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天赋和环境

[复制链接] 10
回复
22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7-17 11: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1974年初夏,中国四川农村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天生的大嗓门,他本能地哇哇大哭,哭得特别响。好像他觉得他比别的孩子更应该哭,这是否是对他今后的苦难岁月有所预感?人别的可以选择,但是出生与不出生,到人间还是不到人间,无法选择!不由他选择,如果可以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人世间。这是一个农村妇女偷情生下的孩子,他的父亲?没人知道,只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被人迫害,只知道这个坚强的母亲不顾乡亲的阻拦,非要给这个父亲留下后代。

“他这么不负责任,丢下大肚子的你不管了。。。。。。。。”
“现在这个年代,他也是被迫的,我不怪他!他是真的对我好,只是......”

可怜,1974年的中国农村,文革,贫穷,乡亲的风言风语,自身家族的反对......她当时是怎样想的?我们不知道,对她我们也不了解,只知道她把孩子母乳哺乳期过后,通过四处打听寻找“好人家”,“半卖半送”地以20元卖给乡镇上一位面目慈祥的干部。送卖的时候母亲在哭泣:
“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这样的人家,养不起孩子,就是养起孩子,孩子也是跟到受罪。我也打听了,都说你们是好人家,孩子跟了你们也不会受苦。你一定要亲口答应我要疼孩子,要爱孩子,不要让他受苦。......我这里给你下跪了......"
她认为这样对母子双方都是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母子血肉的分离,不知道这是狠心的抛弃卖儿还是理智的爱犊?只知道这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和自我克制。就这样,在孩子睡梦中的微笑里,一笔满含着血和泪的心酸交易完成。酣睡中的婴儿,刚吃完最后一次亲生母亲喂完的奶,嘴边挂着一丝甜甜的略带满足的微笑,他哪里知道他的命运呀!可怜,还没有听过亲生孩子叫一声“妈”的母亲;可怜,从来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的孩子。

这婴儿的命运如何?接受他的真是“好人家”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1 11:36:15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3-7-18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不会是要发起一个找亲友的活动吧!!!我认识有几个人是领养过来的呀!!!不过新的父母对她们真的如亲生一样呀!!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2   牛世昆有两句名言:一是“好死不如赖活”,二是“养娃划得来,一本万利!”。真真了解牛世昆的人不多,他是新社会的中年“润土”,一个苦命人,一个耍小聪明“认清形势”(择自牛世昆语录)的憨愚之人。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个先人后己,慈祥和蔼,“走路都怕踩死蚂蚁”的老实人,热心肠,年年被评为工作先进标兵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心底却认为,牛世昆实际上是一个把自身的懦弱无能打扮成善良老实,没有志气,只求生存,被文革斗人整人吓破了胆的蔫人、伪君子。

牛世昆祖居牛角弯,父亲牛祖德一生贫农,生有7子2女,仅5子一女存活,牛世昆排行老四。牛祖德一生穷苦,唯一消遣快乐就是在自己子女面前树立威信,牛祖德常对孩子的口头禅:“老子能生你,就能养你,能养你也就能除脱你。”的确,天大地大,在牛角弯他的子女面前牛祖德就是天王老子,他说的话就是祖训家法!

经常,牛世昆瑟瑟兢兢地看看和他一齐跪在父亲面前的兄弟,再仰望只有在自己家里才找到尊严、满足的父亲把毕生的志气都力图体现出来的不可一世的威严,从心里产生出一种崇敬和倾慕之情。

牛世昆天性懦弱,软弱可欺,村里没有姑娘看得上他,但是再无能的人生理年龄导致的激素分泌,必然产生相应胆子的本能行为。外面的无胆,只好向里面的下手。长期的正人君子老实人,一朝在向寡居的三嫂骚动受辱后,牛角弯里待不下去的牛世昆被逼外出务生。
牛世昆吃苦耐劳,从小就学会了屈从。求生求存的强烈需求使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主动揽脏活累活干,别人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被群众称为是人民的老黄牛;对领导更是把阿谀奉承、讨好卖乖运用得淋漓尽致,不知肉麻为何物。在三十三岁不仅入了党(当时称为苗红根正),还有了干部身份,并且毫无文化、昔日被村里姑娘瞧不上眼的他讨了一房高中文化的人民教师做媳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1 11:46:24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3-7-18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曾想过把身边的普通人一个个白描下来, 就用这样平实的话.......

