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郭嘉的识人之道

[复制链接] 36
回复
54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14 12: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嘉的识人之道

三国当中,若讲行兵布阵的计谋,无人可比诸葛亮;若讲识别个人的性格特征,熟谙人性的弱点,则无人能出郭嘉左右。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帐下第一幕僚。在曹操众多的谋士当中,岁值青年而富有才华者,曹操最欣赏郭嘉,有意倚为托孤忠臣,让其辅佐子孙后代的万代基业。不幸郭嘉短寿,38岁就告别人世,从征十一年,多立奇勋。后人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曹操痛失股肱,每每思之,泪如雨下。

小霸王孙策少年英俊,勇猛无敌,虎踞江东六州八十一郡,世人不敢侧目以视,唯郭嘉不以为然,说孙策勇而无谋,轻而无备,日后必丧小人之手。后来孙策果然在一次野外打猎途中,被许贡的三个家丁所害。

袁绍四世三公,屯兵冀州,兵多将广,势力强大,曹操深以为惧。郭嘉却对曹操说,袁绍外宽而内忌,好谋而不善断,干大事则惜身,见小利而望义,冢中枯骨,日后必为明公所擒。官渡之战,曹操以7万对70万,袁绍屡出昏招,又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乌巢被烧,粮道被断,最终被曹操一举击溃,此役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袁绍死后,他的三个儿子自相残杀,闹起了窝里斗,曹操分而击之。袁谭被杀后,袁熙、袁尚逃往辽东太守公孙康处,此时郭嘉已得重病,弥留之际遗书一封给曹操: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不出所料,没有几天,公孙康就将二袁的首级献上。

打蛇打七寸,看人看本质,郭嘉识人确实高明。因此说郭嘉是三国中的第一相人大师,实不为过。

诸葛亮在识人的谋略上远不如郭嘉,荆州用关羽,街亭用马谡,上庸寄望于孟达,都招致功败垂成的惨局,可见,用人之道确是不高明。诸葛亮用眼看人,注重表象,魏延脑后长着反骨,他就断定此人必有反心,临死也得留下计策,让人除了魏延,实际上是他把魏延逼反了。郭嘉用心看人,察看人的行为习惯,分析人性发展的趋势,所以能把人看到骨头里,从不走眼。

郭嘉能够识人源于他丰厚的学识,超人的智慧。三国中没有大书他的兵法策略,但是当刘备与关羽走投无路时,他都力劝曹操予以接纳,为的是以此给曹操做广告,表明其招贤纳才的决心。曹操攻打徐州时,狂风吹断车前大旗,郭嘉马上占卜一卦,料定刘备晚间必来劫营。胸中没有学识,不通周易,不懂兵法,怎能有如此见识?

古语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凡欲成大事者,必要善于用人。欲要善于用人者,必先善于识人。识人,要把人看到骨子里,熟知人的性格特征,摸透其人的七寸与软肋,真正使用的时候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常听有人在大会小会上发言: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这话仔细分析一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识别他人,第二是让他人识别自己。识别他人,尽量要抛开别人的优点,识别他人的弱点,与人打交道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他人识别自己,尽量要让他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这样别人与自己打交道时,才会相信自己。

中国是世界上最不缺人的国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的关系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谁把人的因素研究明白了,谁就能生存并发展。谁如果不能驾御别人,将终生受人所制。做官如此,做生意亦如此。

擦亮我们的双眼吧,要看清这变化缤纷的世界,就多学一学郭嘉的识人之道。

37
发表于 2009-8-22 13:47:55 | 只看该作者
 看人就是看一个人的秉性,一个字好
36
发表于 2009-6-1 15:13:01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文章

35
发表于 2009-5-26 17:56:40 | 只看该作者

郭嘉的典故已经耳熟能详了,人是最难琢磨的,如果真能把人看透,那是神,不是人

34
发表于 2009-5-24 16:37:24 | 只看该作者
   用人之道重在识人,识人这道重在识心。用人用心,万事方可俱已。
33
发表于 2008-12-24 09:50:4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32
发表于 2008-12-22 20:54:45 | 只看该作者

在识人方面我自信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呵呵...我觉得我见过很多很多人,一直到有一天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就回有一个感觉,这样的感觉来自于:服饰,话语,语气,神情,动作,眼神等。应该有些表象化,所以我可以感觉一般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但不包括一些城府很深很深的人。    而“察看人的行为习惯,分析人性发展的趋势,把人看到骨头里。"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认识一个人,认准一个人。    认人在于用人,这是作为领导者的识人的根本出发点。然而怎样才能快速的认准一个人呢,我想这才是现在的领导者应该好好研究的课题。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领导者的职责只是把一个合适的人放在一个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其所长。    我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面试过很多公司,也经历过几个公司,看一个个公司从兴起到衰落,无不是因为用人不当所致。这就说明道理很简单,但是真正会用的人很少。这个就是执行。      上次六周年家人聚会,和一个培训师朋友聊天。他给很多知名企业做培训,执行力方面的培训。从一坐下就谈这个,尽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在给我讲他的这些观点。我最后他培训后的效果,他没告诉我。其实在我心里总以为效果应该怎么好,不然那么长时间他就不会一直阐述他的观点而是直接告诉我哪个企业是他做的培训而后效果如何如何的显著了。      通过聊天我觉得他讲的非常好,至少我觉得很受启发。关键是他讲完以后领导的实施力度。如果只是当成故事的听一场,听了也就算了。如果说有用的话也许在某一个场合可以作为一种谈资。     我比较喜欢行动派。用坚决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无论是生活里还是商业上都有很多潜规则。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要敢于打破常俗,善于识人,善于用人,善于律己,善于行动。

一时思绪不受控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家人多多指正。

[em01]
31
发表于 2008-12-22 17:09:44 | 只看该作者

注册了这么久第一次感觉到了畅快淋漓

听诸位讨论 就是爽啊  哈哈 

30
发表于 2008-12-22 16:52:1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8-12-19 14:56:12的发言:

coolpirate 兄:

我认为这里要调整一下,公共的道德> 法律 >个体的道德底线

如:随地吐痰,公共道德是反对的,法律层面那,你在特定的场合要罚款,这个范围就小了,到了个体,只要没有人管,偷偷吐一口就走。

所以法律的职能是维系公共道德的底线,约束个体,故应居中.

第一个问题确如 王老师所说。

第二个问题:

如何能确定自己的(也就是这里的管理者)价值体系就是有利于组织前进的体系呢?

这是一种自信,作为管理者,他的价值体系对企业是否有利,不需要一定要先得到他人确认。管理者是方向指引者和开路人,他的眼前没有路或是岔路,他必须要建立一种组织纪律:相信我,听我指挥,跟着我!

其实,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王老师的意思:

即便是错,管理者也必须坚持下去。

29
发表于 2008-12-22 14:18:06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