当今的社会最缺失的是人们的信仰吧,说信阿公,这里有几个,是如何信的?能为它献身吗?能叫做信仰吗?我目前是无神论者,对达尔文和老马还是暂时同意的。你们呢?说来说去,思想或者说经典是靠强权政治流传是不可能。

4、  观点影响问题――我的观点能影响谁我是不知道的,我也没想这么一个小帖子就能影响谁。我知道的是,至少我应该把自己的看法准确的表达出来,否则其他人没法帮助我。

-----------------------------------------
这不是问题,佛家讲不渡无缘人。老子也讲如何“化人,化物”问题。就是入党,还要两个推荐人呢。

4
发表于 2007-8-17 16: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的核心是“经典书籍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自身魅力、价值,而是政治的强权推行”

--------------------------------------------------------------------

这样,我们直接上干货,看一看《大学》的经文及注释以及讲解。

这里的所讲的文字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我们没必要要深入的理解和认真领会了?

《大学》不是当今社会强权推行的,我们中是不是很多人在按这个道路行走的呢?

我觉目前很多成功学中讲的方法也和这有些相近。不过是很多人不习惯看古文,而要听易懂的白话文。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