期待 hand789 兄的后续.
5
 楼主| 发表于 2003-7-20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3      这桩牛世昆引以为荣,每每拿来向牛角弯老家人炫耀的婚姻,是那个特定扭曲时代的产物。

年满三十的孔秋娥出身破落的小地主家庭,也算书香门第,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由于家境实在太贫,又要保证孩子读书,不得已只好送了一个弟弟予人领养。同样的局面,不同的处理,牛世昆家不仅9死其3,而且个个文盲;孔家屋里个个存活,还人人上学读了书。城镇的与边远的育法相比,的确是提高了质量,保证了存活率。

孔秋娥姐弟们白天读书,晚上糊火柴盒。受“重男轻女”和“皇帝爱长子,百姓爱么儿”的观念影响,孔秋娥既是女身又是老大,两边不靠,都受打击,在原本贫困的家庭中过得尤为艰辛。她觉得这个老大不好当,最吃苦受气,太冤枉。身为老大,要管带好妹妹弟弟们,无论谁出什么差错,孔秋娥首当其冲,难吃其咎;身为老大,孔秋娥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放纵自己,处处给妹妹弟弟树立榜样;身为老大,童年就要替父母分忧,早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孔秋娥的父亲孔清松,读过旧时私塾,童年享福,素无大志,是个不管别人只想自己舒舒服服过一辈子的人,解放后当一教书先生。不管家庭再穷,孔清松以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作名,自身营养是全力保证。结果孔清松是身体健康,保养得体;大女儿孔秋娥却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因抵抗力差而得了肺结核。孔秋娥在学校品学皆优,深得老师喜欢,到头来却因肺结核,体检过不了关,连高考的考场都进不去。

幸得老师和学校的同情和帮助,孔秋娥得以留校任教,一边养病一边挣钱支持妹妹弟弟读书。一月的薪水是可怜的,用来滋补身体医病,就无法资助弟妹的学业;用来资助家庭,自己的病情就得拖到。在当时的条件下,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被称为富贵病的肺结核是极难医治的。家庭的压力是明显的。结果无力医断根,不仅参加高考无望,而且交朋接友也受此限制。当时由于解放前的出身阶级,孔家亦难逃批斗。疾病和出身,还有家庭的倾向在当时的时代,使得才女孔秋娥觉得自己的奋斗是那样的无力,自己的抗争是那样的苍白。她只有一边哎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竭尽全力顺应形势,改善自己条件。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纵然是才女,但是疾病和出身,在当时被视为拖累和祸害,初生的萌芽的感情火花,也只能挥泪撒别,不能修成正果。就这样才女孔秋娥一晃成了年近三十未嫁的老姑娘。

经人介绍,孔秋娥认识了同在异地的牛世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3 16:17:30编辑过]
6
发表于 2003-7-21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7
 楼主| 发表于 2003-9-12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当时,牛世昆可有点红,祖辈世代贫农,根正苗红;在别人面前吃苦耐劳,先人后己,挣表现,年年都是工作先进标兵,达到一生辉煌的顶点-任孙家坝粮站保管组长。虽然没有文化,生活没有味道,可当时哪能顾及这些。地主成分、饱受批斗、担惊受怕的孔秋娥正需要靠上这样一个先进分子,远离开纠斗的威胁。另一方面孔秋娥也感激牛世昆不嫌弃她的肺结核,还保证“我全力给你医”,觉得牛世昆忠厚朴实。于是昔日被村里姑娘看不起的牛世昆,年过三十,娶了一个知识分子做老婆。一个扭曲时代下,形成的一个普通扭曲婚姻。

