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brainman - 

[管理综合] 民营企业中的潜规则

[复制链接] 71
回复
135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7-1-14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4 20:36:07的发言:

好文章,把现在政府机关竞争上岗的潜规则算是捅了一个底儿掉。请问一下飞猫兄,你自己对“猫腻”的解释是什么,用飞猫语。

  八个字: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12
发表于 2007-1-14 2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4 20:40:38的发言:

抱歉,没有表述清楚,我的意识是,民企领导对西方企业管理非常崇拜,乃至对西方社会也非常向往,所以,民企国际化有原始动力,那就是资产转移。

  西方企业管理确实有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一面,也正如您所说,西方人凡事必须穷举,法治、诚信成份多,也就是飞猫所说的化简为繁,有时就像信用体系一样,给人一种可以预见、可以把握的信任感觉,所以西方分权管理成份多。例如飞猫以前介绍的巨建国老师的课程就是来源于西方国防军工企业的管理方法。

  管理,从自己开始,从尊重人开始,从模仿开始,从常识开始,从反复开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纪律。

  对于管理,越是高科技企业,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越容易,管理越不重要;反之,越是没有技术壁垒的行业,企业规模越大,则越讲究管理上的科学规范化和人性艺术化,管理也越重要,管理难度越高。

  管理者在面对许多“同类型事件”的处理时,常会因人、因事、因时间而变化,那么,被管理者就会觉得公司缺少公平和规范,天长日久后,管理者就会丧失民心,丧失管理威信,管理上的混乱也会与日俱增。(这也正是当前不少中国企业重人治、轻法治的毛病。西方企业则反之。)

  一般的管理表明,一个人的最大管理边界是5~12人(这里又分上层、中层、下层三层),超越这个边界,管理效率就会下降。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可以用“人管人”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当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市场半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管理的复杂系数也随之增大了,企业此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据说全球知名企业IBM,管理层最多时高达18层。不过,管理层级太多,将增加管理成本,命令执行与上下级信息的反馈也容易失真、失效。授权与集权,永远都是呈一种螺旋式的矛盾两极方向发展),分级管理要规定分级的权责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越级发布指令和管理,以形成规范的管理秩序。使企业从“人管人”的管理模式,上升为“制度化管人、流程化作业”的管理模式,并立足于现有制度对大量“同类型事件”进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复管理,在不断重复管理中寻求渐进式的突破和变革,变革后又及时地形成新的重复规范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若违反此历史规律,则企业不能逃脱它的宿命——“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为道不能屡迁者亡”。中华文明智慧瑰宝《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古人云:“束缚以刑罚,诱进以仁义”。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企业领导管理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从“性本善”出发,树立公司员工群体的价值榜样,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让人们愉快地工作。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它给企业领导管理者在员工面前树立了“人富而仁义附”光辉榜样。

  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使人性化制度调动起来的人的干劲科学化、效率化、标准化,它从“性本恶”出发,强化群体的制度建设,通过对人们欲望洪水进行有效的堵截和疏导,让人们科学、高效地做事。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它给领导管理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如果没有合理的人性化制度,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则越高,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贯彻实施,君不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乎?!但仅有好的人性化制度,管理制度不科学规范、不简捷高效,则易使企业的有效资源低水平的重复耗费,企业的生产力将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不断进化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它将永远也长不大!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相反,中国的管理之道往往与上面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化繁为简,人治、权谋成份多,同样一个人说的一句话、指令……,思想理解与命令执行起来,往往有时相差甚远,让人难以预见、难以把握和信服,所以中国集权管理成份多。例如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所以,当前的不少企业喜欢西方管理,也是情之所至,理之所至。

  这也是飞猫所说的为什么既需要化繁为简,又需要化简为繁的原因。我们既需要继承发展中国式管理,也需要吸取西方管理的精华。

  一己浅见,请您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1:05:16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7-1-14 2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茅于轼先生的文章,俺也没有认真看过,不予评论。不过,高木兄的文章倒是认真看过、交流过,文笔出色,有真知灼见,也比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更为通俗易懂。飞猫这个半瓶醋也比较喜欢与高木兄讨教经济问题,我还保存有他以前发来的一些电子书稿。
14
发表于 2007-1-14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4 21:05:02的发言:
我以为,民营企业家所想往的是西方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员工的职业化素质,一个民营企业家对我讲,最头痛是看到“剥削”两个字,讲不清,有时自己都觉得是在剥削,上学时就是这样学得,忘不了。呵呵,这也是国情呀。

  这也可以理解,西方与中国,在本质上其实是王八对乌龟,彼此彼此。只不过,西方已经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前期的改革开放是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换管理……,牺牲较多。所以,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等方面做得不好。不过,却是现在所需要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将第三个仆人的银子也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的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这也是企业家、领导者利用自己的财富分配权,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21:21:52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7-1-14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马聊天室,王老哥起的这个名字真形象,有意思。[em10][em10][em10]
16
发表于 2007-1-14 2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17
发表于 2007-1-15 1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哥,让我们还是围绕集权与分权的话题吧。

飞猫以前的贴子里有一个很好的真实案例,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如果龙头企业与弱势企业合资成功,两者该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呢?如何更为有效的实现双赢发展呢?

请教各位高手——如何处理这样的合资问题?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8748,0,0,0,,0,0

18
发表于 2007-1-15 1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我俩与大家紧紧围绕下面2个问题展开讨论:

1、龙头企业与弱势企业,究竟是合资对双方有利,还是两道扬镳的好?

2、如果龙头企业与弱势企业合资成功,两者该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呢?如何更为有效的实现双赢发展呢?

19
发表于 2007-1-15 13: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浪道在2007-1-15 13:19:00的发言:
老板的亲戚朋友都是老大,即使是一个操作工你都得罪不起

  一个操作工都得罪不起,哪门子逻辑?这是兼并弱势企业!连老板都被搞定了,还怕一个区区操作工?龙头企业完全可以事先将其列入谈判内容,双方充分沟通好,事先约定之。还有就是合资成功后的两方文化融合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3:36:42编辑过]
20
发表于 2007-1-15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5 13:37:46的发言:

亲贵享有特权,这也是民营企业的一种潜规则,因何工作上不敢得罪老板亲友,有员工这样对我讲:“即使是开明的老板,也经不住挑唆,认为你是指桑骂槐”。


  飞猫认同您所说的。

  合资,完全是一件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事(强势企业更占有的主动权和优势),所以我又说了事先将其列入谈判内容,双方充分沟通后,明文约定束缚之。毕竟,合资成功之后,还牵涉两方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一个是大都市的全国龙头老大,一个是偏远之地的弱势企业,经济人文观念有着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内部凝聚力和长远发展问题。所以,必需将其列入到谈判日程中去。两者能否合资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沟通,沟通,再沟通!(就像飞猫与王老师的集权与分权之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4:27:28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