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原创]反对深入学习古籍!(含第1~3批回复)

[复制链接] 41
回复
42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15 10: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

1、欢迎板砖(言之有据的反对意见),但不欢迎污泥(想当然、凭情绪)。

2、做不到前者的,可以用用脚投票(点有用/无用),但不要象后者。

3、后者的帖子,本人一律无视、不做任何回复。

4、(补充)想拍砖者,建议从我的三个论据入手,对着三个论据猛砸即可,别到处丢石头。

下面言归正传

------------------------------------

正如标题所言,我反对深入学习古籍,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各种古代观点。当然,偶尔看看,还是不错滴。但一定要反对那种把古籍当宝藏,顶礼膜拜、深入学习的方法。原因如下:

1、我们很难弄明白它(泛指古籍,下同)到底在讲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我们现在看到的、有标点符号的古籍,都是后人加上的,而且是挺晚才由后人加上的(清代以后?具体不清楚了,哪位知道告诉我......)--千年之后的人给千年之前的文章加标点,我怎么看都觉得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

       而我们接受不接受一个理论、一个观点的前提是我们准确理解了这个观点。在没有弄明白观点所指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学到的东西,往往只是自身以往经验的投射,说它对或者不对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实际在谈的是自己的理解。

       打个比喻。不少人都听过3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寺庙就进去问老和尚考试结果如何。老和尚一言不发,举出了一根手指头。秀才不解其意,闷闷而去。小和尚就觉得纳闷,问老和尚到底什么意思。老和尚说“不管他们考的结果如何,一根手指头都能代表。如果都没中,那么,一根手指头表示“一个都不中”;如果都中了,表示“一个都不了”;同样,中一个、中两个,一根手指头都能正确解释”。

      我想古籍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我们不能很清楚搞懂它到底在说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什么都说到了。

      这是第一个理由。

2、古籍中观点与当前一些最新发现不谋而合,不代表古籍就是正确、有价值的。

      禅宗在描述修行的阶段性时,分别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还是山”来形容。在这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似乎一样(看山都是山),但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两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对古籍来说,很可能也是如此,即,古籍处于“看山是山”的阶段,而目前最新发现则是处于“看山还是山”的阶段。二者形式上的相同不代表实质上的一样。

3、古籍中多观点,少论证,信不信全在自己。古籍能给你灌一脑子的观念,但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些观念是对的。

      既然如此,接受或不接受的责任完全在自身--你要么信,然后去自行寻找证据、验证观点,进一步说服自己;要么不信,毫不理会。

      这种手法,和宗教信仰有何区别?都是先要信,然后再去找信的依据。所以,儒、释、道被看做三个宗教,因为他们的基础建立在“信仰”之上。

以上是我的观点,请大家指正。

看完这个帖子的朋友,要么请点击“有用/无用”,给我些反馈,要么发个短贴,让我知道你的意见--我就不枉敲了这几十分钟的字。谢谢!!

================================================

回复记录:

      1、8.16;第一批回复(Re:2~10楼)在11~13楼,请查看

      2、8.17;第二批回复(Re:14~17楼),在18楼,请查看

      3、8.20;第三批回复(Re:19~22楼),在23楼,请察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0 12:52:47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8-15 12:09:07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理性的好,古典中有好的也有不正确的

虽然不敢说全对,但也非全是错.

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

板凳
发表于 2007-8-15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这话还真不好说,我读的古籍数量和现存世的古籍数量相比太少了,没法这么下判断,能否把范围缩小到某本特定的书上?
另外上述的这些情况基本属于读古书的一个未入门状态,不是古书有问题,是下功夫不到位、不够。

仅以《论语》为例,其实讲的东西很清楚、很明白,没有太多玄妙不可解的地方。
4
发表于 2007-8-15 13:25:05 | 只看该作者
片面,认识事务还是全面一些好。
5
发表于 2007-8-15 13:32: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在读古籍,觉得挺好.

