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克莱斯勒还是汽车界的领跑者。后来公司被德国人收购————但不能把责任都归到他们头上。
现在看来,克莱斯勒(Chrysler)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公司业务的基本面已经够让人提心吊胆的了:轿车不受欢迎、产品质量差劲、技术含量低下、国际业务惨淡。而与此同时,连续数轮的裁员已经把公司掏空,使公司设计、生产和销售所需的基本资源捉襟见肘。
公司的一位高管曾这样描述克莱斯勒:从外面看仿佛一座气势恢宏的城堡,而一旦走进大门就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目前,克莱斯勒的债权人不愿接受政府提出的削减债务要求,公司的汽车销量也没有出现任何好转的迹象,而政府就公司可行性计划给出的5月1日最后期限也近在眼前。克莱斯勒于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度濒临破产而起死回生,但这一次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
菲亚特(Fiat)曾是克莱斯勒最后的希望,而如今菲亚特无需大费周折进行正式收购,完全可以在克莱斯勒资产清算时择优挑选。菲亚特可能会为此多支付一些费用,但从长远来看却便宜得多。
克莱斯勒究竟怎么了?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40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克莱斯勒的衰落则是近几年的事。1998年与戴姆勒(Daimler)合并时,克莱斯勒可是底特律最炙手可热的公司。
当时,克莱斯勒拥有一支工程师、设计师和营销人员的梦之队,公司生产的微型厢式车、皮卡卡车和吉普车均利润丰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 伊顿(Robert J. Eaton)曾一度梦想实现20%的市场占有率和8%的利润率。吸纳戴姆勒的技术资源,依托其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络,发挥极具吸引力的合力优势,本应打造出克莱斯勒的成功秘方。
然而,戴姆勒非但未能助克莱斯勒一臂之力,反而制约了它的发展。戴姆勒一板一眼的业务模式与克莱斯勒较为自由的风格相冲突,而德国人承诺提供的各种资源也是一拖再拖才得以兑现。
当然,克莱斯勒本身也犯了不少错误。梦之队分崩离析,工程成本飞涨,漏洞百出的增效计划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质量和对客户的吸引力。
回过头来看,致命的一击在于时任首席执行官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试图用有限的预算开发过多的产品,用更少的钱产出更多的车型。这听上去像是黑魔法,而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克莱斯勒如此推出了十几款改版车型,外观华而不实,內饰廉价简陋,质量是全底特律最差的。消费者很快就做出了反应。今年,许多车型的销量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
——今年一季度,吉普指挥官(Jeep Commander)仅售出3186辆,而去年同期销量为9648辆。这款车型四四方方,被嘲笑为能装下体积较小的大切诺基(Grand Cherokee)的方盒子。
——相比之下,体积较小却更为笨拙、棱角更加分明的吉普指南针(Jeep Compass)表现更糟。一季度该款车型仅售出3147辆,而2008年同期销量为10400辆。
——在吉普车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道奇翼龙(Dodge Nitro)看上去就像电影《变形金刚》中的一员,其销量同样颇为惨淡,今年目前仅售出5218辆,而去年达到15355辆。
克莱斯勒耻辱堂中一个特殊的位置要留给那个为铂锐(Sebring)轿车大开绿灯的高管。公司原本意欲让铂锐和丰田凯美瑞(Toyota Camry)及本田雅阁(Honda Accord)一争高下,然而由于试图融合高座椅和传统四门外观的优点,铂锐在中型轿车市场上一败涂地。这种别扭的设计令所有人都不满意。去年前三个月,克莱斯勒好歹售出了30411辆铂锐轿车,而今年销量仅为5636辆。
2009年,克莱斯勒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1.2%,远非20%。当然,其利润率为负值。
克莱斯勒的产品结构处于这样的状态,菲亚特何苦要急着赶来拯救它呢?重新设计的吉普大切诺基看上去前景不错,而要登上经销商的展台还需好几个月的时间。新版克莱斯勒300C也即将登场,然而却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那些夺人眼球的设计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对菲亚特而言,还是等克莱斯勒资产清算时竞购仍具有生命力的那几个车型划得来,比如吉普大切诺基和牧马人、克莱斯勒和道奇的微型厢式车和道奇卡车。
买下这些车型后,菲亚特或许还希望从通用汽车手中收购其土星(Saturn)品牌极具价值的经销商网络,销售这些车型。那时,克莱斯勒就可以和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斯图贝克-帕卡德(Studebaker-Packard)及其它一些汽车公司一样在墓地中安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