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案例分析: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复制链接] 29
回复
35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6-17 14: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公司因产品属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产品、工艺均不固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能力,作业方法仍未脱离手工作坊生产模式。公司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人力问题,组织架构一变再变。由于行业限制,人员难以招聘,人才绝大多数靠自己培养。 公司属于家族式企业,老板的亲友广泛的分布于各部门。同时,为留住人,公司以前鼓励员工带家属进厂,公司50%以上人员都是关系户。

各部门都自觉很忙,常常加班,但并未有什么绩效,产量低下。

基本上无品质控制系统,品控人员能力严重不足,质量问题很多,而且得不到解决。

技术人员奇缺,产品开发速度迟缓。

各部门没完成任务的理由基本上都是其他部门的问题,与已无关。

公司物料由老板亲友管理,管理一团糟,没有任何出入手续和帐本;老板的亲友都可出外采购,造成仓库大量物料积压报废;销售人员被充分授权,销售合同由销售部门每月报财务,但往往滞后几个月,而且很多没有合同。而且,放线太长,有失控危险。老板无法清楚知道自己是否赚钱。

公司制定的许多制度,包括ISO9000程序文件。在制作时,均被相关部门要求细到每个岗位应该如何做,表格如何填写,理由是不这样他们就不会做。做完后讨论时均无任何问题,待执行时,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无视文件的存在,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老板习惯人性化管理,很精明,而且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弱点和感到危机,希望借助外力改变这种情况,请管理公司进行辅导改善,但收效甚微。

若你是老板,你会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0
发表于 2004-6-24 12:18:24 | 只看该作者
给你个建议,管理技术分开,让管理中高层流动,呵呵,里面的道理我想你们应该明白的
29
发表于 2004-6-24 10:48:3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uzixin在2004-6-22 16:33:17的发言:

本想再发一贴讨论人才与环境的关系。既然willson911兄提及此事,就在这里讨论吧。

在公司管理没有顺畅之前,会不会留住人才呢?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呢?若按willson911兄的建议,人才是否可以留得住呢?

我觉得这个企业不是留住人才的问题,就目前阶段也不需要特别牛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企业留不住,还不如低水平扩大规模,学习别人的技术,也比自己养技术人员来的合算!

你说呢?

28
发表于 2004-6-24 10:44:1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个思路:

咨询好像一直就是找企业的毛病,但是毛病太多的企业可不可以找优点呢?

既然这个企业的毛病这么多,那么它应该早死掉了,但是他还活着,你不觉得奇怪吗?

你要修改他的毛病不是那么容易,何不找找他的优点,发挥一下呢?

这样也许执行起来,就方便一些。比如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是家属,可能交流就比较方便,然后一个家族一个部分,这样提高合作能力。等等-----------

请大家批评指教

[em01][em01][em01][em13]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6-22 16:33:17 | 只看该作者

本想再发一贴讨论人才与环境的关系。既然willson911兄提及此事,就在这里讨论吧。

在公司管理没有顺畅之前,会不会留住人才呢?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呢?若按willson911兄的建议,人才是否可以留得住呢?

26
发表于 2004-6-22 16:02:21 | 只看该作者

我担心的是执行的问题。在企业执行过程种出现的变数是很难控制的。所以,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请考虑执行,也就是各自意见的可行性问题。

该案例中老板在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没有他的主持大局,以下的工作将很难开展。为了公司的运作合理的走出家族式的束缚,本人觉得有以下步骤来实施

(1)第一,首先提高绩效问题。可以通过奖励乘法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问题。该方面制订出严格的操作和考核标准。

(2)逐步的引入“外员”;外员的逐渐进入是本公司家族员工逐渐推出的一个过程。当外来员工和家族员工达到合适比例的情况下,引入高级管理人才,协助老板完成该公司的转型。该高级管理人员协助老板制订严格的制度,并监督执行。创造合适的文化氛围。

(3)继续引进外来员工。

进入管理化后,可采用以上各位家人的策略来使该公司快速发展。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6-21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古董在2004-6-20 14:56:32的发言:

……

但一个实际的企业管理者,却完全不是这样:他面向的未来,是具体的日复一日的连续性工作,他常常被某种“意外”所打断,使得管理工作终止或是完全改变了方向,一切都没有按照预计的计划执行。这时候,管理者就会发现,原来实际管理工作是应对各种意外,考验的是处理意外的“对付能力”。

这个就应该是咨询师与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吧!

有时候有这种感觉,看的管理书籍和资料只是增加了谈资,说起来可以头头是道,分析方案一套一套,但一旦应用起来,好象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各种管理方法中隐藏了太多的假设,而实际的不确定因素又太多,在管理工作中就成了努力实现假设和解决各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

到底是让管理方法去适应企业实际情况,还是让企业实际情况去符合管理方法要求?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6-21 16:27:1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zl548在2004-6-19 16:45:46的发言:

duzixin朋友,你看我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都在务虚。争取有时间在和你讨论些具体的东西吧。

lzl548兄,上次与你说的事已有结果,请注意看邮件。希望能早日见到你!

23
发表于 2004-6-20 14:56:32 | 只看该作者

借着duzixin兄的这个话题,继续感慨一下。

我以为自己说得东西都是很好理解的东西,却发现要经过一番解释才能被理解,真是感慨:企业管理这么务实的工作,很多道理是如此的浅显、甚至就是一般的生活常识,怎么就变得人为的复杂起来了?真是不由得感慨一声啊。

一个咨询师它的工作,就是以理性的观点思维,去判断认识企业的未来,所以,他的工作是假设未来就那么一种情况,并且是按着它预想的方向、不变的前进,因此,他常常是在办公桌后伏案构想全盘计划。

但一个实际的企业管理者,却完全不是这样:他面向的未来,是具体的日复一日的连续性工作,他常常被某种“意外”所打断,使得管理工作终止或是完全改变了方向,一切都没有按照预计的计划执行。这时候,管理者就会发现,原来实际管理工作是应对各种意外,考验的是处理意外的“对付能力”。

二者之间,没有谁对谁错,而是职业的角度不同带来的不同。假如咨询师不是假设未来就是那个“不变的样子”,他就没法工作了。但一个实际管理者,要是执着的一成不变,那就真的成了无知和灾难了。二者的关系,其实正好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

要说有错的话,那是管理理论的错误。管理理论总是试图让人相信:以全面的、静止状态的分析结论,是正确并且要坚定不移执行的。殊不知企业管理,每天都要发生大大小小的、几十起甚至上百起各种意外事件,或是违规违纪事件,你不要试图消灭它们(事实上你也消灭不了),而更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意外事件,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商机!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假如世界的未来一旦确认了,商机也就消失了,小企业在一个确认的未来里,哪里来的机会战胜大企业?!岂不成了确定的企业格局里的牺牲品?所以,我非常厌恶波特的那个什么战略,它就是教人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未来的不确定的世界。

感慨一下。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09:33: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古董在2004-6-19 23:02:57的发言:

duzixin兄未解我所说的“责任清理”之意-------“责任清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会在清理过程中发现很多有趣的新的东西。

不要学咨询师做事先详细的周密的安排-----这是咨询师的工作方法。一个实际的企业管理者不是这样工作的,而是在清理责任中发现问题、随时沟通、并达成共识,在责任清理完毕之时,也就是实现责任履行之时----假如没有做到这样的效果,不是这种工作方法的错误,而是你的工作能力出了问题。这就是局外人与局内人工作的不同。

受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