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案例】悲惨的绩效考核

[复制链接] 46
回复
72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7 09:5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A企业为一家网络公司,近日HR正为销售部经理李强辞职一事而烦恼不已。该公司销售部经理是一位刚升职一年的新干部。去年此时正是李强走马上任的时候,李强在没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之前是入司两年、业务水平中上游的一名销售代表,由于工作中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很快就在该分区逐步形成了一套十分有特色的“IT产品销售网络图”,因此而深得总经理的气重。同年总经理力排众议、破格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上任伊始,由于其原业绩并非十分突出,引起了公司上下许多销售人员工的非议。李强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掌握的市场时间、状况,重新制定了吻合市场需求的策略,并汇同人力资源部在工资和奖金制度上采取了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更为灵活的激励模式。从而逐步得到了上级和下属的认同,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了近80%。年末,李强与其下属均得到了公司的表扬,李强的下属们都得到了“价值不菲”的红包,而李强本人却仅仅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李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在业界来讲如取得这般的成绩,其各方面待遇均应达到本公司的两倍,且可以偿有15天的带薪假日。于是其随即以“付出与所得不相称”为由向总经理提出异议,而总经理则以“做为部门经理,提高本部门业绩是份内之事”这一见解为之解释,最终不欢而散。七天后李强辞职跳槽至竞争对手的公司任销售部经理,其薪金也随之增长了两倍。

    解析

    本案例中的优秀员工离职事件其实就是许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类似于本案例所述的事件在许多企业里都在不同程度的翻版及变形后不断的“上演”。而对于企业来讲何为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优秀员工的流失!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呀!《天下无贼》里精点对白,调侃间却道出了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中“人”的作用,人力资源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了更好培育“人”企业大力开发培训系统;为了更好的留住“人”,企业更是致力于薪酬体系的建设和福利的健全;为了更好的激励“人”,企业不断构造更具激励性的绩效考核体系。那么,又是因何企业还要一再承受人才流失之“痛”?这不得不带来我们更深层次的思索……

    本案例中,作为企业销售部经理的李强离职,且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十严重的事件,而这一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不单纯是优秀员工流失所能及。

    从表面上看来,是因为李强认为自己的年终薪酬没有与自己的贡献成正比,而其他公司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成正比的薪酬,所以选择“跳槽”,造成了企业与李强本人之间的“双遗憾”。其实,本案例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浮于海面之上我们一眼可见的往往是事物的面表,而深植于海底的山基才方显事物的本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深海,来看一看这场优秀员工流失案例的本质所在。

    问题一绩效考核认知度的偏差—火花四溅

    针对本案例来讲,其本质问题之一就是绩效考核认知的问题。由于双方对业绩考核的认知度的不同,导致员工与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偏差。

    本案例中的李强真可谓:成也总经理,败也总经理。可以说,李强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并非得益于他的业绩,而是得益于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是:用人所长,避人所短。

李强在销售业绩上并非出类拔萃,而这一点在销售团队中是不容易得到晋升的;而总经理却恰恰看中了其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这些性格待质,认为其更适合于带领团队打市场,所以力排众异将其晋升为销售部经理。而这时总经理已将考核李强的“尺子”从一般销售人员考核业绩,转变为“你的长处到底有没有发挥出来?”,发挥出来团队业绩上去了是工作之本份、责任之所在;而反之,则是工作没有到位、失职。那么,李强由原来的销售代表成为销售部经理之后,也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既定的业绩考核标准中:“用销售量说话!”这把尺子中来。事实上,李强刚上任时所遭受的种种“非议”也足可以表明,销售量对销售团队的重要性。在年底当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近80%时,李强也很自然的觉得自己应该收个“大红包”,反之则“太薄情”。由此可见,正因为总经理与李强在对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评定采用了两把不同的“尺子”,而衡量的却是同一项工作。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得知,源于双方心中这把“尺子”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了双方对既定工作业绩认知度的不同,接下来就是“火花四溅”。

    问题二沟通缺乏有效性—无名火起

    本案例中李强与总经理之间的沟通,简直就可成为整个离职事件的“催化剂”。正因为在沟通上双方各持一词导致整个沟通缺乏有效性;而正是这种缺乏有效性的沟通导致矛盾的升级。