婚后,才女孔秋娥的品味、生活习惯和爱好自然与粗人、毫无生活情趣的牛世昆格格不入。日子是清汤挂水,索然无味,只能叫凑合着过日子。一来年龄已大,二者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不好,孔秋娥自己不愿意也不想生孩子。但是她却想要个孩子,以在生活中有点乐趣和调味剂,同时将来有个依靠。牛世昆更是抱着“多子多福”的世代观念,梦想重演当年父亲在自己身上的威风,不仅要孩子而且还只要儿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9 11:33:30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3-9-12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半卖半送的20元买来的孩子,取名牛斐,是夫妇俩抱养的第二个孩子。头一个是孤儿,响应革命号召取名牛兴国。对于抱养这第二个孩子,夫妻两人是有争执的。牛世昆是大喜过望,认为拣了个便宜,“二十元一个娃儿!到哪儿去找?”“是有钱再养几个孩子”;孔秋娥是反对的,作为知识分子她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认为家庭条件太艰苦,夫妻二人每人每月工资也就十几元钱,每天吃饭买菜都要筹划安排,养一个孩子已经很艰难了,再带一个,养不好,养不活。无疑有文化的人是正确的,但是当时走红的是文盲。文盲延续的是祖辈的养子观念,为了自己的老年幸福要多养子。把命看得贱,宁愿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受苦,受罪也要多养子;甚至自己的苦难、痛苦,有了儿子还可以转嫁转移和倾泻;老来儿子还要给自己养老送终,“养儿子一本万利!”牛世昆不顾妻子的反对,一心思不管怎样要多延续自己这一脉牛氏香火,得意地捡了这个大便宜。
(大家何妨预计下牛斐的命运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9 11:32:01编辑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03-9-13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人养孩子是“有一套”的,尤其是当其创造性地把所学的现代科学文明和中国的传统封建伦理相结合,其杀伤力是巨大的。秋天,晚上,孔秋娥用一袋生花生教孩子说话。
    “这个叫花生。”
     牛斐点点头。
     “想不想吃花生?”
     肚子正饿的牛斐点点头。
     “说‘妈妈爱你’,就给你一颗花生吃。”
     “妈。妈。。。爱。。。你”
     “嘿,这孩子,你应该说‘妈妈爱我’,来先吃一颗花生。”剥了一颗花生米,喂到孩子嘴边,“来,说‘妈妈爱我’,就给你吃。”
     “妈。妈。。。爱。。。”
      “我”
      “。。我。”
      “好,乖,给。”一粒生甜的花生米塞入幼嫩的口腔,一嚼,甜丝丝的滋水流入饥肠咕咕的小肚子。
      “来,再说‘妈妈爱我’再吃,这次说快点”
       “妈妈。。爱。。”
        “我”
        “。。我”
      “好,这回给你颗大个的。”
      。。。。。。。。。。。。。。。。。
      正在这个幼教不断的循环深化进行过程中,邻居的老师过来串门,看到这一幕。当然她知道这个孩子不是孔老师九月怀胎生的,不由哑然失笑,问到“这有啥用?孩子这么小,知道啥?什么叫‘爱’他都不知道。”
      “嘿,你知道啥。这是结合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孩子小,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个时候与动物差不多。就是要乘这个时候,培训一些好习惯。先形成一些条件反射,将来长大了再解释。”
      “嘻,巴甫洛夫。倒是跟养狗差不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13 13:01:35编辑过]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小牛斐刚刚学会说话,一天正在胡家店校门口晒太阳。一个陌生小伙子走过来阴笑阴笑问:“小孩,这个世界上谁最伟大?”小牛斐眨巴眨巴眼睛,问:“啥子叫伟大?”
  “嘿,啥叫伟大。..........嗯,伟大就是英雄,别人都佩服的人,比别的人都厉害,都不如他。”
  “喔,不知道。”
  “嘿,想想看。”
  “......不晓得”
  “嘿,世界上哪个最伟大都不晓得!”
   “哪个?”
   “是。。。。。。是你呀!”
   “我?我。我不是。。。。”
   “就是你,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比别的人都厉害。我说你是你就是。”
   “我...........”
    “你想不想成为伟人,英雄?"
   "想啊。”
   “想,你就是。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就说是你。”
    “哈,好,是我。我就是伟人。”小牛斐一脸稚气,洋洋得意。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是我,我就是!”小牛斐排排胸脯。
     “好,以后有人来问‘谁是最伟大的人?’,你就说‘我,是我’。”
     “好。”

小伙子匆匆走了,留下小牛斐在哪儿得意的晕呢,“今天有人说我是伟人。我要比别人强!我就是比别人强。”
一会儿,远远地听见“乡长,有人说他最伟大,他比毛主席还伟大。”
    “谁?”
    “就在校门口。”
    “走,去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9 11:35:24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