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官要当副的 有句话很流行:“吃饭要吃素的,穿衣要穿布的,当官要当副的。” 中国历朝历代的贫下中农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就是“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伟大的孔夫子也倡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老人家虽然以“有教无类”为理念,但学生交来的“束修”(类似湘菜中的腊肉),统统不客气地笑纳了。孔夫子之所以超越凡人,就在于他有一次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精神享受超越了吃肉的享受。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想到可以烹煎炒炖、烧烤涮炸,浓汁四溢、大快朵颐,吃肉是如此美好,不可能有什么高明的音乐让我们不知肉味。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中国人吃肉不是难事了,有一部分人吃多了就开始拽了,掉过脸来在你面前假惺惺地说吃窝头有益健康,对于这种人,我们采取的正确态度是:鄙视他。当然,吃出了脂肪肝,确实是个问题,吃成了禽流感,更是不得了。锐圆哥哥认为,禽流感是以鸡为代表的广大禽类对人类贪吃的一种惩戒。鸡们本来已经认命了,自己可以被吃,下的蛋也可以被吃,但是他们被关在低矮的笼子里,不见阳光,不能自由地活动,甚至被“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内长到规定的重量以便出栏宰杀,于是他们不乐意了,开始感冒了。 吃饭要吃素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穿衣要穿布的,有一定的时尚价值。当官要当副的,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的官制自古以来是讲究“一个人说了算”,不设副皇帝,也几本上没有副宰相,副部长(只是清朝为了笼络汉人,六部设了满汉尚书),也没听说省州府县有副职,真的是人忙于事,机构精简,效率贼高。后来,不知为什么,副职越来越多,领导班子变成了一套一套的。 在官场,各种正副长官成群结队,在商场,正副老总也是浩浩荡荡,多无际涯。官场事,锐圆哥哥整不明白,商场上的事,可以随便说一说。 在公司里,差不多都有副总,具体分析一下,凡副总,有三大类型。 一是常务副总。设常务副总的公司,一种情况是本身就没有正总,这种情况下,常务副总一般就是代总经理,之所以没有扶正,要么是资历不够,要么是考察期不足,最大的可能是老板没有下定决心。这有点像婚前同居,有婚姻之实,但无婚姻之名。名器,是最贵重的,一般人我不随便给他。做了常务副总,感觉会很微妙,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近乡情更怯,越接近高位,心里越是七上八下,患得患失。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是,兄弟你必须尽快搞清楚为什么不直接把你提拔到正总位置,让你常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尽快解除老板对你最后的一点疑虑。常务务了一年,还上不了正位,可能就有点麻烦了,下面的兵仔们就会对你的权威产生怀疑,老板也随时会空降个正总放在你前面,到了这个时候,建议最好和老板直接对话,问,您看我哪儿不行?许多婚姻都是女人逼成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板直接兼着总经理,这时候,常务副总你就不妨踏踏实实地做着,等老板有了做专职董事长的意识后,再商量“正“起来。在一些业务庞杂的大公司里,也设常务副总,协助总经理统管全面工作,这是比一般副总高半格的安排,是总经理的替补队员,这个位置最难做,既要勇于任事,博得老板的青睐,又要礼让恭谦,消除总经理戒备,这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平儿,既要讨贾琏的欢心,又要防凤姐吃醋。所以,建议正在做常务副总经理的哥哥们认真读一遍《红楼梦》,特别是写到平儿的部分,要精读。 第二种类型的副总是分管副总,公司业务多,有管内务的,有管外勤的,最哏的是,锐圆哥哥去过某著名酒厂,厂里居然有一名“接待副厂长”,专门陪各路神仙妖怪喝酒的。这类更副总柴米油盐酱醋茶只管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助手,一般情况下对正总威胁不大,反过来,由于只管具体的工作,和总经理常务副总相比,信息严重不对称,在这样的副总位置上呆久了,容易变成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缺乏全局意识,久而久之,只能凭资历从副排副连一直干到副营副团。 第三种类型,就是安置型的副总,也就是所谓闲职。干部调整,组织整顿,把你从有实权的位置上调整下来,为了安慰你,明升暗降,把你从销售老总提拔到集团副总,官大了,权小小,连个饭条子也签不了,就是说的你这一类副总。“当官要当副的”,就是你自我解嘲时的最佳用语。当上这灯副总,最正确的做法是:该开的会要开,该表的态要表,该帮的忙要帮,该坐班就坐够八个点钟,见老板要忠勇无比,见部下要和蔼可亲,见同僚要客客气气,不要有失落感,不要随便发牢骚,有积蓄就打打高尔夫,没积蓄就打打乒乓球,把亚健康状态调整调整,常言道,世事难料,说不定老板是故意冷藏一下你,考验一下你的耐力,再则说了,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老板给你发副总的工资,不会让你晃悠太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