    可以说,总经理当年力排众议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除了其本身一表现出的深远的眼光、因材施教的领导魄力外。更深远的,则是对李强本人信任、期望和成长路径的安排。而李强在成为销售部经理后,也的确不负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且希望可以得到公司无论是薪资还是感情上的认可。但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双方均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固执已见,导致沟通的失败。试想通过沟通与交流李强如果能够体会到总经理之用心良苦,那么其决策就有可能会向原公司倾斜;而总经理如果同样能够体会到李强的真实想法,那么也将有可能考虑其对于李强的待遇问题,甚而更深层次的重新思考一下公司的整体薪酬与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沟通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双方的想法与初衷;而最终目的则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共识。而沟通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最终进行换位思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妥协”。那么双方一再的坚持自我、固执已见,在沟通的过程中必将引发争论,而事实上争论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更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本案例中,如果双方的沟通可成为有效沟通,那么这蕴藏于彼此心间的“无名之火”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于被防患于未燃!

    问题三员工忠诚度归零—怒火中烧

    俗话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个人顾个人!销售部经理李强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不在,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归零,那么来自于竞争对手“两倍的薪资、15天带薪假”就成为了“致命诱惑”,最终跳槽而去,留下一片唏嘘。

    员工忠诚度业已成为现代企业中最炙手可热的话!。如何打造员工忠诚度?工资涨了、待遇提了、培训做了,怎么人还是走了呢?企业HR们,为谁喜?为谁忧?

    首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决不是培训出来的。其次,薪资待遇所留住的决不是一流的人才,事业才是留住一流人才之根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明确指出人随着发展变化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那么,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阶段不同也将存在着不阶段的需求。

47
发表于 2010-2-3 11:07:5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啊
46
发表于 2010-2-3 11:07:20 | 只看该作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下哈~
45
发表于 2010-2-3 11:07:03 | 只看该作者
lz看起来不容易,可惜我帮不了你。
44
发表于 2010-2-3 11:07:0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永远,支持
永远的支持
43
发表于 2010-2-3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学习,楼主继续
42
发表于 2010-1-21 23:04: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绩效考核,情况会好一些吗?
41
发表于 2010-1-21 16:35: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是对管理工作价值的认同度问题

 

在很多公司,销售业绩因为实实在在能看得到,所以很容易被承认业绩,依靠提成的方式,很容易拿到高薪。

而销售管理,因为这种知识性工作的价值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估,而往往拿不到合适的回报。

其他类型的管理就更难以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价了。

 

这既是绩效管理的问题,又不只是绩效管理。

40
发表于 2010-1-21 09:18:1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好!绩效考核这把尺子也要因岗位层级不同而异,如果统一用一把尺子度量无异于削足适履,得不偿失啊!

39
发表于 2010-1-20 20:46: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egulang在2008-3-13 12:12:34的发言:

做企业的不要再天真的用"忠诚度"留人,

说什么共同的事业,后期的经济自由,完全是扯淡,除非一起创业且在公司有股份的员工,甚至没有工资也要干.

企业的效益不好,采用的方式基本都是裁员或者降薪

降薪后依然留在公司的是两种人:能人,真正和公司共进退,或者得到老板的某种许诺;庸人,出去之后找不到降薪后水平的工资.

而员工在市场中有自我价值衡量标准,简单的说有个市场价

既然每个企业都在叫嚣人才战略,所以有能力的员工有非常多的选择,薪水是衡量员工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标志之一,当然刚工作的人更看中环境和能力提升.

只要有经验的人仅仅看中两点:

薪水+心情

心情和企业文化/公司价值观有关,特别是高管跳剿最大的冲突来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支持segulang家人的观点!

 

    忠诚度是什么?没有几个真正把“忠诚度”当回事的,当老板的尤其如此。

    人心隔肚皮,就是夫妻也还有出轨、离婚的。企业和员工之间只有各取所需的关系,至于说哪方自主性更大,关键在于企业的“薪情”和员工的“心情”。有人讲,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有点像谈恋爱的关系,倒是很贴切。双方中意,又能相互吸引,自然关系就稳定。企业真的不能再一味的要求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度,更应该考虑的是想尽办法创造和提供条件吸引想要留住的人才。企业真做到“仁至义尽”,员工还是要走,只能说缘分太浅,强留也没什么意思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