你打的以上文字,不知是读前打的,还是读后打的?

你报着怀疑的观点读书,是很对,但并不能说有怀疑,就不读了。

我女儿四岁半,现在已经读完了: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老子,现在论语读到第十章。我们是跟着她一起读的,觉的古人的智慧实在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文字是在有了文字后启示下来的,大概有几千年吧。没有文字以前呢,还有一两百万年吧,对所谓的科学,先古的智者可能没有我们了解的多些,但他们对生命,对社会,对生死,情感,等等方面,要比我们思考的多得多,况且这么多年了,天才的智者不知出了多少,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自己的智力,但和先哲相比呢?我找不出能回答的词语来。

如果可能,你可以读读黄帝内经,品品圣人的思想。

或者先写几首诗后,再读读诗经,找找自己的距离。

或者先空想一番,再读读庄子,看一下古人的境界。

当然如果看不太明白,还是看看别人的注释吧,谁教我们只有这么一点能力,不能看明白祖宗的话语呢?

6
发表于 2007-8-15 13:46:45 | 只看该作者

1、我们很难弄明白它(泛指古籍,下同)到底在讲什么。

很难弄明白吗?只是没有弄明白而已,或者不想弄明白而已。有个办法,就是读上二三十遍吧,当然看了注释后可以少读几遍。一般来说,如果真的要弄明白,要求读三百遍,保你终身不忘,一定会融会贯通的。

2、古籍中观点与当前一些最新发现不谋而合,不代表古籍就是正确、有价值的。

也不代表就是不正确的,没有价值的。

3、古籍中多观点,少论证,信不信全在自己。

经典书籍的意思,就是经过历史筛选,不需要怀疑的,经过简单证明,不需要太多论证的,一定会流传下去的,并不会因为什么原因失传,也不会因为有人信不信就失传的箸作。

综上所述,你的观点只能影响个别没读过的人以及你自己。

7
发表于 2007-8-15 14:32:20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候总觉得,现在的人总体来说比古代的聪明,也比古代的人眼光看的更长远,调侃点说,大道理就那么多,都让古代人给说完了。

古代的圣人真的比现代的智慧者强吗?不该是这样。

话题不错,有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14:33:30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7-8-15 14:36:42 | 只看该作者

1.读古籍,如果从学术研究来说,在没有一个很全面很深入的认识前去理解或解释古籍当中的言论未免有点瞎子摸象。

2.从实用角度来说,我们在回顾古籍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古代先人的有些观点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结合现实生活工作当中的事例可以用得上。我觉得看古籍的人目的不同,有的只要实用。拿邓爷爷的黑猫白猫理论来说就是管我理解的是否符合原意,只要现在对我有用就行。

3.古籍大多是先人从诸多经历中总结得来,如《孙子兵法》,《人物志》等等。对于LZ古籍中多观点,少论证,信不信全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只能说古籍当中的一些观点至今是否适用,只能又我们自己去论证。

最后,我觉得现存于世的古籍都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的,并有待我们后人去改进和完善。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古人传下来了他们的智慧,我们也应为我们的后人留下我们的智慧。

9
发表于 2007-8-16 09:58: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我女儿四岁半,现在已经读完了: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老子,现在论语读到第十章。我们是跟着她一起读的,觉的古人的智慧实在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

pfpf,以后我有小孩子一定要向你请教 如何教会四岁的小孩读那么多的书 哈哈哈

10
发表于 2007-8-16 10:16:49 | 只看该作者

你认为该读古籍或不该读古籍,这两方面的选择你都是对的。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也许当有一天我们人类的科技足以使我们迁移到太阳系或更遥远的银河系时,我们或更怀念这颗“暗淡的蓝点”----地球,以及这颗星球的智慧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也许当初没有这些智慧人类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可能迁移到银河系及整个宇宙。

你所说的古籍也许在你眼里也许一文不值,但在我看来它们就是宇宙法则的一部分,尽管我读的很少很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