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物复苏。 刚刚上班,闲来无事,对公司有一点感想,罗列出来,请家人猛拍。 在公司我是个普通职员,但一直对公司的新制定的发展战略充满关注,喜欢从比自己职位高一点的层次来看问题,考虑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多考虑一下身处的公司环境,我想就算不兼济天下,能达到独善其身的目的,多关注一些,多思考一点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首先介绍一下所在公司,公司是私企性质,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并涉及投资,物业,经纪等多个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现公司正逐步调整到以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化模式上来。公司在去年3月我甫来不久成立集团,并在06年大部分时间招入大批员工,但以中高层管理者居多,约60%。 对公司的思考,以担忧居多,这是从我在工作中经历和观察到的方方面面中得出的。我是做技术+管理的,工作经历里---施工,设计,甲方都做过,对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的项目管理、投资、进度、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等有些了解。所以我的思考不会站在一个技术工作者的角度,而是站在一个项目的宏观评价者的角度。 前两年,关注的是万科和顺驰,很看好万科,不看好顺驰,在顺驰非常辉煌的时候认定顺驰必败。几年后,顺驰英雄不再,也再无往日之豪言壮语… 公司的开发规模定在了每年30w平米,开发范围在全国,以住宅开发为主,定位项目所在地的中高端客户。从如下四方面进行简要论述:1,公司实力;2,人力;3,营销;4,资金; 1,据本人的了解,公司去年及以前每年的开发规模不到5w平米,基本在京,在外地去年开发了一商住楼,结果没有赚钱,原因有工程管理及营销方面的多种因素。可以说一下开发是以前6倍规模的项目公司没有经验也缺少实力。 管理者问题:因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及人事关系上,亲情还是占了相当大的分量的。所以在公司的时间长的管理者(有的为当年的创业者)有经营管理上的错误甚至自身素质不能胜任所在职位,却往往顾及多方面,不予追究。 效率问题:所有的文件最终都会汇总到董事长处进行审批,往往一个文件的审核多个部门甚至无关的部门参与,部门功能重叠设置,人员职责重叠设置。没有充分放权,人员的调配、各种工程问题、协调问题等最终都归董事长审批,那么招来的一批经理人做什么用? 2,人力:公司的招聘制度有点走极端了,招人开始唯学历,唯本本。而且招聘速度非常之快,记得我应聘时,复试中董事长及各老总都亲自参与。现在部门经理过了就可以了,人员素质如何审查保证? 在我的工作体验中,很多新聘的管理者水平不敢恭维,且由于部门及人员的重叠设置,众口不一,都能说,都会说,却都不去解决问题,造成会议次数成直线上升,解决问题的效率直线下降。 还有一点是公司人员的调配上:我还从没听说过一个工程项目,甲方不派工程师进驻现场,却派一批做预算的,将来现场的工程技术问题,洽商问题,协调问题怎样解决? 3, 营销上:我不知道营销计划怎么定的。制定这样的开发规模,有一个前提,就是营销上必须保证每年楼盘卖出多少。 在这里,据搞营销的同事私下说,定的营销目标很高。据我看,项目当地竞争楼盘不少,房子不会像前2年那样好卖,买到房子的不再考虑,除非那些钱没处用的主儿,而且必须有使他们眼前一亮的项目;没买到房子的没钱买,本项目的策划和设计属于较普通一类。所以营销上的压力不小。 工程进度定的不合理,太过冒进,由此将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的进展。 4, 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要不公司不会那样向银行示好…发生的个中细节不便在此说。 我怀疑是不是在空手套白狼,在业界越来越规范的今天,难了!故若遇国家调控或地方政策等因素,及工程因素,营销因素,导致开发资金不足或资金不能回笼,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开发甚至陷入难以保全的境地。 简要一句话总结:公司现有的实力和能力不太可能开发30w规模左右的项 目。也许上述是我的以偏概全,也许是考虑悲观了,但我是站在一个希望公司发展壮大的愿景来思考的,一个企业发展好了,企业家功德无量,收益的不仅仅是老板个人,还有所有的公司员工和家人。 但愿我的上述思考仅仅是我个人的担心。
2008年7月,据文中所述公司的原同事联系告知,公司在08年上半年出现颓势,经营状况不佳,在全国有4处楼盘,各地楼盘因为资金和市场原因造成严重积压,并有一处楼盘因为土地资金拖欠造成现在仍未开工,现在据该地块拍下已近2年。公司并在7月份裁撤大批员工... 2008年7月22日,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2 15:12:35编辑过] |