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第一季度新增就业与去年基本持平,部分城市的求人倍率(即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有所上升,但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告诉新华社记者。
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测发现,我国东部企业的用工规模略有增长,而中西部用工规模的增幅较大。有关专家认为,这表明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比较顺畅,经济吸纳能力日益增强。
以河南省为例,2011年,河南省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为102万,而仅富士康、海马汽车、格力电器等几个产业转移的代表项目,其用工总需求就将近60万,几乎可以吸纳一半的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
不少企业家反映,靠“涨两三百元工资”的手法招工,对农民工吸引力越来越小,企业已开始趋于重视内部管理、福利保障体系建设等软环境。
浙江万事利集团为了搞好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仅去年春节就花了100多万元搞企业年会。位于余杭的奥坦斯布艺有限公司目前实行工龄工资,许多老员工节后都按时返厂。
“也有的企业引进了新设备,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周天勇说,“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的减缓对就业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普工”“技工”双短缺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文蓉告诉记者,尽管今年首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企业难以招到“普工”和“技工”的现象依然突出。
周文蓉分析,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为自己在城市里生活的长远保障考虑,从以前的追求有保障的工资到开始寻找有保障的生活,农民工择岗观念出现了新变化。
来自河南信阳的陈武义为记者算了笔账:在北京他们夫妻俩一个月收入虽然有4000元左右,但每月除去租房、吃饭、购物、娱乐、交通等花费,就所剩无几了。
“还不如自己在老家附近做点事情划算,虽然挣得少点,但开销也少,条件也不差。”陈武义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农民工。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为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而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